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安期岛》与刘鸿训的朝鲜出使考

2024-07-07 13:51[韩]朴现圭张丰硕
蒲松龄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海难蒲松龄聊斋志异

[韩]朴现圭 张丰硕

收稿日期:2023-09-01

作者简介:朴现圭(1958- ),男,韩国大邱人。文学博士,顺天乡大学中国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中韩比较文献研究;张丰硕(1994- ),女,浙江杭州人。首尔大学国语国文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韩比较文学研究。

摘要:本文重点考察了《聊斋志异·安期岛》的作品以及主人公刘鸿训的真实情况,探讨了两者的相互关系。蒲松龄以故乡流传甚广的刘鸿训出使朝鲜之事为背景,结合中国人素日向往的理想之境,以出色的文采创作了文言小说《安期岛》。小说《安期岛》将朝鲜描述成了神秘的国家。朝鲜拥有进入安期岛的通道,朝鲜国王拥有仙界的相关信息和宝物。朝鲜和明朝在时隔两百年后意外地重启了海路使行。第一次海路使行在没有事前计划的情况下突然实施,使行的中心人物是《安期岛》的主人公刘鸿训。刘鸿训在通过海路回国时曾两次遭遇海难事故,险些丧命。但这次海难事故后,他对于朝鲜出使时因贪欲所犯的错误表示了悔悟,后重振旗鼓,回归朝堂后尽忠职守,可以说这次海难是刘鸿训发生转变的良好契机。

关键词:《聊斋志异》;《安期岛》;蒲松龄;刘鸿训;海难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志码:A

绪论

清初文人蒲松龄在数十年时间里,根据自己从周围听到的民间故事以及亲身经历创作了一系列奇异故事,留下了《聊斋志异》这一巨作。《聊斋志异》自刊行之初便受到了国内读者的喜爱,在海外也早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闻名遐迩。如今,电影、漫画、电视剧、游戏等多种媒介利用《聊斋志异》中丰富而奇幻的叙事以及生动的人物形象,衍生出新的文化产品,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

《聊斋志异·安期岛》是以明朝刘鸿训在出使朝鲜时发生的真实事件为背景所创作的文言小说。刘鸿训是长山人,蒲松龄是淄川人,以现行政区划来说均属于淄博。① 作品中的安期岛描绘了当时中国人素日向往的理想之境,而此地与朝鲜有着密切关系,读者们在读完《聊斋志异·安期岛》后也可能会产生前往理想之境的强烈兴趣。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聊斋志异·安期岛》与刘鸿训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本文将详细考察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刘鸿训出使朝鲜的过程,二是刘鸿训经海路回国时遭遇海难的前因后果,三是刘鸿训在经历海难之后的心理变化,四是《安期岛》作品中对理想之境、海难事故以及朝鲜的叙述。此前虽出现过相关研究,但叙述内容过于简略,据此难以准确且全面地了解实际情况。[1]312,374

一、刘鸿训出使朝鲜的行迹

17世纪前半叶,明清鼎革。万历四十一年(1613)努尔哈赤统一了分散在东北地区的多个女真族部落,为改朝换代奠定了基础。天命元年(1616),努尔哈赤以大金为国号、天命为年号发布《七大恨》檄文,对明进行了实质性宣战,后又攻占抚顺等地,正式发动对明战争。天命四年(1619),萨尔浒等地在与明朝经略杨镐带领的四路大军作战中,击破三路军,获得大捷。天命六年(1621)又接连攻陷沈阳、辽阳,占领了辽东半岛全境。

此时,明神宗和明光宗相继驾崩。登极不久的明熹宗为加强与朝鲜的同盟关系以对抗后金,派遣了登极使节前往朝鲜,正使是翰林院编修刘鸿训,副使是礼科给事中杨道寅。《(辛酉)皇华集》 ① ,《朝鲜迎接天使都监都厅仪轨》 ② 中记载了刘鸿训一行经由辽东进入朝鲜都城汉阳的过程。天启元年(1621)2月,刘鸿训一行离开北京,途径蓟州、玉田、永平、抚宁等地,进入山海关;又从山海关经过宁远、海州、鞍山、辽阳等地,进入镇江。3月渡鸭绿江,沿义州、定州、平壤等地南下。

4月12日,刘鸿训一行抵达汉阳,颁布登极敕书。敕书上,熹宗将自己登极的事实昭告天下,并明确提到,朝鲜是明朝的东藩,在众多藩国中首屈一指,希望今后能保固封域,暗示了希望朝鲜能与明朝同行的外交目的。③ 刘鸿训一行逗留朝鲜期间,除了颁布敕书外,还完成了参加南别宫宴会、参观成均馆、与朝鲜文臣进行诗文酬唱等使臣的本职任务。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朝鲜朝廷上彰显了明朝的存在,为巩固两国友好同盟做出了一定贡献。[2]71-73

