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伯伦 陈然 罗毅 胡军 钱丽萍
摘要:文章以横江流域pH值为研究对象,分析了pH值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浮游植物群落对pH值的影响,探讨了pH值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内在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横江流域pH值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升高的趋势,7、8月份pH值最高为9.1,4-6月份最低为7.5。影响pH值变化主要因素是溶解氧、叶绿素a、水温。横江流域主要的浮游植物的种属7门60属,其中硅藻门最为丰富,优势种也是以硅藻门为主;春季以硅藻为主,夏季以蓝藻为主,秋季以绿藻、硅藻为主,可以看出浮游植物群落变化导致了水体pH值的季节性的变化,因此,生物作用是横江流域pH值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横江流域;河流pH值;浮游植物;相关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志码:B
前言
河流pH值决定了水体中化学元素的迁移转化,当水体pH值低于6,会导致地表水酸化,水生生物死亡、群落结构改变;pH值高于9,存在蓝藻爆发的风险。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水质中有机质的离子化作用,从而间接影响藻类生长,因此,研究河流pH值具有重要的水生态学意义。
冯泽波通过对滇池及其支流的研究认为pH值变化和周边的土地利用情况密切相关,杨琛等认为河流pH值升高与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密切关系。He等通过研究发现光合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是河中pH值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通过以上研究说明藻类的大量生长繁殖导致水质pH值异常波动,因此生物作用是水质pH值变化主要原因。
山区河流的流速、流量、水环境容量、污染物的稀释和降解能力和其他大型河流相比,很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pH值升高河段更容易引起水体的藻华现象。此次研究区域横江流域属于山区河流,近年来,pH值波动较为明显,主要是pH值在每天一些时段升高超过9,每个月超过pH值大于9的天数在增加,具有在适合的条件下爆发蓝藻的潜在性趋势,因此,文章通过实地调查、采样测试分析,并建立水质数据与藻类数据相关性,进一步探寻pH值升高的影响因素,为水质改善和河流生态系统管理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域
研究区域为横江流域,为新安江的主要支流,横江又名吉阳水、东港、白鹤溪,源于黟县漳岭的白顶山,经黟县渔亭镇东流入休宁境,在川湖万全山与夹溪河汇合,经休宁县城继续东流过万安镇,在屯溪区黎阳镇与率水汇合,注入新安江,流域面积997 km2,河道长70 km、坡度2.7‰,沿岸主要有夹溪河、东亭河、渠口河、龙源河、柳州河、福寺河、岭观河、霞塘河等10 km以上溪流汇入。占新安江流域(安徽省境内)面积15. 4%。主河道上游经过齐云山脉,水流湍急,河面较窄;中下游两岸地势开阔,大型水坝万安坝位于中下游。是休屯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河道平顺,汇集各支流水量后,水量增大,河面变宽,流速相对较缓,水生挺水和沉水植物茂盛,河漫滩较发育。
自然条件:平均年降雨量1 613.7 mm,降雨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年降水量的78%集中在春夏两季,年降水日数149天。常年6月中旬进入梅雨季节,7月上旬出梅,历时20多天,梅雨量为250 mm左右。日照、蒸发: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931小时,日照率44%,年辐射总量为122.6 kcal/cm2;年蒸发量1 180 mm,比年降水量少433.7 mm;年平均无霜期231天。
根据研究区域河流的地形地貌,从上游到下游布设了5个监测断面。
1.2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2022年的3、4、6、7、8、9、10、11月采集了5个监测断面的表层水样,同时使用25号浮游生物网过滤表层0.5米处水体数次,过滤后将网中的浮游植物浓缩液注入100 mL采样瓶中,加入4%的甲醛溶液现场固定,在显微镜下鉴定浮游植物种属。采集表层水样1 L,滴入2 ml鲁氏液保存。在显微镜下鉴定浮游植物生物量。浮游植物鉴定主要参考《淡水微型生物与底柄动物图谱(第二版)》和《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
采集的水样测定水质指标10项,包括温度、pH值、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透明度、总磷、总氮、氨氮,水质采样和测定参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1.3 数据分析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6进行数据整理汇总,使用IBM SPSS 25.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使用OriginPr02018进行图幅的绘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横江流域水质pH值空间分异特征
