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

2024-07-07 13:51:44沈蔚青
艺术评鉴 2024年7期
关键词:写意性

沈蔚青

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7-0045-06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中国画中最重要的灵魂便是写意性,无论水墨人物画如何发展和创新,写意性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作为新时代的当代水墨人物画,对传统的取舍和吸收,以及对西方文化的选择和应用,都应与写意性的体现相辅相成。本文围绕“当代水墨人物的写意性”展开思考和探索,以写意性为核心线索,结合相关理论,以实际案例研究为主要手段,从笔墨、造型、意境等几个方面对当代水墨人物画在写意性上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和研究。写意性,作为中国独有的审美艺术观和表现方式,其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的探索,对于水墨人物画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当代  水墨人物画  写意性  笔墨技法  意境营造

水墨画作为中国画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其绘画表现题材有很多,主要包括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相对于其他画科而言,中国水墨人物画出现较晚,留给世人的作品较少,但是有着很大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自新文化运动后,受到当时形势的影响,很多画家从以前倾向于花鸟、山水题材的创作,转向人物题材的创作。“在现代画史上,中国画最突出的成就,主要不在山水、花鸟,而在人物,特别是水墨人物。”而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的技法和表现形式又不能完全适合表达当下的人物形象和新事物,因此传统水墨人物画面临着改革和创新。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在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的画家将西方造型观念运用在水墨人物画中后,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写实水墨人物画。自从写实水墨画出现后,许多画家都尝试运用新的技法、表现形式去创新水墨人物画,便出现了以林风眠为代表的运用西方表现语言来探索水墨人物画的行为。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画家们又对水墨人物画进行反思和研究,出现了一批新时期的水墨人物画画家,他们更多的是将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内心感受用各自不同的表现语言创作出来。例如,画面构图运用了西方的构成形式、人物造型趋于平面化、表现语言往抽象化方向发展、借鉴西方色彩原理以色为主以墨为辅、弱化线条强调色块的表达、引入西方光影效果等。当代水墨人物画是新时代的产物,有对传统水墨人物画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对西方的一些理念和方法的吸收,是一个不断发展、运用技法相对较多、表现形式相对多元化的画科。水墨人物画无论怎么创新和发展,还是一直传承着中国画中写意性的精髓。

在中国画中一提到写意,就会想到写意画。写意的特点主要是以形写神,以神写意,骨法用笔,以书入画,追求意境,缘物寄情。在中国画中,比起对事物外形的描绘,更多的是画家自身情感的抒发和对生活感悟的表达。笔者认为,写意性在中国画的任何一种画科中都有所体现。写意性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观念,其强调绘画的笔墨韵味、心情感悟、意境之美,能够充分表达画家情感所特有的表现方式,也是中国历代画家所追求的一个艺术方向。

一、笔墨的写意性

(一)笔墨的写意性概述

笔墨的运用在中国画中一直被延续到现代,它是水墨画的核心,是不能被其他技法、表现形式所取代的。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笔墨的写意性。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也是如此。笔墨是中国画中特有的一种绘画语言,是画家表达情感的一个表现形式。一根线条的粗细、浓淡,一块墨色的深浅、干湿、大小,以及笔墨间的微妙变化,都会赋予作品不同的个性和内涵。“写意性源于笔墨造型的主观性,水墨画长于抒情达意,拙于写实状物,多用游离于形状的笔墨来表现作品。游离是一种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状态,不能机械地再现事物,也不能抽象的完全脱离事物。”笔墨是画家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载体。画面中不同形式的笔墨语言,能够表达画家所寄托的思绪,为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赋予特有的精神特质,同时也能充分展现描绘人物本身的情绪和气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笔墨表现形式在延续传统笔墨的同时,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丰富、改革和创新,使笔墨运用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以周京新作品为例分析笔墨的写意性

笔墨韵味是水墨画中写意性的突出体现,它注重性情的表达和气韵的抒发,这在当代水墨人物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描绘人物时,画家能够主观地用笔墨去处理人物形象及周边环境,使作品更加贴近画家的内心情感,从而让客观的人物形象承载画家的精神。以周京新的《人物写生之一》(见图1)为例,画中描绘了一个青年随意坐着玩手机的场景。画面展现了画家自身独特的绘画语言,讲究笔法墨痕以及笔墨的肌理感。在描绘人物的头发时,用笔松动、线条飘逸,展现了发丝的凌乱感;五官则通过简单几笔淡墨的勾勒和脸上更淡一个色度的墨色融合,给人一种慵懒而随性的感觉。

