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生涯规划体系探究

2024-07-06 12:07黄景涛何育康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黄景涛 何育康

摘  要: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洞察力、认知能力和人格趋于稳定和成熟,以及教育和职业规划关系萌芽的关键时期。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文章以初一学生为例,探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构建初一生涯规划体系。从适应新生活、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与职业、提升幸福感到制订目标五个环节,引导学生适应新环境,在进行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能够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促进学生制订目标,提升学生生涯规划的能力。

关键词:生涯规划;生涯认识;生涯观念;课程设计

一、生涯规划教育研究背景

党和国家自2010年起陆续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20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等政策文件,鼓励初高中阶段开发和推进中学生发展职业生涯教育,明确指出现中学阶段迫切需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感受、认识、思考生涯规划,建立生涯规划信念。

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毕业即失业”和企业聘请不到理想人才等都是社会热点问题,国家推动各高校给大学生开设职业素养课程来给毕业生扩充就业选择,但这也是“治标不治本”。为此,在中学阶段,教师就应给予学生更多了解社会中各类职业信息的渠道,帮助学生挖掘自身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储备生涯规划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观念。而且,根据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生涯规划是需要学生不断探索、挖掘、思考、确立、再反思的一个过程。

二、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基础

处于青春期的初一学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比较迷茫,在学校、家庭、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开始对“我是谁”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具体在多个不同的角色中尝试自我认识、自我接纳,并建立方向感和自信心。

首先,埃里克森认为人生可以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表现出差异性和衔接性,在阶段性的环节中可能会出现角色冲突。青春期12~18岁的特征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体现。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应对角色冲突并帮助学生解决苦恼,并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自我同一性,这能决定学生是否能顺利过渡到下一个成长阶段,迈向身心全面发展。初一是个体对自我同一性的探索,并且伴有一定程度的角色混乱,因此需要帮助学生适应初中新生活、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向外探索。初一阶段也是学生建立职业生涯构成框架的关键期。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尝试探索兴趣爱好、自身优势和职业方向的关系,深入思考不同职业的潜在价值差异,并结合自身条件和职业特征加以匹配。因此,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应当在初一时期,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爱好、自身优势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之后的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其次,根据约翰·霍兰德的职业人格理论进行分析,该理论是以劳动者的职业倾向和心理特点为基础,分为6种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事业型和传统型。霍兰德认为大部分人都可以在这6种职业中找到符合自己的职业特征,人的每个阶段都有差异性,每个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他们可能适用2种或2种以上的类型。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职业指导问卷进行测试,得出属于自己的职业代码或通过相关网站查询,查找自己适合的职业类型和不同职业的职责和条件。且霍兰德的测评相对简单,无论是从过程还是结果都属于初一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最后教给学生制订目标的方法。从适应新环境、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幸福感到最后制订目标形成循序渐进的体系。

三、国内初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现状

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其更早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探索和研究,且已经具备完善的生涯教育体系和许多成功的例子。国内港澳台地区也早于大陆开展生涯教育,并且陆陆续续地在小学阶段开展生涯教育课程,生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生涯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香港地区,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了香港本土的文化和现状,给学生以“全人”的教育,而且职业生涯规划是香港教育体系和课业任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香港政府推动学校和机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学校的课程信息和公司都能信息公开化,通过社群网站共享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还能通过正规渠道了解相关信息和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为了推动职业生涯教育发展,还培养了很多从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人才。

其次是台湾地区,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学,强调人本主义,实事求是,尊重学生个性、兴趣和需求,运用本土化的心理学技术和方法指导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台湾地区主要以活动的形式而非传统课堂来引导学生进行生涯选择和规划。港澳台地区经济发展较早,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得更早,成立了比较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最后是大陆地区,最初由黄炎培的“生计教育”理念和中华职教社开先河,但后来国家要求优先发展素质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发展停滞不前。后因国家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国家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越来越需要各行业的人才,职业生涯教育才得以推动。到目前为止,大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未系统化,且职业生涯发展呈现区域化,北京、上海、广东、重庆等一线城市更注重学生的生涯规划,因此大陆各地呈现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总体而言,国内生涯规划教育还不够系统化,还未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国内的很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和活动,更多的是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进行本土改良,但由于国情和文化的差异,现迫切需要基于国情和教育模式构建适用于本土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在国内开展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和活动,大多面向普通教育和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而且给他们的基本上都是“就业指导”方面的指导。大多数并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去帮助学生规划好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在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升学压力大、课程安排紧张、专业师资方面短缺等现状,现在还无法单独开设职业生涯课程。但初一学生的生涯规划课程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课和校本课去实施和开展。

