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

2024-07-12 12:31马振华
新农民 2024年18期
关键词:发展机制经济结构政策

马振华

摘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临泉县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收入逐年增加,但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短板。本文通过对临泉县村集体经济现状的分析,从经济来源、经济结构、经营模式等几个方面发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的、本质的原因,最后立足临泉县实际,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一些提升方案,以期为临泉及与临泉经济类似的县市村集体经济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村集体经济;经济结构;政策;发展机制

临泉县地处安徽省西北边界,与皖豫两省9个县市区接壤,面积1 839 km2,2022年户籍人口229.3万,是2020年最后实现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现辖5个街道、23个镇(乡),406个村(社区)。临泉县地处黄淮海平原腹地,是典型的粮食种植大县,传统的经济发展基础是粮食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二产、三产与东部地区相比相对落后,其中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属于偏弱水平。

1 临泉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现状

以2023年为例,全县406个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19 295.95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47.53万元。

1.1 收入来源结构

(1)资产性收入占比78.83%,其中:光伏收入12 638.24万元、占比65.5%,资产出租收入1 402.19万元、占比7.27%,产品销售收入284.31万元、占比1.47%,提供服务收入374.98万元、占比1.94%,承接公益项目收入512.13万元,占比2.65%,其他收入910.16万元,占比4.72%。

(2)资源性收入占比8.55%:其中资源发包收入1 457.53万元、占比7.55%,上交收入193.71万元,占比1%。

(3)投资性收入:投资收益1 480.2万元、占比7.72%;其他收入42.5万元,占比0.22%。

1.2 收入规模分层结构

全县406个村(社)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有14村,占比 3.45%;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50万~100万元有147个村,占比36.2%;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40万~50万元57个村,占比14.03%;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30万~40万元88村,占比21.67%;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30万元有68村,占比16.75%;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20万元有 15个村,占比3.69%;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10万元有17个村,占比4.19 %。

1.3 收入结构的城乡差异

农村集体和城市社区收入比较:农村村集体 361 个,收入17 886.74万元,村集体均收入49.55万元;城市社区45个,收入1 409.21万元,社区均收入31.32万元。

2 村集体经济收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政策性收入

如光伏收入占村集体总收入的比例是65.5%。光伏收入,事实上是由政府投资建设光伏发电设施,然后交村集体管理,发电收入按合同约定按比例交村集体支配,重点用于扶持保障脱贫户生产生活及村集体的其他公益性事业,这样,村集体经济组织基本等于不投资、不生产、不担风险,坐等收益,这显然不符合当前的市场经济规律,况且,这种一家独大的经济结构显然也是不健康的,是与当前的市场经济不协调的,反映出计划经济的影响还是很严重的,需要注入新的活力,让市场调节能力在这里发挥更充分的作用,不能过分依赖政府的投资,要更充分地调动村集体的经济运行能力。

2.2 城市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低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城市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平均收入31.32万元,而农村村集体经济组织平均收入是49.55万元。这种城市社区低于农村收入的现象,与城市经济比农村经济发达的基础条件形成倒置,造成这种倒置的原因在于:城市社区没有自己的资产,城市社区的资产都被政府因各种原因收归成国有,而农村社区还有土地、河沟等资产归村集体使用,资产缺少了,收入也会相应减少。

2.3 产品销售收入较低

产品销售收入只有284.3万元,占比1.47%,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中,健康的销售收入始终要占据收入的主体,这比例一般在60%以上,出现这种销售收入极低现象的表面原因是绝大部分村集体都没有自己真正的市场经营主体,包括村集体的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生产,都还处于萌芽状态,还需要有个长足的进展。

2.4 提供服务收入较低

在这方面,村集体在服务上还需要引入新的服务权责理念,一方面,把公益性的为民服务和经营性的为民服务根据服务性质区别开来,另一方面,应该把性质上应由受益人支付费用的部分公益性服务纳入经营性服务之中去,比如:在人居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对于群众庭院内部的卫生整治劳务,由社区公益服务改成由村集体劳务团队服务、由被服务村民支付劳务服务的经营性服务。

3 制约村集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3.1 村干部的认知水平不高

部分村集体班子思想禁锢,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信心不足,缺少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总认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好坏,与自己的利益相关性不大,真正看好了哪个投资经营项目,他们自己注册成立企业,抛开村集体,独自经营。当然,作为村干部,村集体日常行政管理性的事务本就很多,能应付完成这些事务已消耗掉了他们的主要精力和时间,缺少时间和精力去从事村集体经济发展,这也是不可回避的客观原因[1]。

3.2 当地产业基础较差

临泉县属于平原地区,90%以上属于基本农田,属于产粮大县,是国家的重要粮食生产区,常年以种植粮食为主,特色经济作物比例较低,村集体产业基础薄弱;并且,在1978年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村集体资产基本上同时被分配到户了。村集体资产空白、资源匮乏,发展村集体经济也就失去了经济基础。

3.3 村干部管理能力较差

一是部分村干部年龄偏大,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差,满足应付日常工作;二是部分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不善学习,缺少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差;三是部分村干部缺思路,“等、靠、要”思想严重,不主动去想点子,找路子,缺乏信心,存在畏难情绪,没有创新精神,坐等上级政策扶持;四是有的村干部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小富即安,缺少创新精神,观念陈旧,容易满足于出租房屋、土地、集体沟塘等微小的租金收入,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思路。

