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公共选修课在弥补学生专业课程不足、拓宽学生知识面以及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公共选修课在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基于此,本文提出健全公共选修课教育体系、构建科学的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加强选课引导、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等措施,从而有效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解决策略
公共选修课是实现通才教育的关键,也是实现高等院校综合教育目标[1],培养具备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基于选课制、学分制与通识教育的特点,结合高校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选修课制度体系,并已成为高校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全国各高等院校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公共选修课的发展也遇到了新的瓶颈。然而,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实施和管理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就L大学公共选修课程开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L大学公共选修课的现状
L大学公共选修课主要有两种开课方式,即本校教师开设的校内特色课程以及通过超星尔雅和智慧树以及学堂在线等平台的线上课程资源。为了充分了解公共选修课的开课现状,现以L大学2022—2023学年春季学期数据为例进行研究。本学期,学校提供校内特色公共选修课61门、智慧树线上公共选修课78门、超星尔雅线上公共选修课88门,学堂在线线上公共选修课9门,共计236门课程,选课总人数共计9396人。
笔者在学生完成两轮选课后,对选课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022—2023学年春季学期L大学公共选修课共计开设236门,其中198门课程成班开课,成班比例为83.90%。其中,8门课程未达到开课最低人数要求而被停开,实际开设课程为228门,开设比例为96.61%;引入的线上公共选修课共计开课175门,开设比例为100%,且均已成班;学校自开校内特色课程61门,其中52门课程成班,成班比例为86.89%。
通过选课数据分析发现,目前L大学所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存在以下特征:
首先,自开校内特色公共选修课门数较少。学校提供校内特色公共选修课为61门,仅占总开设课程的25.85%。其次,公共选修课开设比较随意,缺乏系统规划,自然科学类公共选修课开课18个班次,语言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开课仅1个班次。再次,学生存在盲目选课的现象,从选课结果来看,有些公共选修课满员,有些课程却无人问津。如“恋爱心理学”选课人数为800人,达到了该门课程的最大课容量,而“前进中的物理学”与“人类文明”选课人数仅1人。最后,基于选课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选课多集中在文科类的公共选修课,而一些操作性较强的理工科类课程鲜少有人选择。
二、L大学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三个方面对L大学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师
教师对公共选修课教学缺乏积极性。为了保证足够多的开课量供学生选择,就必须要求有更多的教师来开设公选课。然而目前在工作量计算、评优考核等方面,高校关注度更高的是科研项目、专利研发、论文发表等,对于公共选修课并没有必要的政策倾斜,导致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积极性不高,开课群体小。
公共选修课开课随意性大。任课教师一般是结合自身兴趣以及专业研究方向自由选择是否开设公共选修课,且大多高校只有选修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方可正式组班,选课人数往往成为评价教师授课水平的重要标准。
(二)学生
学生存在盲目选课的现象。公共选修课采用非常灵活的选课方式,可以让学生根据爱好和职业规划来选择课程。然而,有的同学会选择一些轻松易学的公选课,比如“恋爱心理学”“形象管理”等课程。有的同学盲目跟从别人选课,比如“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这门课就存在扎堆选课的现象。部分学生在公选课开始上课后,才发现与自己的期望不符,进而学习兴趣低下,直接影响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部分高质量的公共选修课无人问津,甚至会因为选课人数较少而停止开设。例如:课容量为120人的自然科学类公共选修课“房屋建筑学”,选课人数仅有6人,未达到最低开课课容量而被停开。
学生不准时选课。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并不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按时完成选课,并且在选课结束后或者期末时,才来强调自己没有选课,导致一学期无课可上,甚至在毕业前仍然未能修满规定的学分。还有部分学生选课成功但是并不去学习。
(三)教学管理
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公共选修课一般归学校教务处统一管理,由二级学院负责组织教师申报,而某些学院在申报过程中,未做到积极的宣传,这就导致了公共选修课开课数量较低。同时,在缺少学院监督的情况下,部分教师在申报公共选修课时较为随意。
教学管理部门对于公选课开课审核不严,一般按照文件规定提供资料即可开课。此外,公共选修课的考核模式不固定,L大学主要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具体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需要自行选择,具体有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口试、撰写论文等。考试试题大多是教师自主命题、批改、主观性比较强,传统教学评估手段难以对公选课教学效果做到有效监控。
三、针对公共选修课现状的解决策略
针对L大学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一)健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教育体系,提高公共选修课的地位
成立公共选修课教育中心,加强公共选修课的顶层设计,推动有特色的公共选修课课程发展,从课程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健全学校公共选修课工作机制,构建教学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学生管理部门以及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专业教师、辅导员相互配合,共同推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了解学生需求,提高公共选修课的适应性,对于高中本、艺术本、专升本等生源背景不同的学生应该有多元化的选课要求。
完善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管理制度,对课程库进行分类管理并定期更新。在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时,公共选修课的工作量计算以及课时待遇、研究成果、绩效评定等要与专业课保持一致。此外,对于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成果突出的选修课,给予授课教师适当奖励。同时,加大公共选修课的学分比重,对于不同门类的公共选修课给予选修学分限制,严格毕业要求。
加大力度扶持公共选修课,积极鼓励并支持优秀的公共选修课开课教师申请建设国家级一流课程。首先,在学校开展的教师教学竞赛中,要让公共选修课和专业课同台竞技,对优秀的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必要时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公共选修课授课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其次,公共选修课往往是“水课”的重点集中地,要想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就必须改变以选课人数来评价教学效果的现状。在公共选修课的评价体系中,要综合学生、同事、督导、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对课程的评价,并在官网上公开反馈课程质量,以此来提高任课教师的重视程度。最后,要加大优质公共选修课的奖励力度,多措并举切实提高选修课程质量,形成良性闭环。
