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4-07-12 05:20:32张福敏王凤丽毛玉翠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7期
关键词:病原中医药生物

张福敏 王凤丽 毛玉翠

[摘           要]  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是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是所有医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构成医学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积极响应深化院校医学教育改革要求,引入我国历史中对抗病原生物案例,融入中医药文化自信元素,利用“一平台、两环境、两系统”教学资源,实施“校企协作+成果导向+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构建“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模式,打造“厚基础、重实践、强技能、铸医魂”高效课堂,培育厚德强技护理创新人才。

[关    键   词]  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改革;案例引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7-0109-04

病原生物与免疫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桥梁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连接桥[1],所授内容是关于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等生物所引起的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诊断和防治。中国有无数次和瘟疫作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历史,中医药发展就是与病原生物作斗争的历史。

一、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一)基于岗位需求,整合教学内容

依据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坚持与前后课程内容衔接及护理职业能力标准融通,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接岗位需求,以“必需、够用”为度,依据“拓宽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将课程内容重构教学内容为免疫概述、免疫应用、病原生物概述和病原生物应用四大模块。

(二)精准分析学情,助力个性化教学

授课对象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热爱护理专业,渴望成为优秀的白衣天使,救死扶伤,喜欢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与实践。

1.知识与技能基础:已经学习了人体解剖结构、人体功能前导课程,为本课程奠定知识与技能基础,通过前三个模块学习,学生理清了知识结构及学习思路。

2.认知和实践能力:学生认识到病原生物与免疫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掌握了人体结构与功能、临床衔接应用了解甚少,前测分析显示,规范操作、岗位对接应用、自主探究等方面有待提高。

3.学习特点:根据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思维活跃、动手实践的欲望强,能够熟练使用数字资源。对护理职业有一定的认同,但立志从事护理服务事业的意志尚不稳定,动力有待加强。

(三)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主要着眼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医护工作岗位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尤其关注学生职业精神、能力的培养。在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设定中,首先确定本次课要承担的价值任务,结合教学内容丰富先前已有的素质目标,如本研究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中融入中医药文化等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建立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相对应、岗位需求与课程标准相对应的“双矩阵”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及能力的迁移性培养,制订三维教学目标。

(四)“一平台+两环境+两系统+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基础偏弱,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不够,与理科、生物等关联性较强的知识基础薄弱,缺乏立体的理性思维,学习难度加大。所以,本课程依托校企合作,基于成果导向(OBE)的教育理念,以知识与应用为主线,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利用“一平台”即教学平台,“两环境”即学校和见习医院、养老院,“两系统”即3Dbody系统、虚拟实训系统,强化数智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结合虚拟仿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突破教学重点。

二、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四场域”联动创新育人模式

教学过程分为自主探究学习场、虚实结合学习场、临床实践工作场、社会公益服务场,实施“四场域”协同育人模式。自主探究学习场:主要为网上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承载移动学习,引起学生思考学;虚实结合学习场:主要为校内课堂,借助校内仿真实训室,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学,同时引入中医药文化等思政元素育人技能;临床实践工作场:主要为医院,与教学医院合作开展床边教学,体验真实岗位,检测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临床思维与人文关怀意识,引起学生体验学;社会公益服务场:主要为社区、养老院等,联合高年级学生,走进社区、养老院,进行助学、义诊、宣讲中医药文化“治未病”等防治公益活动,并要求写出服务心得,学生身体力行,培养学生暖心服务的职业精神和未来护理人员对病人和社会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情景学习。“四场域”联动使学生接触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参与更大范围、更多形式的学习活动,加深对中药文化、以诚为德、以人为本的认知和体验,培养学生守护生命之“心”!

