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再生稻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2024-07-12 12:31周伟
新农民 2024年17期
关键词: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周伟

摘要:本文以湖南省再生稻产业为例,阐述了其发展现状,包括其演进历程、种植规模与区域分布特点、技术创新及田间管理现状,分析了当前市场状况,探讨了该产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针对再生稻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技术创新、政策支持、推广效果提升和市场开拓等对策。通过加强科研力量,培育适应湖南条件的再生稻品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供补贴和奖励措施,加强宣传推广,培训农民技术,寻找更多的销售渠道,拓宽市场份额,可以进一步推动湖南省再生稻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再生稻产业;发展现状;技术创新

再生稻是一种具有双季产量的高效水稻品种,在湖南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府的支持,湖南省再生稻产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再生稻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问题、推广问题和市场问题等。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再生稻产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思考,旨在推动湖南省再生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政策支持、推广效果提升和市场开拓,可以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湖南省的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1 湖南省再生稻产业的现状

1.1 再生稻产业的发展历程

1.1.1 探索起步阶段

再生稻种植在湖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作为一项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产业化发展,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科研机构开始关注并研究再生稻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和技术体系,通过选育适应性强、再生力好的水稻品种以及改进栽培管理技术,推动再生稻从传统的农家自给性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转变。

1.1.2 政策扶持与推广阶段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重视程度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湖南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对再生稻产业的支持力度。例如,双峰县于

2018年开始将再生稻种植纳入奖补范畴,鼓励农民扩大再生稻种植面积,并通过连片种植、机械化作业等方式提升再生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3 技术创新与突破阶段

湖南省各地相继开展再生稻高产攻关项目,隆回县、益阳市大通湖区等地刷新了再生稻高产纪录。科技力量的注入使得再生稻品种不断优化,栽培技术不断创新,如采用超级杂交水稻品种、实施绿色高效栽培模式、“稻-再-油”等立体种植模式,以及建设再生稻无人农场等现代智慧农业示范点[1]。

1.2 再生稻产业的规模和分布

湖南省再生稻种植面积近年来显著增长,截至2023年

全省范围内已扩大到21.07万hm2的规模,多地取得了突出成果,例如隆回县再生稻高产示范田实现了周年亩产量的新突破,刷新了湖南省纪录,高达1 379.4 kg。同时,双峰县和湘阴县等地积极响应政策导向,大力推广再生稻种植技术,并通过实施奖补措施有效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双峰县再生稻种植面积曾一度达到0.8万hm2,充分展现了地方层面在推动再生稻产业快速发展上取得的重大进展。

再生稻在湖南省内有着广泛的分布,涉及包括湘阴县、隆回县、双峰县以及益阳市大通湖区等多个市县的较大规模种植基地。其中,隆回县羊古坳镇雷峰村设立的再生稻高产示范田表现突出,不仅在头季创下了产817.2 kg/667 m2的高产纪录,而且再生季产量也达到了562.2 kg/667 m2的新高度,标志着该地区再生稻产业的发展水平已迈上新的台阶。同时,在双峰县印塘乡盐井湾村等地也建立了“稻再油”示范基地,推广再生稻与油菜轮作的种植模式,实现农田利用的多元化和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充分展现了再生稻种植技术在不同地理条件和生态类型区的有效应用与布局。

1.3 再生稻种植技术和管理现状

近年来,湖南省再生稻种植面积呈现出显著的扩张态势,从2015年的1.3万hm2急剧增长至2017年的

14万hm2,并在2019年进一步扩大到53.6万hm2,有力证明了再生稻种植在该地区的大力推广与广泛应用。在此期间,湖南省农业科研部门和地方农技推广中心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成功总结并广泛推广了一套再生稻“四防一增”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包括防止早衰、避免倒伏、有效防治病虫害、预防低温冷害以及增加有效分蘖等多个关键环节。此外,为确保再生稻实现稳产高产,精细化的田间管理至关重要。收割头季稻时,农民需精准控制留茬高度,以保证稻桩腋芽有充足的营养来源进行再生;施肥管理上,则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肥策略,如施用尿素等速效氮肥实施灌溉施肥,确保再生稻分蘖阶段养分供应充足。

1.4 再生稻产业的市场情况

1.4.1 种植规模与产量

湖南省再生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例如2023年全省种植再生稻达21.07万hm2,并且在多个县市区如隆回、双峰等地有大面积推广。再生稻头季及再生季的单产也屡创新高,比如隆回县刷新了湖南省再生稻示范高产纪录,周年产达到1 379.4 kg/667 m2(头季817.2 kg+再生季562.2 kg),表明湖南省再生稻产业在生产规模和单位面积产出上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4.2 市场需求与消费趋势

再生稻因其一次种植、两次收获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粮食总产量,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优质农产品需求的提升,再生稻由于其省种省工、减肥减药等特性,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市场对其高品质再生稻米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2 湖南省再生稻产业面临的挑战

2.1 技术问题:高产、优质、抗逆育种问题

2.1.1 高产性再生稻品种的筛选与培育

高产是农业生产中着重考虑的目标之一,对于再生稻而言,头季稻要能够达到理想的产量水平,并且在收割后通过再生能力快速恢复生长,确保再生季也有较高的产量。湖南等地刷新再生稻高产纪录的过程中,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和优化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水稻品种,这些品种通常要求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能够在有限的生育期内充分利用光温资源,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实现籽粒饱满、结实率高的目标。

2.1.2 优质再生稻米的研发与推广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市场对稻米品质的需求日益提高,消费者不仅关注稻米的数量,更看重其口感、营养成分和加工特性。优质的再生稻品种应当具备优良的食味品质,如米饭晶莹剔透、软硬适中、香味浓郁等特点,同时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科研机构和种子企业需要加强对优质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创新利用,发掘优良基因型,通过杂交组合和后代优选,推出兼具高产和高品质双重优势的再生稻新品种,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促进农

