林静玲
阅读是一种输入性行为,是学生从书本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方式,作为语文学科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教学模块,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在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针对阅读教学的改革始终都是教师需要优先完成的任务。对于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积累还存在明显不足的小学生来说,阅读是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最先接触也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说,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丰富其文化知识储备,还在于能够开发其思维和拓宽其视野。基于此,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得到验证后,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成了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本文主要围绕这一话题展开,在介绍项目式学习的内涵与特征后,对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落实项目式学习进行探究。
一、项目式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一)项目式学习的内涵
项目式学习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学习方法的动态学习方法,其以项目为载体和根据,引导学生主动展开对项目的探索,引发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深入思考,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领会和把握更多且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
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相比,项目式学习这一动态学习方法更强调学生在团队中的作用与价值的发挥,在项目的导向下,学生需要主动参与探索、实践、创新,并依托与团队中其他同学的合作来解答各种项目问题和完成项目任务,进而实现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站在教师的视角下看,项目式学习不仅是推进新课改落实中的一项必须满足的要求,还是育人视角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发挥课程育人价值的关键,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也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项目式学习的特征
作为一种以解决问题和挑战为核心的学习方法,项目式学习最核心的特征就是以项目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其中,以项目为中心的意思是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一个具体且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意思是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必须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前提下,项目式学习的特征还体现为团队合作、实践创新、灵活多样、全面推进等。其中,团队合作指的是担任项目实践者的学生需要以团队为单位,通过团队内部的分工合作来逐个解决项目问题与完成项目任务;实践创新指的是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和达成项目目标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去尝试、探索和创新;灵活多样指的是项目的主题、项目活动的类型等构成项目式学习的要素都可以进行灵活调整,调整的根据则是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和实际的教学目标;全面推进指的是项目式学习强调教育的综合性,目的是让学生在对项目的探究与思考中实现知识、思维、意识、能力等层面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层面“教”的问题
1.教学方法固定且单一。
教师是向学生提供学习指导的专业教育主体,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的定位,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对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解析中不难发现,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使用的是“灌输式”“填鸭式”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整体教学呈现出一种单调且死板的特征,因此有的学生很难在阅读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教学片面且浅显。
阅读教学是指向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养成的教学活动,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来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存在过分看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发散思考能力、实践探究能力、互动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整体教学呈现出一种片面且浅显的态势。在缺少有效互动的语文阅读中,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二)学生层面“学”的问题
1.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足。
小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受自身的兴趣和性格的影响,由于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足和教师开展的教学不具备很强趣味性等因素,其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呈现出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足的问题。有的学生较少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深入阅读中,有的学生在课下没有教师或家长监督的时间与空间里,很少积极主动地通过阅读的方式从书本中获取信息和汲取知识。
2.思考深度与理解深度不足。
站在教与学的视角下看,阅读不仅是指拿出一本书来读其中文字的行为,也包括在读文字的过程中对内容的思考和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只有经过有深度的思考和理解,学生才可能真正明白作者想借文字来表达的意思。但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来看,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书本上的文字时,有的学生缺乏深度的思考和理解,套公式地完成对字词句段的解析和整体结构的梳理,未能在阅读过程中收获知识和提升能力。
3.对阅读的认知存在娱乐化趋势。
基于写作主题和写作目的的不同,有的文章和书籍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娱乐属性,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信息和知识,也能感受到乐趣,可见学生对文章或书籍的阅读并非仅建立在能力提升上,还可能建立在娱乐上。但从当前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活动来看,学生的阅读很多时候存在过于娱乐化的趋势,虽然文章中曲折离奇的情节更受学生的关注和喜爱,但对娱乐性文字背后的深层内涵的解析未得到重视。
三、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导下,为学生提供平等、自由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等方式获取和积累知识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向,项目式学习这一兼具综合性、生本性、实践性与发散性特征的教学模式被更多地应用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上文对项目式学习的内涵、特征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还要讲求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出发设计项目式阅读活动,主要包括内容视角下基于单篇文章特性和多篇文章共性进行的项目式阅读教学设计,以及技能视角下基于文本语言文学性、文本内容实用性和文本结构逻辑性进行的项目式阅读教学设计,让项目式阅读活动助力学生实现成长和能力提升。
