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神农陶的文化内涵探析

2024-07-06 12:07铁艳艳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10期
关键词:沁阳黑陶神农

铁艳艳

陶文化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继仰韶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沁阳黑陶历史文化悠久,底蕴丰厚,于2009年入选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经漫长岁月中金戈铁马的战火与时代的变迁,沁阳黑陶因其实用性在民间流传至今。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手工艺与传统文化关注程度的提高,沁阳黑陶在守正创新的过程中得到了长足发展。沁阳黑陶作为黑陶创新工艺的代表,更是兼具当地典型地域特性与风俗文化特征的黑陶代表,使传统黑陶手工艺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本文以沁阳黑陶创新工艺的代表神农陶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工艺、色彩、造型、守正创新的传承4个方面入手,分析了神农陶蕴含的文化智慧、审美理念、文化风尚与文化理念等,从而提升大众对黑陶传统手工艺的认知,增强当地人民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拙朴自然的文化智慧

黑陶,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而蛋壳黑陶杯更是被世界考古界公认为“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沁阳神农陶的制作工艺在黑陶前期千年历史发展基础上不断创新,将繁杂粗疏的工艺逐步科学化、精细化。黑陶制作艺术以泥为主原料,是有灵性、利于“立胎”的土质,对制陶艺术来说至关重要。沁阳黑陶多以太行山脉神农山脚下特有“红宝土”为原料,因为其矿物质含量丰富,硬质高,更有助于泥胎成型与留存。经过选土、打浆、过滤、沉淀、成泥等一系列环节,黑陶制作完成了“化土成泥”的前期过程,开始进入到对“土的美化”环节。如果说上一环节稍显粗犷,像盘泥需要更多的力气,通过反复摔打、揉搓,将泥盘熟,那么接下来的拉坯、塑形、修胎、绘制、雕饰、阴干等一系列程序则更侧重于传统手工艺人的精细、耐心与审美。而最终的烧制环节,采用的是高温渗碳法,这一环节凸显的则是“火的神奇”。烧制过程讲求“不熟不成器”,火温过低,烧制而成的陶器容易干裂、破碎。因此,从装窑点火,到火温的控制、高温渗碳烧制过程,再到窑口封盖,都需要传统手工艺人高超的技术与丰富的经验,才能真正完成黑陶“从土化陶”的涅槃。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术,黑陶作品的制作理念与工艺流程,源于黄河流域的人民对神奇自然的探索与追求,也是黄河儿女对于多彩生命的体悟与智慧的外现。沁阳黑陶取材自然,工艺打造流程天然环保。据沁阳黑陶新一代传承人、神农陶黑陶品牌创建者汤小丽介绍,神农陶的制作绝不通过批量化工艺产品吸引人,而是要将淳朴与健康的生活品性与生活方式带入人们的生活,从而服务于社会。当前,神农陶的创新工艺神农陶壶系列依然保留着神农陶的天然特质,其铅含量与铬含量都远远低于出口标准,加上研发出的树纹肌理工艺纹路样式,展现出树皮本身的质朴,该神农陶壶系列“飞”出国门,受到广大国外友人的充分认可。

神农陶成品古朴典雅,花饰美观大方却不张扬,色泽乌黑却油润光亮,即使早期的器具因偏实用性而略显笨重,但敲击时声音也是清脆悠扬。其看似单薄却又坚硬无痕,这些特征使其素有“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辩证之美。在其身上,完美体现了力与美的融合,在水与火的锤炼过程中,使其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刚柔并济的张力与拙朴自然的魅力,这也正是黄河儿女在长久岁月历练中获得的一种文化智慧的体现。

天人合一的审美理念

色彩本身并不带有情感,但当人们看到不同的颜色,却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华夏文明演进过程中,对色彩运用的体现无处不在。其中,代表严肃庄重的黑色,其作为中性色被相对持久而广泛地使用。黑陶制作“崇黑”的背后,折射出的却是长久形成的天人合一的审美理念。

