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霞与石声淮的“金玉缘”

2024-07-09 18:40陶方宣
名人传记 2024年7期
关键词:基博蓝田钱锺书

陶方宣

作为钱家普通的一员,钱锺书的小妹钱锺霞被家族光芒遮蔽,极少为世人所知。而她的丈夫石声淮,不仅是父亲钱基博的学生,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家。钱基博十分欣赏这个得意门生,不顾全家人的反对,“一手操办”了女儿钱锺霞与石声淮的婚事。值得庆幸的是,他们两人婚后的生活平静而温暖,正如杨绛所说,“爹爹一手操办的婚姻该算美满”。

杨绛说:“妹妹钱锺霞美丽端庄”

石声淮是湖南长沙人,生于1913年3月。早在湖南蓝田(今湖南省涟源市)国立师范学院创建的第一年,他就考入了中文系,师从钱基博。作为这所学校的首届毕业生,石声淮毕业后留校任教。1946年,石声淮受聘于华中大学,该校随后改组为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

石声淮的家世虽比不上钱家,却也是诗书传家。石家兄弟四人个个聪明绝顶,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石声淮排行老二,长兄石声汉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农史学家和农业教育家,中国农史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三弟石声河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四弟石声泰留学美国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参加建设,是上海冶金研究所著名专家。

要说石声淮,还得从钱锺书的妹妹钱锺霞说起。杨绛曾在《我们仨》一书中,这样描写她:“妹妹钱锺霞美丽端庄,二十五六还未论婚嫁。当时钱基博在湖南安化蓝田的国立师范学院任中文系主任,他看中了学生石声淮。钱锺霞不愿意,钱锺书曾给妹妹打气,要她抗拒。哪知钱基博一句‘现在做父母的,要等待子女来教育了,吓得都不敢吭声。钱锺霞婚后跟着丈夫到了武昌的基督教私立华中大学,钱基博也很快因女婿的推荐到了武汉。”

事情当然并非如此简单。钱锺霞生于1916年,是钱基博的女儿。钱基博夫妇共育有三子一女,他对儿子的教育极其重视,对女儿则不然。钱基博按照传统的“贤妻良母”标准要求女儿,不求钱锺霞有多高深的学问,只要她做个明事理的良家妇女。事实上,钱锺霞毕业于普通中学,一生几乎足不出户,结婚前在家照料爸妈,嫁人后照顾丈夫子女,一生的目标就是做个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钱锺书对这个妹妹感情很深,离家赴清华读书时,曾写过关于她的诗:依穰小妹剧关心,髫瓣多情一往深。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

抗战全面爆发后,无锡沦陷。1938年夏天,为了维持战时教育大计不被战争所摧毁,当局在全国范围内筹建了六所师范学院,其中的国立师范学院就建在湖南省安化县蓝田镇。钱基博被校长廖世承聘为教授、国文系主任。这位教育大家以一腔热血报效祖国,教书育人,在蓝田一待就是八年。来湖南不久,他又将儿子钱锺书叫来蓝田。父子俩在国立师范学院过得波澜不惊,学养却与日俱增。他们坐拥书城,笔耕不辍,钱锺书著名的《谈艺录》前半部就是在这里完成的,长篇小说《围城》也是在这里构思而成。

1941年暑假,钱锺书由湖南蓝田辗转回到上海,是时,他已获悉清华决定聘其回校,因而辞去了蓝田的教职。就在钱锺书离去不久,钱锺霞接替哥哥来到蓝田照顾双亲。也有人认为钱锺霞此次来蓝田,是为了给父亲送信。上海沦为孤岛后,为笼络人心,日本准备在上海创办一所联合大学,指使上海汉奸维持会长写信给钱基博,聘请他出任校长,并命令他的女儿千里迢迢从上海送信到蓝田。据说钱基博接到此信,义愤填膺,当即撕毁。他认为:“寇深矣!国危矣!吾人当此危急存亡之秋,安可不思所以自处!”

