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雨婷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和项目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应用既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创设项目情境、集中项目资料、确定项目小组、制定项目计划、拓展项目学习课后实践、汇总项目成果六个方面出发,探讨以项目式学习教育理念为基础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应当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而非将知识直接以“倾倒式”的方式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这种情况不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教学实践要求。而项目式学习能够将教学的重心从学生的学习成绩转移到学生的综合发展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出更加健全的学习体系,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推动学生持续发展。
(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对例题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忽视学生动脑、动手等能力的培养。而项目式学习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动脑思考、动手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将项目式学习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为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数学公式和解题技巧的掌握,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较少。在项目式学习理论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新课改要求创新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打破被动式的学习思维。与此同时,项目式学习理念下的教学活动还具有多变性和创新性,更加注重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贯彻落实项目式学习理念,通过项目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设项目情境,明确教学任务
在小学数学项目式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认知特点,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正式导入教学。与此同时,在导入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语言提醒和手势提醒,督促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上。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中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先明确教学任务,与学生共同确定项目式学习的主题,然后为学生构建项目式学习情境。我们通过教研分析可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理解小数加、减法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笔算和简单口算;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基于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主题为“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接着,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去数学乐园逛街时遇见的“3.7+4.2”口算题,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买文具问题。这样,学生便能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站在日常生活的角度,在符合自身实际生活的项目式学习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小数加、减法”,进一步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集中项目资料,设计项目问题
在以项目式学习为基础开展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资料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借助相应的项目式学习资料参与实践活动,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利用课堂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工具集中展现项目资料,设计相关的项目问题,让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以问题为驱动进行深度学习。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为例。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师能够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了解实际的1公顷、掌握土地面积单位的进率和简单换算。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土地的单位是什么吗?”由此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
为了帮助学生确定项目式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土地面积常用单位及进率”,以此搜集项目式学习资料。接着,教师立足生活实际,将自己在实践中搜集的关于土地面积的资料、视频等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并进行深入思考。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寻求家长的帮助,收集和整理测量土地面积大小的数据资料,同时对实际的地块进行测量。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测量的实际数据进行图表化处理。
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设计项目式学习问题:“你们认为实际测量的数据与公顷、平方千米有怎样的联系”。在深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够提升自身的项目式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够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创建项目小组,明确项目分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让一个学生完全负责一个项目的所有任务显然不符合“双减”政策减负减压的初衷,也会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成效。基于此,在开展小学数学项目式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将之前个人准备、搜集、实践的项目化学习资料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解读和分析。同时,教师需要根据项目式小组中学生的综合能力确定项目式合作小组的组长,明确每个学生的需要负责的部分。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营养午餐”教学为例。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组建项目学习小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详细分工。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到营养午餐的重要性;能够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相关知识分析午餐菜肴中的营养成分;能够合理地调配午餐食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分为四人小组,然后根据学生的活跃程度、对学习的认真程度、数学学习基础等方面的情况安排项目小组的组长。接着,教师设计项目任务:了解营养午餐的概念、认识科学饮食的原则、学习如何根据不同小组成员的饮食习惯搭配合适的午餐。
当小组发生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时,如在讨论如何为对方设计符合需求的营养午餐的时候,部分学生因为不喜欢吃肉,便拒绝让其他小组成员在营养午餐食谱中加入适量的肉。这时候,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向学生说明营养午餐的概念,帮助学生了解营养午餐中肉制品的健康价值,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如此,学生便能够明白何为“营养”,从而顺利完成项目小组任务,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
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进度会有所差距。在遇见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先完成项目任务的学生协助效率较低的学生,使项目化学习的进度得到有效保证。这样一来,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互相帮助,共同推进小组项目任务的完成,还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现他人的优势,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四)共建项目计划,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将项目式学习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发挥出项目式学习的有效价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完成小组分工后,共同设计小组的项目实践计划并积极实践,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中的“掷一掷”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商讨制定项目式学习计划,然后开展后续的实践。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投掷几个骰子、投掷多少次、谁记录投掷的数据、谁绘制统计表、实际情况是否与猜想的情况相符合、投掷骰子与实际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联系密切。其次,为了提高项目实验的真实性,教师引导项目小组录制实验全过程视频,然后结合计划完成项目实践。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围绕项目式学习计划,以“探索两个骰子朝上面的数字之和多为5到9”为项目中心开展进一步的实践探究。在完成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积累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团队的力量。此外,在相互质疑和实践证实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五)拓展课后资源,丰富学习机会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为被动地学习,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机会,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在项目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拓展课后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机会。基于此,教师需要确定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然后根据其中反馈出来的信息设计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学习活动。接着,教师根据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进行教学延伸,开展项目化的数学知识竞赛、数学模型制作等综合活动。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为例。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课堂项目实践的完成情况拓展课后学习资源。这个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为开展项目实践,引导学生体会“称”策略的多样性以及选择最优策略的意义。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课后实践:准备9个钉子,其中2个为次品,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和疑惑,运用天平称进行再一次的项目探究。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课后学习实践,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给予孩子及时指导。家长则及时将孩子的作业发送给教师,向教师描述孩子的学习表现,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携手促进孩子进步。
为了提高学生课后项目实践的成功率,教师需要提前上传自己录制的项目实践内容,为学生的课后实践做好示范。如此,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思路逐步进行对应的实践探索。这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也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后练习中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问题、看待世界。
(六)汇总项目成果,开展全面评价
项目式学习的成果除了能够反映学生日常完成的作业质量和成绩高低以外,还能够体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需要以项目式学习理论为基础,将学生的小组学习成果进行汇总,给予学生符合新课标教学要求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综合评价。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评价语言的鼓励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促进所有学生的成长进步。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教学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引导学生在项目实践中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掌握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生活中的体育知识的了解;通过小组合作,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项目实践中数学探索的乐趣;认识到数学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单元测试卷、单元同步练习、项目实践活动等。在学生完成这些任务后,教师给予学生全面评价。评价包括学习目标是否完成、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其余项目小组成员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己在项目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家长对学生项目实践的评价等。同时,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互相评价。这有利于所有学生实现共同进步。此外,学生还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向教师提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教学建议,便于教师据此调整后续的教学方案。
这样的教学评价既能够推动教师深度挖掘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成为项目实践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教学目标单一、新课改教学要求落实不足等问题。而项目式学习能够改变以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探索更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应用项目式教学法助力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学能力和合作精神,用问题和任务来驱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