(二)案例引领,扩宽思维的广度、宽度和深度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学习的前提。在西医方面,与校企医院合作整理耦合度高的临床案例;在中医方面,搜索具有中医药特色和浓厚底蕴、耦合度高的素材,可以包括中医药的发展历程、重要人物、经典故事、疗效案例、整体观、辩证思维等,在教学实施中以教学目标为支撑,把需要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巧妙地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或情景中,将知识、情境、学生联系起来,在一个个典型的问题引领下层次性探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参与式学习中获取知识和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分析与防治的综合能力,进而拓宽思维的广度、宽度和深度。

(三)围绕“三基”“三衔接”“三性”教学实践

依据“拓宽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采取“基于教学过程,遵循职业导向,创设情景项目”的教学思想。实施中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同向同行,既注重夯实“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又突出专业实践应用的特点,结合护理专业岗位需求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际,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密切结合临床实践工作,将基础理论转化为临床应用知识。同时做到“三个衔接”(注重与前期课程尤其是人体解剖知识的衔接,注重与后期专业基础课程如病理生理及药理等知识的衔接,注重与专业课程、岗位需要及国家执业资格考试衔接)。突出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使学生获得“基本、必需、够用、实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应用,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护理临床实践、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运用数字资源开展“三阶段、四结合、六环节”教学实施过程

本课程是以“能力为本位”的育人理念为主线,结合职业能力标准和护理专业国家教学标准,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上述“一平台,两环境,两系统”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课前任务启动,发布学习资料;课中任务分析,全过程记录学生学习情况;课后任务拓展,监测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虚实结合教学方式,通过超星学习平台、QQ直播、微信群等开展线上互动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和效果,根据学生反馈的难点问题及困惑,进行集中直播或个别辅导答疑;依托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和虚拟实训系统等信息化学习资源,开展线上线下同步课堂教学。深化产教融合,注重校企结合,深入医院搜集临床中西医案例,将借鉴临床真实案例嵌入知识点和技能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与岗位需求对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授业育人结合,深挖专业教学的思政元素,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中医药文化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打造专业、职业、敬业、乐业的创新型课堂。

课堂教学按照初识、基础、进阶、提升、拓展能力层次进阶,逐步推进。基于学生学习规律,采用“课前探学—任务引入—知识解析—技能练习—评价反馈—课后拓学”六环节引导式教学流程。整个课堂以“课前探学”开启,进行教学实践,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突破重难点,推动基础与临床融合,培育具有中医药文化自信、厚德强技医学创新人才。如图1,以认识抗原与抗体教学实施为例。

课前探学:课前“导与思”。学生在超星学习平台接收任务单,唤醒旧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初步实现学生开课前知识储备和学习状态的同步同频;教师实时跟踪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分析,及时调整教学。

课中践学:课中“悟与炼”。课中教师借“故”传道,分为“任务引入→知识解析→技能练习→学习评价” 四个环节。任务引入:教师点评课前任务完成与平台讨论情况,播放“千年古代战疫情防病魔的大智慧——种痘术”故事视频,向学生介绍在天花肆虐的时代,全世界人们束手无策,然而在我国,天花病毒曾一度被控制在较低水平,这得益于我国古代医学家们的研究和努力,引入本次课学习内容。知识解析: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人痘苗可以预防疾病?抗原和抗体关系是怎样的?”小组讨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全过程,并进行汇报,教师进行纠错解析,进一步讲解抗原的特性、种类,并拓展英国人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受到我国人痘苗的启发,成功研发出牛痘苗,感悟中医药文化对世界医学的贡献,激发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情感。技能练习:借助虚拟仿真平台练习ABO血型的测定,让学生掌握实验物品选择、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教师实操示范全过程,边操作边讲解,示范完毕组织学生小组实操练习,锤炼技能。学习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仿真平台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完成对学生本次课中学习评价。

课后拓学:课后“用与变”。教师在智慧课程平台上布置相应的随堂测验或者开放性问题,以检测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制作“义务献血、传递爱心、奉献社会”海报完成宣教;走进社区,结合中医药“治未病”思想进行健康宣教;医院见习了解免疫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促进职业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数智增值评价,优化素养成长综合评价体系

