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的新时代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4-07-08 07:01:55周雪琼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成果导向教育

周雪琼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了当前管理学课程与思政融合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实践策略和保障措施,包括制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加强课程建设团队,完善制度机制,营造浓厚育人氛围等,旨在为管理学课程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育人有效融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管理学课程;思政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17-0177-04

在新时代背景下,管理学课程如何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教育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下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当前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实践策略和保障措施,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提供借鉴。

一、OBE理念与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

(一)OBE理念内涵

OBE理念,即基于成果的教育,是一种以学生学习成果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它强调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都应围绕学生能够达到的预期学习成果展开。这种模式要求教育者明确课程目标,以学生实际达成的学习成果作为教育质量的主要衡量标准,从而推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和改进。在管理学课程的思政融合育人过程中,OBE理念的内涵指导着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明确融合课程的学习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涵盖了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等方面。基于预设的学习成果,设计和实施课程内容,将管理学的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的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国家意识和历史使命感。[1]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不仅检验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还可评估价值观、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育效果,为课程的持续改进和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二)OBE理念下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性

在OBE理念指导下,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学生全面能力培养的需求上,更在于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深远影响。这种融合模式创新,是高等教育适应新时代要求、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从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其能够更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在OBE理念下,通过明确学习成果,教育不仅聚焦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更加重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这种全方位的能力培养,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既有专业竞争力又有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从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视角来看,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反映了教育领域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度反思和积极创新。OBE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要求教育者不断探索将思政教育内容与管理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实现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新时代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指导与实践探索相对滞后

在新时代背景下,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施面临着诸多挑战,尽管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宽广的视角和方法论支持,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理论指导方面的滞后表现在对OBE教育理念在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应用的深入研究不足。虽然教育界对OBE理念的认同度高,理解深刻,但在与管理学课程的思政教育融合进行系统化、理论化探讨的研究成果上相对有限。[2]缺乏针对性的理论模型和框架,使得教育实践缺少足够的理论支撑,难以形成有效的指导原则和操作规范。在实践探索方面的滞后则体现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和策略选择上,由于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教师在尝试将管理学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时,可能会难以平衡传授管理理论、技能和实际应用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素养之间的关系。由于教育评价体系未能及时跟进,缺乏对融合课程学习成果的全面评价机制,使得教育改革的效果难以准确衡量和评估。

(二)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有待加强

师资力量方面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师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能力的融合不足,管理学课程的授课教师虽然在专业知识方面具有一定专长,但在思政教育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不足,难以在课程中有效融合思政教育内容;教师对OBE理念及其在课程融合中应用的掌握不够深入,由于教师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指导,教师在实施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着理论应用的困难,影响了教育改革的效果。现有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案例、多媒体材料等,往往未能充分地反映管理学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需求。缺乏专门设计的融合型教材和案例,使得教学内容难以全面覆盖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成果目标,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升。[3]教学技术和工具的更新不足也影响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学习的需求。

(三)融合模式与内容不够丰富

尽管OBE理念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框架,但在具体操作层面,管理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模式和内容开发仍显不足,这一问题直接影响了融合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限制了其效果和影响力。融合模式的单一与刻板表现在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上。目前的融合实践往往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和多样化的融合策略。思政教育内容与管理学知识的结合往往较为生硬,难以实现无缝对接和深度融合,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虽然理论上强调要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结合,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有效融合的内容开发。课程仅仅在表面上添加了思政元素,而未能深入探讨和展示这两者之间内在的联系和互动,导致融合教育缺乏深度和说服力,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反思。

三、基于OBE的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创新实践

(一)制定培养目标

制定培养目标需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核心出发,明确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这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学理论的掌握、管理的能力、团队协作和领导力的培养等。还需要考虑到新时代对管理人才的新要求,如创新思维、跨文化交际能力等。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目标紧密结合,明确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成长路径。学生不仅要在认知层面了解和认同这些价值观,更要在情感和行动层面付出行动,如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将所学知识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培养目标的制定还应包括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如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要求教育者在制定培养目标时,不仅关注学生当前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其长远发展,预见未来社会的需求变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制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还需充分考虑与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需求,包括学生、教师、行业代表、社会等,通过广泛的调研和反馈,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二)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的优化要求教育者在确保专业知识系统完整的基础上,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在管理理论课程中通过探讨管理者的社会责任观、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案例,将思政教育内容自然地融入课程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传统的讲授法需要与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项目模拟等互动式和体验式学习方法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效率,有效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使思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贴近实际。管理学领域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案例需要不断更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与时俱进。这要求教育者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审视和更新,也要及时反映国家政策、社会热点、价值观念的变化,确保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前瞻性。