四、初一学生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一)课程框架

初一课程分为适应新生活、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提升幸福感和订立目标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其中,第一、二、三、五是以课堂的形式进行,每个部分进行70—90分钟,第四部分是以团辅的方式进行。第一部分是新生升入初一对新环境、新同学和新教师的适应,让学生尽快融入初一校园生活;第二部分是认识自我的组成部分,回顾自我和追求自我;第三部分是承接认识自我后的延伸,涉及自我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和职业类型等多方面的认识;第四部分是提升学生幸福感,让学生快乐学习,才能使他们追逐自己的目标;第五部分是在了解自我之后,提倡自主发展,结合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制订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的目标。

第一课为适应新生活。认知层面:引导学生知道不适应是普遍现象;技能层面:将适应环境和解决困难的小妙招学以运用;情感层面:让学生聚焦于解决困难的方法,看到自身的力量。1. 通过热身活动了解进入新环境后有不适应的现象是正常的。2. 转换阶段鼓励直面自己在新生活、新环境中的挑战,觉知不只是自己有挑战,别的同学也有。3. 工作阶段教给学生学习克服挑战的小妙招和“清零”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接受新生活。4. 总结与回顾课堂。

第二课为认识自我。认知层面:认识自我,自我的组成部分;情感层面:通过活动,认识自我,回顾自我,追求自我。1. 通过柏拉图哲学“三问”引出主题,认识忠诚,引导自我探索,越早越好。2. 转换阶段自我的三个维度扩写“我是”的句子,了解什么是自我。3. 工作阶段绘制成长历程时间轴,纵观之前的事情对自我塑造的影响,教给学生认识自我的途径。4. 总结与回顾课堂。

第三课为了解自己的兴趣。认知层面: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技能层面: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匹配相应的职业类型;情感层面:感受到未来从事和自己兴趣爱好匹配的职业的快乐。1. 通过热身活动引入主题。2. 通过Holland Code(R-I-A-S-E-C)六边形识别不同类别的兴趣,了解联系兴趣与生涯规划的重要性。3. 工作阶段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克服困难。4. 总结与回顾课堂。

第四课为提升幸福感的团辅,分为6次进行,每次30分钟,开始前通过问卷测试学生的幸福感。第一次,学生通过画自己和他人的肖像,从别人的眼睛了解自己的长处,学会欣赏,加深自我接纳和肯定,了解自己的真实状况,从而加深学生的自我认识。第二次,通过合作游戏鼓励相互合作,在团队中工作,学生了解自己和他人,并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第三次,学习如何与他人交流,并制订完成任务的计划。第四次,通过IQ、EQ类游戏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成就感,以增加对环境自我调节的信心。第五次,通过生活方式拍卖会活动寻找生活的目的,并计划下一步行动,以实现这一目标。第六次,教师整理和播放这几次活动的纪录片,通过问卷测试学生的幸福感。

第五课为制订目标。认知层面:引导学生知道订立目标的重要性及原则;情感层面:让学生体验,只要尝试就有成功的可能性,且通过小组合作,体验合作的重要性与互相建立高期望的原则;技能层面:学习如何订立目标。1. 通过热身活动让学生感受有无目标的区别,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增加归属感和参与动机,互相建立高期望的原则。2. 转换阶段意识目标的重要性,教授制订目标的技能,了解制订目标的流程,感受目标达成的幸福感。3. 工作阶段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制订目标,小组合作,相互建立信任感。4. 总结与回顾课堂。

(二)课程实施方式

1. 集体活动

以往的生涯规划教育主要以传统课堂的形式进行知识传授,也是以往传播理论和方法的高效形式之一。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开展集体活动,以教师传授和学生小组活动的形式学习生涯规划知识和了解更多相关的资讯。在进行活动时,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互动和表现情况,适当给予帮助和指导。本方案在开展集体活动时,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建立学生之间的信任感和亲密感,在小组活动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玩转课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完人教育”。教师要给学生建立个人生涯规划档案,并且在课堂结束之后,要搜集学生的教案,整理后放进档案里。

2. 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心理课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让成员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在展开团体辅导时,教师要注意建立安全范围,营造轻松的氛围,之后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自我暴露,这样学生才能逐渐敞开心扉。本方案以提升学生幸福感为目的进行团体辅导活动,活动设计由浅入深,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还区分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目标,肯定和接纳自己。