在这幅画中,上衣的用笔如流水般,正如笔墨本身所具有的流动性一样,显得很轻松很随意。相对较深的上衣,裤子的墨色要淡很多,而且用笔更有力度。人物左腿上的一笔,肯定而有力,给人一种裤子紧紧包裹着大腿的感觉。右腿膝关节处,短短的三笔就能体现出腿弯曲时裤子出现的褶皱,生动地描绘出人物穿了一条相对紧身的裤子。肚子上那一笔简单而有墨色变化的笔触,巧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微胖感来。画家通过自己的笔墨语言很好地将人物上衣的宽松感和裤子的紧身感对比出来,同时整幅画的笔墨语言充分把年轻人生活的安逸和休闲描绘了出来。此外,画家还将人物那种慵懒、随性的感觉通过笔墨表现了出来。

周京新保留并创新了以写入画,将书写性和塑造感用自己的方式很好地结合起来,线即是墨,墨即是线,每笔画在画面上都有变化。他的笔墨描绘出了事物本身的质感、形象,但又不缺乏人物自身的情感和画家本身的精神所在。他的笔触感、表现式的水墨正体现了中国画中写意性的审美观念。

在多元化的今天,由于社会的发展进步,现代人物的装扮和生活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完全按照传统笔墨技法去表现现代人物形象总感觉少了些什么。画家们也在努力探寻各种方式,以展现各自独特的笔墨语言,从而使人物形象和画面达到自己想要描绘的写意性。例如,田黎明的连体法,就是先用淡墨平涂出物体,再用相对浓的墨色挤压出外轮廓的线来。正是他的淡墨、淡色的平涂和连体法,使他的画面给人一种很梦幻、和谐、宁静的感觉。此外,刘庆和在很多画面中使用的墨色线条相对较少,大部分形体、物体都是采用没骨法绘制出来的,而且他还特意在两个相邻色块间留出白线。他画面中断断续续、粗细不一的白线使画面更有灵动性、跳跃感,更有一种神秘感。多元的笔墨运用,可以让画家有更多的表现形式去体现水墨画的笔墨情趣和写意性。

二、造型的写意性

(一)造型的写意性概述

中国画对客观事物形象的描绘更注重意象的表达,既不是完全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再现、描摹,也不是全然脱离客观对象本身,而是如齐白石先生所说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做到形神兼备。清代的石涛也提到过“不似之似似之”的绘画观念。从古至今,中国画对事物的描绘基本是追求一种意到、神似的造型观。当代水墨人物画更是如此。当代水墨人物画对客观对象的形象和环境的描绘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根据对象本身的强化特征、画面需要和画家的体会进行调整、取舍,用画家的主观精神去描绘对象。意象造型很好地解释了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是画家心中的“意”和描绘对象的“象”的完美结合。写意性的运用,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

(二)以李津、刘庆和作品为例分析造型的写意性

画家李津笔下的很多人物形象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形。他画中的自己常常是圆圆小小的斗鸡眼、肉肉的鼻子、小小的嘴巴、大大的脑袋和肥硕矮小的身体,有着一种呆萌感。画中的画家和现实中的本人从外形上看不怎么写实,但又能让人一眼看出那就是画家本人。李津将自己置身画中,以当事人的视角表现对生活和社会的一些态度,既做到了形神兼备,又将自己的思想在人物形象上体现出来。作品《春到纽约》(见图2)中,画中的画家本人穿了件看上去有些土气的中山装,戴了一顶略有现代感的海军帽,给观者一种初来纽约、想把自己打扮得时尚点,却还是显得土里土气的感觉。他两腿紧闭,双手相扣放在大腿上,很端正地独自坐在公园的长凳上,显得很拘谨、不知所措。他面无表情,呆呆地望着前方。从他的脸上似乎能看出一丝忧愁、迷茫但又不失希望的矛盾神情。

画中的人物面对这个陌生的大都市,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但又有些迷茫和拘谨。他的身边空无一人,只有一只小鸟静静地望着他,让人看到这幅画时有种淡淡的孤独和伤感。或许,很多漂泊在外的人看到这幅作品时会产生共鸣,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孤独地漂泊在他乡,最初对大城市的美好憧憬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惶恐与孤单,但依然对这座城市抱有希望,并努力地想要在这里扎根。李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很多都是通过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和经历来塑造的。他将自己当时的感受和对当下社会的反思融入其中,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观赏他画中的人物,就好像看见了真实的生活。

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造型,能够赋予客观对象以画家所希望表达的气质和精神。刘庆和善于用人物的肢体语言和服饰装扮来传达描绘对象的神韵和意境。他笔下的人物表情很少有笑的,大多郁郁寡欢,甚至有些恐慌,深刻地描绘出当下都市人复杂多变的人性。他的一幅著名作品《红—白》(见图3),画中是两个女孩紧挨着的半身像,虽然两人都是一脸忧郁,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截然不同。左边女孩皮肤白皙,穿了一件黑色吊带装,偏分发型,略感成熟。她眉头紧锁,眼角下垂,眼神中透露着迷茫和困惑,像是一个楚楚可怜、招人疼惜的小家碧玉。右边女孩穿了一件白色点点的衬衫,还系了一条红领巾,留着可爱的平刘海,从她的装扮上看,充满了清纯的学生气息。然而,她红扑扑的脸上却充斥着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成熟,上挑而犀利的眼神表现出一个独立坚强又有些早熟叛逆的女孩形象。

