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摘要:随着农业产业的不断进步,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也逐渐加大。目前,部分地区为了优化种植结构和消费结构,加大了对大豆种植的投入力度。基于此,本文从种子处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还提出了大豆锈病、根腐病、食心虫、蚜虫等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手段,希望能够推动大豆种植产业向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作为我国重要农作物之一的大豆,其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极其重要,关系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现如今,大豆广泛应用在食品、饲料等诸多领域,其产量、品质问题逐渐受到群众的关注。为此,种植户需应用先进技术,不断探寻大豆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和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手段,促进大豆增产、增质。
1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1.1 种子处理技术
不同大豆品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因此种植户需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土壤质量等因素,科学选择合适的豆种。例如,在立体气候明显的地区,需尽量选择耐阴、抗倒伏的高产品种,如黔豆7号、黔豆
12号、齐黄34号、安豆10号等[1]。在大豆种植前应对种子进行提前处理。第一,精选处理。可用人工或粒选机的方式将碎粒、病粒、秕粒剔除,以保证种子完好。第二,发芽试验。由于大豆种子经过储存后容易丧失活性,因此需提前进行种子试验,确保其发芽率不低于95%。第三,药剂拌种。为达成高产、高质的种植目标,需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以确保其具有较高抗性。例如,用40 g的钼酸铵与1.5~2.0 kg的水混合,均匀喷洒在100 kg的种子上,阴干后播种可达到增产的效果;用50%浓度的辛硫磷乳油与2 mm直径的炉渣按比例混合制成毒砂,随大豆一同播种,可实现蚜虫等害虫的防治;用11%浓度的氟环·咯·精甲悬浮剂加水混合,通过搅拌的方式均匀地覆盖在种子表面,阴干后播种可预防根腐病的发生。
1.2 整地播种技术
大豆对土质适应性较强,耐瘠薄性较高,砂土、壤土、黏土等均可用于大豆种植。为了促进大豆高产栽培,需采取精细整地的手段。比如,对于砂土、壤土地块可在去除杂草枯枝、平整土地后种植;对于黏土可采用深耕细作的方式,保证土壤细碎、地块平整后种植。科学的播种对大豆高产栽培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播种时间方面。种植户需要根据气候环境、地理位置综合考量播种时间。据研究表明,大豆比较适宜在空气温度稳定在12℃以上时进行播种。以贵州为例,由于其海拔差异大,不同区域需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大豆播种作业,如高海拔地区可在4月中旬—5月上旬播种;中海拔地区可在4月上旬—5月上旬播种;低海拔地区可在3月下旬—5月中旬播种。其次,在播种深度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土质、墒情、气候三方面因素。对于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若近期雨水充足可适当浅播,反之则可适当深播。同时需注意播种时所用的盖土应为细土,以免种子缺水死亡,影响出苗率。最后,在播种密度方面。大豆播种密度一般在
2万株/667 m2,但并非一成不变,需要种植户根据品种、土质、种植时间等情况合理调整。比如,对于分枝多的品种可根据成熟时间调整密度,早熟品种需适当密植;对于播种期早的大豆可根据株体大小调整密度,株体小的品种适当密植。
1.3 田间管理技术
大豆田间管理技术包含定苗、中耕、除草等诸多内容,对大豆健康生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田间管理是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分支,其高效管理是大豆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大豆的生长发育需经过苗期、开花结荚期、谷粒成熟期3个阶段,种植户可根据不同阶段的成长特性进行针对性管理,以维持大豆高产种植。
1.3.1 大豆苗期管理
在大豆出苗后,需及时进行查苗、补苗、间苗作业。种植户应在豆苗较稀处补苗、在豆苗较密处间苗,且需将弱苗、病苗、杂株从田间剔除,以达成苗全、苗壮的栽培目的[2]。在间苗作业完成后,需进行中耕除草作业。因为大豆幼苗发育缓慢的特点,田间杂草极易滋生,因此需要种植户进行多次除草。例如,可在子叶刚出土时进行深松土,以达成去除杂草、促苗生根的作用;可利用中耕除草的方式,培出土埂,以实现耐旱、排涝、抗倒伏的效果;还可应用氟乐灵、利谷隆等药剂进行化学除草,以改善土壤透气性。在进行施肥灌溉作业时,需根据苗情灵活处置。例如,对于土地瘠薄且未施底肥的地块,需在大豆幼苗上追施5~1.5 kg/667 m2的硝酸铵和7.5~15 kg/667 m2的过磷酸钙,如此能够有效促进根瘤菌发育;对于土壤墒情不佳的地块,需进行适当灌溉作业,以促进花芽分化;对于幼苗徒长情况,需在晴天的中午顺垄压苗,以促进大豆根部发育。
