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才 叶会常 杜新平
摘 要 当前我国“双减”政策实施进入深水区,加强小学生班干部班级文化领导力建设,是加强班级管理,营造爱学、乐学班级氛围,实现“减负增质”的重要途径。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班干部在班级文化领导力方面存在“以身作则”方面表现欠佳、对同学的关心程度不够、班级文化宣传力不足和营造良好班风的能力欠缺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受班干部的角色认知、家庭教育风格、同辈群体人际关系、班级文化宣传意识与知识经验、班干部魅力型权威和班主任的濡染与教化六大因素影响与制约。应从增强班干部的责任意识与自律意识、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打造培养文化领导力的特色课程、培养魅力型权威和强化班主任的引领作用等方面着手提升小学生班干部班级文化领导力。
关 键 词 文化领导力;班干部;小学生;班级文化;班级管理
2021年7月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旨在重塑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实现培养时代新人的教育目标,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1]。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索小学生班干部班级文化领导力的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探究建构班级文化、实现班级自我管理、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自我质量意识的方法路径,从而为提升“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 小学生班干部班级文化领导力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韶关市若干所小学的学生班干部为研究对象,为了解班干部班级文化领导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并讨论其提升策略,除对学生关于班干部的态度、评价进行问卷调查外,同时对班干部、班主任进行了深度访谈。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为调查班干部班级文化领导力的现状,本研究采用《小学生班干部班级文化领导力调查问卷》。问卷借鉴曲庆等关于文化领导力的量表,该量表用数据(N=47)首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再次用另外的数据(N=312) 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六因素的 Cronbachs Alpha 分别为 0.96、0.94、0.94、0.94、0.91、0.92,方差解释率是71.33%,模型的X2=2156.37,df=800,NNF1=0.99,CFI=0.99,RMSEA=0.07,SRMR=
0.05,明显好于一因子模型,量表的效度指数具有良好水平。
本研究对韶关市三所学校(其中市区小学一所,县城小学一所,农村小学一所)的小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小学生的评价了解班干部领导力情况。调查共发放220份(见表1),从中筛选有效问卷20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73%。问卷题目共分为六个维度:以身作则、奖惩分明、关心同学、宣传教育、明确理念、营造氛围,共30道题。
为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班干部领导力现状,本次问卷对六个因子的总得分等级进行了界定,分别为:优(总得分满分×0.85及以上);中(总得分满分×0.6~总得最满分×0.85);差(总得分满分×0.6以下)。例如,以身作则维度共9题,每题4个选项,满分为36分,36×0.85≈31分,所以得分31分及以上为“优”,同理22分~31分为“中”(包括22分),22分以下为“差”。
(2)访谈法
访谈6名教师(见表2),探究班干部领导力的影响因素,并征求教师关于提升班干部班级文化领导力的建议;通过访谈4位学生班干部(见表3),为了解班级文化领导力的影响因素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小学生班干部班级文化领导力的现状
简文祥和王革在《西方领导力理论演进与展望》中将领导力总结为:“领导者(可以是个体、群体或组织)指向组织目标、愿景和变革的一种影响力。”[2]领导学领域中,Trice等人在1991年首先提出了“文化领导”的概念,但并未明确定义,直到1999年,Beyer才将其明确定义为:“领导者对组织成员共享的理念体系——信念、价值观、准则——以及体现这一理念体系的文化载体的影响力”[3];东华大学贺善侃认为,领导力是文化层面的影响力[4];柏学翥提出,文化领导力本质上关注群体共性,具有集体主义色彩[5];美国奥格斯堡学院的Peter J.Stark 博士则强调了文化领导力的情境性、互动性与积极性[6]。借鉴上述定义,本研究将小学生班干部班级文化领导力定义如下:小学生班干部通过构建班级文化,依赖共同的目标和行径范式,在领导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够感召班级成员自觉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影响力。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班级文化领导力表现为以下几种现状。