这两个不同形象造型的女孩,不禁让人产生各种联想。她们的不同是想表达人内心的两面性,既渴望被爱,又希望独立自由。还想表达:人们不能只被外表所迷惑,外表成熟或许内心很脆弱,而外表孩子气内心却可能很强大……这就是画家的厉害之处。他通过对人物神情、服饰、发型的描绘,用人物形象这个载体表达出自己的情与意,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对画面情感进行揣测,并对精神层面进行分析和理解。这也是当代水墨人物画造型写意性的魅力所在。

三、意境的写意性

(一)意境的写意性概述

意境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至关重要。画家通过人物形象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将自己的思想融入整幅画中,让欣赏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画作所传递的情感。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主客观的高度统一、情与景的高度融合,是体验、情趣、理想和自然社会原型融为一体后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超越了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从而获得一种哲学性的感受和感悟。意境不是单纯的感性或直觉的再现,而是对理性意念和情感的构想,是从直观的表现形式到精神、意志的深刻领悟。

(二)以李孝萱、田黎明、刘庆和、李津作品为例分析意境的写意性

画家李孝萱的都市题材水墨人物画《大客车》(见图4),描绘了一辆双层大巴里拥挤着形形色色的人:有优雅的女生、打扮得体的绅士、身材臃肿的妇女、年迈的老人、童真的孩子,以及形象猥琐的男男女女等。这些人有的呆呆地望着窗外;有的衣着光鲜亮丽高雅地坐着,对于眼前的一切熟视无睹;有的正忙于工作;有的情侣则旁若无人地在亲热;还有很多的人在打电话……画面中的人物千奇百态,淡定、冷漠、焦躁、猥琐、卑鄙、滑稽、丑陋、虚伪、高雅、狂热、愤怒、无奈……这表面上是在表达一种社会现象,实际上想表达的是现代都市人生活的浮躁,缺乏真正的感情交流,内心充满恐慌和不安。这些都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被艺术加以升华。画家用绘画语言表现出画面特有的张力和冲击力,营造出一种当下都市人生活和内心光怪陆离的意境,让观者产生共鸣。

在画面中,每一个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大巴车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营造整体意境不可缺少的。大巴车上写着“永不限载”,这个大巴车就如同一个社会,承载着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无论富贵还是贫穷,他们都生活在这个充满物质、复杂、喧嚣、浮躁的都市生活里。车身上印着卖房和苹果电脑的广告,正是反映了都市人最关心的问题——房子和物质。这辆透明的大巴车揭示了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形形色色的都市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向人们呈现了都市的万象。

而画家田黎明所画的作品,却表达了一种追求宁静、和谐的意境。《阳光、空气、水》《阳光下游泳的人》《听泉图》《清清的河》等作品,都描绘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些画面中充满了阳光、空气、水,人们友好和平地在一起玩耍、嬉戏,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即所谓“天人合一”的意境。这些画的画面气韵生动,仿佛童话般的世界,这正是很多人所梦寐以求的生活。画面中没有争吵、烦恼和痛苦,只有宁静、和谐和美好。虽然它们只是一幅画,但是我们却能从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和生活的自由。观赏者们无不被画中的世界所吸引,仿佛想要融入其中,亲身体验那份美好。画家将意境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真可谓出神入化。

刘庆和在《二十四节气》一系列作品中,通过人物和场景的完美结合和设定来展示主题。但是画家并没有只是表面的、直白地表现,而更多是通过人物动态与环境的巧妙融合,更隐晦、更有意境、更具艺术性地去表现二十四节气。例如,《二十四节气——清明》中,并没有直白地扫墓或是踏青,而是描绘了两个人穿着轻薄的衣服,打着伞站在小河边,使人们联想到清明时节雨纷纷。他们是去踏青还是祭祖?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二十四节气——小满》则展现了草木茂盛的景象,草丛中的女人是一个已经明显有孕肚的年轻女性,她穿着单薄的衣服,对面的男子正望着她,仿佛期待着腹中孩子的出生。画家用穿着单薄、即将临产的孕妇,隐喻夏季的果实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此时只是小满,还未到大圆满,他们怀揣着对大自然的期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见图5)是李津2017年创作的,画中是一家三口,孩子在中间,父母则背对着孩子玩手机,一只小狗更是可怜兮兮地趴在父亲的身上。这幅画表面上反映了当下人们普遍生活的状态,深层次是想表达现代人的生活缺少现实的沟通、缺少陪伴,缺少爱。父母各自玩自己的手机,不理会孩子,更不理会自己养的宠物,活在手机的世界里,缺少对身边人的关爱和沟通。正如画上题的字一样,世界上最近的距离也是最远的距离。虽然睡在一张床上,但没有任何心灵上的沟通,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现在的人们会因为手机不在身边、手机没电而产生恐慌感、焦躁感、不安感,而少了身边亲人、朋友的陪伴却不会有任何的不适。陪伴和爱不是在一起各做各的事情、各玩各的手机,而是放下手机一起做饭、看书、看电影、做游戏、聊天等。意境的处理,不在于把画面描绘得多么复杂,而在于表达出内在的含义,让欣赏者看后心有所想,进而对自己的生活、所处的社会进行思考,这才是一幅优秀作品的写意性所在。

