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全面抗战时期,为团结和动员山东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歌谣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抗战歌曲。这些抗战歌曲浸润在国仇家恨的民族情绪下,有着鲜明的革命性和政治性,突出体现在创作者对革命话语的使用和政治题材的把握。
[关 键 词] 抗战歌曲;山东抗日根据地;音乐创作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为挽救国家危亡,中共中央于7月8日向全国发出通电,明确指出:唯有迅速组成坚固的统一战线,团结全国同胞,实行全民族抗战,才能应对当前时局,才是中国的出路。毛泽东同志对如何宣传全面抗战路线进行了明确具体的阐述,他强调:“抗战宣传不是将政治纲领背诵给老百姓听,这样的背诵是没有人听的;要联系战争发展的情况,联系士兵和老百姓的生活,把战争的政治动员,变成经常的运动。”[1]在中央宣传部政策的指引下,山东抗日根据地党组织首先在1939年初刊载的本报社评中指出:“努力使文艺与生活,尤其大众生活合拍,如此,中国文艺不但本身是有前途的,而必然有益于抗战与新国家、新社会的建设。在抗日高于一切原则之下,团结起来,举起我们的武器——文艺的笔——响起我们洪亮的歌喉。新的独立自由幸福的民主共和国在期待着我们哩!在每一个人群里,每一个晚会里散布你的抗战故事和新编小曲吧!”[2]这体现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党组织对抗战歌曲创作的鼓励与支持,为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工作定下了主题基调。随后,1940年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颁布了《山东省战时国民教育实施方案》,该方案在论述战时民众教育的方针时强调:“提高一般民众的文艺政治水准”[3],即通过文艺形式来启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传统曲艺上改编而来的抗战歌曲对根据地群众来说容易记忆、浅显易懂,因此成为抗战宣传的重要载体。基于此,山东抗日根据地依托当地传统民谣,形成了一波有明确指导思想、有组织、有计划的抗战歌曲创作浪潮。
一、以抗战歌曲再现政治事件
在物资匮乏、大众文化水平不高的时期,歌谣往往充当了记忆集体事件或情感的叙事工具。抗战时期,相当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政治事件都以歌谣的形式记录和保存。“卢沟桥事变”作为全面抗战的标志性事件,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各地方的抗战歌曲中被广泛记录。如一首流传于胶东地区的《七七事变》,歌词写道:“七月初七,日本鬼子M4g2aa+S4SSM/rrwXIz8Wg==大演习,用机枪大炮飞机向我射击。出兵占我绥察冀,又来占我山东山西。他杀人放火奸淫又掳掠,残忍无比。同胞们快组织起,我们要出口气!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拿枪上前线,组织起来打游击,把日本鬼子统统赶出中国去”[4]。大量地方性的抗日事件也被当地的群众或文艺工作者记录下来,成为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宣传抗日、团结人民、提高群众斗争意识的精神武器。如1938年11月,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支队之主力,在司令员刘涌率领下,将日、伪、顽赶出五莲山区。其司令部由景晓村率领,进驻五莲山区石场、中至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于是,一首《欢迎亲人八路军》的民歌产生了:“五莲山上红旗飘,亲人八路又来了,鬼子回巢不敢动,杂牌、土匪逃夭夭”[5]。1939年夏,日寇又向五莲山区大举“扫荡”,企图通过五莲、九仙两山之间的胡林谷袭击街头村,转而合围洪凝(今县城)一带抗日根据地。日寇抓到高戈庄佃农徐家福带路。徐家福故意将敌带至地势险峻的龙潭沟内,使日寇欲上不能,欲回不可,在沟里人喧马嘶。踯躅到当地“阎王鼻子”附近,坠毁山炮一门,摔死战马一匹,一个日寇也当场毙命。事后当地群众高兴地唱道:“日本鬼,要完蛋,‘扫荡’来到黄崖川。‘巴格牙鲁’迷了路,抓来家福当路探。徐家福,好大胆,哄着鬼子进龙潭。‘刀刃崖’上难行走,‘阎王鼻子’鬼门关。跌杀马,摔毁炮,一个鬼子上西天。折腾一夜没合眼,‘哇啦哇啦’喜煞俺!”[4]类似根据当地事件创作的抗战歌曲还有《八路攻打沂水城》和《莲花山上英雄歌》等。
二、通过诉苦歌揭露暴行