民增收。

2.1.3 抗逆性再生稻品种的研发与应用

湖南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变化多样,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水稻种植构成了严峻挑战。因此,发展具有较强抗逆性的再生稻品种至关重要,这类品种需能抵御多种病害(例如稻瘟病、纹枯病)以及抵抗或耐受主要害虫的危害。抗旱、耐涝、耐热等非生物逆境适应性也是当前再生稻育种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提高再生稻对极端温度和水分条件的适应能力尤为迫切。这需要育种学家们深入研究作物生理生态学机制,将相关抗逆基因导入到栽培品种中,最终培育出能在复杂多变环境下稳定生产的再生稻品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种质支撑。

2.2 推广问题:缺乏科学指导和推广机制

一方面,科学指导方面的问题体现在农民对再生稻种植技术的认知不足,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时间、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头季收割后再生季的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由于缺乏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部分农户难以掌握再生稻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要点,导致再生稻的实际产量与潜力之间存在差距。另一方面,推广机制不健全表现为政策支持虽已出台,但政策落地执行与监督力度不够,未能确保所有适宜地区均能享受到惠农政策带来的实惠,并将再生稻种植转化为稳定的增产增收途径。同时,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偏远和农业基础薄弱地区,亟须建立一套从科研成果到田间地头的有效转化体系。

2.3 市场问题: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

一方面,尽管再生稻通过技术创新和种植模式优化实现了单产的显著提升,如隆回县再生稻示范田刷新了湖南省的高产纪录,达到周年亩产1 379.4 kg,但市场需求对再生稻米的需求结构、品质要求以及品牌影响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对于稻米的口感、营养价值以及食品安全关注度日益增强,而再生稻头季收割后再生季产出的稻米往往在品质上略逊于一季稻或双季稻,这可能影响其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价格波动是再生稻产业发展中的一大不确定因素。再生稻生产成本受种子、肥料、农药以及机械化作业投入的影响,特别是采用新技术以克服再生季产量低等技术难题时,投入成本可能有所增加。同时,再生稻米市场价格受制于国内粮食供需关系、政策调控、国际市场变动等多种复杂因素。例如,中晚籼稻收购均价及籼米出厂价会随季节变化和市场供求情况出现波动,这种不稳定性使得再生稻种植户难以准确预测收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湖南省再生稻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3.1 技术创新:加强科研力量,培育适应湖南条件的再生稻品种

应着重强化科研力度,以培育更加适应湖南地区独特气候、土壤及耕作条件的再生稻品种为核心。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整合省内优势科研资源,加强科研院所、高校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合作,聚焦再生稻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种质资源筛选和新品种选育工作。同时,推广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提升品种改良效率,并结合当地实际,研发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的再生稻种植模式和技术体系,确保再生稻头季与再生季都能实现高产稳产,从而有效提高全省再生稻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益[2]。

3.2 政策支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供补贴和奖励措施

政府可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对采用“再生稻+油菜”等高效生产模式的农户给予直接经济补贴,降低其生产成本;同时,对于在品种改良、农机具购置、智能农业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出创新示范的地区或农户,可设置项目奖励,以推动再生稻种植及配套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应用。此外,还可以考虑为大面积种植再生稻的区域提供低息贷款或贴息支持,以及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的支持,确保再生稻种植的水利条件和机械化作业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实现再生稻产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重优化。长远来看,制定稳定的、具有前瞻性的再生稻产业发展政策,有助于构建绿色粮源基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促进湖南农业现代化进程[3]。

3.3 提高推广效果:加强宣传推广,培训农民技术

针对湖南省再生稻产业的发展,提高推广效果是一项关键措施。通过加大再生稻种植技术的宣传推广力度,举办各类专题培训活动,对农民进行系统的技术指导和能力加大,确保先进的再生稻种植技术能够迅速普及到田间地头。这包括但不限于优选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再生稻品种,推广高效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科学施肥以及合理茬口衔接等农艺措施。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智慧农业平台和远程教育工具,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再生稻栽培技术培训课程,让更多农户掌握再生稻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从而推动再生稻在全省范围内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进一步提高湖南再生稻产业的整体效益和技术水平。

3.4 市场开拓:寻找更多的销售渠道,拓宽市场份额

为了进一步提升再生稻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必须积极寻找并拓展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以实现再生稻产品的广泛推广和销售。这包括但不限于加强与大型粮食收购企业的合作,对接超市、农贸市场等传统零售渠道,利用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以及开发区域特色农产品市场和绿色有机食品市场。同时,可通过举办再生稻文化节、农业博览会等活动提高再生稻品牌知名度,引导消费者认知再生稻的优质特性和高产高效优势,进而拓宽再生稻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确保这一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符合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再生稻产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为湖南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4]。

4 结语

再生稻产业作为湖南省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在科技进步和政府政策的助力下,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果,然而也要看到再生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推广问题和市场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再生稻产业的发展,要加强技术创新,培育适应当地环境的新品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供补贴和奖励措施;加强宣传推广,培训农民技术,寻找更多的销售渠道,拓宽市场份额。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推动再生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为湖南省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李明,张敏.湖南省再生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3,25(5):32-37.

[2] 王强,李华.技术创新与再生稻产业发展[J].湖南农业科技,2022,10(3):45-51.

[3] 刘志刚,陈红.政府扶持与再生稻种植技术推广[J].中国农村经济,2022,18(4):67-72.

[4] 张宁,王刚.再生稻品牌影响力与市场开拓策略[J].湖南农业现代化研究,2023,29(2):78-83.

猜你喜欢
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方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