横江流域pH值年均值为8.10 -8.45,从上游的漳水断面到下游的横江大桥断面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典口断面位于横江的中游,河漫滩发育,水生植物茂盛,pH值有所下降,但是仍然高于上游(如图1所示)。横江流域从漳水断面开始3/4的河段为横江国家级湿地公园范围,水生植物茂盛,水质为Ⅲ类水以上。
现场调查检测了上游支流东亭河、漳水等支流水质pH值都是小于8,说明横江流域水质pH值升高不是支流水质带来的污染物质。横江流域两岸以村庄和耕地为主,河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横江大桥断面为进入城镇的断面,水面变宽,流速变小,两岸都是居民,pH日均值常年处于8.45的高位,pH日值大于9的天数在逐年增加。
2.2 横江流域水质pH值时间变化特征
利用各个采样点与表层水样pH值数据所做趋势图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pH日均值超过9的时间段在7、8月份,从上游到下游所有点位都处在最高值,最低值位于4 -6月末。典口断面的pH值波动较大,说明受河漫滩水生植物的影响,水位较浅、流速较缓,pH日均值受日照和水温影响较大。横江大桥的断面的pH值变化比较平缓,但是变化趋势也是和横江流域整体变化趋势一致。
横江流域pH值的变化特征是7、8月份pH日均值最高,最低值位于4-6月份。
2.3 横江流域水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优势种特征
2022年不同月份的生物鉴定数据经统计分析,横江流域共鉴定出7门60属,其中硅藻门最为丰富,共计25种,其次为绿藻门,共计16种,蓝藻门共计15种。数据表明,横江流域浮游植物种属数在夏秋季大于冬季,万安坝上断面的数量多于其他断面,尤其是夏季蓝藻门较多。其中浮游植物相对占比前两位的是硅藻门、绿藻门,合计贡献率超过87%。
以优势度指数大于10%定义为优势种,可以看到横江流域的主要的优势种为双菱藻(Surirellasp.)、菱形藻(Nitzschia sp.)、小环藻(Cyclotellasp)、裸藻(Euglena sp.)、扁形卵形藻(Cocconeis pla-centula)、囊裸藻(Euglenophyta sp.)。随着春季-夏季-秋季时间的变化,主要群落变化从硅藻门-绿藻门-硅藻门,主要是以硅藻门为主。
2.4 横江流域水质因子与浮游植物群落相关性
为了了解横江流域水质因子与浮游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化对pH值变化影响,筛选各采样点丰度占比不小于1%,且出现频率不低于25%的浮游植物,结合环境水质因子进行消除趋势对应分析,选择冗余分析(RDA),排序轴1和排序轴2解释率为79.7%、16. 8%,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水质中总磷、水温、溶解氧、总氮对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贡献率较大。裸藻门、绿藻门、隐藻门、甲藻门受水温、溶解氧影响较大。
3 讨论
3.1 横江流域水质pH值时空变化机理分析
影响水质pH值升高的因素很多,比如地质背景、气候因素、富营养化元素的汇入、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等。本次调查了解横江流域水质pH月值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升高,变化趋势是7、8月份的pH值>9 - 12月份、3月份的pH值>4-6月份的pH值。
利用2022年不同月份采集的各个监测断面的表层水样pH值与水质因子以及离子因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pH值与溶解氧相关系数为0. 66,显著正相关;pH值与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 57;叶绿素a与水温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 53。可以看出导致pH值升高的因素是溶解氧、叶绿素a、水温。为了进一步探究横江流域水质pH值变化机理,文章对影响pH值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
天然水体中,H+浓度主要取决于CO2 - HCO3-- CO-3缓冲体系各组分的相对变化,在整个碳酸盐缓冲体系中,各种形式的离子保持着平衡状态,如式(1)所示:
CO2、HCO3 -、CO-3是水中无机碳的主要存在形式,能够被浮游植物利用转化成有机质维持浮游植物生长所需要。水中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摄取水体中的CO2或者HCO-3,同时浮游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向水体中释放CO2,增加水中的CO2含量,因此,当水体中的CO2含量减少,式(1)向左偏移,H+减少,导致pH值增加,而水中的HCO-3含量减少,式(1)向右偏移,H+增加,pH值降低。
横江流域pH值与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 57,叶绿素a的含量反映了藻类细胞生物量的变化,因此,当横江流域pH值升高,叶绿素a的浓度也变高了,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浮游植物的快速生长导致水体pH值升高。初步分析认为横江流域的pH值升高和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密切相关。
