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的直觉与理性

2024-07-10 15:21耿相新
出版广角 2024年10期
关键词:书稿米歇尔直觉

【摘要】研究编辑的直觉和理性,探讨编辑对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分析编辑功能与出版和编辑技术的辩证关系,是本研究的关注点。研究发现,编辑活动中自始至终存在的直觉和理性,恰恰是维系编辑功能、增进编辑功能、可持续编辑功能的核心因素。直觉和理性不仅客观存在于整个出版过程,更是编辑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认清这一事实,将有利于提高编辑的整体业务能力。

【关  键  词】编辑技术;编辑的直觉;编辑的理性;编辑的功能

【作者单位】耿相新,河南大学融媒出版研究中心。

【中图分类号】G238【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4.10.005

在数字技术席卷出版产业之后,作为出版产业曾经的支柱之一,编辑是已塌陷于纸的废墟,还是在数字技术的沃土中获得新生?自登上出版舞台之日起,编辑的功能就决定了编辑必须摆渡于意义与利益之间。通常,我们认为编辑具有价值导向功能,内容发现、选择、把关功能,文化价值创新、创造、实现功能,文化有效传播、传承功能,社会教育、教化功能,通过对编辑史的观察,我们看到编辑的这些功能穿越了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在信息文明时代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由此,我们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在出版和编辑技术不断发生巨大变化时,是什么因素让编辑的功能得以持续?这一问题让笔者想到了“直觉”和“理性”。这两个词语犹如编辑手中的两支船桨,帮助编辑驾驶着出版这条船顺利划向彼岸。那么,编辑的直觉和理性究竟是什么呢?

一、编辑的直觉

直觉是什么?这是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从语源学的角度追溯,“直觉”一词来自拉丁文“intueri”,意思为“观看”。英文中的“intuition”与拉丁文具有继承关系,意思为直觉、直观,直觉知识,敏锐的洞察力。《汉语大词典》对“直觉”的解释是“直观,未经逻辑推理”和“直接感到”,《辞海》的解释是“一般指不经过逻辑推理就直接认识真理的能力”。西文强调直观的洞察力,中文侧重跳跃逻辑推理的理性,但二者都一致认同“直接认识”,由此可见,非理性是直觉的基本特点。以此为逻辑起点,直觉还是一种能力,一种直接认识的能力,一种直接快速判断的认识能力。《中国大百科全书》对“直觉”的定义是:“直觉实际上是一个人的全部心理能力,如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以及已有的知识、经历、环境影响、个体特征等在短时间内的整体显示。”[1]归根结底,我们可以将直觉理解为“直觉力”,所谓编辑的直觉也可以视之为编辑的直觉力。

为了更直接地理解编辑的“直觉”或“直觉力”,我们先了解几个具体的出版家和编辑家的例子。拥有对书稿内容、书名和潜在读者的敏锐预见力和洞察力是一位优秀编辑和出版家的基本能力。英国作家杰里米·刘易斯在评论企鹅出版社的创立者艾伦·莱恩时说:“虽然在任何传统意义上讲他们两人(艾伦·莱恩和其舅舅约翰·莱恩)都非文人,可两人都具有那种无法解释的几乎是超自然的能力:对于那些正在讨论的作品,他们往往读上不超过一两页就能嗅出某本书或一套书是否有出版价值。”[2]约翰·莱恩创立了博德利·海德出版社,这家出版社的读者评论艾伦·莱恩时说:“莱恩具有第六感,让他能够发现一份被遗弃的书稿的优点,甚至在他未读过一页书稿或者研究过一个细节之前就能发现一项创新而有革命性的出版计划。”[2]艾伦说,“人们是用不着喝完整瓶香槟才发现酒是否寡淡无味的”。在策划平装本定价六便士的“企鹅图书”时,艾伦坚信有一个巨大的新阅读市场有待开发,与以往一样充满直觉,他开始把自己的直觉付诸行动[2]。