意境是当代水墨人物画中表现画面写意性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不仅仅是把眼前的景和人画出来,而是通过画家对画面的精心安排,巧妙地组合人物的形象、动态、神情,以及画面中的环境、物体、题字和色彩等要素。在这个过程中,画家的精神和意念被融入画面之中,通过画作这个载体,将画家的“意”传达出来。这种情景交融、情感与景物相互渗透的美妙融合,正是中国画意境的独特魅力所在。

四、写意性对水墨人物画发展的启示及意义

当代水墨人物画是不断发展的,并非一成不变。写意性的表达也会受到生活环境、地域、民族、画家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但本质是不变的,变的只是表现形式和寄托的情感、精神。写意性作为水墨画的重要特点,是中国画的灵魂,绝对不能因为追求创新和发展而丢失了其本质。如果只是为了把人物形象画得像,而没有任何情感,那这幅画就失去了灵魂,没有了艺术性。

对于今后水墨人物画的发展,笔者认为,人物写意性必然要继续延续下去,但是表现写意性的载体——笔墨、造型、色彩、意境等方面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画家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时代特征,将画面赋予写意性的个性与共性。在笔墨上,可以探索和创造新的笔墨语言,找到能够表达自己情感和客观对象气质的笔墨表现形式,使当代水墨画的笔墨写意性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时代性和个性。在造型上,不能一味只追求形象逼真,而应注意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和给人的感觉。同时,追求抽象、变形时也不应失去情感表达,而应通过人物形象来展现画家内心的情感和客观对象自身的特征、神情。

五、结语

写意性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它是画家心中之意的写照。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对中国画写意性最好的诠释。它体现了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当代许多画家更多是从当代社会生活和自身阅历出发,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通过客观对象这个载体,运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在画面的笔墨、造型、意境这三个主要方面,展现出当代水墨人物画中独特的写意性。

在笔墨上,当代水墨人物画融入了许多当代新的技法和手段,也正是这些新的笔墨语言,能够更好地表现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和新事物的特征,更能让画面符合当下画家的性情和满足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在造型上,通过描绘当代人们的生活服饰、生活环境以及神情,充分体现当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使作品更具时代性、更贴近生活,更容易让欣赏者产生共鸣。从意境的角度来看,画家在表现画面中的境界时,也体现了自己的意图,将画面与思想情感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动人的境界,与欣赏者产生情感与思想交流。

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与中国传统的写意性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画家表达作品的形式和赋予作品的情感和精神。画面缺少写意性,就如人少了灵魂,是空洞的、死板的。画面需要有血有肉,同时更要赋予灵魂,才能生动起来。

对于今后的水墨人物画创作,笔者认为应该继续发扬写意性,深入挖掘内心想表达的意,并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过画面的笔墨、造型、意境等表达出来,将写意性的共性和个性很好地表现出来。艺术的存在是多元化的,因此艺术观点也是多元化的。当代的水墨人物画正处于发展状态中,与之相关的探索研究还没有绝对的标准和定论。

参考文献:

[1]薛永年.用画笔思考——刘国辉与水墨人物[M].新美术,2001(01):20-21.

[2]薛书琴.当代水墨人物画语言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赵永强.现代水墨人物画笔墨写意的特点[J].现代装饰(理论),2015(12):140.

猜你喜欢
写意性
关于当下中国画写实人物画“写意性”的思考
美术界(2017年11期)2017-12-12 11:41:37
现代水墨人物画发展方向探究
卷宗(2017年16期)2017-08-30 10:43:58
“中西融合”的意象油画
大观(2017年8期)2017-08-29 14:35:39
绘画艺术中的诗意
艺术评鉴(2017年14期)2017-08-29 03:08:07
试析中国油画创作中的写意性特色
美术界(2017年3期)2017-06-22 01:12:18
贾平凹散文的语言艺术及写意性分析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我国油画写意情结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7期)2016-05-10 12:50:23
现代陶艺创作中的泥性肌理与写意性
中国画笔墨的写意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