钱基博始终稳坐国师教职不动,后来他在《金玉缘谱》一书中写道:“间关数千里,奉母命以来省疾,欲侍我以还江南。”意即女儿钱锺霞来此是为看病,并准备接他回江南,并无特别任务。看病一说好像不大成立,上海当时是国内著名城市,西医发达,而蓝田不过是内地的偏僻小镇,舍上海大医院来偏僻小镇就医,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有些说不过去。但来到蓝田的钱锺霞就此留了下来,据当年房东李家后人李忠忻回忆:因为身体不好,钱基博每天由被大家称为“钱小姐”的女儿提着公文包,搀扶着去上课。钱锺霞因为容貌端丽,身材高挑,楚楚动人,给国立师范的师生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而她扶着父亲穿越校园去上课的情景,成为师范学院每天上演的动人一幕。当时前来求婚者络绎不绝,钱基博一概婉言辞谢。因为他心中已经有了最为看好的女婿人选,那就是他的得意门生石声淮。

两百多册手稿成为女婿的见面礼

钱基博对石声淮非常了解,虽然石声淮长相并不出众,但是个老实厚道的学人,他早就在心中将其接纳为女婿。1946年秋天,钱基博离开国立师范学院,受聘于武汉的华中大学,与石声淮、钱锺霞团聚在此,后来也一直工作于此。

对于钱锺霞与石声淮的恋爱婚姻,杨绛在《我们仨》中做了比较详细的记录:

锺书的妹妹到了爹爹身边之后,记不起是哪年,大约是1944年,锺书的二弟当时携家住汉口,来信报告母亲,说爹爹已将妹妹许配给他的学生某某,但是妹妹不愿意,常在河边独自徘徊,怕是有轻生之想。我婆婆最疼的是小儿小女,一般传统家庭,重男轻女。据二弟来信说,爹爹选择的人并不合适,那人是一位讲师,曾和锺书同事。锺书站在妹妹的立场上,妹妹不愿意,就是不合适。我婆婆只因为他是外地人,就认为不合适。我嘱锺书写信劝阻这门亲事,叔父同情我的婆婆,也写信劝阻。他信上极为开明,说家里一对对小夫妻都爱吵架,惟独我们夫妇不吵,可见婚姻还是自由的好。锺书代母亲委婉陈词,说生平只此一女,不愿她嫁外地人,希望爹爹再加考虑。锺书私下又给妹妹写信,给她打气,叫她抗拒。不料妹妹不敢自己违抗父亲,就拿出哥哥的信来,代她说话。爹爹见信就很恼火,他一意要为女儿选个好女婿,看中了这位品学兼优的讲师,认为在他培育下必能成材,女儿嫁个书生,“粗茶淡饭足矣”。外地人又怎的?我记不清他回信是一封还是两封,只记得信中说,储安平(当时在师院任职)是自由结婚的,正在闹离婚呢。又讥诮说,现在做父母的,要等待子女来教育了。爹爹和锺书的信,都是文言的,绝妙好辞。可惜我只能撮述,不免欠缺文采,不过我对各方的情绪都稍能了解。

杨绛的回忆说明了钱家除钱基博之外所有人对钱锺霞与石声淮婚姻的态度:一致反对。至于为何反对,据说是因为石声淮长相不佳。当年钱基博在蓝田的房东说石声淮,“一眼斜视”。石声淮的一个学生也回忆说,石老师“长相奇特”:一双斗鸡眼,一只鹰钩鼻,一张手掌宽的脸,一缕长发斜斜地遮住半只眼睛。他那很少换洗的蓝布长衫的前襟,有一块块的稀饭渍印。

如此平凡的相貌,对于钱锺霞这样漂亮的富家小姐来说,确实不太可能相中。但对于钱基博这样的国学大师来说,相貌并不能说明什么,他看中的是石声淮的才华。石声淮才华横溢,虽然未曾出洋留学,但能说一口纯正的德语,与德国人交流起来没有任何障碍。而且他的才华不仅仅体现在学业上,也表现在各个艺术领域。

有一年国立师范学院举办音乐会,上台表演的嘉宾个个西装革履,风度翩翩。而石声淮上台时,还是那一套旧旧的蓝布长衫,两只手交叉插在袖筒里,耸肩缩头。他慢吞吞地在众目睽睽之下走上舞台,走向中央那架钢琴。台下许多观众都笑了起来,等着看他的笑话。没想到他来到钢琴前,气定神闲地坐下,双手搁在黑白琴键上,抬头望天,酝酿了一下情绪,然后闭上眼睛,双手从琴键上一扫而过,仿佛秋风扫落叶。音乐骤起,如千万匹骏马踏过千里草原,如狂风暴雨横扫苍茫大地,继而又如小溪幽咽,炊烟袅袅。接近一曲终了之时,琴声又变得江河辽阔,天地高远。他完全忘我地投入其中,时而激越,时而狂放。最终一曲结束之时,他起身致谢,一绺黑发搭在额头,这一刻他完全与音乐融为一体,这个平时看起来平庸、平凡之人,原来是那么洒脱,那么自信。观众仿佛在这一刻才清醒过来,报之以山呼海啸般的热烈掌声。