歌谣作为最贴近群众生活的艺术方式之一,是人民群众表达思想感情、流露意志愿望的重要渠道。这场侵略战争导致人民群众流离失所、物资紧缺,“诉苦”已然成为抗战歌曲创作的重要题材。抗战歌曲中的“诉苦”并非只是简单的悲叹,更是一种激励人们奋起反抗、争取自由的呐喊。在这些歌声中,人民用自己的语言和旋律,描绘了战争的残酷现实,同时也传递了对和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山东抗日根据地流传着相当数量的揭露敌人暴行、控诉日寇血腥政策的抗战歌曲。如山东乐陵的一首《逃荒小调》:“左手拿着瓢,右手婴儿抱,举家逃荒就把那饭来要。(白)大嫂你家住哪里?家住山东省,乐陵县城东,离城十里村名叫高亭。(白)大嫂你哭什么?腊月二十八,鬼子到俺家,举家老小俱被鬼子杀。(白)大嫂你怎么不抗战呢?有心去抗战,参加八路军,面前缺少个引荐人。(白)大嫂我给你做个引荐人行不行?说走咱就走,说干咱就干,赶走日本鬼,才能得平安”[6]歌词写出了侵略者侵占人民的家园,迫使他们流离失所的暴行,唱出了一位大嫂对日寇的愤恨与控诉,表达了她参加八路军抗战的决心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的抗战歌曲,不仅在内容上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愤怒和对苦难的诉说,同时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许多歌曲描绘了人民艰苦的生活现状,如粮食短缺、房屋被毁、家人失散等,但在这些描述背后,始终贯穿着一种不屈的精神和对正义的追求。1941年11月在对日寇进行反扫荡时的西蒙山布袋峪中,由刘知侠作词、艾力作曲的《困难是炬火》:“困难是炬火,把我们锻炼,我们是金钢,越炼越坚强,困难是我们的,胜利也是我们的。谁能熬过这艰苦斗争的锻炼,谁就能得到最后的胜利。”表达了沂蒙人民在面对侵略者暴行时的坚定立场。除揭露侵略者暴行外,部分地区还创作了讽刺国民党军队侵占群众财产、强制参军、怯战专政等行径的抗战歌曲。
三、运用歌曲促进山东抗日根据地政策的宣传
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后,依据抗战的客观形势,在党中央的指导下颁布了一系列的抗战方针政策。在推行根据地法令政策的过程中,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抗战歌曲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创作的歌曲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内容通俗易懂,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如在针对妇女解放的政策上,1943年7月5日,山东省战工会发布了《关于开展妇女放足运动的指示》,指示强调:“查妇女缠足,为我国独有陋习。它不仅摧残了妇女的身体健康,妨碍与限制了妇女政治上社会上的一般活动,……这一放足运动,虽由各级政府明令提倡,但基本工作应该依靠各级群众团体,尤其是妇女团体广泛深入的动员说服,求得广大妇女的自觉自愿的实行放足”[7]。这一指示,只是原则的提出来如上的问题,具体实现是依靠各地区最高政权机关,根据具体情况规定出详细的推行办法,并依靠县以下政权机关的具体组织工作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编写了大量揭露妇女受封建压迫、歌颂妇女追求解放的抗战歌曲。如临沂地区传唱的一首《放脚歌》唱道:“(妹)叫声我的姐呀,听我把话传,几千年传流下缠足恶习惯呀,把我们天生的脚趾来裹断呀,受的那痛苦实在难言。(姐)妹妹说得对呀,缠足苦难当,走路做活都是无力量呀,前走走后倒倒行动站不稳呀。你看那大脚的走路多快当。(妹)女人受的罪呀,实在真冤枉,为什么亲爹娘不疼女儿郎呀,你知道缠足受痛苦呀,为什么叫女儿来把滋味尝。(姐)人心真不平呀,轻视女儿郎,不叫出大门外天天在厨房呀,丈夫打婆婆骂一天哭几场呀,过的那生活不如牛马羊。(合)姐妹联合起呀,齐心把脚放,参加了妇救会都去把学上呀,读书呀识字呀男女同看待呀,打走了鬼子求解放。”[8]类似的放脚歌还有《三八节之歌》《金姐姐》《还是大脚好》等。在中国共产党的深入宣传下,开明的妇女开始陆续扔掉缠脚布,约束妇女千百年来的缠足陋习渐趋废除。
四、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新生活
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力求保障人民权益,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人民群众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过上了新生活。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众多模范干部,他们不仅在抗战时期根据地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和带头作用,也通过自身的光辉事迹在当地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各地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他们的勇敢、奉献和牺牲精神成为广大群众学习的榜样。通过讴歌这些模范干部,歌曲可以激励更多人加入抗战行列,增强斗志。