20世纪的法国出版家阿尔班·米歇尔对书稿也具有惊人的直觉能力。他是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的创始人,他对书稿的直觉力与艾伦·莱恩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战期间,阿尔班·米歇尔接待一位参加过战争的作者罗兰·多热莱斯,询问对方的创作情况。作者仅告诉他书名,就谈定了细节,签订了合同,临走时还带走了两千法郎的巨额定金。在送作者出门时,阿尔班·米歇尔对作者说,这本书一定会成功。阿尔班·米歇尔的传记作家说:“这也许是阿尔班·米歇尔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具有灵敏的嗅觉,凭直觉发现写作天才。”[3]此书果然不出阿尔班·米歇尔所料,甫一出版就获得很大反响,发行量也超过了5万册。1923年6月,阿尔班·米歇尔拿到一部小说稿子,用手掂了掂,几乎连翻都没有翻,只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书名,就决定必须在暑假之前出版[3]。结果,这本书成为现象级的畅销书,几年间卖出了60万册。阿尔班·米歇尔被公认为是作家和书稿的出色“猎手”,他凭“猎手的直觉”获得了一大批顶流的作家和书稿。

“嗅觉”与“本能”几乎可以成为直觉和直觉力的代名词,编辑的职业本能和超乎寻常的对书稿内容的“嗅觉”能力和价值判断力是一种基本天赋。与阿尔班·米歇尔同时代的另一位法国出版家加斯东·伽利玛,是伽利玛出版社的创建人,在他主持出版社期间,有6位作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7次获龚古尔奖,18次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加斯东的传记作家在其传记中说:“尽管他才二十五岁,也没有文化方面的专长,但他有一种嗅觉,能正确地判断作品的质量,直奔最好的东西,不是理性方面的原因,而是由于喜欢。”[4]

与加斯东·伽利玛同为后起之秀的贝纳尔·格拉塞也是法国20世纪的著名出版家,他创立的格拉塞出版社同样在法国出版史上赫赫有名。与伽利玛出版社设有一个审读委员会不同,格拉塞不设立审读委员会,只相信自己的判断,且判断既快又准,一眼就能看穿一个人,4页就能判断一本书稿的好坏,在发现作者和书稿方面嗅觉很灵,严格服从本能的逻辑[4]。相信对作者和书稿的“嗅觉”和本能反应,是编辑和出版人不可或缺的天赋。加斯东·伽利玛曾说,用出版人的术语来说,才能就是他的肚子里有多少本书,但如何判断、怎么猜测得到呢?嗅觉、本能,这毫无疑问[4]。

对作家的本能理解并竭尽全力帮助作者,以及不断地给予作者信心是编辑和出版人凭直觉获得高质量书稿的一条基本途径。20世纪后半叶,加拿大出版家杰克·麦克莱兰在经营麦克莱兰—斯图尔特出版公司期间,将一批加拿大本土作家引向世界文坛。杰克的传记作家说:“他对书有一种敏感的直觉,这使他成为一名有着非同一般的接受力的读者。”[5]杰克的出版理念是“出版作家,而不是出版书籍”,因此,将作者视为高于一切的事物是自然而然的事。关于信任作家而全然坚信其作品优秀的例子,以美国斯克里伯纳出版社的编辑麦克斯·珀金斯最为典型。珀金斯的出版信条是:“出版人的首要责任是出版有才华的作者。”[6]在这一理念的驱使下,他竭力说服自己的老板出版年轻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人间天堂》。《人间天堂》获得巨大成功后,珀金斯与作者保持了一生的友谊,无论在经济上、情感上还是创作上,珀金斯都给予菲茨杰拉德无私的帮助,他们后来又合作推出了世界级的名著《了不起的盖茨比》,而这一切的起点均来自珀金斯对作者的信任和理解。经菲茨杰拉德的介绍,珀金斯认识了同样年轻的欧内斯特·海明威。他在仅仅看过海明威几个短篇小说的情况下,就凭海明威提供的一个《太阳照常升起》的书名签订了出版合同,还为海明威提供了1500美元的预付金。在收到海明威的书稿后,珀金斯读后认为,这本书堪称艺术之作。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杰出作品。

