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戈雅 徐媛
[摘 要]基于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以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分析其开发现状,结合国内文化文物单位文创开发典型实践,旨在从设计元素、形式、品牌塑造以及开发模式等方面,探索其开发路径,以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文旅融合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12-0051-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杨戈雅,徐媛.文旅融合视角下公共图书馆文创开发探索:以黑龙江省为例[J].天工,2024(12):51-53.
基金项目:2022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文旅融合视角下黑龙江省域博物馆冰雪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研究”(2022B026)。
自2016年《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36号)发布,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制度得以建立,黑龙江省共有5家单位纳入首批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名录,分别为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和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全国各级图书馆在文化创意产品领域不断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经验成果。2023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与国家文物局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成效评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全国154家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进行成效评估。此次评估工作不仅是对试点单位文创开发情况的阶段性考察,实现进一步规范管理,也对图书馆文创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起指导和促进作用。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2023年末,由哈尔滨冰雪旅游带动整个东北三省旅游的蓬勃发展,龙江文旅火爆出圈,2023年吸引国内外游客2.2亿人次,同比增长85.1%,实现旅游收入2 215.3亿元,同比增长213.8%。随着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推动,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文以文旅融合为背景,通过对省内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现状的梳理,结合国内优秀文创开发案例,探索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的开发路径,对丰富黑龙江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实践意义。
一、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文创开发现状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网络调研两种方法,统计黑龙江省内21个公共图书馆(包含所有地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和7家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情况。根据调查结果,黑龙江图书馆作为省内唯一纳入试点单位名录的图书馆,近年来,结合馆藏资源,通过馆员自主创意,与高校、企业合作等方式,设计开发了多个文创系列产品;黑龙江省内部分地市级图书馆和个别县级图书馆也在文创产品开发领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一)文创产品的题材
根据调研结果,黑龙江省内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从题材角度主要划分为以下5类:(1)图书馆标识类。将本馆Logo、口号、简介、公众号二维码等作为主要元素。(2)图书馆建筑类。部分新建场馆的图书馆将新馆的建筑作为主要元素,设计制作文创产品。(3)馆藏资源类。省级图书馆及部分地市级图书馆将本馆的古籍、地方文献等资源作为主要设计元素。(4)地方特色资源类。提取地方特色名人、红色文化、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工业文化等作为主题设计来源。(5)特殊时间节点类。如将新年节庆、世界读书日、建馆日等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节点作为主要设计元素。
(二)文创产品的形式
黑龙江省内公共图书馆的文创产品形式以实体产品为主,个别公共图书馆也推出了虚拟文创产品。实体产品主要包括文化用品,如明信片、记事本、书签、画册、U盘、镇纸、鼠标垫等;生活用品,如雨伞、手提袋、水杯、日历等;服装类主要指主题文化衫;虚拟产品主要指IP动漫形象等数字文创产品[1](见表1)。
(三)文创开发存在的困难
1.文创开发水平存在明显的层级差距
作为文创开发试点单位的黑龙江省图书馆,依托其丰富的馆藏地方文献与古籍资源,已成功开发出“纪念萧红诞辰”与“百年辉煌”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与此同时,副省级和部分地市级图书馆也在不断探索与尝试,力求在文创产品形式上有所创新。例如,哈尔滨市图书馆凭借其阅读推广品牌,每年都会推出相关文创产品;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在2021年国庆节期间,发布了本馆的IP动漫形象,以此吸引更多年轻读者;大庆市图书馆在庆祝建馆50周年之际,也推出了系列文创产品。然而,相比之下,其他地市级和县级图书馆在文创设计与开发方面,产品线相对零散,尚未形成具有连贯性和统一风格的系列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创开发的整体水平。
2.文创产品的创新性仍有待提升
从整体上看,全省各馆的文创产品题材来源相对单一,图书馆标识类文创产品数量占比最大,缺乏对馆藏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产品的设计制作上,大多只是将相关元素直接印制在各类商品上,缺乏独特性和原创性。文创产品的形式主要集中在文具和生活用品等实体产品,数字文创产品开发不足,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二、基于文旅融合的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路径
(一)文创产品设计元素的提取
1.冰雪文化资源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部,冰雪资源优越,冰雪文化底蕴深厚,“冰天雪地”就是龙江文化的重要“IP”。2017年起,每年冰雪季,黑龙江省都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冰天雪地 美好生活”系列文化活动,其间,全省各级图书馆举办各类冰雪主题活动,积累了大量冰雪主题文化资源,涵盖艺术类的冰雪摄影、书法、美术作品;文学类的歌颂、赞扬北国冰雪的相关作品;体育类的冬季冰雪运动、体育名人数据资源;历史地理类的龙江冰雪文化发展史、龙江冰雪旅游等主题的书籍、专题片等。
2.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有锡伯族、达斡尔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其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主要以口头形式传承。因此各馆应深入挖掘馆藏特色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和社会记忆作用,如黑龙江省图书馆自主建设的“神奇的鄂伦春”、“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卷)”、《渤海靺鞨绣》等数字资源,既是对少数民族记忆与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也充分发挥着民族的自我解释与文化认同作用。
