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风桐 丁晓燕
基金项目:丹阳市科技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编号:SSF202115)
作者简介:马风桐,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科疾病的诊疗。
通信作者:丁晓燕,大学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儿科疾病的诊疗。E-mail:1243282322@qq.com
【摘要】目的 探讨健脾散外敷神阙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丹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RRTI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并佩戴防感散香囊,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健脾散外敷神阙穴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干扰素-γ(INF-γ)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4(IL-4)
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咳痰、鼻塞流涕、肺部啰音及咽喉充血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健脾散外敷神阙穴治疗小儿RRTI疗效较好,可调节患儿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加快临床症状消失,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健脾散;神阙穴;小儿呼吸道感染;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炎症因子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10.0072.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0.024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peated respiratory infections,RRTI)是指在1年内呼吸道频繁发生感染的临床综合征,具有病程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与患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清除病原体能力差等因素有关,且易诱发哮喘,严重影响患儿健康[1]。目前,西医治疗该疾病主要采用抗生素控制病情发展,并辅以免疫调节剂增强患儿免疫力,促进康复,虽短期内效果较好,但久治难愈。中医认为,小儿RRTI虽病位在于肺,但其根源为脾胃,病机的核心不在于邪气的强盛,而在于正气不足与肺脾气虚的状态,治疗原则应为健脾益气,以治疗小儿禀受不足、气血不充、脾胃虚弱等症状[2]。健脾散出自《本草纲目》,是治疗脾胃不足的专方,具有益气健脾、利水渗湿的功效[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健脾散外敷神阙穴治疗小儿RRTI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丹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RRTI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7.24±0.23)岁,病程14~38个月,平均病程(22.38±4.48)个月;感染部位:上呼吸道感染27例,下呼吸道感染23例。治疗组患儿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7.41±0.27)岁;病程16~41
个月,平均病程(23.07±4.54)个月;感染部位:上呼吸道感染26例,下呼吸道感染24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丹阳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⑴符合《儿科学》[4]中小儿RRTI的诊断标准,并经临床检查确诊;⑵符合《中医儿科学》[5]中脾肺气虚证的中医辨证标准;⑶年龄≥2岁,病程≥12个月;⑶近1个月内无免疫治疗史。排除标准:⑴高敏体质者;⑵伴肺实质发育异常者;⑶伴支气管病变者;⑷伴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者;⑸伴长期贫血或营养不良者;⑹伴肝、肾功能不全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并佩戴防感散香囊: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进行退热、止咳、平喘、化痰、抗病毒、抗菌、补充微量元素等对症治疗,并佩戴防感散香囊。防感散方组为苍术、石菖蒲、白术、白芷、细辛、冰片,将上述药材按2∶2∶2∶2∶1∶0.5的比例配置好后,研成细末,过80目筛,取药6 g/次,置棉布袋中,昼间置于胸前天突穴上,夜间放置于枕边,每7 d更换1次。
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健脾散外敷神阙穴治疗:健脾散方组为枳实、莱菔子、紫苏子、焦山楂、六神曲、连翘、陈皮、苍术、白术各10 g,谷芽、麦芽各15 g,甘草5 g,将上述所列药材研磨至细粉状,加入纯净水和蜂蜜,充分搅拌直至形成膏状混合物,将膏状混合物压制成直径2 cm的圆形药饼,贴敷于患儿的神阙穴,3~4 h/次、
1次/d。若患儿贴敷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瘙痒或灼热感等不良反应,则立即停用,冷敷10~15 min,并涂抹温和的抗敏或舒缓皮肤的乳液或药膏,待不良反应消失后隔天再行贴敷。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⑴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儿空腹静脉血 5 mL,以 3 200 r/min转速(8 cm半径)离心15 min,取上清液,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⑵T淋巴细胞亚群。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儿空腹静脉血 5 mL,以 3 000 r/min转速(15 cm半径)离心10 min,采用流式细胞仪(深圳唯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202221588,型号:EasyCell 104A0)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CD8+的比值。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儿空腹静脉血 5 mL,以 3 000 r/min转速(15 cm半径)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NF-γ)水平。⑷中医证候积分。于治疗前后,参照《中医儿科学》[5]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包括体弱易感、咳嗽反复不已、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自汗多、面色少华。满分36分,分值越高表示患儿症状越严重。⑸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鼻塞流涕、肺部啰音、咽喉充血。⑹临床疗效。参照《中医儿科学》[5]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率≥95%;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率>70%~<95%;有效:临床症状均有好转,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率30%~70%为;无效:中医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率<30%。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gG、IgA、IgM、SIgA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升高,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4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INF-γ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咳痰、鼻塞流涕、肺部啰音及咽喉充血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表5。
2.6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6。
3 讨论
