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廷勇
摘要:近年来,岳池县高度重视发展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针,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治理路径,以整县推进为重点,以畜禽规模养殖场为核心,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健全制度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完善扶持政策,加强科技支撑,严格执法监管,种养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笔者分别到北部山区种养循环产业园兴隆、秦溪、黄龙、同兴、酉溪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县内种养产业发展情况,形成了调研情况报告,供读
者参考。
关键词:岳池县;北部山区;种养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岳池县隶属四川省广安市,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西麓,辖区面积1 478 km2,辖25个乡镇、2个街道,总人口1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6万人。岳池被誉为“千年银岳池”,是全国商品粮示范基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生猪调出大县,岳池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四川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其是四川省第一轮、第二轮和第三轮畜牧业重点县。在北部山区引进新希望、正邦、典晟等龙头企业,已建成投产生猪养殖场18个,正在建设3个,年新增生猪出栏10万余头。2023年,生猪出栏86.78万头,增长1.61%;年末能繁母猪保有量4.97万头。
1 农业产业规划初步形成
聚焦全县优势特色的生猪产业,开展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加快岳池“安天下”种养循环产业园规划实施,在北部山区建设五大基地(50万头生猪基地、6 666.67 hm2地道食材生产基地、3 333.33 hm2黄龙贡米基地、3 333.33 hm2花椒基地、333.33 hm2农产品加工基地)。到2025年,建成北部山地种养循环经济区,种养循环产业发展示范样本,促进生猪产业绿色发展,实现年出栏生猪50万头,产值30亿元,带动群众增收2亿元。
2 种养循环初具规模
在政策的带动和市场的拉动下,全县畜牧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形成了以优质生猪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县现有规模养殖场246个,其中,生猪规模场188个。2023年,生猪出栏86.78万头,
2023年末,能繁母猪保有量4.97万头。配套产业基地4.73万hm2,其中,优质粮油基地20 000 hm2、中药材基地6 700 hm2、藤椒基地6 700万hm2、蔬菜基地10 000 hm2、柑橘基地4 000 hm2。
3 创新循环模式
近年来,全县鼓励、支持养殖业主流转承包周边农田林地,通过“养殖场+种植基地”模式,实现粪污就地还田利用。引导、鼓励养殖业主与附近种植基地签订粪污、沼液使用协议,通过种养联合,实现粪污就近还田利用。对不能就地就近还田消纳的,引导、鼓励养殖业主与第三方主体签订协议,通过“养殖场+
第三方主体+种植基地”模式,实现粪污异地还田利用。未来,通过专门的运输队伍或运输管网,将县内规模养殖场的粪污,收到粪污集中处理中心进行发酵处理,生产沼气,沼渣加工成固体有机肥,沼液加工成液体有机肥,基本实现废水废物零排放,实现了“畜禽粪污—沼气—有机肥—农作物—饲料—养殖”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4 产业链条基本健全
全县立足生猪产业基础优势,坚持“引、育、繁、推”结合,大力推行标准化养殖、数字化改造,全力构建“生猪数字化”体系,建成种猪繁育基地、标准化育肥场、粪污处理中心等一批产业提升项目,生猪产能持续提升。通过引领发展,全县万头以上标准化养殖场达到12家,规模生猪养殖场达到188家,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引进新希望六和集团等国家龙头企业打造3处标准化养殖场,建立了现代化高标准智能化养猪示范基地、人才培训基地。同时,推进建设生猪屠宰、冷链物流中心、肉制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链延伸项目。全县年生猪屠宰能力15万头、猪肉制品产能6.34万t,生猪产品畅销20多个省市和地区,是成渝地区优质猪肉及制品供应基地。
5 科技水平得到强化提升
岳池县在生猪产业发展上,有着一流的科技装备,信息数字化处于广安地区领先水平。建有养殖场可视化检测大数据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信息平台等,全县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了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养殖装备机械化率达到99%以上。与省农科院、四川农大、西南大学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设立了实验基地、现场教学基地、毕业生实训基地、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通过努力,生猪疫病防控实验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均成为市级标杆。
6 存在的问题分析
6.1 市场波动较大
由于市场无序竞争、饲料价格波动、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治难度大,均会对生猪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严重影响养殖户积极性。
6.2 政策保障不足
种养循环产业发展需要农业政策的支持,农业是弱势产业,受自然灾害、疫病疾病、经济市场影响极大,必然需要政策扶持,但金融、保险等投入机制不顺畅,贷款条件较高,理赔不及时,加大了业主资金筹措的难度,挫伤业主养殖积极性。
6.3 科技水平较弱
农业数字化程度低,养殖粪污处理检测环节缺失,养殖种植机械化程度不高。
6.4 产业链有待加强
生猪、稻米等产业是岳池主导产业,在县域内具有一定优势,但仍然存在产业链条不够完整、产品品牌不够响等问题,农业与工业、旅游、文化、商贸等融合深度不够,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循环广度不够。
7 建议
7.1 推进适度规模发展
成立由农业(畜牧)、环保、国土、发改等部门参与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专家审查论证小组,对建场选址、建设用地、布建规划、工艺流程、养殖规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粪污沼液消纳能力、粪污综合利用与种养结合方案进行全面论证,推进适度规模发展。强化事前监督,严把行业准入,确保种养能循环、粪污成资源、资源必利用,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7.2 增强风险防控
强化监测预警引导。强化生猪全产业链监管监测,科学研判猪肉市场供需形势,及时通过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压实生猪产能分级调控责任,稳定长效性支持政策,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节奏。积极引导生猪养殖企业向屠宰、加工、冷链配送等领域延伸,减少中间环节,逐步提升稳产保供能力。探索开发生猪价格险,减小市场价格对生猪生产的影响,增强生猪产业防范市场风险防控能力。