知名作家唐浩明是石声淮的学生,关于石老师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他回忆说:“石先生虽然致力于历史文献的研究,却有诗人艺术家气质,有音乐和绘画的天赋。”石声淮确实如此,他记忆力超强,古典文学修养很好,有“活字典”“活辞海”的美誉。他尤其擅长背诵经典,来学校上课时从来不带书本,就是带几张卡片,用英文、法文写就。讲课时他先大段地背诵,然后边讲解边信手在黑板上画速写,寥寥数笔,活灵活现。

石声淮虽然没有赴海外留学,也没有更高的学位,但是他在小小的年纪,在湖南这样偏僻的地方拥有如此难得的艺术造诣和修养,让钱基博对他刮目相看。更何况石声淮对老师钱基博亦步亦趋,追随仰慕多年,模仿他的文章风格已达以假乱真的地步。他在日常生活中对钱基博更是照顾有加,钱基博回忆往事时说:“在湖南一住八年,到了最后,行动需人照顾,全仗同学们对我爱护,石声淮就是其中的一人。”钱基博甚至认为石声淮在“诸生之中,性行特类我”,这是他对石声淮最高的评价和最大的认同。更重要的是,他觉得石声淮是个可授其学术衣钵的最佳人选,在他的培育下日后必能成材。据说国文系很多男生得知石声淮将成为钱基博的女婿后,十分委屈,大家围住石声淮,用羡慕又嫉妒的口气质问他:“我们哪一点比不上你?”

钱基博顶着巨大压力操办女儿钱锺霞与石声淮的婚事,他还将到湖南后写成的《中国文学史》和《孙武书注》两书手稿,送给女儿当嫁妆,并且特别交代:“凡二书之所获,不论国家之学术著作奖金,抑书店之版税稿费,惟尔锺霞实有之!”对女婿石声淮,他也准备了一份厚礼——特别将两百余册日记、手稿赠予他,作为新女婿的见面礼,也寓意他承接自己教书育人、传承国学之衣钵:“吾箧中日记二百余册,即以相付;以翁婿言,则觌仪也;以师弟论,则衣钵也!”短短一行字,明白无误地表明了钱基博的态度:选择女婿就是选择学术接班人。

为了彰显他对女儿女婿大婚的重视,钱基博特地编撰了一部书稿《金玉缘谱》,详细记录了钱锺霞与石声淮的婚恋经过。结婚当日,钱基博自己成了女儿女婿的主婚人,《金玉缘谱》记录了动人的一幕——钱基博牵起女儿的手,对石声淮说:“你二人愿意结为夫妇,可以以手相握,对天地日月表达海誓山盟之心。”遵照钱基博的嘱咐,石声淮与钱锺霞起身握手,对天发誓。钱基博见状十分开心,随后郑重宣布:“我宣布你们两人结为夫妻。”

石声淮与钱锺霞是1945年秋天在湖南结婚的。据他们的女儿石定果回忆说:“妈妈爸爸是1945年8月15日结婚的。当天日本宣布投降,消息传来,街上鞭炮齐鸣,热闹极了。”

结婚后,他们前后脚来到了武汉。新中国成立前夕,老夫人王氏也搬到了武汉,和女儿女婿一起住。钱锺霞夫妇此后一共生育了四个子女。杨绛说“爹爹一手操办的婚姻该算美满”,从后来的人生看,石声淮与钱锺霞的婚姻确实应该算是美满的。

一个在厨房,一个在书房

当时,石声淮一家和岳父钱基博一起住在华中师范学院内的朴园,钱锺书与妹妹一家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寒暑假期间多次来武汉探望双亲,每次来都要在屋前的大朴树下捏煤球。那时还没有蜂窝煤,都是自己买煤回来掺黄土兑水和好,然后用手一个一个捏成煤球,放在空场上晒干。武汉的冬天非常冷,捏着水淋淋的煤球,一会儿手就冻成了冰棍。钱锺书每每捏完煤球,还要帮父亲买菜。据石定果回忆:

