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舞蹈是基于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特征族群创造的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形式,是以人体为表现载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它的形成离不开特定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是由在一定时代、区域、族群的社会文化观念所构成。舞蹈受益于特定的时代、地域、种族而流传下来,从而形成形式多样的舞蹈。
[关 键 词] 傣族舞蹈;舞蹈文化;孔雀舞;美学分析
一、文化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使用范围极为广泛的词语,其适用领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扩大。在中国的文学经典《易经》中有记载:“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含义有修养、教育、文化程度、礼貌等。“文化”一词,应用甚广,但很难说每种“文化”之间有什么样的共通之处,其与人类进化的漫长岁月密不可分,甚至一部文化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部分的人类史。
(二)文化的构成
文化包含三个不同的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文化各自满足人类的不同需要。其中,物质文化是指人类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一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显示为物的实体性质,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成果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等具象性的物体。可以这样说,作为最外显的物质文化,最容易受到时代和地域的影响,也最容易发生变化。制度文化,主要满足社会活动中调整及规范个人和个人以及个人和群体关系的需要,包括在人类社会交往行为中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风俗习惯、规则纪律等。制度文化是特定的时代、地域中处于一定社会交往中的人类根据其特定的社会关系、思想观念、民族习俗建立起来的属于该国家的根本制度。精神文化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学和社会文化心理。精神文化积淀于各民族文化的深层,构成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它最难发生变化。
(三)文化对艺术的影响
艺术作为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影响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回顾漫长的人类艺术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艺术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存在某种对应的关系。文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综合体,在方方面面影响艺术的形成、发展和分化。艺术作为文化中的一个子集,脱胎于特定的生存环境和文化土壤,在表现方式上也同样是在特定的文化思维逻辑之中,并按照该民族特定的情感表现方式而流传发展。艺术作为文化大家庭的一分子,文化影响并制约着艺术的发展,而艺术难以超前于文化而独立发展。
二、傣族文化
(一)历史悠久
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这片土地上,傣族人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创造了许多令人赞叹的文化成果。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传承着古老的传统文化,并融入当地独特的民俗习惯,在语言、服饰、饮食、音乐、舞蹈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魅力。傣族的传统节日也独具特色,例如西双版纳的泼水节和德宏的火把节。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人们互相泼水祝福,祈求新年平安吉祥;而火把节则是傣族人民祈求丰收和平安的重要节日,人们点燃火把游行,意在驱逐邪恶和灾难。
(二)地理环境优越