然而,另一方面,刘鸿训与杨道寅却被评价为“贪婪无比”。二人以朝鲜方面接待的礼遇不如从前为借口,索求了大量折银。对此,朝鲜史官谈论道:“两使皆贪墨无比,阳示怒意,要索货物,然后乃许之。”“鸿训,济南人;道寅,岭南人,贪墨无比,折价银参名色极多……大都收银七八万两,东土物力尽矣。”

一些前人学者依据《(辛酉)皇华集》中关于明登极使节品行出众、朝鲜迎接都监接待不周的记录,对刘鸿训与杨道寅的贪欲品性进行了维护 ④ ,这其实是与事实不符的。《(辛酉)皇华集》是一种外交酬唱录,这一性质决定了其中不能记载关于登极使节的负面言辞。与此相比,刘鸿训本人的陈述更值得我们注意。经海路回国时,同行的朝鲜书状官安璥一行经过长山时,拜访了刘鸿训的家。刘鸿训曾向安璥一行坦陈了自己的过失,他坦言,自己出使朝鲜时并无害物伤人之心,但在杨道寅的迫使下收受了很多折银。①

二、意料之外的海路使行

如前所述,由于后金在军事方面牢牢掌控辽东半岛,堵塞了朝鲜与明朝使节从明朝初期开始来往的陆路。登极使节经过辽阳时,后金已有入侵辽东的迹象;进入朝鲜后,辽东沦陷,如此一来,通过陆路回国的路线便被堵住了。②

得到消息的刘鸿训大为吃惊,寝食难安。每有战况传来,众人皆失色泪下。③杨道寅请远接使李尔瞻找到他们的回国方案,当时提出的方案是通过海路回国。他强调,海路回国时为使臣方便另外安排朝鲜船舶和护卫兵,同时,海路的开拓也方便今后派遣朝鲜使节前往明朝,有助于国家利益。④

朝鲜朝廷为了把明朝登极使节送回本国,不得不重启已经停用两百年的海路使行路线。丽末鲜初,高丽和朝鲜的使节们曾通过黄海航线以及跨越渤海湾的航线与明朝通交。但自14世纪明朝建立之初实施严格的海禁政策开始,海路使行便改为了经由辽东、河北的陆路路线。

此次登极使节的海路回国利用了大规模的朝鲜船团。除明朝登极使外,还有朝鲜谢恩使崔应虚一行、陈慰使权尽己一行以及护送舟师等,船只共22艘。海路使行的路线是从平安道安州出发,经过辽东半岛南端海域和庙岛列岛进入山东半岛登州(今蓬莱)。此前,与此相似的海上路线有两次被启用。一次是在明嘉靖年间,当时由于朝鲜闹饥荒,明朝曾用此路线从山东运送粮食;另一次是壬辰倭乱时期,明朝派兵援助朝鲜,明朝船只沿着这一路线从海上为军队运输军粮。

但是此次登极使的海路使行是由于战乱而出现的突发事件,并无任何事前准备。朝鲜朝廷不得不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准备好使节海路回国的各种需要,包括船舶、物品和护送舟师等,光海君还下令特别建造了两艘洋舶 ① ,以保证使节在航海时的安全和便利。

然而,尽管朝鲜朝廷尽力筹划,但此次使节船队仍未能幸免于海难。使行团在海上遇险的次数大概有两次。一次是发生在6月4日的铁山口(今属旅顺)。使节船队逗留在铁山口外时,狂风与暴雨忽至,波浪滔天,船舶到处相撞致损,毁坏的船舶共9艘。其中包括登极正使刘鸿训、谢恩使崔应虚、陈慰使权尽己分别乘坐的船只,以及装载登极使节行李的船只。② 在这22艘船只中,9艘毁坏,可以说是一场大型事故。铁山口一带是经常发生海难事故的险峻海域。比如,与登极使节一行路线相反,朝鲜进香使和陈慰使一行已通过陆路使行路线进入北京。但回国时因陆路路线受阻,已进京的朝鲜使节团也不得不通过海路返回朝鲜。光海君十三年(1621)4月左右,他们在铁山口一带遭遇海难,柳涧、朴彝叙等溺死。③ 另一次是发生在6月10日的隍城岛海域。使节船队离开旅顺向南驶去,但途中找不到停泊的港口,徘徊不前。霎时间,船身因强风大浪而剧烈摇晃,漂流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过万幸的是此次所有船只都安然无恙。隍城岛海域在旅顺口与隍城岛之间,海域辽阔,途中没有岛屿,是传统风力船很难安全跨越的航海区域。