(一)内容视角下的项目式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单篇文章为核心内容进行的精准阅读,另一种是以多篇文章为核心内容进行的对比阅读。
1.基于单篇文章的特性,确定项目的主题和方向。
基于单篇文章开展的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主要构成,强调对单篇文章中文本语言、文本内容、文本结构的针对性解读,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某一篇文章的正确认知,同时教会学生阅读和理解一篇完整文章或一本完整书籍的正确方法。基于此,在围绕某一篇文章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时,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该篇文章的特性,提炼能概括单篇文章主旨的项目主题,并综合单篇文章中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技巧来确定项目方向。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珍珠鸟》为例。该篇课文是当代作家冯骥才创作的一篇散文,主要写的是一只在吊篮里的鸟笼中快乐地飞来飞去的珍珠鸟,传递出了动物对人的信赖和人与动物之间名为爱的联系,主题和谐,立意巧妙,结构脉络也紧凑清晰。在围绕《珍珠鸟》这篇课文设计项目式阅读活动时,教师可以将“人与鸟之间爱的颂歌”作为项目的主题,然后结合“同学们有与鸟类亲密接触的经历吗?作者在文中写到了他和珍珠鸟之间怎样的互动?作者与珍珠鸟的亲密互动代表了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文章内容,分析与感知人与鸟之间可能存在或能够建立起的情感联系。在项目探究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清晰地感知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间的羁绊,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掌握用文字来描绘情感与羁绊的技巧。
2.基于多篇文章的共性,确定项目的主题和方向。
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通常建立在有着相似主题或同样体裁的多篇文章的基础上,而相似的主题和同样的体裁就是多篇文章的共性,因此在围绕多篇文章设计项目式阅读活动时,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些文章的共性,从共同点或共通点出发提炼项目主题和确定项目方向。在以项目为依托展开的对多篇文章的对比式阅读和对比式解读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一类文章的写作特征和阅读要点,进而促进阅读能力从量到质的改变。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这是一个以“舐犊之情”为人文主题的单元,单元中的三篇文章《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描绘的都是父母对子女深沉的爱意,因此“对父爱或母爱的表达”就是这几篇文章的一种共性。在围绕这一单元设计项目式阅读活动时,教师可以将“母爱与父爱在文学作品中的基本形态”作为项目的主题,然后设计“你曾经在哪些时刻感受到了深沉的父爱或母爱?《慈母情深》中描绘的母爱与《父爱之舟》中描绘的父爱有什么样的特征?《“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形成对比的母爱与父爱分别展现出了两者的哪些不同点?这里描绘的母爱和父爱与前两篇文章中描绘的母爱与父爱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等问题,引导学生综合不同文章的内容设置、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母爱与父爱的基本特征,以及在写作中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描绘出浓浓的母爱与父爱。阅读的本质是理解,结果是表达,基于多篇文章共性来设计与开展的项目式阅读活动,能够为学生的写作表达提供参考和助力。
(二)技能视角下的项目式阅读教学设计
如果把一次完整的阅读活动拆解为多个更为细节的活动,主要的出发点就包括文本语言的文学性、文本内容的实用性和文本结构的逻辑性,分别指向不同视角下对文章的解构与分析。在技能视角下的项目式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基于这三个出发点分别设计和开展项目式阅读活动。
1.基于文本语言的文学性,确定项目的主题和方向。
在指向文本语言文学性的项目式阅读活动中,教师需要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对文本语言的解析上,包括字词的意思、搭配和句子的结构,以及字词句在段落或全文中能起到的作用。在对文本语言的解析中,教师又需要更多地关注语言文字本身的艺术性和审美性,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进而在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文学审美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文章《月是故乡明》为例。该篇课文是季羡林所作的一篇散文,散文体裁下的文本语言相对于其他体裁下的文本语言更具文学性和艺术性,因此,对散文的欣赏与解析是培养学生文学审美能力的主要路径。在围绕该篇文章进行的项目式阅读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基于“语言解析”的项目主题为学生设置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认为用得妙的字词和写得好的句段标注出来,并在小组中分别就这些字词和句段展开分析和讨论,尝试说明作者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进行这样的描写,以及这些字词句段为什么美和自己阅读到这些字词句段时想象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2.基于文本内容的实用性,确定项目主题和方向。
文学创作是以表达为目的进行的创造,这种表达既可以是单纯为了记录趣事和抒发感情,也可以是为了与外界进行交流、向外界进行说明或对外界进行劝导,因此文学创作中写下的文字不仅有着记叙这一基础属性,也有着传递这一实用属性。在技能视角下的项目式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基于文本内容的实用性来确定项目的主题和方向。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宇宙生命之谜》为例。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探讨了地球之外的宇宙环境中是否存在生命的问题,通过对生命存在需要哪些条件这一问题的解析来引出和延伸话题。在围绕该篇文章进行的项目式阅读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基于“内容整合”的项目主题设置任务,要求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标注有用的信息,包括用于回答生命的存在需要哪些条件这一问题的精确数据,之后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就文章探究的核心问题“地球之外的太空是否有可能存在生命”进行思考。在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探究和基于文本内容进行的发散式思考中,学生不仅能对说明文形成更完整的认知,也能实现思维层面的拓展和提升。
3.基于文本结构的逻辑性,确定项目的主题和方向。
除语言的文学性和内容的实用性外,对文本结构的逻辑性的探究也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并且基于文本结构逻辑性的探究是一种常规探究,在引导学生阅读任何体裁的文章时,教师需要指导其就文本结构的逻辑性展开探究。在指向文本结构探究的项目式阅读活动中,对一类文章结构设置共性的探究即为主要内容,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一类文章的写作逻辑。
四、结语
总而言之,项目式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一种符合且能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学习方法,在充分展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小学语文项目式阅读活动既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够提高学生思考探究的深入性和有效性。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来实现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阅读水平的同步提升,为学生的深入阅读奠定基础并提供支持。但就该如何开展有效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这个问题,教师还需要立足理论、参考实践,根据在综合实践过程中显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对项目内容和项目活动进行调整,使之更加满足为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