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可可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冀鲁豫革命根据地位于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处的冀鲁豫边区,位于太行山之东,泰山以西,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形成了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
近年来,随着党史研究及文化保护意识的深入,冀鲁豫革命根据地作为革命老区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不断被挖掘,河北、山东等地关于冀鲁豫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研究逐渐深入,河南濮阳市清丰县单拐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开发,也在红色文化研究深入发展的推动下得到进一步深化,知名度不断提高。但在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发展过程中,红色文化承载的宣传作用被逐渐边缘化,经济效益与文化保护的矛盾,技术应用与文化传承的分歧,各类问题相继出现。为进一步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加强革命遗址的保护,并充分发掘其所带来的文化效益,本文将以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发展中的问题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的发展、传承、创新路径,讲述好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传承好伟大的抗战精神。
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效益与文化保护难协调
红色文化建设是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大众需要的。冀鲁豫革命根据地作为红色文化建设发展的物质载体,不仅肩负着文化教育的职能,也肩负着力所能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责任。冀鲁豫革命根据地作为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开发出包括酒店、餐厅等在内的一系列配套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大型游乐场以及美食街的建设,同时,旧居和遗址与村庄交界地区也开始出现摊位摆放等现象,革命旧址逐渐被蚕食,经济效益与文化留存及宣传的属性产生了一定的矛盾。适当的开展商业活动获得经济效益是根据地文化保护的手段,但并非目的。
新媒体技术运用不充分
红色文化传播需要载体。冀鲁豫革命根据地作为历经风雨的革命老区,其对于新媒体的运用并不特别充分,如电子导览只能通过租借语音导览器来实现,没有对每一处参观地点进行分别讲解。而人工讲解只面向大型且预约的单位及团队,未能充分满足普通民众的需求。此外,为了周边商户的便利,冀鲁豫革命根据地设置了微信小程序,但仅提供订购服务等付费功能,并没有开设关于经典红色文化介绍等服务。根据目前自媒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抖音、小红书、快手等账号的运营,已经是很多具有文化传播属性的单位必不可少的手段,冀鲁豫革命根据地整体对外的文化宣传并不充分,相对来说比较封闭。
专业人才相对短缺
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缺乏人才支撑对于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是很大的困境。位于山东、河南及河北三省的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相对远离城区,岗位设置对于宣传类人才没有较大的吸引力。所以,目前该地区专门从事红色文化研究、宣传和讲解的人才相对较少,并且,整体的专业性、创新性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红色产业发展滞后
红色产业发展缺乏优势,未能深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并把红色文化资源同地区文化、时代特征等进行有机整合。冀鲁豫革命根据地没有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进行整体性和长期性规划,对地方红色资源的深入理解和挖掘相对欠缺,红色产业发展缺乏以人们诉求为导向的特色化经营,缺乏与相关产业的整合和对接,如特色文创、主题旅游等,仅靠政府公共财政有限的投入运作,既缺乏同社会力量合作开发红色旅游的积极性,又缺乏有效吸纳利用社会资本开发红色产业的办法,守着资源“等、靠、要”。
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发展策略
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固有的特性和特点,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宣传的同时,也要正视社会环境的变化。包括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在内的红色文化基地,都要应对社会需求的变迁,而怎样遵循其特点,促进其把握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结合网络传媒等手段,在全国上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大背景下,讲好红色故事、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引导青年一代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激发更多人的红色热情,是本文需要着眼的重点内容。
在新时代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理论价值,是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成效的基础、原则和纲领。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节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怎样才算是能够达到“生动”的标准?笔者认为,客观、真实的细节体现生动。现在有些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过分夸大英雄人物的形象,把敌人或对手设计成愚昧、不堪一击的形象,这样不仅不能表现英雄人物的伟大,反而因脱离客观真实而减弱或削减传播的效果,只有客观、真实、公允地描述,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
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
红色文化资源不可复制,其中既包括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如各类建筑,也包括各类文化故事。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上,可以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字档案和红色资源库,利用技术手段,让物质文化载体得以长久保存,以见证党的历史。虽然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周边餐饮等各类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体现了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但是更应注重红色文化本身的价值——精神价值。目前,革命根据地旧址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皆是依靠这里所有的历史脉络及其红色文化传承。明确以上内容,才能让红色文化资源获得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开发创意性红色文化类产业
