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克研
实施缺陷车辆召回,目的是促进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设计、消除缺陷、提升质量,进一步保障消费者出行安全。
2024年是国内汽车召回管理制度实施20周年。
20年来,国内相关制度从无到有到日益完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汽车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汽车质量的提升,有力地保障了消费者的出行安全。
回顾:一汽开召回先河
汽车召回制度,就是投放市场的汽车,发现由于设计或制造方面的原因存在缺陷,不符合有关法规、标准,有可能导致安全及环保问题,厂家必须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该产品存在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改善措施等,提出召回申请,经批准后对在用车辆进行改造,以消除事故隐患。厂家还有义务让用户及时了解有关情况,对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2004年3月15日正式发布,当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中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首次实施召回制度。《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制定发布。
2004年6月17日,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主动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递交召回申请,决定于6月汽车召回制度18日开始与日本马自达公司同步召回于2002年12月26日至2004年3月25日期间生产的 Mazda6轿车,进行燃油箱隔热件加装。此番事件使一汽轿车成为中国汽车召回制度的第一个“吃螃蟹者”,同时更成为尊重中国用户的先行者!
Mazda6在全球市场并未接到由于上述缺陷所带来的事故报告,该缺陷完全是日本马自达公司通过实验室试验发现的。一汽轿车之所以在日前接到马自达的正式报告之后,决定与马自达采取统一行动,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的广大用户能够享受到与国际市场同步的服务。一汽轿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于洪江表示:“当时在与马自达公司谈技术引进时,我们就要求日方不仅要提供全球同步的新产品,而且要提供全球一致的高水平服务,创造让客户放心的用车环境。自从公布Mazda6 2.3的召回公告后,用户来电十分多,绝大多数用户对我们的举动表示了理解和赞赏”。
中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实施日期是2004年10月1日。在法规还未实施之前,一汽轿车并没有效仿以前诸多厂家的做法,用一个含混隐晦的诸如“免费保养”、“回馈行动”的名义,把问题消弭在无声无息当中,而是大胆、自觉地走上了法制的轨道。一汽轿车向广大用户提供与全球同步的优秀产品和国际化的售后服务,重视用户生命安全,在成为“第一汽车,第一伙伴”理念忠实践行者的同时,更积极推动了汽车行业的法制建设。这表达了一种经营理念的高尚境界。
“主动召回”是诚实品质的表现,是一种勇于负责的行为,值得称赞。当年在召回法规还没有实施的时候,别的轿车产品没有主动召回,并不等于没有设计和质量上的安全缺陷和隐患,主动与被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如何对待消费者的态度上。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汽轿车勇开先河的举动,堪称尊重本土用户的先行者。
历程:累计实施汽车召回1.03亿辆
通过梳理历年汽车召回情况可以看出,在2016年—2018年受到高田气囊集体召回的影响,年召回总量连续三年维持在千万辆以上的水平,2017年一举突破2000万辆,为20年当中召回最多的年份。
在2017年,大众(中国)、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因“气囊气体发生器外壳破损导致碎片飞出”召回486万辆车型,成为历史单次召回数量最多的案例。
2021年7月,上汽通用五菱年针对“发动机曲轴箱强制通风阀阀芯耐磨性不足”召回超过了143万辆车型,成为自主品牌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召回。
2023年5月,特斯拉因“单踏板模式”召回110.46万辆车,成为20年当中新能源汽车里召回最多的品牌,此次特斯拉召回的车辆几乎是其从2019年起在国内销量的累计总额。
而在今年1月,特斯拉又因“车门解锁逻辑控制问题”召回1610105辆,召回再创新高。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已累计实施汽车召回2842次,涉及车辆达1.03亿辆;实施消费品召回4885次,涉及产品1.01亿件。这些缺陷产品的及时召回,有效减少了缺陷产品导致的伤害事故发生,有效避免了更多消费者因为产品缺陷而造成身心伤害和财产损失。
制度:由汽车召回扩展至十余类
消费产品
2004年3月15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召回管理正式进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新阶段。历经20年的发展完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及实施办法、《食品召回管理办法》《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等制度相继发布实施,逐步形成覆盖汽车产品、消费品、食品及添加剂、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十余类产品的召回管理新格局。
2023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确定首批汽车安全沙盒监管试点名单的通知》,共有11家企业入围名单,9项新技术、新功能成为监管试点对象。汽车沙盒监管顺应新业态、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同时,提高市场监管的应对能力,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在汽车召回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体现在召回方式上,经历了由被动召回到主动召回的过渡。消费者也从过去谈召回色变,认为“召回产品等于劣质产品”,到现在,面对汽车召回已经变得更加宽容和理性。
从20年来汽车召回的历程不难看出,相关部门对于召回机制进行了不断完善优化,促使企业召回态度更加积极主动,同时对于缺陷产品的质量溯源也更加精准高效。
另讯:新能源车占召回总量六成
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共实施汽车相关召回38次,涉及缺陷车辆约350万辆,同比增长约48%,这个召回数量已经超过了2023年全年召回总量的50%。其中,多家新能源车企因产品技术缺陷导致存在安全隐患对车辆实施召回,新能源车累计召回超200万辆,约占汽车召回总量的60%。
此外,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汽车召回信息,1月召回汽车255.11万辆,奔驰召回汽车168辆;2月召回汽车46.98万辆,奔驰召回283061辆;3月召回汽车46.37万辆,奔驰召回359569辆。除了1月召回数量较少之外,2月和3月,奔驰分别占当月召回汽车总数的60%和77.5%,成为当月汽车召回的绝对主力和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