(三)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索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特别是融合了管理学理论与实践、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例,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既能深入理解专业知识,又能体会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案例的研讨、分析和批判,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的认识。

引入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围绕某一实际问题或主题进行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涉及管理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如企业管理改进、社会公益项目等,让学生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运用和深化专业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协作、沟通协调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的能力。[4]通过在线课程、互动讨论区、模拟项目游戏等形式,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体验管理决策过程,探索不同管理策略的效果。

(四)完善考核评价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是确保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的重要环节。这一过程要求教育者从多角度出发,建立一个既能全面评估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又能准确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发展的评价机制。完善考核评价的措施需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评价方法,形成一个科学、公正、全面的评价体系。[5]构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打破传统的以笔试为主的评价模式。引入课程作业、小组项目、案例分析等多种考核形式,这些方式能够从不同侧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既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涵盖了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价值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使考核更加全面和深入。

实施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策略。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重视学习过程的积累和反思。结果性评价则侧重于学习结束时的成果展示,从而确保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这种两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其全方位发展。引入同行评审和自我评价机制,增加评价的互动性和反思性。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我评价,其能从他人的视角审视自己的学习和表现,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能够促进课堂氛围的积极性和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四、提高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的措施

(一)完善课程思政建设制度机制

完善课程思政建设制度机制的工作涉及多个方面,旨在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资源支持和质量监控。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管理结构,包括成立专门的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负责课程思政建设规划、实施和监督的职责。领导小组应该由学校领导、相关学院负责人、教学和思政教育部门的代表以及各教师代表组成,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机制健全、有效。制订详细的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计划和操作指南,包括课程内容的开发、教学方法的创新、考核评价的改革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步骤。

建立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定期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通过这种机制,可以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监控和持续提升。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资源保障,如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二)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

在提升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的过程中,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保障措施之一。高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思政教育研修,及时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其思政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研讨会等活动,教师可以拓宽视野,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个人专业成长和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激发教学团队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包括提供竞争性的薪酬福利、职称晋升机会、科研项目支持等,以及公开表彰优秀教学团队和个人,营造支持和鼓励教学创新的良好氛围。通过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团队教研活动等,教师可以分享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难题,共同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策略。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鼓励教师之间交流教案、课件、案例等教学资源,促进团队内部的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三)营造浓厚思政育人氛围

在提升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的全过程中,营造浓厚的思政育人氛围是不可或缺的保障措施。这要求高等教育机构在校园文化建设、学习环境优化、师生互动机制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形成支持和促进思政教育深度融入专业学习的良好环境。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使之成为思政育人的有力支撑。这包括设计和布置校园环境以反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墙体画、标语、展览等形式,营造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氛围。举办以思政育人为主题的文化艺术活动、讲座、论坛等,邀请知名学者和实践者分享思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激发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优化学习环境,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

建立和完善师生互动机制,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活动,如思政主题的课外讨论班、导师制度下的个性化思政辅导等。这些活动旨在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指导,帮助其在专业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强化全体师生对思政育人工作的认识和参与,通过定期的教育培训、工作坊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教学能力,增强学生的思政教育意识。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将所学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于实践中,以行动践行思政育人的目标。

五、结语

管理学课程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育人的有效融合,对于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仍需不断深化理论研究,积累实践经验,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机制和保障措施,以推动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以期通过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努力,培养出既具备专业能力又拥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刘遵峰,张春玲.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内在逻辑及路径选择[J]. 中国大学教学,2023(11):45-51.

[2] 毛卫华,汤晓建. 价值塑造导向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 江苏高教,2023(12):126-130.

[3] 李功连,刘莹. 课程思政:意蕴、价值及实践[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27):24-28.

[4] 朱燕芝,舒建发,石宝龙.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拓展路径[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5):13-15.

[5] 孟鹏洋. 新时代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发展研究[J]. 山西青年,2023(11):33-35.

(荐稿人:宋慧英,内蒙古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黄文波)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成果导向教育
立德树人任务下学士导师制思政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高校现有思政育人机制工作改进探析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魅力中国(2017年51期)2018-01-27 13:00:32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基于工程认证及成果导向教育的环境工程专业体系构建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化工原理》对分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协同育人理念引领下成果导向式教学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论思政课与公安院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
黑河教育(2017年3期)2017-03-21 19:31:33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电子商务》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