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学院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融入劳模精神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4-07-10 04:55黄彩凤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劳模技师学院

黄彩凤

一、前言

在现代社会中,劳模精神成为促进普通劳动者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许多企业和组织越来越重视劳模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以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文化,来推动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在技师学院思政课程中,融入劳模精神可以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李小容、胡圣知,2023)。首先,劳模精神代表了工人阶级的核心素质,技师学院的学生是未来的工人阶级的重要成员,因此在思政课中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劳模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劳模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传承劳模精神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最后,在技师学院技能培训的背景下,学生学习和传承劳模精神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认真负责态度的形成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二、劳模精神的概念和特征

劳模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的“尊师重教”“尊劳敬贤”等伦理观,以及南宋理学家朱熹倡导的“治家以廉,治国以德,修身以敬,学问以精”的思想(王蕊,2022)。随着时代变迁和工业化的发展,劳模精神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得到了更加积极而广泛的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行动,包括勤劳、敬业、严谨、协作、创新、进取、奋斗等多个方面。具体来说,劳模精神的特征包括:

(1)崇尚劳动:劳模精神要求人们崇尚劳动,认为劳动是人类创造社会财富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不是一种负担和羞耻。

(2)尊重职业:劳模精神要求人们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职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做到精益求精,力求达到最高水平。

(3)勤奋进取:劳模精神要求人们勤奋努力,不断进取和提升,具有刻苦耐劳的工作习惯,持续不断地追求自我完善,以及通过创新提高工作效率等。

(4)团结协作:劳模精神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团结一心、协作无间,以共同实现工作成果。

(5)诚信守法:劳模精神鼓励人们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以及保持诚信,促进公平竞争和社会和谐。

三、劳模精神的价值意蕴

劳模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它蕴含着追求卓越、创新发展、精益求精的品质,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技师学院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融入劳模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优秀的职业素养,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奉献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会认同感和责任担当(赵晶晶,2022)。同时,融入劳模精神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社会对劳动、奋斗、创新的尊重和推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文化动能。

劳模精神最初的文化渊源可追溯到中华文化传统中儒家的思想。自古以来,中国儒家就强调人的道德品质,特别是人的职业道德。在儒家经典《论语》中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名言体现,即只有通过勤奋工作,精通自己的技艺和工具,才能够对社会和家庭作出贡献,并使自己的生活更好(彭正坤,2022)。对于工匠、农民等职业他们通过不断努力,建立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并且通过自己的实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在现代中国,劳模精神进一步得到了弘扬。20世纪50年代,国家号召向劳动模范学习,各种劳模评选活动开始在全国展开。这些活动传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通过劳动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认可。除了纪念个人劳动者之外,这些活动还强调了集体所体现的劳模精神。通过组织这些活动,展示了工程师、技师、农民、工人等众多领域中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代表,传承了伟大的劳动精神。在新时期,劳模精神传承发展进一步加强。2018年4月23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指导意见(2018-2022)》的发布,更是激励和表彰了广大劳动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了劳模精神,进一步带动了全社会崇尚劳动模范的良好氛围。

在新时代,中国现代化进入了新阶段,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姚怡凡,2022)。劳模精神更成为推进这种发展理念、实现新时代社会发展目标、实现中国人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动力来源。近年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城市建设、推广科技创新、推进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大力发展服务业等各项举措的实施给劳动者提供了良好的施展平台,能够充分显示中国劳动者的创造力和力量。

四、技师学院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融入劳模精神的不足

1.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

当前的课程教材和内容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充分反映出劳模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缺乏实际案例和现实问题的引导和分析。当前的技师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和现实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理论脱离实际。部分教学内容存在过于抽象和理论化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不够紧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二是缺乏案例分析。在课程教学中缺乏实际的案例和事例分析,难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劳模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三是实践缺失。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占比不足,实际操作和体验教学机会的缺失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影响学生的劳模精神培养。

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目前的教学方法多以传统的讲授模式为主,缺乏创新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由于教师水平和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制约,较难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目前,许多技师学院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案例和现实问题的引导和分析,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难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此外,很多学生对纯理论性的课程缺乏学习兴趣,难以有效地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技师学院的思想政治课教育发挥的作用不够充分,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制约了技师学院的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3.测评方式不够科学

