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的路径探索

2024-07-10 10:39:55孙冲武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双高产学研科技成果

孙冲武

1.研究院建设定位

研究院紧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企业孵化”科技创新链条,以科技成果为依托,建设以中试生产为主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引进社会资源组建产业基地,加速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同时在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产业领域,培养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图2)。

2.研究院创新点与功能图

研究院的功能主要包括人才引育、学生培养、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以及产业支撑。首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人才“合成基地”,培育高端技术人才。同时,作为学生培养的实践基地,研究院创新一套兼顾理论和实践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努力探索新型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其次,研究院以应用创新为主导,致力于把两所学校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市场所需的核心技术,加速科研成果向市场应用的转化,建设一批以中试为主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最后,形成深度产学研合作模式,直接面向市场需求,实施“点单式”科研协同,同时借鉴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的运作模式,构建发展基金会、技术转移中心及人才培养基地,畅通产学研协同路径(图3)。

3.研究院建设内容

(1)产业共性技术研发

研究院以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为主导,面向深圳电子信息产业需求和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开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亟须解决的行业共性技术、关键“卡脖子”技术、重大核心技术的研发。重点围绕公共安全和芯片技术(材料、设计、封装、应用)等行业和领域建设一批产学研创新工程中心。工程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开展系统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为研究机构、中小企业提供原型产品研制、中小批量试制、重大工艺技术验证等科研成果的工程转化服务,开展介于“发明”和“商业化前”中间制造环节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

(2)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研究院聚焦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领域,并依托工程中心及各领域的专家,实现实验测试、实验数据、仪器设备、场地和专业技术人员共享,搭建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并构建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电子信息类企业在研发、测试、生产加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产品创新降低成本。

(3)开展科技成果转移与转化

研究院搭建高校与企业间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基于XXXX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和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先进技术成果和资源,对有市场应用前景的科技项目提供技术、场地、资金等支持,并面向深圳市电子信息类中小微企业直接进行科技成果转移与转化。

(4)建设新工科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通过双一流本科院校与双高职业院校“强强”联合,探索贯通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路径,系统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参加研发项目、顶岗实习的机会,使学生了解相关学科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并且参与产品的设计与研发。研究院将努力打造创新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5)探索“产、教、科”融合新模式

研究院有效聚合两校科研资源优势和深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资金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打造“校企”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实行资本化运作、实体化运行、国际化发展的协同创新平台,架起从科研成果到工程应用的“桥梁”。探索科技成果产权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畅通“政产学研用”协同路径,实现创新要素的高效聚合,并通过各类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和渗透,真正有效黏合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

4.研究院机制创新

研究院按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优势,在组织管理模式、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机制等方面改革创新,切实将研究院建设成为校地企多方共同落实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产、教、科”深度融合发展的平台。

(1)组建模式创新

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院采用“1+2”的创新组建模式,即由政府(1)、高校(2)共同出资组建。以资本为纽带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给予企业初创者充分的信心,也能提高初创企业成功率。

(2)流动机制创新

建立全员聘用、人才柔性流动、薪酬激励等机制。在人才引培、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技术转移、股权激励、考核分配、职务晋升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促进全球创新资源整合,采用原始共性技术创新、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地校企多方投入的方式,建立基于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两大高校为主体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提升在智慧信息产业领域的整体创新能力。

(3)交易机制创新

建立多方共赢的知识产权市场化交易机制。研究院与深圳市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券商企业、创新金融服务机构、中介机构等共建信息产业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创新知识产权交易机制,建立多方共赢的交易规则,切实推动知识产权市场化、公开化交易,解决当前知识产权交易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实现研究院与多方资源融合的合作机制。

(4)运行模式创新

建立独立运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院实行“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的治理结构,同时配套完备的公共服务及科技金融体系。通过该架构设计,研究院将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现市场化独立运作,真正建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研究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

六、结语

在国家不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科技创新体系能力的要求下,高校应积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主动联合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核心技术研发,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培养产业所需人才,提升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善学.完善职教高考制度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20(03):92-97.

[2]任方旭,黄乾.河南省地方普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J].中原工学院学报,2020(02):71-77.

[3]周晓梅.高校新型研发机构运营模式与机制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9(5):85-88.

[4]罗嘉文,张建岗.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12):112-116.

[基金项目:2023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高等教育专项)2023GXJK906。]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双高产学研科技成果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广东教育(2020年3期)2020-04-03 02:03:18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商周刊(2019年1期)2019-01-31 02:36:24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中国公路(2017年18期)2018-01-23 03:00:32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6期)2014-03-11 16: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