三、遭遇海难后刘鸿训的心理变化

刘鸿训在此次海路回国途中两次遭遇海难。刘鸿训将这些事的来龙去脉写进了《题庙岛天妃祠募缘疏首》中,包括两次海上遇险的经历,因妈祖显灵而摆脱危难之事,为供奉妈祖的庙岛天妃庙重修之事而撰写募缘文的缘由等等。

刘鸿训的第一次海上遇险发生在铁山口,他险些丧命。当时海上妖风四起,波涛汹涌,船体破碎后海水漫入。刘鸿训彻夜未眠,好不容易合上眼,在梦里他看到大士模样的铜像和旁边站着的一只金雀,他觉得很怪异。这时千尺高的海浪三次把船舶推到岸边,他使出浑身解数从船上逃了出来,回头一看,船已经支离破碎了。① 这里的“大士”指中国传统海神妈祖,“金雀”指妈祖送来的使者。

第二次海上遇险是船舶在隍城岛海域一直漂流,他险些再次丧命。船舶从旅顺向南出发,但大洋之中船只未能找到停泊的港口。后来船体被强风和海浪不停击打,摇摇晃晃,刘鸿训也陷入了巨大的恐惧之中,他感到这次也可能有生命危险。忽然,他看到金雀出现,伫立于帆上,于是他改变想法,开始抱有生存的希望。他听到船夫们说,如果对着妈祖祈祷,所求之事一定能实现。于是刘鸿训赤脚下跪,大声呼喊“圣母(妈祖)”,他恳切地祈祷着,还要制作绣幡颂扬圣德。话音未落,海面突然回归风平浪静。②

不久后,刘鸿训抵达庙岛,参拜了位于港口旁边的天妃庙(俗称“海神娘娘庙”,今显应宫),并向拯救自己于危难之际的妈祖表示感谢。庙岛天妃庙建成于宋朝,与福建湄洲岛妈祖庙一起被称为“南北祖庭”,船民经过时为求平安必须参拜。庙岛天妃庙的建筑老化后,为了筹措修缮庙宇的钱财,他撰写募缘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实妈祖的灵验。

刘鸿训到达登州后,准备通过陆路前往北京,返回朝廷。但经过长山时,他却选择留在家乡,放弃回归朝堂。在铁山口遭遇海难事故后,刘鸿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身心俱疲。到达登州后,右臂出现麻痹症状,经常腹泻。再加上看到家中年迈的父母为他担惊受怕,刘鸿训心里很受震动。因此,刘鸿训向朝廷呈上《请假疏》,请求暂停回京,在家疗养。

但是,《请假疏》中有一则出人意料的记录。在隍城岛海域的茫茫大洋上,狂风怪浪终日作祟,舵和桨皆丢失,在面临船舶倾覆的危险时,刘鸿训大声向天哭喊,声称自己身为儒臣如何敢用神怪之语亵渎天听?船夫们被刘鸿训的忠直行为所感动。于是刘鸿训自己也不知何由,平安到达了登州。① 而如前所述,刘鸿训在《题庙岛天妃祠募缘疏首》中提到,他在隍城岛海域曾赤脚跪下向妈祖祈祷,恳求妈祖的保佑。简言之,《请假疏》的记录与事实并不一致。

为何刘鸿训前后说辞不一?这里有必要考虑到《请假疏》的性质是刘鸿训向朝廷递交的上疏文。若刘鸿训今后要想重返朝廷,必须要有正当的名分,因此只能强调自己是忠于国家的儒臣。同时,还要考虑包括副使杨道寅在内的旁人的视线与评论。刘鸿训属东林党,杨道寅属阉党,使行期间,杨道寅一路伴随,只要他揭露自己过去的行为,便会惹来事端。因此,他在《请假疏》中特别强调自己身为儒臣如何能行阴邪之事。后来,刘鸿训母亲离世,办完丧事后刘鸿训重返朝廷,晋升为右中允。②

刘鸿训在这次海上遇险后深受震动,但这也成为了他今后重振旗鼓的契机,下面来具体解读。刘鸿训在《题庙岛天妃祠募缘疏首》中写道,铁山口发生海难事故,船体破碎,他艰难地从船舶中逃出,好不容易才上岸保住了性命。上岸后他拖着湿漉漉的身躯,远走二十里路,换乘了其他船只。因船舶沉没,装载的行李全部丢失,刘鸿训从杨道寅那里拿了些衣服被褥,躺下休息。在之后的航海途中,身心所受的伤害虽逐渐得到平复,但到达登州时,他的右臂陷入麻痹状态,腹泻不断。回到家乡之后,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遭受着后遗症的折磨。