1.3.2 大豆开花结荚期管理
此阶段的主要管理方向是通过增花、增荚来实现丰产。种植户需在封垄前做好除草作业,并时刻观察大豆生长情况,酌情施用水肥。如作物长势不佳需在初花期施肥增加养分供给,反之则不需要施肥以免作物徒长。大豆初花期对水分有一定要求,需要种植户时刻观察土壤中水分含量,并适时灌溉使其含量不低于65%。大豆结荚阶段对磷和水的需求量较高,种植户需在此时追施磷肥、加强灌溉。比如,叶片呈老绿色且萎蔫是缺水的表现,此时需及时灌溉供给水分,避免花荚缺水脱落。为防止大豆植株倒伏,可以利用喷施矮壮素的方式,或者在盛花末期摘除6.5 cm左右的顶心,使花荚吸收的营养增多,促进丰产。但需要注意:土壤瘠薄或大豆品种有结荚习性的情况不适合摘心作业,会产生部分不良影响,需要种植户注意规避。此外,开花结荚期管理的病虫害防治极其重要,若防治不当,极有可能造成雨季绝收的严重后果。
1.3.3 大豆谷粒成熟期管理
此阶段的植株会加大对籽粒的养分供给,以实现“促粒饱、增粒重”。在此期间,田间管理工作主要围绕促早熟的目标展开,对大豆增产有着重要意义。成熟期的大豆对水分需求较高,缺水会增加秕荚、秕粒的风险。因此,需要及时浇水灌溉,通过充足的水分支持提高大豆品质。大豆的适收期一般为黄熟末期,种植户需根据作物籽粒情况科学选择收割时间,如有95%的豆荚成熟且豆粒饱满、植株被摇动后有明显声响时需及时收割。收割完成后还需进行晾晒和脱粒作业,保证作物在含水量达到13%时才能入库贮存。除此之外,此阶段中种植户需注重“驱野兔、防鼠害”工作,利用毒饵、灌水、熏杀等方式,保障大豆产量不受影响。
2 大豆常见病虫害防治
2.1 大豆锈病防治
大豆锈病一般是由豆薯层锈菌引起的,主要影响大豆叶片、叶柄和茎秆的健康,会导致植株矮小、豆荚减少,进而降低产量。此病害通常作用于大豆整个生长周期,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斑点会逐渐扩大,并朝着黄褐色、红褐色、紫褐色的方向发展[3]。大豆锈病常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分布,其菌源可通过气流传播,并且受温度、湿度影响较大。通常在降雨量大、降雨周期长的时段较为严重。
大豆锈病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在农业防治方面,需要尽量选用高抗病性豆种。还可利用作物轮作的方式降低发病率,如大豆、玉米轮作等。在大豆收割后可进行土地翻耕,以此分解、清除锈病残体,从根源上降低锈病发生概率。在化学防治方面,可通过种植前药剂拌种的方式增强大豆抗病性,如种子重量0.5%的50%浓度的福美双、种子重量0.2%的65%浓度的福美特、种子重量0.1%~0.3%的80%浓度的乙膦铝等药剂。还可在锈病初期对大豆植株喷施50%浓度的福美双600倍液、77%浓度的氢氧化铜1 000倍液、72%浓度的克露800倍液、75%浓度的百菌清600倍液或65%浓度的代森锌800倍液等药剂,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种植户在喷施化学药剂时需注意用时用量,一般10 d左右需施用1次,共施用30~40 d。
2.2 大豆根腐病防治
大豆根腐病常通过土壤传播病原,主要危害根部,会阻碍大豆植株对营养成分的吸收,进而导致减产。此病害一般发生在土壤偏酸、氮肥过量的地块,且适宜在高温闷热的天气中生长。患病的大豆植株根部会出现红褐色斑点,并逐渐凹陷坏死[4]。不同生长周期的大豆患根腐病后的表现症状不同,如幼苗期会出现猝倒;生长期叶片会逐渐枯黄,茎秆中空易折;结荚期空荚增多、籽粒小。
大豆根腐病防治可从多个角度出发。第一,在播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深耕晾晒,有效消灭病菌。还需选择抗病性良好的种子,并用50%浓度的多菌灵粉剂或50%浓度的甲基托布津粉剂拌种,增强种子抗性。第二,在大豆生长期间。可在大豆叶面上喷施多菌灵、甲霜灵或甲基托布津等可湿性粉剂,以控制病害蔓延。还可在土壤中施用拮抗菌和生物菌肥来抑制病菌、增强大豆抗性。第三,在大豆收割后。需及时清洁田园,将残株、病株焚烧或深埋,以阻断病菌传播。
2.3 大豆花叶病防治
大豆花叶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害,主要危害大豆叶部和籽粒。感染此病害的大豆植株通常会出现植株矮化、豆荚畸形、叶片卷缩、黄斑、褐斑等状况,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此病害的防治可采用化学防治的方式。比如,种植户可利用38%浓度的克多福或70%浓度的吡虫啉处理种子,增强种子抗病能力;还可用40%浓度的多菌灵、50%浓度的退菌特、70%浓度的甲基硫菌灵和75%浓度的百菌清等药剂进行病害防治。除此之外,此病害主要以蚜虫为传播媒介。因此,加强大豆蚜虫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需引起重视。
2.4 大豆蚜虫防治