优化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评价体系,嵌入要素学习效果评价内核,健全综合评价。校内教师、医院和社区导师、学生等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依托学习通、虚拟仿真系统等搭建数智评价平台,依据三阶段学习情况设置过程性评价,借鉴增值评价简易模型,构建过程评价与增值评价结合的数字化全过程综合评价体系。从素质、知识、技能三个维度采集学生数据,学习平台、组间、教师等主体量化评价全过程,打通核心技能和素质同步评价的路径。

三、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实践成效

本研究选取江苏省某医药职业院校2022级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开展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取得良好效果。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个班共104名学生作为实验组,选取2个平行班共99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男生20名,女生84名,平均年龄(16.8±1.25)岁;对照组男生17名,女生82名,平均年龄(16.7±1.15)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传统课程教学方式,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新课讲解,课后答疑;实验组开展上述基于“三阶段、四结合、六环节”教学实施过程。实验组与对照组所用教材相同,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内容均相同。

(一)两组学生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的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学习成绩比较,实验组中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过程性评价成绩、综合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二)信息助力、多元教学,掌握病原生物与免疫知识

引入3Dbody系统、虚拟实训系统、3D仿真动画等,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学生不仅充分理解了病原生物与免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模块知识测试优秀率达到95%,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与同期开设其他课程相比,学生参与度明显提升。

(三)成果转化,服务社会,职业认同,坚定信心

在系部活动的引导下,结合本模块知识,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周末对家庭、社区、养老机构老人等进行健康宣教等活动,如“治未病”增强人们预防意识。向公益宣教方面转化,既检验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将知识和技能内化,又奉献了一份爱心,向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了学生暖心服务的职业精神和未来护理人员对病人和社会的责任感,增强了中医药文化自信,对未来护理工作坚定了信心。

四、特色创新

(一)引进数智化教学资源,“理虚实”融通,击传统教学三大痛点

坚持虚拟与现实相融入,重现临床真实场景,依托虚拟仿真平台、虚拟仿真技术将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做到可视化、形象化、交互性、可重复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智化的教学资源为本项目的学习赋予了可视可感的新能量,解决了机能原理难观察、疾病状态难呈现、理论临床衔接少的教学痛点。

(二)探索了“案例引兴趣,兴趣带学习,学习提素养,素养促发展”的教学模式

结合“三教”改革要求,加强与职业技能联系,用最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最新的、最能满足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通过丰富的信息化手段和多元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融通专业应用,深化基础知识,提升医学基础知识和职业素养,同时潜移默化地渗入课程思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融入中医药文化,重视知识的充实感、情感的生成感

课程内容知识点多。据调查,学生识记、理解与应用割裂。教学中对接职业能力,将信息化手段与临床应用融合,与前导后续课程交叉融合、与中医药文化融合,将平面知识立体化。沉浸式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为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教学中注重德育内容的渗透,融心理品质、道德情操于一体,使知识、能力、觉悟相结合,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五、反思改进

1.对实习一年,即将参加职业护士资格考试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90%的学生感觉自己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导致临床应用创新能力不足,职护考试中案例分析题涉及相关知识不能迁移运用。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各科教师交流,加强相关课程知识衔接。

2.新型教材开发相对滞后,导致部分学生个性化需求满意度有待提高。科学分析学情,开发工作手册式、活页式等新型教材,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

参考文献:

[1]沈晓燕,潘萍,陈晓笑,等.基于OBE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以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教育观察,2023,12(2):42-46.

[2]孙静,唐曦瀛,杜文娇.五育融合背景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3,39(6):1222-1224.

[3]罗秀针,林碧聪,郑金华,等.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1):119-120.

◎编辑 王亚青

①基金项目:2023-2024年度江苏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医药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研究——以五年制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为例”(XHYBLX2023173);2022年度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五年制高职学生手机成瘾综合干预实践研究”(ZYB362)。

作者简介:张福敏(1984—),女,汉族,江苏邳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

王凤丽(1971—),女,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基础护理教育、护理创新教育。

猜你喜欢
病原中医药生物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4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第12话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50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