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霞
【摘要】语文教学,其中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其外延比较宽泛,既包括语文知识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包括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的内在修养。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需要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和生活中,利用一切语文活动,积累知识,发展语言,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受到人文情怀的滋润,并积极传承文化。其中,“依托教材教学,积累语文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语文素养;重视语文实践,培养学习习惯;落实情感渗透,贯彻思想教育”是关键。语文活动的开展必须形式多样,有始有终,讲究实效,并做到持之以恒。
【关键词】活动 素养 基础 技能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6-0022-03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特点是综合性、实用性、工具性以及人文性。开展语文教学,就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语文素养,通常是指学生在使用语言文字时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不仅包括语文知识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比如:学生的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能力),还包括更深层次的要素(比如: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人品格等)。由此看来,语文素养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小学生语言的构建和运用,形成学生独特的语言风格。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让小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提升。借助多种教学活动开展,积极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感悟文学作品借助语言文字创造的艺术美,并能运用语言文字创造美。通过语文学习感知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努力去理解并掌握文化的精髓,并积极传承优秀文化。所有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都以发展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
语文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成长影响深刻,因此,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意义重大。在这里,将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滴感悟,联系目前新课改发展的实际,遵从小学生自身成长的特点,探究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期有所收获,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积极有意义的借鉴。
一、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积累并发展小学生的语言
学习语文,要在理解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多方面的语文知识,包括字、词、语法,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文学知识,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习语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应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如语文领域的无比广阔,语文知识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的方面很多,涉及生活领域各个方面的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就包括与文字语言有关联的各个方面的知识。每一方面的知识缺一不可,即便是看似平常的汉字字形,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标点符号,都是语文知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关键时候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习语文必须要积累的知识。
小学生学习语文,要以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为重点,进行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学习和积累。现行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在不断总结不同版本教材使用效果基础上整合编纂而成的,能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比较全面系统地彰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宗旨,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奠定学生的语文基础。此教材自推行使用以来,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可,尤其得到教育一线的教师的青睐,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最理想选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进行科学教学,让小学生从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走进教材,积累语文知识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研究教材,创新教法,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探究学习,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包括学习积累字词,分析理解课文,感悟思想情感,逐步夯实语文知识基础,为更好发展做铺垫。语文教材中还安排了系统的知识练习,比如像每一单元的《语文园地》,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目的,引导学生开展扎实的练习活动,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形成学习的动力,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指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汉字、词语、语法,更在于转换成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服务社会,在于提高跟别人交流的质量。要将所学语文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语言素养,就要置身于具体的语言活动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以使知识转化成能力。其实,生活中可供利用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非常多,关键是教师和学生都要做个有心人,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来锻造自己的语言风格,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开展各种语文活动。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知识提供便利。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还要注重语法和修辞的学习,语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借助语文元素创新语言的逻辑标准。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对于孩子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创设语境、做语法练习等活动方式学习语法,优化语言。修辞是提高语文表达的一种技巧,是创新语言的有效工具。在语文活动中,应该鼓励孩子学习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让他们的表达更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无论是语法学习还是修辞理解,都不能只做无谓的说教,要将学习置于具体的语文活动中,在实践应用中形成能力,比如通过扩句练习和缩句练习,让学生真正理解句子成分,掌握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修辞练习时,要告诉学生使用修辞的目的是优化句子,提升表达效果。比如,很多人写瀑布只是说:“水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落下,溅起了很多水花。”而大诗人李白却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下子将瀑布形象化了。这种夸张的说法,优化了语言,增强了表达效果。由此看来,语文活动是学习理解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是铸造学生语文素养的必有路径。
二、重视发展应用语言技能,提高并优化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习语文重在应用,重在开展各种扎实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就语文学习做了这样的描述:“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注重语文课堂的参与,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课堂,主动提问、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同时,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思考问题,展示才华。通过以上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学生的语言技能,是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关键。一般来说,学生的语言技能包括四个方面的能力,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听、说、读、写能力。语言的实践离不开这些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加以突破。在小学生看来,这些能力不需要专门的训练,会在语文学习中自然形成,甚至错误地认为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后天的能力。其实,这违背了客观事实。任何一种技能,都应在后天的学习实践中加以锻造。听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形式,也是开展语文活动的必要手段。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听别人说话时,态度要端正,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说话,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听别人说话,要仔细认真,并不断思考,能从别人的话语中感知话语的主要意思,并从中捕获相关信息。听老师诵读课文注意力要集中,善于思考。听是学习语文的前提条件,通过倾听,学生可以感知语言的魅力,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比如: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同学的知识交流,借助不同的语音工具倾听相关的语音知识,乃至听广播、听录音,都可以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通过听可以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因此,要让学生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口语表达,是运用语言的具体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教会孩子说话,能用准确流利的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小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会说话、爱说话、说好话。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口语练习,如诵读古诗词、演讲比赛、故事会等,让学生通过说话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一大方式,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可以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和语感,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让学生感受更多文学作品的熏陶。尤其是课外阅读,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和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阅读各类文学作品、百科知识、新闻报道,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拓展学习语文的广度。与此同时,教师、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讨论书中的内容,引导他们理解作者的意图,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并随时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阅读的效率。写作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实践,教师和家长要注意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写作实践活动。可以鼓励孩子坚持写日记,记录生活的精彩瞬间。也可以鼓励孩子每天写几段话、一篇小短文,锻炼他们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使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和句式,以及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同时,教师和家长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和反馈,肯定学生的突出表现,让其不断获得成就感。随时指导学生改进写作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不断提升写作水平。
三、积极培养语文实践良好习惯,渗透并陶冶小学生的情操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些习惯,包括跟语文学习有关的各种习惯,比如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规范写字的习惯,认真做笔记的习惯,勤于开展写作实践的习惯,主动参加各种语文竞赛活动的习惯,上网查找资料的习惯。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必备素养,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学好语文的前提。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好习惯。”就此看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对发展小学生语文素养非常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必须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各种活动学习知识,感受文化氛围的熏陶。只有好习惯做保障,学生才能真切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才能学习并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比如,古诗词学习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古诗词,要求学生必须诵读古诗词,真切理解古诗词中字词句的意思,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诗词思想情感的陶冶。这就要求学生要喜欢古诗词,养成不厌其烦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养成仔细研究,认真分析理解的习惯。否则,就难以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也不会受到古诗词思想情感的陶冶。
习惯来自平时日积月累的历练。书写是小学生的一项语文素养。书写的效果决定于对书写过程的专注程度,决定于对汉字字形的逐个认识,决定于写字练习的坚持不懈。凡此种种,都需要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而正确写字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注意写字的每一个细节。在端正态度、掌握技巧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去练习。就此看来,各种习惯的养成需关注细节,真情投入,持之以恒。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实现的,也不是简单的语文教学活动就可以达到目的的。语文素养培养,应该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观察孩子的性格和特点,灵活调整相应的方法和策略。重视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夯实语文基础。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在阅读欣赏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思想,热爱语言文字,努力传承文化,创新文化。
参考文献:
[1]孙丁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引文版:教学科学,2016(4):185.
[2]范学军.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小作家选刊,2016(19):124.
[3]康晓艳.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5):115.
[4]刘燕燕.小学外来务工子女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课外语文,2019(3):127-128.
[5]张三禄.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探究[J].教育革新,2012(1):123.
[6]贾海蓉.浅谈一年级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J].教育革新,2016(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