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赤峰辽文化深度开发与利用研究

2024-07-12 12:34:17赵丽丽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文旅融合

赵丽丽

摘 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赤峰是辽文化的故乡,文化资源丰富,遗存较多,具备深入挖掘的潜力。通过探讨赤峰辽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提出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从产品、企业、产业三个维度深入开发,推动赤峰辽文化高质量发展,丰富赤峰辽文化研究的内涵,并为目的地文化产业提档升级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文旅融合

中图分类号:F592;K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6-0006-04

2024年1月31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全面系统阐释并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1]文化与科技融合是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辽文化作为我国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维护祖国北疆安全稳定意义重大。赤峰不仅是辽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辽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文化资源底蕴深厚,对辽文化进行深度开发,有助于挖掘赤峰的文化特色,提升赤峰的城市形象,助力赤峰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辽文化及成就

辽起源于“黄水”与“土河”交汇处,即今天内蒙古赤峰市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关于其记载最早见于公元3世纪的《魏书》。从部落到草原政权,至公元13世纪辽灭,部众融入中原,经历了千余年。作为强大的草原政权,辽在政治、经济、艺术、科学等方面,创造了丰富的文化。

(一)政治制度创新较大

在政治上,辽代首创了南北面官制。《辽史·百官志一》记载:“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国官职,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即以汉人的方式治理汉人,官员着汉服,以辽人的方式治理辽人,官员着辽服,这是我国“一国两制”的雏形。辽根据其游牧民族的习惯,首创五京制,其中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均在赤峰市。

(二)与周边交流密切,经济发达

在经济上,辽本属游牧民族,“畋鱼以食、皮毛以衣、马逐水草、人仰湩酪”,但面对境内的汉人,则允许他们重视农耕。辽朝境内农作物品种较多,不仅种植粟、麦、稻、穄等粮食作物,也种植瓜果蔬菜,并结合北方气候特点创造了“垅耕法”,以牛粪“覆棚而种”的方法也为大地保温增温提供了技术支持。伴随着与中原的经济交流,中原的生产生活用具受到辽朝的喜欢,辽朝的工匠学着中原的碗、盘、杯等式样,结合本民族皮制、木制等容器进行改造,创制了瓶、壶、盘、碟等器具,造型独具一格。鸡冠壶就是典型的改良型瓷器,适合放于马背使用;辽三彩是仿唐三彩而创,辽白瓷更受到定窑和邢窑的影响。辽代鼓励经商,其庞大的版图也为往来商贸提供了便利。草原丝路在辽代达到顶峰,辽上京作为丝路的起点,通过丝路,连接了今内蒙古、宁夏、新疆乃至中亚、西亚一带。辽墓中出现大量的玻璃器、水晶器,并在壁画中首次出现的水果西瓜,就是草原丝路的铁证。

(三)受佛教影响大,艺术造诣特色突出

艺术方面,辽朝重视丹青,但遗留下来的绘画作品较少,大部分见于墓葬壁画。墓葬壁画主要描述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题材、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家居图、宴饮图、庭院图、春水秋山图等。多采用平涂着色和墨线勾勒,线条流畅,现实主义风格为主,为我们了解辽代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辽代佛教在贵族的支持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辽的五京为中心修建了大量佛塔。塔身皆有雕刻,栩栩如生。且辽人在建设砖塔时,使用了一些木质构件,即多为砖木混合结构,有效增加了砖塔的防震性。辽代木塔更是我国木塔建设的最高峰,山西应县木塔至今已八九百年,仍屹立不倒。辽代彩塑在寺庙、佛塔中多有发现,云岗也发现有辽代的石窟。在造像风格上,承唐代余韵,僧弥多是写实风格。

(四)科技先进,行业门类齐全

在科技方面,辽对天文极其重视,在南面宫设太史令,专门负责天象的观测,其历法精确度已超宋历。星象图经常在辽墓出现的,河北宣化辽墓中,将中国传统星象与黄道十二宫合并在一张图上,在国内尚属首见,也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材料。辽人生长于北方草原,冬季漫长严寒,其制造的冻伤特效药,效果极好。为方便出行,辽人发明了“舟车”,即可陆地行进,又可当船渡河使用。辽在冶炼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绩,当时已能炼制低碳钢,也能冶炼黄铜和纯铜,甚至能拉成铜丝。辽代有非常精湛的金银器制造技术,出土的大量贵族使用的金银器制品及饰品,工艺考究。辽代的尸体防腐处理技术亦与中原不同,用药物进行防腐,再用银丝网格罩于全身或部分肢体,使其保存完整。