河流水温对横江流域pH值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水温影响叶绿素a变化,从而间接的影响了流域pH值。水温变化会影响碳酸盐CO2 - HCO3- - CO3-缓冲体系,当温度升高时,大气压降低,大气中CO2就会通过水一气界面进入到水体中,导致溶解在水中的CO2增加,研究表明,CO2浓度增加会促进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的生长速度。水温升高也提高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式(1)向左偏移,H+减少,pH值增加,说明水体二氧化碳碳酸盐CO2 - HCO3-- CO3-缓冲体系平衡是影响横江流域水体pH值升高的原因。
氮、磷营养因素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养分,氮磷含量的变化,主要是N/P比的数值,影响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的数量,最终影响水体pH值的变化。如图5所示,横江流域水体N/P比的数值与总氮显著正相关,氮的消化和反硝化作用会对水体的pH值产生影响,是由于氨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可以转化硝酸盐,释放H+导致水体pH值降低。研究表明横江流域pH值与总磷、总氮、氨氮没有相关性,说明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不是导致横江流域pH值变化的主要因素。
3.2 横江流域浮游植物对水质pH值的影响分析
浮游植物群落与水环境因子关系密切,直接影响着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此次研究发现横江流域主要浮游植物群落以硅藻、绿藻、蓝藻为主。根据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水质指标主成分分析,如图5所示,横江流域硅藻、蓝藻受水温、总磷影响较大,绿藻门和水温、pH关系较密切,绿藻和总磷负相关。
研究表明硅藻易成为大型河流中的常见类群,其密度和生物量可达藻类总数的60%以上。硅藻门喜欢低温,春季和秋季能够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种,蓝藻门、绿藻门喜欢高温,在夏季成为优势种,横江流域的研究也体现了浮游植物的这种分布趋势。由于藻类体表通常带有负电荷,非离子态化合物比离子态化合物更容易渗入藻类细胞,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水体中有机质的离子化作用,从而间接影响藻类生长,因此,pH值是决定藻类密度分布的重要因素。
另外温度也影响了藻类种属的变化,谭啸等室内模拟实验表明,绿藻门在12.5℃- 16℃占据优势,19℃以上蓝藻门增多,25℃- 30℃是藻类最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也限制藻类的生长。横江流域的pH值的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和藻类的种属的分布密切相关,夏秋季流域pH值较高,冬季较低,春季以硅藻为主,夏季以蓝藻为主,秋季绿藻、硅藻为主。可以看出藻类种属的变化导致了水体pH值的变化,与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密切相关。
水体pH值过高,蓝藻种属数量越多,目前横江流域在夏季藻类种属较多,蓝藻门、绿藻门都有,但是优势种主要还是以硅藻门、绿藻门为主,为了防止藻类的群落结构向蓝藻转变,就要控制pH值升高,减少氮磷等营养因素的入河量,可以在河岸种植高等水生植物,抑制藻类的生长。
为了减少表层藻类的数量,通过增殖放流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减少食浮游植物的动物和食底柄动物的鱼类,保证河流具有一定数量的浮游动物。生物作用是横江流域pH值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要持续的开展水污染治理,降低人河的磷素,不仅要治理岸边的生活污水,还要防治土壤中的磷素进入河流,进一步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4 结论
横江流域基岩为石灰岩地区,本底值较高,由于从漳水人横江处河面变宽,流速相对较缓,水生挺水和沉水植物茂盛,以沉水植物苦草、金鱼藻等为主,河漫滩较发育,挺水植物种类较多,沿河两岸居民较多,部分生活污水汇入河流,因此,生活污水、浮游植物、沉水植物都会对河流的pH值产生影响。文章研究表明,横江流域的pH值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pH日均值低于9;在春、夏、秋季pH值有明显的升高和降低的趋势,并在夏季达到最高值。从上游的漳水断面到下游的横江大桥断面pH值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由于横江流域水体的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活跃,改变了水体的二氧化碳碳酸盐平衡,使得水体偏碱性,因此,横江流域的高pH值的产生机理主要是受高密度的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22AH040266);黄山市重点流域水体pH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HJACG2021C131A);黄山学院人才启动项目(202lxkjq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