1.“以身作则”方面表现欠佳
问卷因子“以身作则”共9题,满分为36分,分数在31分和36分(包括31分)之间定义为“优”,22分和31分之间(包括22分)定义为“中”,低于22分定义为“差”。通过对得分加总分析发现,对班干部“以身作则”情况进行评价的人员中,认为班干部总体水平属于“优”的仅有50人,占比24.51%,回答得分属于“中”和“差”的却占75.49%。由此可见,大部分小学生认为班干部以身作则有待改进。
2.对同学的关心程度不够
“关心同学”共7题,满分28分,得分定义如下:优,24~28分(含24分);中,17~24分(含17分);差,低于17分。通过对因子“关心同学”的得分进行加总分析后发现,对班干部评价给予“优”的有101人,占比49.51%,回答“中”的有100人,占比49.02%,得分“差”的有3人,占比1.47%。由此可知,大部分小学生都认为班内干部能做到关心同学、在乎同学的感受。
但是,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关心同学方面,小学生班干部对同学的生活和家庭关心不够。“关心同学的生活和家庭状况”一题中,给予班干部低分评价的人数居多,共151人回答“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占总人数的74.02%,而得分为优的仅有53人,占比为25.98%。由此可知,部分同学认为班内干部在关心同学生活和家庭情况方面的表现有待提高。
3.班级文化宣传力不足
通过分析题目“利用各种机会向同学宣传班规”的得分发现,对班干部的评价为“差”的有50人,占比为24.51%;评价为“中”的有108人,占比为52.94%;评价为“优”的有46人,占比为22.55%。由此可见,大部分小学生认为班内干部对班规的宣传次数较少。
4.营造良好班风的能力欠缺
通过分析题目“常与同学一起讨论班干部工作对班级目标的影响”的得分发现,评价为“差”的有55人,占比为26.96%;评价为“中”的有78人,占比为38.24%;评价为“优”的有71人,占比为34.80%。由此可见,大部分小学生认为个别干部较少讨论班干部对班级目标的影响。
三、小学生班干部班级文化领导力的影响因素
1.班干部的角色认知
不济的身份意识、淡漠的职责意识,以及弱化的自律意识共同诱发了小学生班干部以身作则方面表现欠佳的现象。班干部的角色认知包括三重内容:一是班干部的身份意识,即对自身角色的理解度与认同感;二是享有班干部的权利,同时要承担一定的班级职责;三是自律意识。小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评价存在比较心理,即将班干部行为与自我行为进行比较,评价自我行为是否失范。班主任XX老师T1在访谈中直言:“独立和担当很重要,我们班领导力强、有权威的班干部在家和学校都比较自律,不太依赖家人或老师监督。”
2.家庭教育风格
研究表明,民主性教育方式与作为班干部所需要的进取性、自律性、真诚性、荣誉感、利他性等品质呈显著的正相关,劳动教育与自律性的相关性显著[7]。访谈结果中,超过半数被访教师认为家庭教育风格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领导力,来自民主和谐的家庭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的概率更高。T1在访谈中表示:“我们班领导能力强的班干部都有被家庭成员重视且独立性强的特点,他们在家经常承担家务,家长也十分重视培养其独立能力和劳动能力,我们班里的廖同学(s2)、李同学(s3)都是这样,但s1是例外,父母都较少关注她,但是给予她许多自主选择的权利,所以她独立且大胆。” 此外,家庭教育风格中,约束性教育方式与外向程度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话语权占主导地位的父母以权威者的姿态介入孩子的一切,难免造成其心理的封闭,削弱其外向性。班干部的外向性性格在社交互动性极强的班级管理情境中尤为重要。
3.同辈群体人际关系
以追随者为中心开展领导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如果忽略追随者和追随力对领导过程的促进或削弱,领导力将无法被完整地理解。典型的追随行为包括前瞻行为、主动承担、服从、建言、寻求反馈和劝告等[8]。同辈群体人际关系深刻影响着班干部的领导力。班集体当中,领导者人际关系由其人格魅力所影响,通过自身的亲和力、感召力赢得同学们的追随。通常,一些开朗大方、体贴热心、成绩优异的班干部会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与感召力,能带动同学为其创设良好的舆论环境,支持他们的工作。如果没有优秀追随者的支持,领导者很难保持决策的长期明智及权力的合理使用[9]。
4.班级文化宣传意识与知识经验
文化宣传能力是建立和巩固班级文化、思想基础的重要能力。班级文化的营造离不开班干部对班级文化的艺术性、创造性表达与宣传。良好的宣传能力可以促进其他同学对班级文化的理解,强化同学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提高班级文化感召力与凝聚力。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班级文化宣传力主要受班级文化宣传意识与知识经验的制约。在班干部与同学的互动中,同一种含义,用更具关怀性和艺术性的表达方式更能产生激励作用,从而达到预期效果。由于缺乏知识经验而产生的偏行政化宣传会导致学生的抵触甚至抗拒,弱化学生对班干部的支持,削弱班干部的成就感,降低其进行班级文化宣传的可能性。
5.班干部魅力型权威
领导权威是指领导者所拥有的令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领导权威的具体类型可划分为传统型、强势型、魅力型、法理型等,魅力型权威在其中占据核心地位,具有内在性的革命力量 [10],倘若领导干部个人领导能力和人格魅力较强,就会对下属形成较强的吸引力,能够获得下属的自愿服从和认同支持 [11]。拥有魅力型权威的班干部通过个人品质与人格魅力发挥作用,班上同学对班干部产生“慕强”心理后,易生成更强的追随性。被访老师T3在回答问题“让你满意的班干部是谁?”时表示:“我们的劳动委员李xx为人特别热心,无论是帮老师还是同学的忙,都特别积极,在我们班人缘特别好,打扫包干区卫生的时候,其他同学也特别支持她的工作。”