人类社会早期,因为对外界事物无法解释的疑惑与敬畏,使早期人们就不断强调“天”与“人”的统一与共通性。而“图腾观念”与“天人合一”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据考证,中国古代东夷部族分布区域与龙山文化辐射范围大致相同,而河南省西部也在其涵盖范围之内。东夷部族的图腾为“玄鸟”,即“黑色的鸟”。因此,黑色也成为那里的神圣色彩。加之漫长黑夜带来的未知与神秘,使得“尚黑”情结在东夷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而黑色器物也在其生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沁阳神农陶的烧制采用的是高温渗碳法,即在窑中通过高温致使大量的碳离子吸附渗透,最终形成黑色陶器。黑色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心理,因此,黑陶成为人类最早使用的陶器之一。作为龙山文化的一部分,沁阳黑陶默默存在和发展,沁阳黑陶的存在,证明了龙山文化一直在延续。

如果说,颜色在早期被赋予了某种神秘象征,那么在后来的历朝历代中,颜色又被赋予了某种政治寓意。形成于战国时期的五行学说体系,是古代思想家解释世界和规范秩序的依据,而五色成了五行学说的色彩对应,古代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会依据五行学说选择对应的色彩,作为朝代正色。黑色恰是最早被统治者使用的色彩。周人信仰天命,《易经》中有云:“‘玄者,天地之杂,天玄而地黄。”代表高深莫测的“玄”与代表深邃温暖的“黄”,成了天地之正色。《周易》肯定天地万物的生长变化与生命的和谐统一,肯定了由阴阳衍生出的刚与柔、方与圆、动与静等的协调统一,这对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较维护西周礼制,认为黑色作为中性色,与其他色彩搭配都较为适应,因此,黑色与其“中庸”思想相融,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沁阳神农陶黑如漆,却明如镜,源于柔软的泥土,成品看似薄如纸,却硬如瓷,看似拙朴,实则却是精心设计与打磨,犹如孔子“中庸”的智慧。

祈福纳祥的文化风尚

黑陶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人们的生产生活,早期黑陶器物的出现,不仅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标志,也反映出人们对于美好的认识与期望。古人靠天吃饭,只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才能确保生存。因此,古往今来,人们重视祈福,在两汉人杂凑攒集的《礼记·月令》、战国吕不韦的《吕氏春秋·精谕》、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河水五》等诸多经典中,都有明确提到“祈福”,足见祈福习俗的重要和常见。帝王祈福于上天,以求江山无恙,百姓祈求福寿安康、家业兴旺。而祈福纳祥的习惯,则渗透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黑陶作为早期先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器具,自然也被乐观向上的先民赋予各种祥瑞寓意。人们在发挥创造力满足生活需求的同时,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想象融入黑陶制作过程,使其表现出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色彩。

作为中国目前制陶传统手工艺从未中断过的黑陶文化传承地,沁阳的黑陶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早可追溯到唐朝,兴盛于隋末唐初,曾被武则天列为皇家贡品之一,是为“御制黑陶”。1915年,远近闻名的工艺巨匠王太新烧制的象鼻鼎等14种黑陶制品,在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展出并获得国际金奖。早期以采吉纳福为主题的沁阳黑陶器具,作为民风民俗的映射,具有深厚的生存土壤与广泛的思想根基,融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为一体,体现出当地劳动人民朴素乐观的传统文化观念,展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与执着追求。

黑陶制作工艺复杂,有着形态各异的纹饰与雕工,造型更是多姿多彩,从昔日的莲花纹大鱼缸、虎头大鱼缸、牡丹花盆、青狮、鼓瓶、寿缸,到如今精致的笔筒砚台、美女瓶、香薰炉、太极壶等,无不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福瑞的追求。在各类造型中,动物类有龙、狮等瑞兽,在借助其自然属性的基础上,被赋予了相应的威武勇猛、高贵神圣、年年有余、马到成功等特殊寓意,寄托着人们对平安顺遂、吉祥富贵的向往与祈盼。植物类造型多体现在纹样的雕刻和陶器表面图案的制作等方面,《百花绽放》《五谷丰登》等作品表现出对花开富贵、美满丰收的美好心愿祈求。新研发的《蒸蒸日上壶》系列黑陶制品,采用树纹肌理工艺纹路样式,展现树皮本身的质朴,一经注入开水,整个壶身热气蒸腾、烟雾缭绕,既有品茶意境,又有助于激发红茶的甘甜味道,因此,取名为“蒸蒸日上”。该系列黑陶制品更多的是从器具本身具有的美好意蕴上,实现了黑陶器具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统一。

