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璐
为了满足市场对新鲜蔬菜的需求,各种反季节性的蔬菜开始逐渐走入人们的餐桌。其实古人和我们一样,也有机会品尝到这些反季节蔬菜。早在古时,为了满足不同季节对新鲜蔬菜的需求,古人就开始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逐渐掌握了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技术。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朝时期,皇宫内的太官园就已经开始利用“温室”培育反季节蔬菜。到了北魏时期,“温室”从地上转移到了地下,古人开始利用地窖燃火升温。到了唐代,人们甚至开始利用温泉水来提供适合反季节蔬菜生长的温度。
宋朝时期,人们除了种植反季节蔬菜外,还开始利用温室培育反季节鲜花。古人通过沸汤熏蒸和微风扇动的方法,让花朵在冬季也能绽放。宋朝《齐东野语·马塍艺花》曾记载,“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少候,汤气熏蒸,则扇之以微风,盎然盛春融淑之气。经宿,则花放矣。”同时,宋朝人也开始尝试用黄化法生产蔬菜,让蔬菜在生长过程中无法形成光合作用,不再产生叶绿素,从而得到更柔嫩、纤维更少的蔬菜。
元朝时期,古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新的保温方法,利用高粱秆制作“风帐”将菜地圈起来,形成密封空间,再铺上马粪、草木灰进行保温。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反季节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明清时期,北方的先人们创立了一种名为地窖式温室的技术。这种温室既可以利用太阳的光热,又可以通过烧火加热直立面土墙提升温度,使反季节蔬菜的产量大幅增长,价格也有所下降。
在反季节蔬菜的种类上,汉朝时期就已经有韭菜、冬葵、紫苏、生姜、木耳、葱等蔬菜。到了唐朝,瓜茄也加入了反季节蔬菜的行列。到了元朝,黄瓜、扁豆、菠菜、芹菜等开始陆续成为反季节蔬菜。
总的来说,古代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技术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昂贵到普及的过程。这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体现了古人的利用能力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