7.3 加强政策扶持
每年整合生猪发展资金500万元以上,用于推进种养结合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主要用于粪污收集、储运、资源化利用等补助和有机肥生产、使用环节的补贴[1]。起草《岳池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产业奖励扶持办法》,新建养殖场配套建设沼气池、沉淀池、购置固液分离机、粪污输送管网等粪污处理设备给予补助;对具备一定实力、有贷款意愿、有良好信用,且达到相应生产规模和标准的普通农户、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种养业主、龙头企业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的,实行贷款贴息。
7.4 提升科技水平
组织学习、引进、推广国内外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开展试验示范,加强技术集成与配套,根据不同资源条件、不同畜种、不同规模、不同养殖模式,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固体粪便堆肥利用、异位发酵床、污水肥料化等经济实用技术模式,引导矿物元素类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推广使用安全、高效、环保新型饲料产品。采取政府购买科技服务、共建平台公司,建设区域性畜禽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中心。以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为切入点,致力于在岳池探索出可在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全面复制、广泛推广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
7.5 推进循环发展
常态化开展养殖场堆粪棚、沼气池、沼液沉淀池等粪污处理设施整治完善工作。在适养区种植基地布局畜禽规模养殖场,示范推广种养循环、农牧结合生态治理模式,打通畜禽粪污还田利用通道。在适养区外集中种植区域配套建设储粪池、调节池和管网,保障种植业有机肥、沼液需要。指导畜禽养殖场根据畜禽粪污产生量和需要配套的消纳地面积,采取“一场一策”方式,制定畜禽粪污生态消纳对接方案,落实畜禽粪污生态消纳对接措施。鼓励、支持养殖业主流转承包周边农田林地,通过“养殖场+种植基地”模式,实现粪污就地还田利用。引导、鼓励养殖业主与附近种植基地签订粪污、沼液使用协议,通过种养联合,实现粪污就近还田利用。对不能就地就近还田消纳的,引导、鼓励养殖业主与第三方主体签订协议,通过“养殖场+第三方主体+种植基地”模式,实现粪污异地还田利用。
7.6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积极向上争取农业项目、强化项目整合落地,围绕打造引领和骨干项目,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典晟10万头生猪养殖场、酉溪屠宰场、罗渡屠宰场、畜禽粪污处理中心等重点项目,30万头生猪产业带逐步形成。加大社会资本招引力度,推动饲料加工厂、猪肉制品深加工及冷链物流等项目及早落地实施,加快酉溪生猪定点屠宰场建设,推进生猪全产业链发展。提质发展米粉专用稻生产基地、黄龙贡米种植基地、花椒基地、果树基地、蔬菜基地,实现种养优势互补和良性生态循环。
7.7 健全防控机制
农业农村部门依法做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交通运输部门做好畜禽及其产品“绿色通道”查验工作。宣传部门要密切关注与非洲猪瘟疫情有关舆情动态,科学引导舆论,防止恶意炒作。公安部门要做好疫区安全保卫、社会治安管理,恶意传播动物疫情等违法行为查处,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处置疫情。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流通环节动物产品监管,严防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流入市场、进入餐桌;要强化肉类生产企业、食用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商场超市、餐饮服务单位等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的监督检查,严禁采购、经营没有合法来源、未经检验检疫以及不合格的生猪产品。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信息共享和措施联动,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合力,确保我县清净无疫。
7.8 引导绿色发展
围绕“农畜配套、种养结合、立体循环、综合增效”的思路,因地制宜,因场施策,全面推行“主体小循环、县域大循环”种养循环模式,通过行政监管、项目支持、鼓励引导等方式助推生猪养殖绿色健康发展,全县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2]。
7.9 创新组织形式
鼓励种养循环产业链中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协作,共同推进统防统治、种养循环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和设施化。发展新型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种养结合循环生产经营模式。
7.10 强化人员培育
以“人才强,则农业强”为指导思想,加快培育一批种养循环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队伍。以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技术人才、团队人才为孵化载体,整合人才资源要素,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创造力,鼓励人才不断创新,积累农业产业发展的好经验、好方法、好招数,为种养循环产业提供必要的后备人才保障。
7.11 做好绩效考核
以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有机肥还田利用、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使用等指标为依据,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相关部门推进种养循环发展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县政府督查办对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抓种养结合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并把督查结果作为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8 结语
岳池县高度重视发展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健全制度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完善扶持政策,加强科技支撑,严格执法监管,种养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参考文献
[1] 杨景晁.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破解畜禽产业发展瓶颈[J].中国禽业导刊,2017(20):46-49.
[2] 朱昌友,李必圣,朱爽爽,等.实行种养结合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探索与思考[J].湖北畜牧兽医,2016,37(9):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