如一首《模范妇救会长》的歌词写道:“好一个宋大娘,真是个好榜样,她是个桥先桥的妇救会长,宋大娘样样工作干得强,她是个模范的宋呀么宋大娘。开展大生产,宋大娘带头干,她领着妇女们积极来生产,宋大娘纺纱织布不停闲,她是个模范的宋呀么宋大娘。反攻大参军,宋大娘着了忙,送两个儿子上了战场,宋大娘又戴起花来又照相,她是个模范的宋呀么宋大娘。”与此同时,为了改善人民生活,克服根据地经济困难,1942年1月28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当此抗战进入更加艰苦的时期,要求各根据地更加发动广大群众的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更加团结一切抗日阶层来坚持敌后的长期斗争”[9]。据此,山东抗日根据地根据实际在各分区普遍开展了减租减息以及土地改革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人民负担大大减轻,军民生活明显改善,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加强。在根据地物质生活发展的同时,文艺界也开始向着新的方向转变。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加注重深入生活、贴近群众。在根据地政府的激励和文艺工作者的主动创造下,根据地内产生了大量讴歌根据地新生活的红色文艺作品。其中,鲁岩作词、兵毅作曲的《民主政府实在好》,昂歌作词、阮甫作曲的《咱一心跟着共产党》和时戈作词、兵毅作曲的《根据地里是乐园》唱遍了山东抗日根据地。《根据地里是乐园》热情赞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新生活,歌词节选如下:“根据地里呀风光好,民主团结齐呀齐战,张大哥真能干,俺就选他把事办。李老三坏心眼,俺也有权来罢免。从前有话不呀不敢讲,今天大家都发言。军民团结铁呀铁一般,八路军爱护咱,咱也配合来抗战。你流血我流汗,军队百姓一齐干。从前当兵的欺呀欺侮咱,今天八路军爱咱如父母。家家户户生呀生产忙,你开荒我纺线,生产也是为抗战。搭犋队变工队,组织干活有力量。从前干活还呀还挨饿,今天生活都改善……共产党领导咱,根据地里是乐园。”[10]此类拥军、拥政和发展生产运动的抗战歌曲,可以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在文艺层面上结出的硕果,指明了以抗战歌曲为代表的文艺作品为工农大众服务是众所归趋的方向。
五、结束语
革命语境下的抗战歌曲创作,在激发群众抗日热情、宣扬政策法令、提振抗战决胜信心等方面确实展示出较板报、标语等方式更为有力的动员力量。这是因为抗战歌曲的创作,实质是创作者本身的情感宣泄,这种创作一方面反映了时势变化,另一方面符合群众情感的表达。《大众日报》记载了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著名抗战歌曲创作者安波对于抗战歌曲的评价,他认为:“它确实是能组织和教育群众的绝好的音乐形式,所以拿这种形式,再配以新的内容的话,它非但能证实是抗战中有力的宣传武器,而且也还适合敌后方,敌人常扫荡下的那种战斗里的一种战斗音乐,而且也正作为建立新中国的新的音乐基础”[11]。所以在当群众的民歌小调被中国共产党赋予革命话语后,传统歌谣被革命化创作成为革命文艺,抗战歌曲借此展现出传统宣传方式难以企及的宣传动能。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81.
[2]遇明.告游击区的文艺工作者[N].大众日报,1939-02-13(4).
[3]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6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197.
[4]陈志昂.胶东解放区歌曲选[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3:6.
[5]政协日照市文史联谊委员会.日照文史:第7辑[M].日照:山东省日照市印刷厂,1999:107,109.
[6]山东省艺术馆.山东民间歌曲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44-45.
[7]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9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538.
[8]秦丕山,刘洁.沂蒙红歌[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166-167.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3.
[10]张秀岳.沂蒙之光歌曲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176-177.
[11]安波.关于民歌小调[N].大众日报,1940-03-25(5).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