开放包容的文化理念

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的重要地位历来是不争的事实,河南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原文化起源与发展的核心地带,焦作地区又处于这一核心之中。焦作地处黄河中下游区域,位于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北部的大山为其抵御狂风,南部的黄河如母亲般滋润着芸芸众生。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其境内的太行山区域历来成为兵家争夺要地,也成为文明碰撞融合的重要地带。焦作境内的沁河流经沁阳、博爱等县市,是黄河的支流。大山造就了焦作的天然生存屏障,在大河的滋养下,多种文化并行并存,孕育出当地人坚守初心、笃行不怠、创新进取的精神,也成就了其开放包容的文化品质。

历经漫长岁月中金戈铁马的战火与时代的变迁,沁阳黑陶一直默默在民间坚守与流传,成为河南具有代表性的陶文化活化石。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经历过洪水淹没全村所有窑口的灭顶之灾,也经历过新时代塑料、不锈钢制品的新工艺冲击,但是,黑陶传统手工艺传承人、手工艺巨匠王太新嫡孙王正成在各种巨大压力之下毅然扛起传承黑陶文化的重任。在其帮助下,沁阳黑陶新一代传承人、神农陶黑陶品牌创建者汤小丽,更是秉持着黄河儿女特有的勤劳、朴实、坚韧,让黑陶不仅重现众人眼前,更是在坚守文化初心的同时,通过不断创新,使这一昔日珍宝以崭新的魅力融入现代人的生活。通过不断翻阅史书挖掘黑陶文化,克服重重困难,创建了神农陶研发基地,组建了研发团队。并且,通过到全国各地黑陶窑口的调研和虚心学习提升制作工艺,坚持邀请全国知名的制陶大师当面传授技术。经过在制泥工艺和烧制温度上的不断探索,克服了黑陶烧制温度的难题,使温度由原来的700~800摄氏度提升到1100~1150摄氏度,打破黑陶低温易碎与渗水难题,在保留黑陶透气性的同时,使黑陶的硬度与光泽更加接近金属质感。同时,解决了沁阳黑陶原本陶体盛水后冒碱的问题,使陶制品不仅更为美观,还能够用来作为茶具使用。更让人惊喜的是,神农黑陶通过检测,不仅符合国家出口标准,其铅与铬的含量远远低于国家要求,这正是其自然环保的本质体现。

而在雕刻工艺方面,目前有影雕、线雕、镂空、浮雕等,加之与景泰蓝多位工艺大师碰撞交流后研发出了适合黑陶的掐丝工艺,使黑陶在实用基础上更具艺术观赏性。结合当前消费需求,还以黑陶与茶文化结合为切入点,以茶文化开发为主线,去开发黑陶的相关产品。以茶具为主,衍生出黑陶新的使用功能与使用范围,如品茶过程中,使用黑陶香器增加文化氛围意蕴,在受众接受黑陶茶壶的基础上,增加受众对黑陶的认识与接受度,带动字画等周边产品的延伸性发展。

神农陶之所以可贵,在于传统手工制陶过程中匠人匠心的投入,陶器本身不仅饱含着制陶者的情感,更因为地域特色的融入而使其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智慧、审美风尚与文化品质。正如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辉教授在给沁阳黑陶文化博物馆题词中所说:纯阴至罡何止守黑,骨透心亮最能成红。神农陶秉持文化初心,在与时俱进中以负责任的质量、工艺与态度寻求发展,必将使灿烂的黑陶文化与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作者单位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沁阳黑陶神农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
沁阳位于沁河南岸为何不叫“沁阴”研学始末
简论龙山黑陶
黑陶艺术作品欣赏
美哉黑陶
沁阳黑陶发展三建议——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是强大动力
中国陶文化高峰论坛暨沁阳黑陶传承发展研讨会在河南沁阳召开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
结缘黑陶,难却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