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月
摘要:职业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对职业方向、职业岗位的选择以及对待职业的情感、态度具有导向作用。通过对新时代下高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深入研究,分析高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成因,提出创新引导路径,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机制,帮助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职业价值观;协同育人机制
引言
价值观维系着社会个体的人格体系和精神体系,被看作是人的一个核心指向,对人的全面发展作用重大[1]。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表现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是个体对职业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2]。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有赖于价值体系的维系和支持,离不开共同价值观的引领与传承。青年价值取向将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探索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引导,重点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成因,提出创新引导路径,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一)职业选择偏好经济价值忽视社会价值
根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育学院岳昌君教授及其团队基于2003—2021年间的10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职业选择偏好经济价值和个人价值,忽视社会价值,且对经济价值的重视程度超过个人价值。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但大部分学生在选择工作地区时,会倾向于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较少主动了解或考虑偏远地区的基层服务工作,忽视了社会责任。
(二)职业选择偏向“一步到位”
高职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多存有“一步到位”的观念,在初次就业择业时,要求就业地点、工作内容、薪酬待遇、工作环境等均达到自己理想中的状态,甚至把就业目标锁定为一次性考入具有高稳定性的编制内单位[3]。在“一步到位”观念的影响下,出现有业不就,长期备考,回避就业竞争而“懒就业”,因延期毕业、家庭支持而“慢就业”、躺平、啃老等现象。
(三)职业选择呈现好高骛远
在一些文化中,高薪、高地位的职业被视为成功的象征,这导致许多高职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过分关注这些外部因素,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往往好高骛远,只对高薪、高地位的职业抱有浓厚兴趣,忽视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对自己的专业背景、实际能力和市场需求没有一个准确地评估。求职时过高的期望往往让他们忽视了自身的不足,也让他们错失了更多适合自己的职业机会。
(四)职业认知观念相对片面
高职院校大学生往往对职业的认知存在偏差,过于理想化或片面化,过分看重某些职业的光鲜亮丽,而忽视背后的艰辛和挑战,或者对某些职业存在偏见和误解,导致职业选择时缺乏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如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可能认为技术工人是低人一等的职业,只适合学历较低的人从事。他们可能只看到了技术工人的体力劳动部分,而忽视了技术工人在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等方面的重要贡献和潜力。这种观念导致他们不愿意选择与技术工人相关的专业或职业,从而错失了发展技能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
二、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成因分析
(一)学校因素
首先,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问题。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在进入职场后,发现自己的技能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其次,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未能及时跟上社会和行业的发展变化,也可能导致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出现问题。其次,缺乏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很多学校未能提供足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导致学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感到迷茫和困惑。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目标,学生可能无法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此外,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学校文化和社会脱节。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可能不足,导致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专业指导和帮助。这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和职业认知,进而影响其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一些学校的文化可能过于封闭或保守,未能及时与社会和行业的发展变化相适应。这可能导致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家庭因素
一方面,很多家庭存在对孩子的职业期望过高,希望他们从事一些被认为是有地位、高收入的职业等现象,从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这种过高的期望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导致他们在职业选择上产生困惑和焦虑。另一方面,很多家庭缺乏对孩子的职业规划和正确指导,没有帮助他们了解不同的职业和行业,也没有帮助他们制定明确的职业目标,进而导致孩子在面临职业选择时缺乏方向感和自信心。此外,家长自身的职业价值观会对孩子的职业选择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家长对某些职业存在偏见或歧视,孩子可能会受到他们的影响,对这些职业产生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
(三)社会因素
(1)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一些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逐渐减少,而新兴行业的发展则迅速崛起。这种变化可能导致高职大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和期待发生变化,一些高职大学生可能会感到迷茫和焦虑,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2)社会舆论的影响。社会舆论对高职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一些媒体和舆论可能会过度强调某些职业的高收入和高地位,导致高职大学生对这些职业产生过度的追求和崇拜。同时,一些社会事件和舆论也可能引发大学生对某些职业的不满和抵触情绪;(3)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这种压力可能导致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过于注重经济利益和就业前景,而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就业市场的竞争也可能导致一些大学生产生自卑和焦虑等心理问题;(4)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文化对高职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传统观念和文化可能认为某些职业是低人一等或者不适合某些人群从事,这种观念可能导致高职大学生对这些职业产生偏见和歧视。
三、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引导路径
(一)优化高等职业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
首先,学校要“做实”职业生涯教育,“做强”就业指导,引领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通过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明确职业发展的方向,提升职业竞争力。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的教师担任相关课程的主讲人。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此外,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高校应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职业环境,了解职业要求,提升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高校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了解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趋势。通过与企业、行业、社区等合作,共同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实践平台。最后,建立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高校应建立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学生的职业认知、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对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二)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首先,家长应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明确职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的途径。通过自身的行为和言论,传递积极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孩子对职业的热情和追求,与孩子进行职业规划和目标设定,了解孩子的兴趣、优势和潜能,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在职业规划过程中,引导孩子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培养他们的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其次,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职业环境,了解社会责任。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为他人提供帮助,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此外,家长应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和支持机制,与孩子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了解孩子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困惑和挑战,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同时,尊重孩子的职业选择和发展道路,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三)充分发挥社会职业发展引导作用
(1)强化媒体宣传和社会舆论引导。媒体和社会舆论在塑造社会职业价值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加强对积极职业价值观的宣传和推广,如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社会责任等。同时,批判性地报道和讨论职业领域中的不良现象,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
(2)企业和行业积极参与职业价值观教育。企业和行业作为职业发展的主要场所,应积极参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通过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体验和了解职业环境。同时,企业和行业可以开展职业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与大学生分享职业经验和职业价值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
(3)建立职业榜样和表彰机制。建立职业榜样和表彰机制,让大学生从优秀职业人士身上汲取正能量。通过表彰在职业领域中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士,让大学生了解他们背后的付出和坚持,激发他们对职业的热爱和追求。同时,邀请这些优秀职业人士走进校园,与大学生分享他们的职业经历和心得,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
(4)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职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同时,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4]。
(5)推动社会参与和公益活动。推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社会责任。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环保活动、助残助学等公益活动,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鼓励大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为社会做出贡献[5]。此外,国家和社会要及时制定并适时调整就业政策。在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权益的前提下,适时评估应届毕业生政策红利的成效,对政策及时作出调整。进一步引导大学生积极就业,通过就业专项奖励、过渡住房补贴、继续教育津贴等方式释放大学生初次就业红利,鼓励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要加强对青年职业发展的政策性支持,体现国家对青年人力资源的培育力度,为青年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
结语
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任,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不仅关乎个人前途,更与国家整体进步紧密相连。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坚定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工作。通过社会、家庭、高校协同发力,帮助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大学生确立合理的职业目标,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一批具有坚定信念、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引导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3YB045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曾英杰.“互联网+”视域下青年群体职业价值观的要求与引导[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51-53+58.
[2]林晓玲.新时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与引导路径探寻[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33):176-178.
[3]柳伟.新形势下工科高校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23,(08):1-3.
[4]王张宇泽.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动力机制失衡问题研究[C]//山西省中大教育研究院.思政课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宁波工程学院,2023:3.
[5]李家华,祝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性及实施路径[J].北京教育(高教),2023,(05):54-56.
(作者单位: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