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羽 汪卫兰 龙云剑 黄德强 李文平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广泛,年产量巨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水稻种植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生产效率不高,农民劳动强度大,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日益凸显。桃江县作为湖南省的粮食生产大县,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该技术不仅能大幅提升水稻种植的效率和产量,还能有效节约资源、降低劳动强度,为桃江县乃至更广大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深入探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优势和种植技术要点,对于推动桃江县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稻种植中机械化育插秧的优势
1、节肥、减水
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规范化实施,显著提升了苗期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对肥料、水源和农药的依赖,通过精确控制施肥量和灌溉频率,不仅优化了资源分配,还显著提高了这些关键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在大田灌溉阶段该技术巧妙地融合了间歇灌溉与潜水栽插等先进方法,进一步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显著节约,这种综合性的技术应用,不仅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还为现代农业节水、节肥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展现了农业机械化在资源节约方面的巨大潜力。同时,机械插秧后的快速分蘖特点使得肥料的使用时间和比例得以合理调整,从而显著提升了施肥效果。此外,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还能够确保栽插规格的有序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有利于田间管理和通风,这在一定程度上明显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实践表明,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充分发挥了药、水、肥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水稻的安全性和质量,这种技术的应用为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减轻劳动强度并提高秧田利用率
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引入为水稻播种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该技术实现了播种的精细化和定量化,相较于传统的手工播种方式,每亩可节省种子0.5~1kg,此外,机械化作业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与人工栽插相比,效率显著提升,以高速插秧机为例,其每日工作效率可达到约2.7hm2,远超人工的0.05hm2。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实施不仅优化了秧田管理,还减少了用种量和移栽人工等费用,每亩可节约大约22~25元,更重要的是,机械插秧采用的是毯状秧苗和小苗移栽方式,这使得秧田利用率大幅提升。
3、增产增效
机械化插秧技术为水稻栽培带来了显著的增产与增效成果。这种技术培育的秧苗,尽管苗龄偏小,却展现出强大的分蘖能力和低节位的分蘖特点,为大田奠定了坚实的足穗基础,同时延长了分蘖周期,为增产和增穗创造了有利条件,机插秧的统一规格,特别是其窄株宽行浅栽的布局,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要求不谋而合,为稳定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该技术使得水稻播种得以提前约15d进行,从而拉长了水稻的田间生长周期同时不影响后续作物的正常收获。与直播稻相比机插稻的根系在生长初期便能更深入地扩展,促使植株更为健壮,分蘖既多又早,在生长后期,田间呈现出良好的透光和通风状态,显著提升了光能的利用率,形成了较大的穗粒,并有效避免了倒伏等不利情况,这不仅解决了后续作物直播时生育期短和播种时间偏晚的难题,还有力地推动了增产增收的目标实现,研究表明,机械化插秧技术能精准把控秧苗群体的质量,展现出广泛的适应性,并成功克服了直播和人工移栽等方式的诸多弊端。
4、显著提高盈利效果
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提高水稻种植盈利效果方面表现尤为突出,通过精确的播种量控制和高效的栽插作业,该技术有效降低了种子和人工成本,为农户节省了大量开支,同时,由于机械化作业效率高,大大缩短了种植周期,使得农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显著提高,此外,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还有助于优化农田管理,通过精确的施肥和灌溉控制,不仅减少了肥料和水资源的浪费,还提高了农作物的抗逆性,从而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的风险,减少了农药等防治成本,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使得农户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机装备的日益完善,该技术将更加成熟、稳定、可靠,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广大农户来说,积极推广和应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无疑是提高水稻种植盈利效果的重要途径。