保证学校教务系统的稳定,为选课工作提供技术保障。首先,要打破选课空间限制。将教务系统的内网以及外网同时开通,减少访问端IP限制,让学生可以在家、网吧、学校等网络下参与选课,缓解选课登录压力。其次,要提高服务器的硬件水平以及宽带资源建设,加快网速。最后,要保证学生的选课时间,可以利用学生整个假期时间完成第一轮选课,在开学初再进行二次选课。
(二)构建科学的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加强公共选修课的选课引导
科学合理地设置公共选修课课程模块,不断完善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教学管理部门以及二级学院应该发挥部门联动机制,共同就公共选修课的开设要求、课程体系、结构规划等形成指导性文件供教师查阅。同时在“两微一端”上开设公共选修课栏目,对于公共选修课的相关文件予以公示。此外,还可采用图片、视频等方式推广优质特色的公共选修课程。在公共选修课申报前,教学管理部门要结合上一学期的学生选修情况给开课教师意见及建议。同时,在公共选修课的宣传引导方面也要有所创新并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制定公共选修课选课指南,对所开设公共选修课的任课教师情况、教学目标、内容简介、考核方式、修读学分等方面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学生常见的选课误区及解决方式、修读平台及修读方式等文件要下发到二级学院并在教学管理部门官网上公布。每个年级需配备选课导师,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结合个人兴趣以及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按时完成选课。为避免学生都选择考查类公共选修课,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出台相关文件,要求每位学生都要选择一定学分考核方式为考试的公共选修课。同时要规定学生公共选修课的修读门数,对未成功报名却参与学习的学生,其期末成绩视为无效,以确保公共选修课教学秩序的稳定。此外,针对学生不按时上课等现象,同样要有硬性的规定并严格监督执行。任课教师在日常学生考勤时,要做好考勤记录,一门课缺课、旷课的学时累计达到一定程度,要给予取消考试资格的处理。最后,教学管理部门应对公共选修课的考核严格要求。对于考核方式为考试的公共选修课,要严格考试纪律以及成绩评定,不可降低标准,从而保证公共选修课学分的“含金量”。同时,考试内容和方法也要创新,要结合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加大公共选修课的日常考核的比例,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如读书心得、调查报告、课题设计、专题汇报、开卷或闭卷考试等形式,从而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状态[2]。
教学管理部门要与辅导员联动积极宣传,发挥优秀学生带头作用。优秀的学生大多会根据自身专业特点提前做好公共选修课选课规划,那么对于同专业的其他学生就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方面,可以采用线下座谈会以及“两微一端”推送等方式加大优秀学生在公共选修课方面的选课经验、学习方式、学习成果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学习组、宿舍内充分发挥同群效应,在群体内形成一种趋同的积极学习状态,以减少学生盲目选课的现象。
(三)完善公共选修课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公共选修课质量
严格公共选修课准入机制。首先,教学管理部门要对公选课授课教师及团队进行资格认定。要求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必须是在结合教师团队所在学科专业特点、教师们的专业背景以及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开设。授课教师必须在相关领域有一定深度的研究。其次,对于首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师,需要填写书面的开课申请以及课程教学大纲、拟定教学视频目录清单,要求线上教学资源完整,考试题库、参考书目等均需要在网络上建设完成,并由二级学院审核同意后上报至教学管理部门。最后,需要经过公共选修课专家团队的试讲考核,合格后方可开课。
加强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秩序检查,完善课程考评机制。严格要求公共选修课的学时学分、上课时间及课程容量,要求任课教师不得随意调课、代课。学校要定期邀请在相关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对教师进行观摩教学,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应对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制定培养达标要求。一方面,对于需要重点培养的教师,教学管理部门需要拟定任务目标,提供必要的培训资源。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从自身工作需要出发,积极参加线上以及线下的培训课程,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3]。
完善公共选修课的评估制度,细化教学评估项目。首先,要规范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以及学生学风等方面的检查、考核以及评估流程。其次,教学管理部门还应组织督导和校、院、系三级领导对公选课进行随机听课,加强对公共选修课教学的全过程监控。同时,需要求学生在每学期选课前对上学期公共选修课进行评教,评教分数比较低的公共选修课要限期整改,未按要求整改完成的课程要予以淘汰。最后,教学管理部门还应该严格选拔任课教师,形成末位淘汰机制,允许多名教师开设同一门课程,从而产生竞争关系。
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为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提供保障。课前,教师可上传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学生端要保证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设备上能够下载视频、文件等学习资源。通过对授课内容的提前预习,学生能更全面地了解课程内容,找出疑惑点,带着问题去学习。课中,教师在平台上通过签到、随机提问、下发课堂问卷等方式与学生互动交流,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课后,教师通过平台公布课程要点以及作业,实现无纸化教学,针对学生疑问可以在平台课程讨论区给予及时解答,进而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公共选修课相较于其他必修课程具有更好的延展性和渗透性。公共选修课一般要求教学内容与选课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不得重复,是对学生专业学习的补充,从而开阔学生的学科领域以及思维方式,实现跨专业、跨学科的通识教育。本文从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L大学公共选修课现状和不足。基于这些不足,笔者提出了对策与措施,即健全公共选修课教育体系、构建科学的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加强公共选修课的选课引导、完善公共选修课质量监控体系,以期对高等院校公共选修课的设置与管理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秦淑娟,张会领,严谨,等.学分制形势下公共通识选修课的现状与思考——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02):98100.
[2]陈圣.高职院校公选课优化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科学,2022(07):7173.
[3]杨世君.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教育培养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8):4850.
作者简介:钟慧男(1993— ),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