二、辽文化在赤峰的分布与特征

辽文化在赤峰分布广泛,北部的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地处辽上京腹地及边缘,贵族墓葬及皇城类遗址较多;翁牛特旗、林西县以州郡城址、中小型平民墓为主。敖汉旗万平辽代粮仓的发现及周边辽代密集的城址佐证了该地区早已进入了农耕时代;松山区缸瓦窑作为辽国最大的瓷窑,展现了辽欣欣向荣的经济状态。综合调研赤峰市辽文化的分布,总结了以下特征:

(一)都城遗址资源具有唯一性

赤峰是辽文化的故乡,亦是辽文化集大成者。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的辽上京,公元918年开始建设,是辽代皇都和辽圣宗以前辽朝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北方草原上建起的第一座城。辽上京遗址于1961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西部开发文物保护的15个重大项目之一,内分皇城与汉城,平面略呈“日”字形。根据考古工作实录,初步认定南部城墙底宽至少32米,地表以上高度10米有余,宫城位于辽上京皇城正中,街巷呈开发式,与北宋都城开封、元大都等都城的格局相一致。皇城西部最高处的佛寺遗址,还建有孔庙和道观,体现了北方草原民族与汉文化的融合。

辽中京城位于赤峰市宁城县。《辽史·地理志》记载:“圣宗过七金山,土河(今老哈河)之滨,南望云气有郛郭楼阁府库之状,因议建都。”自此,辽中京成为辽中后期的政治中心。根据考古资料,中京城分三重,外城、皇城和宫城三城相套,效仿北宋东京城,体现了汉文化强大的影响力。中京城内仍有毡帐区,保留着浓厚的草原生活习性。城内东南角建有砖塔,现称为大明塔,高80.22米,为全国第三高塔,体积位居全国第一。

辽上京和辽中京是赤峰独一无二的资源,在探索辽的政治形态、建筑风格、经济交流、宗教信仰等方面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其考古价值亦不可小视。

(二)墓葬及出土文物价值高

赤峰地区已发掘祖陵、怀陵、庆陵等多处皇陵,葬有6位辽代皇帝及后妃。辽祖陵距离巴林左旗林东镇20公里,是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及其妻子述律氏的墓葬。根据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勘测,目前保存较好,尚未被盗掘。辽怀陵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穆宗耶律璟的陵寝,位于赤峰市巴林右旗,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被金灭亡后,怀陵遭到了金人毁坏,1976年国家组织对怀陵进行发掘清理,出土了大量壁画和祭祀类建筑墓址,为研究辽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庆陵是辽圣宗耶律隆绪、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三位皇帝及其后妃的陵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国初年庆陵被盗掘,墓葬文物多散失,但壁画内容极为丰富,巨幅四季山水图表现了辽代皇帝“四时捺钵”的习俗。

除皇陵外,贵族墓葬较多是赤峰地区一大特色。1992年发掘的耶律羽之墓,位于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是阿保机的堂兄弟,辽早期的重臣。其墓室全部使用绿色琉璃砖,这在考古发掘史上尚属首次。墓藏出土与收缴回来的文物类型丰富,涵盖金、银、铜、铁、木、石、丝绸等几大类,做工精良,代表了当时工艺水平的最高峰。该次考古工作被认定为199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宝山辽墓位于内蒙古赤峰阿鲁科尔沁旗宝山县,系辽早期贵族墓葬,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辽代壁画墓。辽代受大唐影响,墓葬盛行壁画,经历了千余年,仍色彩鲜艳,为我们研究辽代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支撑。墓中一幅《杨贵妃教鹦鹉图》具有典型的晚唐风格,是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赤峰地区境内已发掘200余座辽墓,阿鲁科尔沁旗的宝山辽墓、耶律棋家族墓地、敖汉旗四家子镇羊山辽壁画墓、巴林左旗白音罕山韩氏家族墓等,级别较高,随葬品较多,成为赤峰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赤峰境内出土的辽代器物涵盖金银、玉器、水晶、玻璃、陶瓷、木器、珍珠、玛瑙、琥珀制品等多种类型,以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为例,馆藏文物2000余件,国家一级文物就达143件。