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种植技术要点
1、塑盘育秧
机械育秧技术涵盖了软硬盘育秧和双膜育秧两种方式,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中,软硬盘育秧以其栽植密度大、秧龄短、秧苗成毯状等特点而备受推崇,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机械或人工方式进行育秧操作,经过精心培育,秧苗呈现出整齐均匀、密度适中的状态,一般而言,秧龄在15~20d之间,高度约为16cm,此外秧茎基部宽度大于或等于0.2cm,显示出良好的生长态势,这些秧苗不仅生长健壮,而且无病虫害、无杂草干扰。其盘根紧密、根系发达,为后续的移栽和生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优势使得机械育秧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2、育秧土的选择
在机械化水稻栽培的环节中,育秧土质的挑选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直接关乎水稻秧苗的成长状况,为了保障秧苗的健壮生长,推荐优先考虑使用秧田本身富含的泥土或富含鸡粪成分的土壤作为育秧基质,这两类土壤不仅能够有效平衡土壤的酸碱度,还能为水稻生长提供必需的有机质,从而营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除了土质类型外,土壤的通透性和疏松度也是影响秧苗生长的关键因素,通透性良好的土壤能够确保根系顺畅呼吸,而适度的疏松度则有助于根系的伸展和水分、养分的均匀分布,使用的育秧土,并将其均匀平铺在育秧田表面。为了进一步提升土壤肥力,可以在育秧土中混入一定量的有机物质,可以加入钙430kg/hm2、干细粪325kg/hm2、水稻壮秧灵9kg/hm2和辛硫磷58kg/hm2进行混合,这些有机物质不仅能提供稻秧生长所需的养分,还能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
3、合理选择稻种
在湖南省桃江县,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且得益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多个优质水稻品种得以成功栽培,为了确保水稻的生长质量和良好的生长态势,播种前的稻种筛选工作显得尤为关键,在众多水稻品种中臻两优8612、深两优5814和Y两优2号等已被证实是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这些品种不仅颗粒饱满、抗病性强,而且能很好地适应桃江县的土壤环境和气候特点,在筛选稻种时,农户们会仔细剔除干瘪、有病虫害的颗粒,确保每一粒种子都达到最佳的质量标准。选种后,拌种处理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在桃江县,农户们普遍使用吡虫啉类药剂兑水稀释后与稻种进行搅拌,这一步骤不仅能有效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卵,还能提高种子的抗病性,为水稻的健康生长打下坚实基础,搅拌完成后,种子需要混合静置72h,以确保药剂充分渗透并达到理想的消毒和杀菌效果。在拌种处理完成后,农户们会格外注意保持种子的干燥状态,在播种前,他们会选择晴朗的天气对种子进行晾晒,这样不仅可以去除多余的水分,还能进一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经过精心处理的水稻种子,在播种后便能更好地扎根土壤、吸收养分,展现出勃勃生机。
4、机械化播种
在播种阶段,为确保水稻的生长质量,必须精确控制每盘的播种量,建议保持在大约130g的水平。这是因为水稻的播种量与其后续的生长状况息息相关,因此,在播种时,应将播种密度控制在370~425盘/hm2之间,在播种前需要在水稻播种机的铝塑板上安放播种软盘,并在其中添加必要的营养成分,为稻种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随后进行覆土和喷水等关键操作,这些步骤必须严格遵循既定的操作规程,以确保播种的准确性和稻种的健康生长。在秧床上铺设完稻种软盘后,应立即检查稻田的生长状况,对于任何外露的稻种,应及时进行覆土,以确保秧床与软盘之间的紧密贴合,这样可以为水稻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其生长质量,并为后续的田间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5、浇水覆膜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水稻生长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提升土壤的保水能力,播种后,需精心将播种软盘置于秧床之上,并迅速为盘内土壤补充必要的水分,确保充分湿润,补充完水分后,应在稻田上方覆盖一层草帘,这不仅有助于稻苗的健康成长,还能有效调控秧苗的生长态势。在育秧阶段,必须确保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始终维持在适宜水平,一旦发现土壤出现干燥迹象,应立即补水,以防秧床过干,但补水时也需谨慎不可过量,以防造成秧苗受损,具体来说,如果大田的泥脚深度不超过35cm,那么水深应严格控制在1~5cm之间,过多的水分可能会对秧苗造成致命伤害。随着秧苗的生长,当其高度达到2cm时,应及时揭去草帘和地膜,帮助秧苗逐步适应外部环境。在揭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控制地膜下的温度,大约维持在12℃左右,若遇夜间气温骤降,应提前重新覆盖好草帘或地膜,以避免低温对水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6、插秧前的准备工作