3.“龙江四大精神”文化资源
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四种精神凝聚成龙江优秀精神资源。新时代,“龙江四大精神”作为经过历史和现实历练的文化形态,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各图书馆不仅藏有大量相关文献资源,还建设有“黑龙江世纪英雄谱”“北大荒专题数据库”“铁骨柔肠王进喜”“讲那创业年代的故事”等数字资源,并以这些文化资源为主题,开展各类阅读分享、文艺汇演等活动。挖掘“龙江四大精神”文化资源,进行相关文创产品开发,既是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4.城市特色文化资源
由于历史和地缘关系,省内部分地区的图书馆藏有大量俄文文献资源,展现黑龙江的外侨文化、中东铁路建设、地方俄式建筑文化、地方中俄工商业发展历程的图片资料等。从各城市特色文化出发,对本土音乐文化、金源文化、满族文化、百湖文化、边境文化、地方名人等进行开发和利用,能够更好地反映地方特有的历史魅力与风情。
(二)文创产品的设计形式
在图书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形式上,不能只是简单的元素堆砌,更要注重产品设计的文化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强化文创产品展现出的艺术、历史、知识等文化符号,增强吸引力。
1.促进文创产品文化内涵的融合
图书馆文创产品的设计,首先是要通过植入文化形象特征,赋予产品独特的文化底色。例如徐渭美术馆推出的“任伯年绘画表情包”,通过提取任伯年绘画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人物特点配以趣味性的解读释义,设计符合年轻群体审美的网络表情包,这种形式不仅是对传统艺术的创新性表达,提升了文创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也在年轻用户群体中推广了传统文化。另外,还要注重和社会热点、主要节日、地方民俗节庆以及世界读书日、建馆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结合,以丰富产品的文化元素。
2.发挥文创产品的社交属性
在互联网时代下,文创不仅是产品,同时具有社交属性,成为一种别样的社交表达,文创社交正在引领新潮流。例如现在成为公共文化场馆新风尚的“打卡盖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推出的特色文创印章,包括“断不可令人知道”朱批章、抚远大将军章,以及取材于雍正帝朱批和康熙帝朱谕档案的“朕之真心”“天下第一知己”“朕甚不忍”“甚是俗气”等印章,一年四季,章章不同,通过印章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知识,了解文书典制、品读历史细节,更好地发挥存史、传承和留印价值。黑龙江省图书馆也推出了套色打卡印章,印章取材于馆藏彩色套印版画《十竹斋书画谱》,印章的内容是对馆藏资源的一种别样凝练,盖章的形式又是对版画形式的另一种复原,盖章的过程也赋予了穿越古今的仪式感,增强了文创产品的文化承载力、展现力。通过盖章打卡的形式催生用户的社交分享,从而将文化渗透到用户的社交分享、社交话语体系中去,体现了文创产品的互动性和传播力。
(三)文创品牌IP的打造
图书馆的文创产品开发应具有品牌化意识,注重品牌IP的打造,强化文创产品的体系化与品牌化建设。可从以下两点出发。
1.强化已有品牌IP的体系化建设,增强品牌影响力
哈尔滨市图书馆的“一书一城”系列文创,就是对馆内现有阅读推广品牌的强化。在原有品牌活动内容的基础上,配合文创手账等系列产品,丰富品牌内涵,共同营造“悦读一本书,恋上一座城”的阅读氛围。
2.积极培育自主品牌IP,注重体系化开发,形成品牌效应
以三亚市图书馆2022年正式对外发布的IP“鹿小图”为例,“鹿小图”的形象设计以“鹿”为灵感,结合三亚“鹿城”“图书馆”和“路途”的元素进行设计,打造虚拟形象,形成表情包等数字文创产品,同时对IP进行日常场景内的相关文创产品体系化开发,将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形成系列实体产品。通过IP赋能,增强产品关联性,与消费者形成情感链接,使文创产品更具延展性和生命力。
(四)探索多元化的开发模式
由国家图书馆牵头的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一直致力于联盟文创产品开发生态体系建设的规范和完善[2],为全国图书馆的文创产品开发领域提供了一个整合资源、交流共享的平台,推动了国内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整体水平的提升[3]。另外,从国内文化文物单位的文创开发情况来看,“全国百佳文化创意产品”中90%以上的产品都出自博物馆,作为同样肩负文化传承和传播使命的文化机构,图书馆的文创设计应加强与本地区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文化单位的交流合作,形成文创开发合力,进一步加大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规模、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广东省为例,2017年底,在广东省文化厅指导下,由文化文物单位及社会相关机构、文化企业等80多家单位组成,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设计、生产、销售、投融资于一体的广东文创联盟正式成立,并于2018年推出了“广东(珠海)首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随着联盟的不断发展,2020年,又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创联盟,并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文创联盟的打造,充分发挥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能力和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的产业优势,整合文创产品,开发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实现文创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利用,推动文创产品开发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结束语
文化创意产品逐渐成为图书馆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黑龙江省各公共图书馆,应以文旅融合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紧跟文化创意产品发展趋势,依托馆藏文化资源,注重设计元素的提取,设计形式的创新展现和品牌形象的打造,开发出凸显文化内涵、彰显时代审美、贴近实际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同时,要注重交流合作,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实现优势互补,为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参考文献:
[1]张昕熠.虚拟网红形象的IP化发展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21.
[2]国家图书馆研究院.全国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联盟“品牌发展计划”启动[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28(2):31.
[3]张立朝.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发展现实与未来路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0(6):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