大舅舅给我最早的印象是既严肃又诙谐,严肃时令我觉得畏惧,诙谐时令我觉得慈祥。那时候我不足十岁,正在武汉念小学,和外公外婆同住,外公外婆住楼下,父亲母亲带着我们住楼上。一日我回家,见到由北京前来省亲的大舅舅和大舅妈,他们笑眯眯地呼我乳名。我起初怯生生地有些拘谨,等稍稍熟悉了就人来疯式折腾,大舅舅坐在窗边跟我说:“如果你能站定五分钟,我就表扬你,给你买糖果。”我意识到大舅舅是委婉地批评我,很难为情,就一溜烟跑上楼去了。大舅舅和大舅妈小住几天后返京,我挺想念他们,写了封信寄去,大舅舅亲自复信并随信附赠两方花手绢,鼓励我努力学习,我高兴极了。

幸福平静的家庭生活让钱基博对昔时的学生石声淮十分满意,当初决定将女儿嫁给他,想象中的生活就是这样平静而温馨。略显遗憾的是,在很长时间里,石声淮却没有成为他学术衣钵的继承人。

石声淮虽然满腹才情学问,婚后很多年却没有像钱基博、钱锺书父子那样著作等身。据石声淮学生回忆,他在授课时“咳唾成珠”,提起司马迁的《史记》,马上便闭目成诵,滔滔不绝。他喜欢抛开课本高谈阔论,学生们称之为“扯野棉花”,比如阐述女孩揩汗用的手绢之变迁,不同时代男性发式的变化,他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令人恍然大悟,醍醐灌顶。又如解释“斤斤计较”中“斤斤”到底是什么意思,什么“大道”才算是“康庄大道”等,他旁征博引,举一反三,扣人心弦,让人如饮甘醪。

如此饱学之士,被国学大师钱基博选定的学术接班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时间里,别说个人专著,连论文也极少撰写,不能不说是令人遗憾的一件事。石声淮早在1950年就被聘为副教授,但是直到三十年后的1980年,才晋升为教授,这时他已经六十七岁。如果一定要说石声淮继承了钱基博的学术衣钵,那就是他的“笃学慎思”的学风,这一点得到了钱基博的真传。有人分析石声淮三十年学术无成的个中原因:他整个人生的中年、盛年时期,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因言获罪和因书招辱的场面随处可见。特别是岳父钱基博被划成右派以后,石声淮不仅不敢著述,还把钱基博作为见面礼交给他的大量手稿付之一炬,这件事连钱锺书也一直被蒙在鼓里。其实钱基博生前两次将其规模庞大的日记和笔记交付石声淮保管,一次是石声淮与钱锺霞订婚之日,一次是1957年11月他弥留之际。在他眼里,石声淮是很难得的学术继承人,因为他始终守在自己身边。

也可能是深感对不起岳父当年的一片殷殷之心,到了晚年,学术研究氛围变得自由而宽松后,石声淮才与钱锺霞着手整理钱基博的《中国文学史》,并最终付印成书。到了这个时候,平静的家庭生活让石声淮的才华得到发挥,他出版了《石声淮文存》《元结诗选注》,与人合著《东坡乐府编年笺注》《苏轼文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历代散文选》《短文精华》等一系列重要学术专著,并主编了“语文新四书”、《大学语文讲析》等。

石声淮终于出版了一系列重量级国学专著,虽然学术地位不及岳父钱基博和大舅哥钱锺书,但是作为一个国学教授,他在历史悠久的华中师范大学也是德高望重的殿堂级元老,这所学校的许多老师都是他的学生。大家在教学中有疑难问题,都在第一时间询问这位石老师。只要是中国经史子集中的疑难,很少有把他问倒的时候。他的后半生,在钱锺霞的精心照顾下平安度过。钱锺霞负责家庭一应的柴米油盐,石声淮只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有一次钱锺霞到北京看望兄长钱锺书,临行前交代他到什么地方买日用品。她走后不久家里卫生纸用完了,石声淮走到钱锺霞指定的百货店,一进门看到店里有面包卖,扭头就走。他以为卫生纸这种东西,不可能与面包在同一个商店出售,后来委托邻居才买到卫生纸。在钱锺霞去世半年后,有一天石声淮到教研室对同事说:“我现在会下面条了。”一位老师笑着问他:“石老师,你是怎样下面条的呢?”他认真地回答:“要等水烧开后再放面条。”可见,钱锺霞在世的时候,根本没让石声淮下过厨房。这对夫妇就是一个在厨房,一个在书房,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平静而温暖。

石声淮于1997年2月逝世,终年八十三岁。

猜你喜欢
基博蓝田钱锺书
钱锺书的幽默
王蓝田性急
我蓝田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蓝田日月
钱基博 学不阿世
名师学案·钱锺书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钱基博集》出版座谈会观感
论抗战时期钱基博的殉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