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金学 李梅英 贾东哲
摘要: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对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具有支撑作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高校仍存在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共享程度低和使用率不高的现象。通过开展绩效审计,评估当前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分析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有效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升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为高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一、引言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保障,是反映学校实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对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意义重大。
2018 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指出,内部审计的职责包括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2020年,教育部发布《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令第47号)要求[1],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的要求,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这为开展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绩效审计指明了方向,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顺势而为,积极开展绩效审计。
依据国家科技部和各省、市科技厅对高校的考核情况,参考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开放共享平台数据,以审计视角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在采购、使用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升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也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提供参考。
二、审计调查情况
(一)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定义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和《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中规定,大型仪器设备一般指:单价在人民币40万元(含)以上的仪器设备;单台(件)价格不足40万元,但属于成套购置或需配套使用,整套在人民币40万元(含)以上的仪器设备;属于国外引进、教育部明确规定为贵重、稀缺的仪器设备;政府预算资金投入建设和购置的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各类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科学仪器设备。
(二)评价指标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第 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的规定,将资源投入、设备运行、产出结果等指标具体化。对设备利用率、教学科研工作量、共享服务工作量和收入、科研成果和奖项、制度及执行、运行成本和人员配备等6方面指标进行分析[2]。
(三)审计结果
参考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开放共享平台数据进行绩效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各高校不仅存在开放共享意识淡薄、相关制度不健全、未建立或有效使用在线服务平台的问题,还存在科研仪器重复购置、低效使用、闲置浪费等现象[3]。
三、原因分析
(一)新增设备论证有待加强
部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的可行性论证不够充分,存在因单一科研项目需要而购置仪器的现象,部分设备在项目完成后闲置,造成巨大浪费。
(二)采购环节有待改进
高校在设备采购时,相关技术指标设置不科学,无法形成有效竞争,导致采购的设备虽能满足技术要求,但存在精确度不高、偏差大、兼容性不好等问题。指标设置不当,还易导致质疑和投诉,影响采购进度、资金使用效率和仪器的正常使用。
(三)设备维修机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资金多为专项经费,设备的维修费主要来自设备使用收入,来源单一。个别高校尚无收费制度,维修经费有限,且部分设备原值较高、维修价格昂贵,致使设备损坏后维修不及时,影响正常使用。
(四)设备共享不充分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程度不高,通常按照“学校—学院—课题组”的模式进行设备共享,实行封闭式管理,专管专用,使用范围受限。同时设备共享宣传不足,宣传渠道少,部分师生对本校及其他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了解不全面。
(五)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部分高校采用兼职老师或者高年级学生对设备进行操作管理;由于技能不够熟练,缺乏经验,无法得出理想的实验数据,使得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成效不佳。部分高校使用大型仪器设备的学生流动性强,且培训时长较短,影响设备的有效使用。
四、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机制和内控制度
建立健全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机制和内控制度,加强设备购置、使用和维护环节的管理,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持续完善,力求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管理。
(二)加强设备的论证和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1.充分论证和评估。根据学校近期的发展目标和长远规划,对采购设备的必要性、设备预期利用率、操作人员技能及安装条件进行可行性论证。既要考虑大型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实用性与性价比,尽可能选择投资少、用途广、效益高、实用性强的设备,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2.健全预算和支出管理制度。结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将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后纳入年度预算。
3.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促使国有资产的有效流动和优化组合,建立设备共享与合作机制,树立资源共享、协作共用的意识。
(三)加强采购指导,提高采购质量
首先,应建立采购和审批管理机制,同时健全验收制度。其次,合理编制采购文件。采购需求应当合规、完整、明确;科学设定评审标准;签订合规且完整的采购合同。再次,相关部门应加强采购培训。聘请采购专家指导采购人员制定合理的供应商准入资质、采购技术指标和商务指标等,让采购形成有效竞争,以采购到性价比更高的设备。最后,加强对招标代理公司的管理力度。根据国家对代理公司监管的政策,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增强采购的科学性。
(四)保障维修经费,建立良性运维机制
建议高校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养护制度,多渠道筹集维修经费,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使用效率。
1.合理设置预算。科研立项时,将设备使用费纳入科研项目预算中。按照财政部2022年发布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具体指引——高等学校》(财会〔2022〕26号)要求进行绩效管理、成本核算,健全收费制度。
2.学校、学院共同分担维修经费。学校和学院应共同设置配套专项经费和使用经费,以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多举措促进开放共享,提高设备使用率
1.树立正确的开放共享观念。坚持“依托学科,相对集中,统一管理,开放共享”的原则,根据大型仪器设备的类型和功能,对实验室进行调整、合并,构建相对集中、统一管理的共享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各类仪器设备的优势。此外,大型仪器设备集中管理可大幅降低运行与维护的费用,从而节约成本。
2.建立灵活有效的共享模式。各高校应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设备共享模式,以提升设备的使用率,增加设备使用收入。
3.建立良性合作伙伴关系。与相关的科研机构、企业、学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设备共享,减少使用需求较低的设备的采购,从而节约物资采购成本。
(六)建立技术人才队伍,提高设备效能
将高素质、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引入实验技术队伍, 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结构。根据大型仪器分布情况合理配备实验人员,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培训,提高其管理、使用仪器的综合能力。
(七)建立健全动态绩效考核及问责机制
建立“多劳多酬,优劳优酬”的薪酬分配机制,将个人奖励与职责履行、任务承担、成果贡献紧密挂钩。健全问责机制,对操作不当和管理不善导致的仪器设备故障、损坏等问题,追究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责任。
五、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研究从内部审计视角,对高校设备的采购、经费、共享、人才队伍、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效能,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EB/OL].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28180.htm. 2020-03-20.
[2]柴莉,王建琼.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21(4):58-62.
[3]科技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发布2022年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的通知[EB/OL]. https://www.most.gov.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qtwj/qtwj2022/202209/t20220927_182645.html. 2022-09-23.
责任编辑:田国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