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ovo
近日高温,又临近暑假,海边游玩成为了许多朋友的夏季活动首选,而“赶海”捡海鲜更是其中一个热门环节。
然而,在这欢乐的活动背后,隐藏着许多潜在的危险。潮汐的迅速涨退、隐蔽的海洋生物、有毒的海鲜品种,以及复杂的地形等,下面我们就聊聊这其中的危险的海洋生物。
惨痛经历
先来看看笔者本人被“虾爬子”怼折指神经的案例。
这个罪魁祸首不是普通的皮皮虾,而是雀尾螳螂虾。
笔者在热带的海边捉了个“皮皮虾”,然后拇指就被皮皮虾给击穿了,没错,是击穿了!
在被皮皮虾击穿10 天之后,拇指依然是麻木的,于是笔者去了医院,医生给出了诊断:左手拇指外伤感染,指神经损伤。
雀尾螳螂虾,又称孔雀螳螂虾,以其鲜艳的色彩和强大的前肢著称。它们的前肢能够以每秒23 米的速度打击,产生的冲击力相当于小口径的子弹,其打击速度高达每秒50 次。瞬间产生的力达到1500 牛顿,足以粉碎贝壳和甲壳类动物的外壳,甚至能打碎厚达3 毫米的玻璃水族箱。雀尾螳螂虾主要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珊瑚礁中,是海洋中最具攻击性和破坏力的捕食者之一。
海边赶海,这些海洋生物千万别碰
在海边赶海、浮潜时,除了被螃蟹、螳螂虾夹到或打伤,一些小海鲜的毒性也不可忽视!有些小可爱甚至可能“一生只能摸一次”!
这些螺类不要吃,也不要碰
织纹螺是一种小型海洋螺类,通常壳长为2 ~ 5 厘米。它们的壳呈纺锤形,表面覆盖有精细的螺旋纹路,壳的颜色多为浅黄色或棕色,带有不规则的深色斑点或条纹。壳口狭长,边缘略微厚实,底部有一个尖尖的突出部分。
织纹螺的毒性来源于其体内的毒素,能够导致中毒反应。人们食用携带毒素的织纹螺后,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引发神经系统症状,如肌肉麻痹和呼吸困难。由于毒性强烈且无特效解毒剂,建议避免食用不熟悉的螺类,尤其是来源不明的织纹螺。
除织纹螺外,芋螺、瓷螺和鳞光螺也具有毒性。芋螺含有强效神经毒素,其毒液能导致肌肉麻痹、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能致命。瓷螺虽然大多数种类无毒,但某些种类可能携带低毒性毒素,接触后可能引起轻微的皮肤刺激和麻痹。鳞光螺的有些种类含有低毒性毒素,接触后可能导致局部疼痛和皮肤刺激。在海边活动时,需小心避免触碰这些有毒螺类。
蓝环章鱼要小心
蓝环章鱼的体型较小,通常只有12 ~ 20 厘米(包括触腕在内)。蓝环章鱼在受到惊扰或感到威胁时,会显示出明亮的蓝色或紫色环状斑纹,这也是它们名字的由来。在平静状态下,它们的颜色较为柔和,通常是黄褐色或灰色。蓝环章鱼的身体柔软,呈椭圆形,有8 条触腕,每条触腕上都有吸盘。其触腕灵活,可以用来捕捉猎物和攀附在岩石或珊瑚上。它们的眼睛较大,位于身体的两侧,具有较好的视力。
蓝环章鱼的毒液主要含有河豚毒素,这是一种强效的神经毒素,能够阻断神经细胞中的钠离子通道,导致神经信号传递中断。蓝环章鱼的毒性非常强,即使是微量的毒液也足以致命。其毒液的毒性大约是氰化物的1 000 倍。
被蓝环章鱼咬伤后,中毒症状通常在数分钟内出现,包括剧烈疼痛、麻痹、呼吸困难、恶心和呕吐。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目前尚无针对河豚毒素的特效解毒剂,因此被咬伤后,及时地支持治疗(如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至关重要。
鱼刺凶猛不要碰
泥猛鱼(褐篮子鱼)是一种体型中等的海洋鱼类,通常体长为20 ~ 40 厘米。其身体呈扁平的椭圆形,覆盖有多刺的鳞片和突起,具有很好的伪装能力。褐篮子鱼的颜色主要为棕色和红色,身上散布着不规则的深色斑点,背鳍、臀鳍和胸鳍上也有许多硬刺和柔软的鳍。
泥猛鱼的毒性主要集中在其背鳍、臀鳍和胸鳍的硬刺中,这些硬刺含有毒腺,被刺伤后会注入毒素。中毒后会引起剧烈的疼痛、肿胀和炎症反应,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和心脏问题。虽然褐篮子鱼的毒性通常不致命,但被刺伤后需要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并尽快就医以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在海边赶海的时候,大家不仅要享受捕捞的乐趣,更要时刻保持警惕,确保自身的安全。并不是所有的小海鲜都可以食用,一些看似无害的海洋生物可能含有毒素或寄生虫,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在捕捞到陌生的海洋生物时,务必谨慎处理。此外,做好防护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戴上手套和穿上水靴,不仅能保护皮肤免受海水和沙子的侵蚀,还能防止被尖锐的贝壳或其他海洋生物刺伤。特别是对于那些不熟悉或从未见过的生物,千万不要直接用手去捉,以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