(三)文化资源较多,开发潜力大

目前,赤峰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涉及辽文化的有8处,自治区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6处[2],品级较高。境内辽代已发掘的墓葬达200余座,绘有壁画装饰的辽墓葬有68座。墓葬数量大,类型丰富,从贵族到平民,厚葬制下,“生前如生后”的习俗使得辽墓的随葬品颇多,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地下遗产。大量墓志铭的发现,让古老的契丹大字、契丹小字不再是死文字,有了新的活化的希望。庆州白塔、宁城大明塔等佛塔为研究辽代建筑、石刻、宗教文化提供了更多资料。缸瓦窑遗址至今仍能捡拾到辽代瓷片,尽管已经是碎片,仍能依稀见证千年前的繁华。延续千年的捺钵文化至今也影响着草原人民的生产生活。多样化的文化类型,可继续挖掘的文化魅力,使辽文化开发具有巨大的潜力。

三、赤峰辽文化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开发现状

赤峰辽文化开发以巴林左旗为先锋,以文旅结合为特色,以保护型开发为原则。通过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建立的“辽文化研究中心”、举办国内外研讨交流活动等方式,从文化角度打响辽文化这张名片。投资近7000万元建设完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在内蒙古自治区尚属首例。通过与旅游产业联动,打造辽文化产业园,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园区包括辽上京博物馆、辽文化博物馆(私人博物馆)、大剧院、景观广场、古玩城等项目,并计划继续建设辽文化主题酒店、步行商业街、休闲街区等项目,目前已有500余家商户入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真寂寺(清召庙)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文旅融合。运用新兴科技手段在辽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突破,辽上京遗址数字化展示工程已完成投资1213万元,力图打造巴林左旗文博IP。

2019年,宁城县辽中京文化创意产业园筹措建设。2021年,宁城县辽中京公园开工,目前已验收使用。2024年,中京博物馆首次进入宁城县学校,开启了文物进课堂活动,从课本穿越到现实不再是梦想,孩子们可以在校园就感受到家乡文化。

2022年赤峰市博物馆南馆建成并投入使用。该馆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进行建造,投资近7亿,以辽文化为主题,通过视频、AR、沙盘模型、电子地图、二维动画、微缩场景、动态展示、沉浸式三维动画、互动操作等新的博物馆展陈手段,对辽代的生产生活场景、商业流通、宗教艺术、彩绘壁画、科学技术等进行了还原及展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赤峰辽文化产业已成为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巨大的地方文旅品牌产业。然而,受地域、技术、资金以及发展理念等多方面的影响,赤峰辽文化旅游产业仍面临诸多方面的困境和难题,表现为:历史文化遗迹空间分散,整合难度较大;产品开发层级较低,体验感不强;重“文”轻“旅”,不能将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等。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赤峰辽文化的高质量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系统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为赤峰辽文化高质量开发利用提供了契机。

四、新质生产力赋能辽文化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赋能辽文化高质量发展,可从产品—企业—产业的三重维度加速推进。

(一)产品维度

新质生产力是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新质生产力下,有利于为文化产品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和创新动力及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拓展产品的发展空间。

依托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经济,拓展辽文化的产业外延。通过数字化存储,实现文字资料、考古资料、地面遗存、研究资料的保存,并通过数字技术,对代表性资源进行比对与提取。如辽代壁画、随葬品、辽塔等颇具辽代特色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即达成了保护文化的目的,尤其对其墓志铭等有文字的资料进行数字化保护后,有助于使用智能的方式对文字进行识别分析,有望实现文字的“复活”。先进的数字技术也有助于文化转化为旅游资源,实现产业的联动。以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合作打造的“数字藏经洞”为例,通过数字扫描、三维建模、游戏引擎渲染等技术,拍摄了3万多张图像,生成了9亿面超拟真数字模型,依托海量数据为观众提供了画面精美、场景逼真的线上文化之旅。