傣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天独厚,大多都生活在依山傍水、群山环绕、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造就了傣族人民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的性格。由于自然气候的原因,孔雀的栖息地和傣族人民的生活区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孔雀出现在傣族人民的生活之中,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在傣族地区的艺术品中,如绘画、雕刻等多有孔雀的形象出现。同样,傣族地区流传最广泛的舞蹈形式就是“孔雀舞”。在傣族人民心中,孔雀作为吉祥平安的代表,已深深刻入傣族人民的心理和审美习惯之中。孔雀在傣族地区十分常见,傣族人民非常了解孔雀的生活特性,正是这种长期接触,为傣族人民模仿孔雀舞蹈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
(三)日常生活方面
首先在饮食方面,傣族人以大米为主食,喜欢吃酸味和辣味的食物,如酸笋、酸肉、酸鱼等。傣家菜中的肉类有猪、牛、鸡、鸭,常吃的蔬菜有白菜、萝卜、笋和豆类。傣族人还喜欢喝酒和嚼槟榔,他们认为喝酒可以增进友谊,嚼槟榔可以提神醒脑。其次在服饰方面,傣族男子一般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有的戴耳环、项链、手镯等饰物;傣族妇女则穿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喜欢用银饰装饰自己,如项链、手镯、耳环等。再次在建筑方面,傣族的传统建筑是竹楼,这种建筑以竹子为主要材料,具有通风、防潮、防虫等优点。竹楼的外形一般为方形或圆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存放物品或饲养家禽。最后在文学艺术方面,傣族有着丰富的文学作品,如神话、史诗、歌谣等,这些作品反映了傣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傣族的传统艺术有舞蹈、音乐、绘画等,其中孔雀舞是傣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傣剧则是傣族的传统戏剧,它融合了傣族的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孔雀舞
傣语中,孔雀舞叫作“嘎洛涌”“烦洛涌” 或 “嘎楠洛”,就是孔雀跳的意思。这是最受傣族人欢迎的舞蹈,流传于云南德宏傣族和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孔雀形态优美、性格温顺,是傣族人心中幸福吉祥的象征。原来的孔雀舞不是为了娱乐,而是属于宗教主题的舞蹈。这种舞蹈主要由男性表演。动作简单,道具大而复杂。舞者戴着佛塔金冠和菩萨面具,身体用细竹丝带制成孔雀翅膀模型,跳出了丰富的舞蹈语言,以及孔雀舞独特的“三道弯”形状,反映了人们的原始信仰和生活劳动。这种舞蹈具有自然简单、简单活泼、节奏鲜明的基本特征,也是具有文化源头意义的民间舞蹈活动,更是因为言语难以直接表达人们的情感,而手舞足蹈则包含言语所不具有的综合性和直观动态性。
三、文化在傣族舞蹈中的体现
(一)百越遗风——傣族舞蹈的审美历史构建
傣族体现为典型的百越文化,主要分布于云南的西南等地。以傣族的孔雀舞为例,傣族的原始舞蹈艺术是属于模拟鸟兽图腾而来的拟兽舞蹈,反映出傣族原始人民图腾崇拜的心理。傣族传统舞蹈通过舞蹈手型来模仿孔雀的头部姿态,结合屈、伸、蹲、踢等腿部动作来构成基本的舞蹈动作,整体呈现出“三道弯”“一边顺”的审美特征。如傣族舞蹈中最为典型的“三道弯”造型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石寨村出土的“西汉鎏金二人盘舞铜扣饰”和“四人舞俑青铜器”中的人物造型基本一致。有趣的是,在青铜器的造型上,人物双手分别向身体两侧延伸,在肩、肘、手、髋、膝、腿处呈现出“三道弯”的形态,这与当今的傣族传统孔雀舞在舞姿造型上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所以,当代的傣族舞蹈审美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古代百越文化的影响而形成。
(二)水——傣族舞蹈的精神载体
从舞蹈的审美角度出发,水文化深深影响了傣族人民的审美心理。傣族舞蹈注重灵巧柔软、自由淳朴、娴雅端庄、稳重悠然、刚柔相济,大多是通过拟物、拟兽等动作来展现人体的柔美和舒展,以此来达到净化心灵、审美愉悦的作用。以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于1986年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表演的舞蹈作品《雀之灵》为例,杨丽萍老师用柔韧灵活的臂膀、修长纤细的手指,身着华丽绝美的服装,以突破传统的新意配合节节律动,塑造了一只轻盈矫健、轻柔妩媚、洁白高贵、生机盎然的孔雀仙子形象。整个舞蹈看下来圣洁得没有一点灰尘,就像水一样洗涤着每一个观众的心灵,表现出傣族舞蹈的审美核心。
(三)傣族舞蹈的神性内核
孔雀是傣族舞蹈的图腾象征,赋予傣族舞蹈更多的灵性特征——像孔雀一样灵动。舞者在模仿孔雀的表演中,总体体现出“端庄、典雅、和谐”的艺术特征。“端庄”是在艺术活动中,傣族人民表现出的发自心底的对于佛教的虔诚和敬仰,体现了傣族传统艺术中平稳、含蓄、内敛的风格特征。“典雅”是指在傣族艺术中丰富的文化性质,傣族艺术中包含的佛教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内容和形式,使得傣族艺术充满了神性的光辉。“和谐”则是指在傣族的艺术活动中,大多是歌舞形式和谐统一的综合性艺术。庄重、典雅与和谐多重交互统一,构成了傣族传统艺术的审美形态。傣族的孔雀舞主要是表演者通过身体模拟孔雀的生活动作——飞翔、跑跳、展翅、抖翅、提脚、泉边戏水等内容,再加之表演者个人的特征,配合以葫芦丝、铜锣、铜鼓等乐器,塑造和谐、端庄、充满灵性的神鸟形象。