6.班主任的濡染与教化
班主任是班级日常事务的主导者,班主任的领导理念、领导风格和领导行为深刻作用于班干部的领导力。班杜拉认为,儿童的观察模仿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方式,这导致班干部领导力深受班主任领导理念和领导行为的影响。班干部的权力由班主任授予,班干部的公共形象、作为教师代表的身份被班主任所强调与支持,是决定着班干部的权力在班集体中被其他同学认可和支持的关键因素。因而,班主任是否对班干部的权力进行规约,对其行为进行引导、教化,也是影响小学生班干部文化领导力的重要因素。在回答问题“您认为班干部班级文化领导力受哪些因素影响?”时,老师T3表示:“老师的引导是第一位的,老师是班干部的指引人。”老师T6认为:“教师有影响,教师的表扬与批评会让班干部产生不同的情绪,影响工作态度。”
四、小学生班干部班级文化领导力的提升策略
1.增强班干部的责任意识与自律意识
班干部较弱的身份意识导致他们责任意识与自律意识的缺失,强化其身份认同感与职责意识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一是强调班干部的角色意识。教师应树立班干部的公共形象,强化班干部对其角色身份的认知。二是完善班级干部选拔与监督机制,班级内部也有政治生态,应把班干部的权力关在笼子里,让其在阳光下运行。三是警惕教师由无意行为引发的“班干部特权”。教师要一视同仁,避免班干部特权带来的负面影响。
自律意识是领导力执行过程中的意志保障,可通过以下路径培养: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根铸魂。通过班会课、班集体活动以及班级隐性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班干部自律意识的熏陶。二是树立班级榜样“自律之星”,发挥模范作用,引起班干部的良性竞争。三是加强家校合作,把增强自律意识建立在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上,加强班干部对自律意识的重视。
2.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家校协同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领导力教育的“家庭化”困境需要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参与化解,具体路径有以下三种。第一,推崇民主型教育方式,突破学生领导力必备的社交能力发展限制。教师可以打破空间限制,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或者家长讲堂,在全校范围内甚至校外,邀请民主型家长代表为家长们进行宣讲,宣讲内容可以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与教育效果。第二,搭建家长与学生的民主交流平台,促进家庭教育民主化。民主型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彼此信任、彼此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欣赏的。借助学校的亲子交流会、亲子游戏等亲子活动,精心设计活动环节,引导家长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接纳和欣赏他们,加强家长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促进民主型亲子关系的构建,从而逐渐培养班干部的外向型人格,提高其领导力。第三,指导建立亲子共同决策机制。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班干部参与家庭重要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如家庭规则、节日安排、家庭支出等,鼓励家长倾听孩子的意见,并尊重他们的选择,通过教师长期有效的支持,提高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促进学生与家长和谐平等交流,构建民主型家庭。
3.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班级文化领导力。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班集体建设活动,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改善人际关系,提升学生领导力,保障领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要重视班集体内“搞小团体”“拉山头”的现象,认识到这类对立行为不利于班级团结,会破坏班级的凝聚力,使班内学生的人际关系受损,对班干部执行班级任务、带领全班同学实现班级共同目标形成阻力。再次,要注重榜样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榜样,激励榜样模仿和学习学生,从而扩大班干部领导力的影响范围。最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潜在心理危机。心理问题的生成不利于班级和谐氛围的形成,如自卑、孤独、逆反、嫉妒等。通过班会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团体辅导活动,预防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为和谐班级氛围的营造扫除阻碍。