现代医学普遍认为小儿RRTI的发生,主要与遗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锌的缺乏、营养不良、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病原体侵入、居住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6]。从病理角度分析,免疫功能失调与感染互为因果关系,共同加剧疾病的进程,形成恶性循环。中医理论认为小儿脏腑娇嫩且未发育完善,禀赋不足,导致肺脾两虚,气血生化乏源,而正气不足,则卫外不固,防御能力弱,易受外邪干扰,寒温不调而累及肺脏,导致RRTI发生;此外,因喂养不当、调护失宜,导致小儿后天脾胃运化不利,长此以往脾胃虚弱,运化失调,易反复发病[7]。故治疗小儿RRTI时应益气扶正、疗虚补气,以恢复正气达到阴阳平衡。
滕瑞红等[8]研究发现,疾病反复感染可对肺泡相关的免疫调节功能产生影响,导致患儿免疫功能下降。血清免疫球蛋白在机体出现炎性症状时,能够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可进一步激活相应的补体因子,发挥吞噬作用,有效清除机体内的病毒与细菌。SIgA作为呼吸道黏膜免疫中的重要抗体,能有效增强单核细胞的杀菌能力,可阻断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对呼吸道黏膜的入侵,抑制炎症反应,在上呼吸道黏膜的局部免疫防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IgG、IgA、IgM、SIgA、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INF-γ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IL-4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这提示健脾散外敷神阙穴治
疗能作用于RRTI患儿免疫系统,通过调节CD3+、CD4+、CD4+/CD8+表达水平促进IgG、IgA、IgM、SIgA分泌,调控机体免疫功能,减缓炎症反应,提高机体黏膜免疫能力。分析原因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所含有的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白术颗粒和白术多糖,对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有重要作用[10];甘草中所含有的三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等成分,可有效地抗菌、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11]。此外,贴敷神阙穴还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炎症反应和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引起的肿胀、充血和疼痛等症状[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咳痰、鼻塞流涕、肺部啰音及咽喉充血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健脾散外敷神阙穴联合防感散香囊小儿RRTI疗效较好。分析原因为,健脾散方中枳实有破气消积,止咳化痰,止泻通便之功效;莱菔子可行气消食,清热解毒;紫苏子具有降气消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焦山楂擅长健脾、消食、助运,具有行气散瘀的效果;六神曲则具有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的效果;连翘可消肿散结,清热解毒;陈皮有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之功效;苍术可祛风散寒,燥湿健脾;白术大补中气,使气血生化有源,升清降浊有常;谷芽可健脾消食,生津养胃;麦芽可行气健脾、疏肝理气;甘草可益气养阴,调和诸药,全方搭配合理,切中病机,共奏益卫固表、健脾益气、宣肺止咳之功效[13]。神阙穴位于脐下中线上4寸处,在中医理论中,神阙穴被认为与肺经密切相关,通过贴敷神阙穴可以调节肺气机能,缓解肺部的气机紊乱,促进肺气的畅通和正常排出,改善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气喘、咳痰等症状;天突穴主治咳嗽、咽喉肿痛、哮喘等肺系疾病,防感香囊置于此,其有效成分既可经口鼻吸入,肺开窍于鼻,又因肺朝百脉,故药力可通过经络的传导直达脏腑,起到内病外治的作用[14]。
综上所述,健脾散外敷神阙穴治疗小儿RRTI疗效较好,可调节患儿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加快临床症状消失,值得临床应用。但由于本研究仍存在样本量较小、未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并记录复发情况等不足,可能导致研究间存在异质性,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后期应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长时间、多角度的研究,以期验证健脾散外敷神阙穴治疗小儿RRTI的疗效和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过敏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风湿免疫学组,等.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诊疗路径(2022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2, 37(3): 161-168.
王开梅,林志雄,胡祥英,等.金屏汤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能力的调节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0, 30(23): 3602-3606.
李辉珍,曾美月.宣肺固表中药配合推拿法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1, 42(4): 287-289.
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3-27.
马融.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177-183.
ZHANG W,HUANG J,LIU H,et al.Whether immunostimulants are effective in susceptible children suffering from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a modeling analysis based on literature aggregate data[J].J Clin Pharmacol, 2022, 62(2): 245-253.
刘华.健脾益肺膏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两虚、卫表不固证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21, 32(2): 274-276.
滕瑞红,付丽,柳俊芳,等.三伏贴联合黄芪穴位注射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炎性机制研究[J].河北医药, 2019, 41(2): 211-214.
田利军,柳庆明,唐乐,等.毫针点刺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疗效及对唾液SIgA含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30(35): 3905-3908, 3915.
左军,张金龙,胡晓阳.白术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23(10): 6-9.
邓桃妹,彭灿,彭代银,等.甘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 2021, 46(11): 2660-2676.
李敏,曾佩灵,吴雪梅,等.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穴位贴敷疗法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选穴规律[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38(7): 1412-1416.
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102, 182, 221, 224, 238, 239, 240, 241, 322, 373, 376.
宋辰斐,薛征,吴淑艳,等.《药物香佩疗法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未病实践指南》香佩药物的德尔菲法结果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 32(1): 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