编辑调动所有的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调动综合的整合力,调动直接的感知力,迅速产生灵感并形成选题策划或出版规划是编辑直觉力的基本体现。汤姆·麦奇勒是20世纪后半叶英国著名的编辑和出版家。他曾供职于企鹅出版社、乔纳森·凯普出版社,他的作者中有13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汤姆·麦奇勒常常强调“从事出版业,运气很重要”,“书能否出版常常是一件碰运气的事”,他与他众多大名鼎鼎的作者充满了奇遇,他最得意的一个选题策划是《约翰·列侬书信集》。编辑的创意来自灵感,而灵感的基础是综合能力。美国兰登书屋的创办者贝内特·瑟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我认为,优秀的编辑就像优秀的作家一样,必须天生就有某些不可或缺的才能,譬如良好的记忆力和想象力。”[7]他还强调编辑应拥有广泛的兴趣和阅读,综合的知识储备,流畅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市场感觉,而这些正是编辑灵感的来源。贝内特·瑟夫正是一位随时随地可以闪现灵感的出版家和编辑,他凭灵感创意了许多选题和丛书规划。他为自己的出版社取名“兰登书屋”,就是他所说的“我突发灵感”,就是要不定期地、偶尔出版几种书,“random”一词就意为“随意,偶然,不定期”,意思是“偶尔出版社”。

综合以上,笔者认为编辑的直觉就是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敏锐洞察,而编辑的直觉力就是迅速判断作品及其作者的综合能力。

二、编辑的理性

理性是什么?编辑的理性是什么?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理性是人对感性、直觉、知觉、情感、欲望的认识能力,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之上的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既然是一种能力,我们就可以将理性与直觉相提并论,将这种能力推论为理智力或理性力。直觉的感性往往是表面、孤立、单一、片面的,理智的理性则往往反映事物的整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理性的英文单词是“reason”,意为推论、推理。哲学概念的理性是指“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和过程”,起源于希腊时期。柏拉图依据可靠程度,将知识分为理性、理智、信念和想象四个层次,亚里士多德则将逻辑推理分为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逻辑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逻辑,康德将理性区分为先天先验条件下的纯粹理性和行为活动条件下的实践理性。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认识,是一种方法论,无论是强调实验的方法还是强调数学演算和逻辑推理的演绎方法,达成理性认识和得出正确结论是最终目的。理性认识具有抽象性、间接性和普遍性的特点,以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为追求,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因此,理性和理性认识以及理性方法论也适用于编辑和出版领域。

编辑的理性或理性力是什么?这是一个始终伴随出版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问题。美国出版家小赫伯特·贝利说,出版社是具有各自的理性和非理性特点的人组织起来的集体,带着他们的全部理性和非理性,带着他们的热情、困惑、愿望、爱好、习惯和目的,从事一种影响和反映社会的活动[8]。他指出:“出版商本人的热情、脾气和非理性跟他的理性决定和慎重决策一样,对出版社的出版活动有重要的影响。”[8]他将理性和非理性列为决定出版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这是一个很有见地的观点。非理性不能等同于直觉,但直觉肯定是非理性的一种行为。就具体出版而言,理性不能简单地归为决策和决策过程,但谨慎的决策过程必然属于理性的范畴。每一本书的出版都意味着风险的诞生,我们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来降低风险,但可以用一类书的出版来归纳出版这类书的风险所在。同样,我们也不能完全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演绎某一本书必然畅销或产生广泛影响,一类书的数据并不能预测某一本书的命运。这并不是否定出版中理性的存在,仅仅是想表示,出版中的理性是有局限性的。