四、傣族舞蹈的特点分析
厘清傣族文化对傣族舞蹈艺术的影响,分析在傣族文化制约下形成的舞蹈艺术形式的关系后,在了解傣族舞蹈成因的基础之上,我们才可通过各种角度真正结合与之相关的民族文化,对傣族舞蹈进行由表及里的认识,对其舞蹈特点进行归纳、概括和欣赏。
(一)安详、舒缓的动律
傣族传统民间舞蹈整体体现出安详、和谐、舒缓的动律特征,这与傣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民族性格、审美性格是分不开的。傣族人民生活在物资富饶的亚热带地区,依山傍水,生活是惬意、安详的,日常的劳动生活也十分平和。傣族人民将“水文化”中“水的轻柔转”化为舞蹈中舒缓、宜人的动律,和着轻缓的鼓声自由自在地舞蹈。
孔雀舞是傣族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动作层面上,傣族传统孔雀舞在表演时需要身体多个部位高度配合,上肢、下肢和头部都需要做出丰富且灵活的动作。其次,在均匀的节奏中,表演者需要通过膝部进行表现。膝部是傣族舞蹈中非常重要的部位之一,它能够控制节奏和表达情感。表演者需要灵活运用膝部,在节奏的起伏中展现出孔雀的优雅姿态和灵动神韵,加以胯部不同幅度的摆动以及脚上的跺踏、跳跃来塑造孔雀优美的舞姿,带给观众美好的感官体验。
(二)典型的“三道弯”与“一边顺”舞姿
古代百越民族生活于河流交错、水源充足、地形交错、稻作文化发达的地区,代代相传的劳动生活也影响了傣族人民身体习惯的形成。例如,过去傣族在秋季丰收之后会对稻谷进行筛选,当时科技不发达,只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傣族女性在筛谷时,会两手各持一把大型的竹制篾扇,通过挥动篾扇扇风的方法筛选稻谷。在挥动扇子的时候,手和右腿会随着扇子的动作而不自觉地弯曲抬起,右手和右腿一起用力扇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身体向侧发力的方式。在动作结束后,身体也会不自觉地由右往左转。换到左手时,情况也是一样,只是身体的转动方向变成了由左往右。这样的劳动生活,便形成了傣族人民“一顺边 ”生活姿态。于是在生活的影响下,这种“一顺边”的动态造型也同样留在舞蹈中。
(三)优美的舞蹈形象与意境
孔雀舞之所以能作为傣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除了孔雀舞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更多的是因为孔雀的象征性意义极强。首先,孔雀是神灵的使者、美的化身,是傣族人民心中的图腾信仰。孔雀舞代表了傣族人民对于美好精神的追求。孔雀作为傣族人民的精神寄托,同样是傣族人民美好内心世界的外化。其次,孔雀象征和平与吉祥,傣族人民认为孔雀是一种祥瑞,孔雀的出现代表美好生活即将到来。在众多的文学作品或记载中,孔雀是可以为人们带来和平吉祥的动物。孔雀舞在对孔雀神形进行模仿表现对孔雀崇拜的同时,也展现出傣族人的心境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孔雀舞作为历史悠久的民族舞,是傣族人将信仰与本民族思想理念相结合,将对孔雀的崇拜和喜爱与之高贵的形象结合起来,并将之寄托于舞蹈动作之中,表现出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五、结论
傣族舞蹈在翩跹之间,不仅提升了舞蹈本身的魅力,更将傣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舞蹈的演变实质上也是情感的流动与传递,它巧妙地融入自然元素,如清泉之水、参天古木、生灵百态,这些元素赋予舞蹈更加多变与丰富的内涵,使其独具一格,充满神奇的魔力,艺术价值不言而喻。傣族的孔雀舞,作为中华舞蹈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丰富的艺术文化传统与习俗,是中国舞蹈艺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支。傣族文化历史悠久,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观念也各具特色。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变革,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悄然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艺术的多元化与创新性。在传承傣族舞蹈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我们要致力于挖掘其深层含义与特色,并巧妙地融入现代艺术元素,为孔雀舞增添一抹现代文化的亮色。这样既能满足大众审美需求,又能提升民族文化的价值,使傣族舞蹈在现代化舞台上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2]陈申.云南民族舞蹈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3]石裕祖.云南民族舞蹈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4]刘金吾.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