3. 心理咨询与辅导

在课程实施中,心理咨询与辅导为辅助方式,当学生在集体活动和团体辅导中对自我生涯发展有疑惑或迷茫时,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方式给予学生帮助。在开展个别辅导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人生涯规划档案。过程中可以运用台湾黄士钧和李华璋(2011)共同研发的职业憧憬卡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生涯发展规划。当学生进行深度自我暴露时,可能会表现出强烈的情绪,随之学生极具个性化的问题也会表现出来,若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学生焦虑不安、信任感流失等问题,需要教师配合心理干预技术辅助学生。

五、初一学生生涯规划课程评估

(一)建立个人生涯规划档案

每次课结束后,教师要回收学生上课用到的教案。教师要仔细查阅学生的填写情况,并且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个人生涯规划档案。成长记录档案里面包括学生对每次课的教案、课程评价、相关量表和课后作业。

(二)量表评估

采用核心自我评价水平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职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在系列课程开始前做一个前测,等课程结束后做后测,对比前后测是否有变化。生涯规划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收获和感受才是衡量课程效果和影响的关键。

(三)收集问题

生涯规划课程是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制订相应的方案,在每次课结束后,教师要收集整理课堂或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及解决方法,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课程方案,为今后生涯系列教育课程开发奠定基础。

六、总结与展望

(一)培养学生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观念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从了解自我开始,再循序渐进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与特质,匹配符合自身条件的职业种类。通过活动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类型,且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个性与特质,形成自己的职业密码,其本质是个性化的教育,帮助学生找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这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生涯储备知识,培养学生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观念,提升综合素养。

(二)培养学生正向学习的态度

在发展学生生涯储备能力的过程中,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获得教师、家长、同学等的支持和鼓励,提升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唯有满足人的低级和中级需求,人才能自我实现。因此,方案的最后一部分是制订目标,当学生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才能形成积极正向的学习态度,并脚踏实地为目标而奋斗。

(三)提供生涯发展资金

学校应提供相应的生涯发展津贴,主要目的是提升学校和教师负责团队的能量,从提供基本的职业生涯资讯,进一步深化相关内容,到发展为更全面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若条件允许,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校外生涯发展教育的学习机会,邀请专家、企业家和毕业校友参与,阶段性开展讲座,鼓励家长陪同学生一起参与,建立家校合作。另外,还可以与校本教育联系起来,让生涯发展教育多渠道发展。

(四)学校间提供校本支援

除了定期举办生涯规划教育外,学校之间可以通过探访和安排负责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进行专业交流,学校之间相互提供校本支援。学校还应注重对教师和其他教职人员的培训,例如教师专业交流会、专题研讨会、工作坊、区域线上研讨等。学校官网可以建立生涯规划咨询网站,并建立学校与机构的合作,在网站上可以提供海外交流和学生升学的渠道,以及奖学金的申请资料和方法,给学生、家长提供更多的生涯规划信息资讯。

(五)拓展校外援助渠道

初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和活动需要依靠校外资源去构建。在美国,为了更好地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成立了美国生涯发展协会(NCDA)和美国咨询协会(ACA)与各州的一级咨询协会进行协助。在英国,学校与社会各部门进行企业合作,普通高中和大学会给予学生参观和实习的机会。在我国台湾地区,政府会要求家校合作,给予初中生更多的实地考察机会,让初中生了解从事不同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基本条件、工作待遇等内容。在香港、澳门地区,学校更多的是和企业合作,建立社群网站共享资源和信息,给予学生更多相关的资讯。为此,各学校也可以参考这些成功经验,一步一步建立校外援助,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各种渠道规划自我生涯发展。

(六)建立青少年生涯发展中心

各学校及相关机构可以借鉴英美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成立青少年生涯发展中心,并且开通相关网站,为学生提供透明化的信息和资讯,给予学生更多了解各行各业的机会,拓宽青少年的可选择性范围和储备更多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点和技能。各学校要大力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师资人才,并且定期举行校内、跨校、跨区域青少年生涯规划交流研讨。生涯规划是个动态过程,要改变过去只针对毕业生升学择校方面的提案,注重切合学生的阶段性变化,帮助学生自主规划自我生涯发展。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何瑾. 团体心理辅导[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 吕国富. 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95-99.

[3] 钟启泉.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李佩蕾,陈红艳.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初中职业生涯教育探析[J]. 中学课程资源,2023,19(02):77-80.

[5] 杨学瑞,蔡志成. 中考改革背景下初中生发展指导的实践研究[J]. 教育界,2022(30):2-4.

[6] 侯炼. 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状况及方案设计[D]. 南宁:南宁师范大学,2022.

[7] 李银银. 初中生涯教育课程内容开发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22.

[8] 瞿新梅. 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 科教导刊,2021(13):164-166.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生涯指导课程的开展对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关于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思考
浅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