事实上,理性地控制出版风险是每一位编辑和出版人都必须学习的必修课。理性出版是出版组织和机构生存的基石。作为出版组织中的一个角色,编辑的功能可以最终归结为创造文本内容的意义和利益,其前置条件是发现、选择和把关内容文本,因此,编辑是控制出版风险的前端,编辑的理性尤其重要。结合笔者的出版实践,通过对前文提及的编辑家和出版家出版活动的观察,笔者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是编辑理性的重要构成部分,即选择流程控制模式、市场调研控制模式和产品多样化模式。

对书稿进行阅读、分析、思考、研究和判断,是发挥编辑理性的基本流程。出版社获得书稿的途径主要有:作者主动投稿的书稿;通过朋友、熟人或作者介绍的书稿;通过作者代理人、代理公司介绍的书稿;出版社通过调研主动发现的作者及其书稿;出版社主动约请的书稿。无论哪种情形,出版社通过认真审读书稿以判断书稿价值和是否采用,是最基本的流程。根据出版社的组织规模、资本构成、治理结构等,书稿审读的流程和决策有所不同。规模小的家族式出版社,其老板往往既是出版人也是编辑,通常亲自审稿,如法国的阿尔班·米歇尔和贝纳尔·格拉塞。稍具规模的出版社,往往会让审稿编辑先审读书稿并提出具体的审读意见,然后由出版法人、合伙人或公司董事会决定是否采用稿件,如麦克斯·珀金斯所在的斯克里伯纳出版社、加拿大的麦克莱兰—斯图尔特出版公司。依照公司法设立的比较有规模的出版公司一般都会设立专门的出版委员会、编辑委员会或审读委员会,由这些名称不同但工作性质相同的决策过程来控制出版风险,如兰登书屋、伽利玛出版社。在兰登书屋,高级编辑一般情况下可以自主决定他看中的书稿选题,但涉及高额预付金时,需要贝内特·瑟夫召集有关人员讨论或提交给编委会会议决定。伽利玛出版社设立了一个正规、组织化、权利化的审读委员会,所有书稿的采用与否都要通过审读委员会来决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伽利玛出版社会根据事业的发展适时调整审读委员,审读委员有出版社内部人员,也有外部专家。实践证明,编辑初审书稿,提出审读意见,提交给审读委员会、编辑委员会或出版委员会,最后提交给公司法人决策的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出版风险。这是符合经济学中理性选择理论的一个探索,也是理性选择理论在出版领域的具体应用。

对出版市场进行科学的调研,是编辑理性的基本内容。对出版市场研究得越透彻,编辑控制出版风险的能力就越强。编辑不应当将出版市场仅仅理解为书籍终端销售,而应将其范围拓展到服务对象,出版市场至少包括作者资源、发行渠道、终端零售和读者用户。如何建立自己的作者队伍,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调研作者队伍情况,建立什么样的作者队伍是每一位编辑的必修课。在阅读欧美编辑家和出版家的传记时,笔者深切地感受到,麦克斯·珀金斯、汤姆·麦奇勒、杰克·麦克莱兰、贝内特·瑟夫等都拥有一大批亲密无间的作者朋友,他们对所在国甚至不同语种的顶尖作者情况都了如指掌。独立的零售书店是发行渠道的终端,也是编辑关注和调研的重点,只有对发行渠道的整个体系和运转情况都非常熟悉并时时跟踪其变化,编辑才能更理性地决策。除零售书店外,发行渠道还包括批发商、连锁店、大型零售商店、读书俱乐部、小型超市、机场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小型书店或商店等传统渠道,互联网时代还包括网上书店、垂直平台、综合性平台、短视频电商平台、自营电商平台等更加多元化的图书销售渠道。调查发现,编辑对图书销售市场的熟稔,是其成为编辑家和出版家的关键条件之一,如阿尔班·米歇尔、艾伦·莱恩、贝内特·瑟夫等都是从零售店、推销员、市场推广等工作起家的。对读者进行市场调查,了解读者口味和阅读倾向,是编辑做好编辑工作的古老法则之一,通过读者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市场调查起始于20世纪的图书印刷大工业生产。只有了解读者,才能找到书籍的适配市场。阿尔班·米歇尔说:“所有的出版人都应该在零售书店进行实习,以了解读者的口味。我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在零售书店里干了十年。”[8]米歇尔对市场的准确感觉和对书稿的直觉把握,是在与读者的接触中产生的。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对出版市场进行深度调研、整体把握,应当成为编辑控制出版风险的一种思维方法。

