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

2024-07-12 12:37叶金霖
家长·下 2024年6期

叶金霖

进入新时代,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并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从新时代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原则入手,分析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教育质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数学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初中数学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学生日益表现出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对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这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挑战,初中数学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灌输式模式向更灵活、更具互动性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旨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探索和实施新的教学策略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新时代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原则

(一)差异性原则

新时代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差异性原则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差异。

首先,差异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时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不同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教学指导。

其次,差异性原则还要求教师在评估和反馈机制上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人进步,以此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实践中,教师要具有高度的教学敏感性和专业判断力,能够准确识别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确保教学活动既有挑战性又不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范围。

最后,差异性原则也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便于教师通过沟通来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以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二)生活化原则

生活化原则强调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旨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的同时,认识到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生活化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深入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情境作为教学内容的切入点,通过情境模拟、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背景中探索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其次,生活化原则强调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材料和资源,如生活统计数据、家庭预算规划、购物优惠计算等,将其作为教学案例或项目学习的议题,通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数学知识的实用观念,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最后,生活化原则还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目的。

二、新时代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设定的单元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新时代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中,当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时,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教学资源的配置均会受到影响,进而缺乏针对性和指向性,导致教学活动无法紧密围绕核心目标展开,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未能清晰界定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容易导致学生很难形成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和深入掌握,学习呈片面性或表面性,无法有效实现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同时,不明确的教学目标也会使教师在教学评价时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向,难以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进而影响到教学调整和优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因此,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不够明确,不仅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和实施,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以及最终的学习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二)构建的生活教学情境不充分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能力。但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对生活情境的深度挖掘和有效整合不足,导致教学中的生活元素显得附加或表面,无法真正达到以生活情境引导数学学习的目的。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难以发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认为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意愿。

缺乏充分的生活教学情境构建,还可能导致学生无法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社会价值和实际应用,使得数学学习变成了孤立的、缺乏实际意义的知识积累过程。同时,当教学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经验脱节时,学生很难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联系起来,从而降低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

(三)设计的合作学习任务缺乏创新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目的是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深化知识理解的目的。然而,当合作学习任务缺乏新颖性和挑战性时,学生很容易陷入形式化和程序化的学习状态,缺乏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探索和思考。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也影响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缺乏创新的合作学习任务设计,还可能导致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角色分配和任务承担不均衡,有的学生可能承担过多的学习任务,而有的学生则可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导致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团队协作效率低。可见,缺乏创新的合作学习任务设计,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效果的发挥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是新时代初中数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新时代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思路

在新时代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和优化教学思路指的是在教学前期就准确设定好学习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活动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以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为例。在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当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包括记忆坐标系的定义,理解坐标系的构成元素(包括横轴、纵轴及其标记方式),以及其在数学、科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学会在坐标系中准确地标出点,理解坐标点如何反映在X轴和Y轴的数值上,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定位、测距等。因此,教师需要细化教学目标,从识别坐标系的基本组成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应用,如使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等。同时,准备适宜的教学资源,如模型、图表、动画,以及绘图软件、在线坐标绘制工具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支持学生的学习。

在优化教学思路方面,将抽象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理解深度。动态展示坐标系如何工作,如何在坐标系中定位点,以及坐标点如何表示实际位置,这些都能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使用绘图软件自行绘制坐标图或座位定位游戏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坐标系的应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加深其对坐标系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递进式的练习题,包括从简单的标点练习开始,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问题,如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场景,让学生计算两点间的距离,这不仅让学生练习了如何在坐标系中找点和连线,还能增强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其全面深入地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点。

(二)创建生活教学情境,深入单元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生活教学情境融入单元学习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以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单元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教学活动,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具体,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首先,在“全等三角形”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周围环境,学生发现许多应用三角形结构的事物,如桥梁、屋顶、自行车架等。这不仅因为其美观,还因为三角形在确保结构稳定性方面的独特优势。例如,桥梁的三角形支架能有效分散重力,增加结构的承载力。通过实地考察或观看相关视频,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结构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从而认识到全等三角形概念并非孤立的数学概念,而是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模拟软件,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全等三角形性质应用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或选用模拟建筑与桥梁设计的软件,让学生操作软件,构建不同的三角形结构,观察并分析哪些结构更为稳定,然后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例如,在模拟桥梁建设的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三角形,考虑如何通过全等三角形的组合来提高桥梁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这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意识,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更有意义。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认识到数学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实现数学学习的真正意义。

(三)设计单元整体学习任务,开展合作学习

设计整体学习任务并开展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旋转的数学概念、性质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而深化学生对旋转变换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九年级上册“旋转”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日出日落、季节变换中的地球旋转,或者风车、门把手的旋转等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旋转不仅是一种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在数学中也具有重要地位,使学生在熟悉和感兴趣的事件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旋转的数学概念学习上,如旋转中心的选择、旋转角度的确定以及旋转方向的判断等。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共同讨论这些概念,并通过手工绘制或使用几何绘图工具来实践旋转操作,从而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旋转变换的规律性和美感,以及旋转的对称性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旋转相关的实践任务或问题,如创建旋转对称的艺术图案,或者通过旋转操作解决特定的几何图形拼图的问题,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旋转概念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分工明确,如一部分学生负责设计旋转图案,另一部分学生执行旋转操作并观察结果,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并优化设计方案,促进学生对旋转概念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能够在探索和解决旋转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协商和承担责任,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设计合作学习任务等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深化学生对相关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为培养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