红色文化产品的开发要注重体验感受,着重于趣味性。目前,红色文化传播的受众群体己经逐步向“80后”“90后”过渡,他们注重对事物的亲身感知,但是目前的各类宣传方式明显缺乏生动性和体验性,单纯生硬地灌输必然会引起他们的抵触。为此,应把握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坚持严肃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开发侧重于体验类的红色项目或产品,如VR虚拟现实电影,其有机融合了党的历史、革命精神,践行全面育人的原则。
培养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专业化人才
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团队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力保证。对于现有的工作人员,应加大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和保护类工作人员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力度,与时俱进,传播红色文化。同时,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奖励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和省内部分高校开展合作,鼓励学生到革命根据地实习、观摩,以储备后备文化宣传骨干。
构建互为依托的红色文化传播产业链
构建红色文化传播产业链应整合艺术性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教科书、动画、各类电影电视作品、公益广告、红歌等全媒体模式。同时,发挥短视频平台,如快手、抖音等的作用,采用当下流行的“短、快”的传播形式普及党的历史、优秀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对具有代表性的革命前辈进行写实传记宣传。每一个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的作品应以“三贴近”原则为创作要义,培育富含中国文化精神、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时代特点、内容健康、艺术性强、创新度高、广大受众乐于接受的中国红色文化精品。
加强不同单位、部门之间的协作合力
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的挖掘、传承和发展是一项连贯性、整体性的大事业,是构建红色文化发展新路径的综合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大到国家价值导向,小至家风、学风。但就目前来看,相关单位的共同协调机制不够健全,产生的合力不足,不利于红色文化资源多层次、跨区域的实地调查研究和开发利用。因此,应完善冀鲁豫革命根据地旧址与宣传部、文化旅游部门的联系,寻求教育宣传、政策优惠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也要联系各类社会组织,如包括旅游公司在内的各大企业,通过赞助等形式来取得资金等支持。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就是对党史的学习教育和宣传;讲好党的故事,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讲述党的故事,需要下一番真功夫,把党的故事讲出水平、讲出深度,同时也要接地气、有趣味。恰如在冀鲁豫革命根据地传唱的那首歌谣:“东逃难,西逃难,东逃西逃都有难;没有吃,没有穿,有家难归不保安;大家都要团结紧,快快起来上前线。”这充分表现了冀鲁豫革命根据地人民的苦难生活,激发了人民团结一致奋勇杀敌的抗日热情。
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发展带来的启示
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红色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形态,也是一种历史记忆,红色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历史学教育的作用。铭记红色历史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节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革命传统资源是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党的历史和红色精神传承的载体,有利于拓展教育内容,从理性与理想、内容与形式出发,将对革命历史的总结、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对红色故事的感悟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实践中,更好地实现学思用贯通、知行信统一等。
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情怀是文化自信建设的不竭动力
文化的发展和建设要以文化自信作为前提条件,而当地的抗战遗址与红色故事等则是文化发展的推动力。冀鲁豫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是抗战历程的重要见证。加强文化自信建设,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使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在中国文化自信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研究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发展现状的现实需求所在。通过深入走访、了解、分析冀鲁豫革命根据地旧址在宣传、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科学对策,以期发挥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对中国文化自信建设的推动性作用。
总之,红色文化资源是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物质基础和精神保障。不论是红色旧址、红色文化,还是革命前辈的伟大事迹,都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都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坚定立场、顽强意志、光荣传统,昭示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对中国抗日战争资料的搜集、调查及资源的挖掘、利用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光荣传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不管是建党百年,抑或是中华民族由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文化滋养在这特殊的历史时刻都至关重要。通过走访抗战遗址、聆听革命故事、回顾抗战历程,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牢记这段艰辛的风雨历程,坚守初心和本色,以德树人、以文化人,汲取红色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滋养, 并将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进程作出更多的价值指引。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