4.打造培养文化领导力的特色课程
第一,学校和教师可以积极开发学生领导力的校本资源,探讨领导力课程的开展与实施,建立起适合本校学生文化领导力发展的体系。例如,美国科布斯小学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开设多种领导力教育的课程,促进领导力教育目标的实现,包括自我指导训练、聚焦品格发展目标和学术目标设置的课程、学生自主组织活动[12]。第二,参考美国中小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学科渗透模式,将领导力学习融入各门学科课程[13]。通过学科渗透,弥补学生文化领导力短板,形成学生文化领导力核心素养。第三,设置班干部交流课程。设置班级、年级或校级班干部班级领导经验交流分享课程。如一位教师(T2)所说:“我觉得可以设置经验分享课,每个班的班干部能力都不一样,让他们在座谈会上分享领导经验,说说自己是怎么领导同学完成工作的,这样班干部肯定会有收获。”
5.培养魅力型权威
领导者的魅力型权威是通过某些人格特质形成人格魅力,产生引发追随和认可的权威形象。培养魅力型权威可以参考以下三点措施。一是通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发掘班干部的“闪光点”。囿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班干部展现人格魅力的渠道受限。通过各种活动,为班干部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增强其魅力型权威。二是提高同桌更换率,促进学生与不同的班干部进行互动。通过提高换座率增进彼此了解,为班干部展现人格魅力提供可能性,扩大班干部魅力型权威的影响范围。三是增强班干部的主体性。提供机会让其自由表达观点和想法,展现人格魅力与领导能力。
6.强化班主任的引领作用
第一,灌输正确的领导理念,明确领导方向与路径。不少小学生班干部缺乏正确的领导理念,以“官”自居,习惯发布“命令”,缺乏柔性管理和服务意识。因此,班主任应与班干部多沟通交流,确定班级理念与发展路线,明确班干部的引领方向,树立班干部的正确班级管理观。第二,发挥班干部强项,培养领导风格。组织班干部团建,促进班干部在活动中提升自我认识并肯定自我优势,引导其形成与自我“亮点”相匹配的领导风格,促进班干部的班级文化领导由专制型向民主型、魅力型领导转变。第三,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指导班干部提升班级文化领导力。抓住典型事件,观察、跟踪班干部管理工作,利用教育契机点拨、启发班干部,不断提升班干部的责任意识与领导能力。第四,鼓励班干部做好领导实录,在反思中进步。认识指导实践,指导班干部将班级管理与领导心路历程记录在案,汲取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在反思中不断更新领导观念、感悟领导技能与方法、提高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 韩天骄,苏德.“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提质的内涵、价值、路向[J]. 中国电化教育,2022(05):42-48.
[2] 简文祥,王革.西方领导力理论演进与展望[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02):80-85.
[3] 曲庆,富萍萍,康飞,等.文化领导力:内涵界定及有效性初探[J]. 南开管理评论,2018(01):191-202.
[4] 贺善侃.文化领导力:领导力的核心和灵魂[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3(04):31-36.
[5]柏学翥.文化领导力与文化自信探析[J]. 领导科学,2016(28):42-43.
[6]孙立樵.文化领导力初探[J]. 领导科学论坛(理论),2013(02):41-43.
[7] 张锋,李舜,周金碧,等.家庭教育结构对儿童少年性格发展影响的测验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1996(04):35-38.
[8][9] 李明,毛军权.领导力研究的理论评述[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16(06):91-102.
[10] 李玉祯,杨足仪.魅力型权威真有魅力吗?——马克斯·韦伯的政治权威思想探微[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01):96-104.
[11] 王慧.领导权威的来源、类型与维护策略[J]. 领导科学,2022(10):58-60.
[12] 臧玲玲,桂勤.美国磁石学校领导力教育研究——以科布斯领导力磁石小学为例[J].基础教育,2010,7(08):60-64.
[13] 翁文艳,李家成.美国中小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学科渗透模式[J]. 课程·教材·教法,2013,33(10):121-127.
[作者:罗家才(1987-),男,湖南郴州人,韶关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叶会常(1999-),男,广东韶关人,韶关市桂头镇中心小学,教师;杜新平(1981-),男,广东乳源人,韶关市桂头镇中心小学,副校长。]
引用格式 罗家才,叶会常,杜新平.小学生班干部班级文化领导力培养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4(21):64-68.
【责任编辑 白文军】
*该文为广东省教育厅普通高校青年创新类人才项目“社会行为理论视角下‘双减政策执行社会协同机制研究——以粤东西北地区为例”(2022WQNCX063)的研究成果
T: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