刘鸿训在家乡见到安璥一行时,他坦白了过去的错误:出使朝鲜时,曾在杨道寅的迫使下收受了大量折银,因而在旅顺(铁山口)遭遇了海难。在铁山口遇到海难时,除了席子和纸笔墨外,他还丢失了出使朝鲜所携物品以及朝鲜国王送的礼物 ① ,尤其是父亲一生的著述稿纸随着船舶一起沉没在海里,他称自己是不孝子。②

在此之后,刘鸿训开始悔悟,决心从此正直为官。回归朝廷后,他竭力辅佐君王,精心忠诚于国家。他尖锐地批判专横跋扈的魏忠贤与阉党一伙,受到反对势力的憎恶后被罢官,贬去边防。即使如此,他也没有屈服,堂堂正正地与之对抗。因此,海路回国时发生的海难事故对刘鸿训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反省错误、重新振作的契机。

四、《安期岛》作品中的内容

《聊斋志异·安期岛》中记叙了以下内容:刘鸿训在出使朝鲜时遇到小张,来到了神仙居住的安期岛,目睹了神仙的生活后想要学习神仙术,之后经海路归国时,由于朝鲜国王给的神秘镜子而触发了海啸,海面掀起惊涛骇浪,他险些遇难。

在传统时代,一般平民很少有机会前往异国。长山人刘鸿训奉朝廷之命出使朝鲜,这本身就是当地人热议的话题,更何况刘鸿训在险峻的大海上遭遇海难的故事也充满了趣味性。蒲松龄出生稍晚于刘鸿训,对故乡流传的有关刘鸿训出使朝鲜的故事应当熟悉。③ 蒲松龄据此,以出使朝鲜的刘鸿训为素材创作了一篇名为《安期岛》的小说。

正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把桃花源描述成世外乐园一般,蒲松龄将《安期岛》刻画成中国人向往的理想之境。小说中的安期岛是神仙居住的仙界,只有得到神仙许可的特别人物才能进入仙界。中堂刘鸿训卓越非凡,可以进入仙界安期岛;副使是武人,因此没有被允许进入安期岛。小说中的“中堂”是指后来刘鸿训升任东阁太学士的高级官职,副使杨道寅出使朝鲜时的官职是礼科给事中,推测小说《安期岛》是为了凸显主人公刘鸿训的身份而将副使改为了武人。

小说《安期岛》中的朝鲜被描述成了神秘的国家。刘鸿训在出使朝鲜时得知了安期岛的相关信息。在朝鲜国王接见刘鸿训一行的宫殿中,刘鸿训第一次见到了神仙弟子小张,并从朝鲜乘船前往了安期岛。朝鲜国王和臣子知道有关安期岛的各种信息,朝鲜国王特别告诉刘鸿训,款待他们的岩层水可以延寿一百年,还送了他一面能够窥见龙宫中龙族生活的神秘镜子。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朝鲜使节的故事在刘鸿训与蒲松龄的故乡广泛流传。从朝鲜光海君十三年(1621)与刘鸿训同行的谢恩使(正使崔应虚)与陈慰使(正使权尽己)一行,到仁祖六年(1628)谢恩使(正使宋克讱),多位朝鲜使节通过登州海路和山东陆路往返于北京。当时朝鲜使节路程上会经过刘鸿训与蒲松龄的故乡,沿途民众自然目睹过朝鲜使节的出行,刘鸿训出使朝鲜以及其他关于朝鲜的故事都可能是他们谈论的内容,蒲松龄也很有可能从乡人们那里听说过有关朝鲜使节的各种故事。因此,《安期岛》作品中出现了许多与朝鲜相关的内容,与此可谓不无关系。

《安期岛》最后一段记载了刘鸿训通过海路回国时险些遇难的内容:

刘将归,王赠一物,纸帛重裹,嘱近海勿开视。既离海,急取拆视,去尽数百重,始见一镜;审之,则鲛宫龙族,历历在目。方凝注间,忽见潮头高于楼阁,汹汹已近。大骇,极驰;潮从之。疾若风雨。大惧,以镜投之,潮乃顿落。