在准备进行机械化插秧之前,务必对稻田的状况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泥浆的稠度和水量都满足插秧的要求,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选择适量的肥料进行施用,并合理调控稻田的水量,以确保在接下来的3天内能够顺利完成插秧作业,此外,插秧机的运行状态也是关键。在插秧前应对插秧机进行全面的检查,以预防因长时间使用而导致的机械故障和潜在的安全隐患,任何发现的故障都应提前排除,确保机械始终保持在最佳的运行状态,从而确保插秧作业能够按计划顺利进行。在插秧作业完成后,秧块应紧密地放置在秧箱中,并确保接头位置对齐,以防止秧苗的遗漏,根据田地的面积和水稻秧苗的生长情况,调整植株的间距,以避免影响插秧机的取秧量。
7、插秧完成后的田间管理
①灌水
机插秧苗由于其较小的单株体积,对水分管理的要求尤为严格,在机插完成后,必须迅速进行灌水护苗操作,以防止阳光直射对秧苗造成伤害,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维持适宜的水深,既要确保秧苗不被水淹没,又要避免水分不足导致的晒伤,在秧苗成活的关键时期,水深的管理至关重要,水深的控制应以不淹没秧苗的中心为准则,既要防止断水造成秧苗干旱,又要避免深水淹苗引发的生长受阻,通过精心的水深管理,为秧苗的成活和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当秧苗的总茎蘖苗数达到预计穗数的70%~80%时,应及时进行分蘖控制,通过排水轻搁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秧苗的生长速度,保证其生长稳定,在幼穗分化阶段应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以确保水分的持续供应,同时避免因断水而导致的产量损失,通过这些精细的水分管理措施,可以为机插秧苗的生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②施肥
在施肥策略上,严格遵循“稳前、保中、促后”的原则是至关重要的,这一原则确保了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获得均衡的营养供给,农家肥的施用量应设定为215t/hm2,这为基础肥量,应使用纯氮225kg/hm2、五氧化二磷60kg/hm2和氧化钾135kg/hm2的化学肥料,在施肥分配上,磷肥、70%的钾肥和50%的氮肥应作为底肥施用,以奠定良好的生长基础。在分蘖期应施以30%的氮肥促进稻株的分蘖生长,而在穗肥施用阶段应使用20%的氮肥和30%的钾肥,以促进稻穗的健康发育,在生长后期根据稻株的实际生长情况,灵活补施适量的粒肥,以确保稻谷的饱满和产量,这样的施肥策略不仅确保了水稻全程的营养需求,还有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③化学除草
机插秧苗的行距较宽,这一特性虽然有利于机械操作,但也给杂草的生长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特别是在秧苗前期生长较慢的情况下,杂草往往能够迅速占据优势,与秧苗争夺养分和光照,为了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必须在机插秧后的5~7d内进行化学除草,这一时期是杂草萌芽和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除草效果最佳的时期,在除草前应确保田间3~5d内保持有水层,这样可以提高除草剂的效果,并减少对秧苗的伤害。在稻田复水前期,如果田间仍有大量杂草,可以选择喷洒二甲四氯进行二次除草,二甲四氯是一种广谱性除草剂,对多种杂草都有良好的防除效果,但使用时应注意控制用量和浓度,避免对秧苗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④防治水稻病虫害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会受到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其产量和质量,为了有效防治这些病虫害,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于螟虫和稻飞虱,可使用适量的杀虫剂进行防治,如每亩使用20%的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mL,或5%的氟虫腈悬浮剂30mL,兑水50kg进行喷雾,注意在虫害初期进行防治,效果更佳。对于纹枯病和稻瘟病,除了选择抗病品种外,还可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每亩可使用20%的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50g,或40%的富士一号乳油100mL,兑水60kg进行喷雾,在病害发生初期开始用药,每隔7~10d喷一次,连续喷2~3次。
总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不仅提高了种植效率,还确保了秧苗的均匀性和生长质量,通过精心的前期准备、科学的田间管理以及有效的病虫害防治,这种技术为水稻的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将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单位:413400 湖南省桃江县农业科学研究所;413407 湖南省桃江县武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413400 湖南省桃江县农业作物种子技术推广服务中心;413405 湖南省桃江县马迹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413400 湖南省桃江县石牛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