蚜虫又称腻虫,是一种个体繁殖的虫害,比较适宜在高温干旱天气生长,且具有繁殖迅速、传播迅速的特点。大豆遭受蚜虫侵害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卷曲的现象。此虫害一般发生在6月上旬—7月上旬,种植户可在此时期加强田间巡视,并根据大豆植株受虫害程度,应用科学的防治措施。例如,在大豆遭虫害率达到30%~40%时,需立即施用40%浓度的乐果乳油、氧乐氢菊乳油、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抗蚜威等药剂,并按规范比例调配喷施。另外,蚜虫极易产生抗药性,为保证施药效果,种植户需采取多种药物轮换应用的方式。
2.5 大豆食心虫防治
大豆食心虫又称小红虫,是造成大豆减产的主要病虫害之一。此害虫对大豆侵害主要体现在豆粒方面,食心虫幼虫会进入豆荚、蛀食豆粒,被蛀食的豆粒表面会呈沟道状或缺失,造成严重减产[5]。大豆食心虫的生命周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不同生长周期所造成的危害有细微差别。另外,食心虫发生时间较晚,通常在8月下旬—9月下旬,此虫害一般通过结茧的方式越冬,直到第二年复苏危害大豆植株。
种植户可利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三种方式减少病虫害产生的不良影响。首先,在农业防治方面。需尽可能选择抗病性能良好的大豆品种,为虫害防治打下坚实基础;还需充分采取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如通过多种作物轮作的方法增加土壤抗性;做好秋翻耕耙,减少土壤中虫茧数量。其次,在化学防治方面。可在幼虫蛀入豆荚前,用10%浓度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2%浓度的农地乐、90%浓度的晶体敌百虫、0.6%浓度的灭虫灵乳油等药剂喷杀幼虫,效果显著。另外,在应用化学药剂时需注意浓度配比,以防药害。最后,在生物防治方面。应用此方式需重视2个时期,一个是幼虫即将脱荚时,可用1.5 kg/667 m2的白僵菌粉和13.5 kg/667 m2的草木灰综合防治;另一个是成虫产卵时,可在田间释放食心虫的天敌:澳洲赤眼蜂,利用天敌技术来消灭虫卵,增大防治成效。
2.6 大豆卷叶螟防治
卷叶螟幼虫主要以大豆花蕾、豆荚为食,会致使其花、蕾、荚大量脱落,降低大豆产量。若发生卷叶螟虫害,种植户会发现大豆叶片不再舒展,被卷成筒状。此病害在开花结荚期较为常见,需重点防治。具体防治措施可根据病害发生情况针对性调节。例如,在幼虫初期,需及时清除被害的大豆叶片、花朵、豆荚,并采用氯氰菊酯乳油等药剂杀灭害虫;在成虫期间,可以利用其昼伏夜出的趋光性特点,设置杀虫灯进行诱杀。除此之外,在大豆收获后可通过田地整理减少虫源,降低虫害发生概率。如将田间杂草、枯叶等清除至田地外烧毁处理,再通过深翻土地灭杀越冬虫源。
2.7 大豆小地老虎防治
小地老虎是一种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地下害虫。此害虫对大豆的影响巨大,常因其啃食造成植株茎基部断裂,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大豆缺苗断垄。小地老虎具有昼伏夜出的特性,其成虫在白天常隐藏在土缝、杂草中,只有夜晚会出来活动。因此,种植户可利用黑光灯诱杀害虫,或者在清晨扒开大豆植株附近的土层,以实现人工灭杀。不仅如此,小地老虎对糖蜜等具有酸甜味的汁液有较强的趋化性,因此可利用糖醋汁、胡萝卜发酵液等诱杀害虫。另外,还可用毒土、喷雾的方式进行病虫防治。例如,50%浓度的辛硫磷乳油、2.5%浓度的溴氰菊酯乳油、90%浓度的晶体敌百虫等药剂兑水喷施可实现幼虫灭杀;2.5%浓度的溴氰菊酯乳油或40%浓度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兑水拌入细土中,再顺垄撒在大豆植株根部附近,可实现有效防治。
3 结论
相较于小麦、玉米等作物,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较多,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极高。为此,广大种植户需加强对大豆栽培的重视程度,通过探索、分析,不断优化技术手段,促进全行业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守宏,程慧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9):79-80.
[2] 荀洋,杨乐,尚志刚,等.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措施探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3(9):66-67.
[3] 林晓军.大豆玉米套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及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3(8):67-68.
[4] 高云卫.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河北农业,2023(6):71-72.
[5] 徐熙,朱星陶,陈佳琴,等.贵州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技服务,2020,37(10):68-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