在刘鸿训即将回国之时,朝鲜国王赠给他一物,外面用纸帛包了好几层,并叮嘱他千万不要在近海处打开。刘鸿训一出海就急忙打开,解了好几层才看见一面镜子。仔细看,是住在龙宫的龙族们。正当他凝视的时候,潮水突然高涨,堪比楼高,来势凶猛。刘鸿训大惊,不停奔跑,但潮水如同狂风暴雨般袭来,惊恐万分的刘鸿训扔下镜子,此时潮水瞬间回落了。

上述内容是蒲松龄根据在故乡广泛流传的刘鸿训所经历的海上遇险之事而改编的。作品中的镜子象征着清澈、透明、广阔的大海,龙族象征着掌管大海的超自然体——龙王的部下。刘鸿训肆意玩弄朝鲜国王赠送的珍贵镜子,龙族发怒后引发了汹涌的潮水,这些内容实际上反映了在铁山口发生的海难事故。刘鸿训大惊把镜子扔进浪中,潮水瞬间下沉,这些内容反映了刘鸿训遇险后侥幸逃生的情况。

结论

《聊斋志异·安期岛》是蒲松龄杰作中受到读者广泛喜爱的作品之一。蒲松龄收集了流传于故乡的刘鸿训出使朝鲜的故事,并结合自古以来流传于中国的隐逸思想,以出色的文采创作了《安期岛》。《安期岛》描绘了中国人素日向往的理想之境,读者们在阅读《安期岛》后,也可能会梦想着前往理想之境。

小说《安期岛》将朝鲜描写成了神秘的国家。小说中的安期岛是与人类世界隔离的仙界,但可以从朝鲜前往。主人公刘鸿训与神仙弟子小张见面的地点是在朝鲜宫殿。朝鲜国王是与仙界有联系的人物,他知道从安期岛石壁中流出的水是可以延长人类寿命的玉液,也拥有一面可以窥见龙宫中龙族生活的神秘镜子。

朝鲜和明朝在时隔两百年后意外地重启了海路使行。第一次海路使行在没有事前计划的情况下突然实施,中心人物便是《安期岛》的主人公刘鸿训。刘鸿训在由海路回国途中经历了两次海难事故。船只前后在铁山口附近损坏,在隍城岛海域漂流,刘鸿训一行险些丢失性命。而朝鲜国王的赠礼、刘鸿训出使朝鲜时携带的物品以及父亲一生的著述也全部遗失在海里。

这次遇险后,刘鸿训发生了很大的心理变化。千钧一发之际,他向超自然的信仰体——海神妈祖恳求帮助,但回到故乡后,他却否认之前自己跪拜妈祖的事实,称自己是儒臣,表现出了双重态度。此外,他还坦白了自己出使朝鲜时经常收受折银的贪欲和过失。此后,他重回朝堂,开始肩负国家大事,致力于精诚辅佐君主,匡正纲纪。

参考文献:

[1]陈玉华.《聊斋·安期岛》中“刘中堂”原型考[J].中华文史论丛,2015,(3).

[2]王玉杰.论刘鸿训在明末中朝交往中的贡献[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

[3][明]刘鸿训.四素山房集[M]//四库未收书辑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A Study on Liaozhai Zhiyi·Anqidao and Liu Hongxun's

Diplomatic Mission to Joseon

Park Hyunkyu1  Zhang Fengshuo2

(1.Soonchunhyang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Chinese Studies,Asan 336745,South Korea;

2.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Kore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eoul 151748,South Korea)

Abstract: This study delves into the artistic world of Liaozhai Zhiyi·Anqidao and explores the historical figure Liu Hongxun,focusing on the dynamics between the narrative and its protagonist. Pu Songling crafted the narrative of Anqidao by blending the idyllic aspirations commonly held by the Chinese with tales of Liu Hongxun's diplomatic missions to Joseon,which were widely known in his native region. In the novel,Joseon is depicted as a mystical realm,serving as the gateway to Anqidao,with the Joseon king possessing celestial knowledge and treasures. Joseon and the Ming Dynasty resumed maritime diplomatic missions unexpectedly after two centuries. The pivotal figure of this first unplanned voyage was Liu Hongxun,the protagonist of Anqidao. During his return journey by sea,Liu Hongxun survived two life-threatening shipwrecks. These calamities prompted him to reflect on his previous greed and errors during his diplomatic mission to Joseon. After returning to court,these reflections spurred a transformation,inspiring him to dedicate his life to servingthe nation,thus marking a significant turn in his charact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Liaozhai Zhiyi;Anqidao;Pu Songling;Liu Hongxun;shipwreck

(责任编辑:景晓璇)

猜你喜欢
海难蒲松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蒲松龄
阅读理解题精练与解析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解密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