3.4 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人才匮乏

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年轻人尤其是有文化的年轻人,选择进城创业、进城务工,不愿在农村务农和在农村创业,留在农村的多是一些老年人和儿童,农村人才处于严重缺乏状态,虽然临泉县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换届时期,充实了一批大中专学生进入村集体班子,但是,就目前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仍然不能满足发展集体经济所需要的人才问题,他们的市场开发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和经验等都有待提升。

3.5 建设用地土地紧缺

临泉县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大县之一,国家同时把临泉定位成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了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国家也给予更严厉的耕地保护措施,这种耕地的强力保护,也导致当发展村集体经济时,建设用地的使用权取得非常困难,甚至林地、设施农用地的使用权取得,都非常麻烦,这成为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3.6 资金投入规模不足

当前,在政府对“三农”事业的各项投资中,主要包括这几项:一是针对农户的惠农补贴,比如:医保、防返贫、粮补、残补、农业设施补贴、农业保险等等。二是针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比如修路、改厕、供电、路灯等,但对于投资发展村集体经济时,投入的资金较少,重要的原因是国家有限的资金使用在了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上。

4 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4.1 强化党组织的领导,使之与经济发展互相促进

经济是基础,村集体有了雄厚的集体经济这个基础,党支部就可以为群众办许多实事,说话就会有人听,办事就会有人跟,各项工作就会顺顺当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就大有希望,党支部就会有战斗力、号召力和吸引力,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4.2 强化群众路线思维,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

群众才是村集体发展的主体,少了这个主体,村集体经济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发展村集体经济,务必要调动集体内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发展,包括在投资、管理、务工等各个环节的积极参与,为了保障他们的各项利益,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务必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村集体经济利益不被非法侵占,使之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3 加强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同时,完善干部的利益分配机制

在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支出管理问题上,村干部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时面临更多的是风险和麻烦,而没有明确经济利益,国家在防止腐败的同时,应当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让村干部不白干,要让其贡献与收益挂钩,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并且给他们明确的规则,给予明确的利益,这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4 改善营商环境,留住并引进资金和人才

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给人才一个发展与实现价值的机会。临泉本地农村人才的外流,不仅仅是本地经济落后、缺乏产业基础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发展路子,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应该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这不仅仅是给予经济补贴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发展的环境,包括法律环境、社会环境、商业环境等,帮他们解决根本问题。比如:如何解决用地问题,如何解决污染问题、如何解决哄抢农产品问题,如何解决强买强卖问题等,打造好优质的营商环境,外部人才自然会来。

5 提升村集体经济水平的途径和模式

5.1 发展当地特色产业

结合当地农村产业情况,发展“土特产”经济,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等联农带农产业,重点发展当地消费者认可,打造一批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2]。比如:在老集镇、高塘镇可发展红薯产业、南瓜产业和生姜产业,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在黄岭镇,草莓产业形成自己独特产品,适宜扩大产业规模,打造区域品牌;在全县大部分乡镇,可依靠天邦集团发展生猪养殖业、肉牛养殖产业,实现包括养殖、冷藏、深加工的一体化产业。

5.2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

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在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时,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托管、烘干收储加工、农资供应、秸秆综合利用、农产品购销等产业,围绕农业生产服务的各环节开展服务,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联合开展服务,提高村集体的服务能力,增加村集体收入。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单独开展或者联合社会化服务组织共同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把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功能嫁接到村集体经济组织上来,满足小农户和经营主体的服务需求,增加村集体收入。

5.3 发展物业经济

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面向村民的生活性服务,为村民提供劳务就业、物业服务、乡村旅游、卫生保洁等生活服务,大力发展电商服务,构建村级购物网络平台,为村民代购日常生活用品,满足村民日常需求,为村民提供便利服务。

5.4 依托项目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临泉县政府为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促进本县肉鹅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2023年8月制定了《临泉县促进肉鹅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县财政整合各类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等资金,用于扶持肉鹅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在本县注册并在县域内从事肉鹅产业生产经营、符合奖补条件的企业、养殖场(户)等。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全可以依据政策,成为自己的经营组织,享受政府的各项补贴政策,实施自主经营,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以政府的支持政策为基础,不断发展,逐渐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

5.5 发展特色旅游业

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当地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历史,丰富文化内涵,赋予新的市场活力,可结合农村采摘园,打造庭院经济、休闲观光、餐饮民宿、农耕体验等新产业,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5.6 村集体经济与民营企业实施股份制合作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摸索尝试更多的经济合作模式,其中村集体经济与民营企业实施股份制合作是最为妥帖、最具可操作性、最符合临泉实际的合作模式:村集体组织具有号召力强、人员组织能力强、政策掌控精准、土地流转能力强的特点,而民营企业具有灵活性强、市场信息较全面、经验丰富等特点,可以按照合约,依照平等主体的身份,制定合作章程,可以实现持续经营。在临泉,这是个新事物,需要村集体不断摸索,只要不断摸索、不断纠错、不断创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必定会有长足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罗劲秋.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湖北农机化,2019(18):16-17.

[2] 陈凡.基于乡村振兴背景分析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2023(7):57-59.

猜你喜欢
发展机制经济结构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研究
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机制研究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大数据技术对新闻业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