巴林左旗作为辽代五京之一,现仍保存着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寝——辽祖州祖陵和萧太后点将台等历史遗存。辽上京博物馆、契丹(私人)博物馆、召庙(景区)、上京辽文化产业园等多种文化类型兼具,产业初具规模。依托文博场所、仿古街区、旅游景区等载体,将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搭建数字实景融合的场景空间,利用全息技术,复原辽上京遗址,利用VR,让受众走进千年前的上京城,增强文化体验。即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扩展现实(XR)等数字处理方式,整合视、听、触多维感官体验,使受众切身感知辽文化魅力。

(二)企业维度

企业维度上,文化产业部门要积极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进行数字化升级。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文化馆等作为社会公益单位,要首先承担起数字化革新的任务,积极进行文化的数字化整理与保存,并及时搭建数据库,实现文化的保存。积极举办“辽文物精品展”“辽文物全国巡回展”“辽文化大师会”等活动,让辽文化走出赤峰。尤其面对当下国内蓬勃兴起的“博物馆旅游热”,应主动承接热度,积极举办相关活动,并开发研学课程,主动对接学校,实现文化的推广。2023年赤峰市博物馆南馆(辽文化博物馆)在五一期间,与红山区第二幼儿园举办的“童眼探秘博物馆”活动,通过分工搭建辽塔、用彩泥酒瓶等废旧材料仿制辽文物等活动内容,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了解文化感受文化的空间,激发了孩子对家乡和文化的热爱。

积极推进文化企业的数字化革新,并开发具有创意的辽文化主题的文创产品,推动“科技+文创”的数字化文创产品的开发。2021年,滕王阁上线了国内首款数字化文创产品,即通过一则短视频与游客的互动,智能系统会根据拍摄场景,选出游客最好看的照片画面,将人物画面和积累的滕王阁元素相结合,并结合季节、节日、纪念日等特定因素,等待短短的30秒,就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形成“千人千面”的专属视频,受到游客的推崇。

(三)产业维度

从产业维度,以数字技术推进新型文旅业态发展,推进辽主题数字文化创意、数字文化营销、网络文艺、数字娱乐等方式的培育,构建新型产业业态,并以数字消费、互动体验、智能服务、数字传播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鉴于辽文化主要地处西辽河流域,数字产业基础薄弱,应融合红山文化、游牧文化、“北疆文化”等文化类型,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数字文化产业。以辽文化数字IP、数字动漫等方式,对辽文化产业赋能;以虚拟现实、全息技术、互动体验等方式,推动辽文化产业升级。

五、结语

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充分利用新质生产力,借助高科技手段,赋予文化新的生命力,让辽文化“活”起来、“动”起来,并打造完整的价值链文化,从广度和深度上实现产业迭代与价值创新,是新时代下辽文化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01).

〔2〕吕富华.赤峰地区辽文化遗存开发利用研究[J].松州学刊,2015(6):28-36.

(责任编辑 孙国军)

Research on Empowering the Deep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hifeng Liao Culture with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ZHAO Lili

(School of Law and Business,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and important focus for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a key driving force for high-qual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Chifeng is the hometown of Liao culture, with abundant cultural resources and numerous relics, possessing the potential for in-depth exploration. By exploring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feng Liao culture,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t is proposed to use new productive forc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deepen development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product, enterprise, and industry,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feng Liao culture,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Chifeng Liao culture research, and provide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upgrading of destination cultural industries.

Keywords: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nnovation-driven; Culture and Tourism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文旅融合
以科创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山东国资(2023年9期)2024-01-02 13:49:10
何为“新质生产力”?
领导月读(2023年10期)2023-12-23 15:47:36
支持科技创新成财政提质增效新出口 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投资新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当代党员(2017年22期)2017-11-27 21:48:39
新常态与贵州经济发展
企业导报(2016年17期)2016-11-07 20:38:45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齐鲁周刊(2016年37期)2016-11-07 16:5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