探索书稿的多种呈现方式,是编辑理性规避出版经济风险的基本技巧。在商业出版领域,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以及出版技术的不断进步,围绕书稿文本著作权,以版权为中心,书籍呈现国际化、多语种化、多形式化、多媒体化、多媒介化的发展趋势。编辑在策划选题或选择接受一部书稿时,要充分考虑书籍产品的多种呈现方式,通过拓展书籍版权的邻接权,以拓展版权授权范围、收益渠道。书籍呈现国际化是指一部书籍可以在不同国家流通与发行;多语种化是指通过版权授权,一部书可以被翻译成不同的语种,在不同语种的国家进行出版发行;多形式化是指纸质书籍以精装和平装版的不同形式、不同开本、不同定价、不同出版社的版本进行出版发行;多媒体化是指纸质书籍和数字书籍并举或互相转化,如将纸质书籍转变为电子书、音频书、视频书、数据库或多媒体光盘等出版形式;多媒介化是指书籍文本内容通过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互联网等不同媒介进行的再出版、再转化。事实上,一部优秀的书籍往往兼有以上五种形式,甚至还会以动漫、动画、游戏、玩具、服饰形象等更多形式呈现。编辑应站在宏观出版的角度,把握出版的不同形式,以整体观、系统观和协同观来审视一部书稿,尽可能地对书稿进行多种呈现,从而规避单一呈现的风险。这是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给出版业带来的新机遇,编辑应当将其视为理性出版的新起点。

简言之,编辑的理性是编辑对出版过程的逻辑推理和实事求是的掌控,编辑的理性力是编辑在出版实践活动中进行全面、系统、协同的符合逻辑的分析判断的整体能力。

三、结语

基于以上的分析,编辑的功能是内在的客观存在,是编辑之所以能成为编辑的文化存在,是编辑对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它不会因出版和编辑技术的改变而改变。正相反,编辑的功能会因出版和编辑技术的进步而得以强化和增进。笔者认为,编辑活动中自始至终存在的直觉和理性,恰恰是维系编辑功能、增进编辑功能、使编辑功能可持续发挥的核心因素。直觉和理性,不仅客观存在于整个出版过程,更是编辑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认清这一事实,将有利于提高编辑的整体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 中国大百科全书[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2]杰里米·刘易斯. 特立独行的企鹅:艾伦·莱恩与他的时代[M]. 陈菊,张宏,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3]埃玛纽艾尔·艾曼. 阿尔班·米歇尔:个出版人的传奇[M]. 胡小跃,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4]皮埃尔·阿苏里. 加斯东·伽利玛:半个世纪的法国出版史[M]. 胡小跃,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5]詹姆斯·金. 出版巨子和他的作家们:杰克·麦克莱兰传记[M]. 任吉生,文楚安,译.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6]A. 司各特·伯格. 天才的编辑:麦克斯·珀金斯与一个文学时代[M]. 彭伦,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7]贝内特·瑟夫. 我与兰登书屋:贝内特·瑟夫回忆录[M]. 彭伦,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8]小赫伯特·贝利. 图书出版的艺术与科学:出版社经营管理[M]. 王益,译.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书稿米歇尔直觉
米歇尔·马多作品选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不要说话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圣米歇尔山和黑脸羊
建筑类书稿“齐、清、定”之细谈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
数学直觉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