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为何大于总酶(CK)

2024-07-04 00:00:00罗光荣刘祖春
家庭医学 2024年12期
关键词:同工酶肌酸激酶假性

在急诊心内科,用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观察其活力单位及与肌酸激酶( CK)的比值关系,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指标、预测冠状动脉再通的治疗效果和观察病情变化等,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理论上说,CK应当等于CK-MM、CK-MB、CK-BB之和。但在日常检测中偶尔发现临床血清标本中CK-MB大于总酶CK检测值,即出现CK-MB/CK倒置。这种情况使检验工作者和临床医生产生疑惑,有些临床医生甚至怀疑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下面我们就笔者医院实验室出现的一例CK-MB/CK倒置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

为何CK-MB大于CK

一般情况下,检查结果中CK-MB应当小于CK。当CK-MB大于CK时,大家首先会想到,一定是检测过程出错了。笔者发现这个病例后,首先查看了当日质控,结果在控;要求化验室重新复查一次,结果依然是CK+MB高于CK。把检测样本用生理盐水稀释5倍后再检测,CK-MB仍然高于CK,血清为淡黄色。随后又进行了细致排查,排除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排除了浓度超过线性范围的因素,排除了血样溶血、脂血和血清胆红素高等因素,结果仍然是CK-MB大于CK。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情况?

其实,如果详细了解CK-MB的检测方法及检测原理,就可以从中找出原因。

首先,我们来复习下CK。CK是由M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共3种同工酶,分别为CKl (BB)、CK2(MB)、CK3 (MM),主要存在于胞浆中;另外,血清中还有少量的线粒体同工酶( CKm)。人的心肌细胞中CK的活性较高(仅次于骨骼肌),其中CK-MB占13%~22%(骨骼肌中lt;1%)。因此,CK-MB作为心肌损伤的指标具有特异性。

一般实验室检测CK-MB采用的是免疫抑制法。检测原理是用抗人M血清,抑制患者血清中M亚单位。这样,标本中的全部CK-MM就会失去活性,而CK-MB活性失去一半;然后测定剩余的B亚单位活性即CK-MB活性的一半。实验结果乘以2即得CK-MB活性。但是,这样的结果建立在一个前提下,即忽略CK-BB活力。它是根据CK-BB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仅为总CK活力的5%左右,故在制定检测方法时,假设没有CK-BB存在。

正常情况下,CK-BB在血清中是极微量的,不会影响CK-MB的检测。但是当CK-BB大量升高时,机器会误判CK-BB为CK-MB,即报告CK-MB=2(即CK-MB+CK-BB),导致CK-MB假性增高。此时,不能简单地认为CK-MB升高,而去怀疑患者发生了心肌梗死。

那么,有哪些原因会导致血清中的CK-BB大量升高呢?CK-BB主要存在于平滑肌和脑组织神经中,其他组织器官中含量很低。当上述器官发生器质性损伤时,如常见的脑梗死、缺血性脑病、平滑肌受损等,其细胞中的CK-BB会大量释放入血,导致CK-BB急剧升高。此时进行临床生化检验,就会出现CK-MBgt; CK的情况。

于是笔者迅速查看患者信息:患者入院诊断为(1)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心功能不全;(2)2型糖尿病;(3)高血压3级;(4)腔隙性脑梗死;(5)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6)前列腺增生。

患者所患疾病的种类较多,因此笔者迅速联系管床医生,解释检验结果,怀疑是脑梗死引起的假性CK-MB升高。并告知可以加做肌钙蛋白予以检验,但是阴性可能性比较大。当然,巨CK1(BB)和巨CK2(MB)也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只是比较罕见。

如何避免假性CK-MB升高

那么问题来了,临床大夫反问,难道没有什么好的检测方法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吗?

检测CK-MB有免疫电泳法、免疫抑制法、金标记法和单克隆抗体免疫法等。一般临床检验中常见的方法为免疫抑制法,其优点是可在生化全自动分析仪上使用,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的优点。但在出现本文前述的情况时,为了避免假性CK-MB升高,不妨试试其他的检测方法。

临床上常规生化检验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出现CK-MB/CK倒置时,排除溶血、脂血、质控失控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可使用免疫电泳法进行复查。在不具备条件的基层实验室,出现异常结果时,建议临床医生加做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其他实验室指标,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等,综合评判心肌梗死的诊断和疗效,可能更合适。

温馨提示

在临床工作中,也会遇到同一位患者在同一时间采集血样送检,其“心肌酶五项”中的CK-MB与“心肌梗死三项”中的CK-MB结果不一致,一个结果正常而另一个异常,不知道到底以哪一个结果为准?实验室是否检测有误?

首先需要搞明白,目前检验科开展两种方法的CK-MB检测,分别检测的是“心肌酶五项”中的CK-MB酶“活性”,以及“心肌梗死三项”中的CK-MB酶“质量”,一个是酶活性而另一个是酶含量(质量),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

“心肌酶五项”中检测CK-MB酶活性的方法,由于方法学本身的局限性,当遇到患有恶性肿瘤、脑神经损伤、平滑肌受损或体内含有巨CK酶的患者时,在其血清中可有较高水平的CK-B亚单位存在,或出现线粒体CK(CK-Mt)。此时,由于CK-MB当中的B亚基活性不能被抗-M抗体所抑制,在测定CK-MB活性时会出现假性增高现象。这也是为什么在同一患者出现不一致结果时,多为CK-MB酶活性升高但CK-MB酶质量却正常的原因。

在排除标本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下,CK-MB质量检测所受的影响因素较CK-MB活性检测的影响因素小。因此,当二者结果不一致时,建议临床医生能够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其他实验室指标,综合评判心肌梗死的诊断和疗效,做出更合理的判断并给予合理处置。

猜你喜欢
同工酶肌酸激酶假性
菌源同工酶分析揭示菌源DPP4同工酶是潜在的抗2型糖尿病靶点
遗传(2023年8期)2023-08-25 06:59:00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冰雪运动(2021年1期)2021-07-28 07:12:46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缺糖基转铁蛋白与线粒体同工酶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临床应用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8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结果分析
西南军医(2016年3期)2016-01-23 02:17:49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4小时内血清肌酸激酶稳定性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