当前的思政课程考核方式仍以笔试为主,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无法完全评估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实际能力。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测评方式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测评中,由于涉及许多主观因素和价值观,测评方式的科学性更加重要。

然而,现实中的思想政治课程测评方式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很多学校采用的是传统的笔试方式来进行测评,这种方式只能测试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无法全面地考察其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很多学校的测评方式缺乏科学性,容易受到特定因素的影响,如老师主观评分、题目设置不合理等。

4.宣传形式较为单一

很多技师学院的思想政治课程宣传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数是通过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方式可能使得学生们感到乏味,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此外,很多教师缺乏教学创新,无法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难以更加深入地探讨实际问题。此外,目前一些技师学院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难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缺乏实际案例和现实问题的引导和分析。学生们缺乏对于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体验,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存在疑虑。这可能会使得他们对思政课程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将劳模精神融入技师学院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1.开设专题讲座

专业学术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构建学科知识的理论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思政课应该在专业学术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课程设置中,设置专业题型的拓展题、研究性学习任务,鼓励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实践更好地体验先进技艺的精髓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劳模精神融入技师学院思政课教学可采用专题讲座的方式,邀请相关人士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讲解。专题讲座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深入讲解劳模精神的内涵和历史,引导学生认识和感知劳模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分享,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亲和力。

开设专题讲座时,可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或者邀请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优秀劳模人员,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讲解劳模精神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并引导学生探讨劳模精神如何融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此外,为了更好地开展专题讲座,可充分利用相关的资源,如各级工会组织、相关企业和政府机构等,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邀请相关专家和劳模,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讲座活动,促进学生与劳模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2.实现历史和现实交替讲授

将劳模精神融入技师学院思政课教学,同时也要注重历史和现实的结合。只有从历史角度对劳模精神进行了解和研究,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价值。而通过现实事例,让学生体验和认识劳模精神的价值所在,会使学生对其印象更为深刻,影响更为深远。另外,可以通过举办读书会、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劳模的事迹和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在课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是否存在努力拼搏、自我提升的例子,促进学生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和反思。在评估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到劳模精神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测评工具,包括讨论会、演讲比赛、

写作比赛等,以不同的方式来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思想表达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最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劳模精神,还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参观劳模事迹馆等活动,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劳模精神的力量,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和认识到其重要性和意义。

3.编制课程教材和多元化测评工具

劳模精神融入技师学院思政课教学,需要产出适宜的课程教材和测评工具。课程教材因学生需求而变化,思政课教材也应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并完善课程教材,以顺应和引导思政课发展。思政课的测评标准应是多元化的,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挖掘学生的主观潜力和职业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律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设置一些实践课程或者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去实践和体验,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劳模精神的价值与意义。在测评方面,可以通过拓宽测评维度,比如人际交往、社会实践、实训操作等,来综合考察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另外,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或比赛,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4.创设宣传形式

劳模精神融入技师学院思政课教学,还需要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将其理念和内涵传递给学生并进一步引导学生付诸实践。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举行技能比赛和优秀教案展示会,组织学生参观实践基地和实地学习,采用多种方式传播劳模精神,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校园文化活动是非常有效的宣传方式之一,比如可以通过开展“模范职工讲故事”“岗位技能比赛”“职业精神展览”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劳模精神的具体丰富内涵,同时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热情。学校也可以通过创设劳模纪念馆、悬挂劳模墙、设立劳模奖学金等举措,进一步加强劳模精神的宣传,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学校也要注意将宣传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劳模精神付诸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总之,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劳模精神宣传,需要多样化、全方位、创造性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为全面的启示和帮助(图1)。

六、结论与展望

虽然本文提出了一些融入劳模精神的技师学院思政课教学方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潜在的挑战和困难。因此,未来的研究和应用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入探讨。

首先,可以在研究中探讨如何更好地教育和表彰先进典型,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其次,可以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结合劳模精神和职业发展框架的相关理念,引导学生明确个人就业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思路。

最后,更广泛地推广和实践劳模精神教学将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创新性改革,这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才能真正发挥劳模精神的内在价值。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劳模技师学院
劳模在身边 服务你我他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初等教育学院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