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骨骨折及髋关节手术本身并不可怕,而髋骨骨折及手术的并发症之一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却常常让临床医生及患者深感头痛。有关数据显示,未经积极预防的髋骨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高达40%~60%,其发生与骨折导致的血管损伤、长时间卧床静养、血流变慢等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如若不及时发现和处理,会引起严重的血栓后遗症,甚者因血栓脱落而导致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的栓塞,危及生命安全。这里我们通过大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来全面了解髋骨骨折并发症中的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好发于下肢,它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的凝结,继而堵塞管腔,导致静脉血液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根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我们将其分类为中央型、周围型和混合型。中央型深静脉血栓一般是发生于腘静脉及以上的血管栓塞;周围型深静脉血栓是发生于腘静脉以下的血管,包括最常见的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以及小腿深静脉血栓;混合型即为中央型和周围型血栓同时存在的深静脉血栓。
一旦发生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下肢局部的疼痛、压痛,有时还伴有发热症状。另外,肢体的肿胀也很常见,一般表现为单侧下肢远端的肿胀,以小腿和足背最常见,有时候会出现整个下肢的肿胀。随着栓塞的进展,被栓塞的静脉也会逐渐出现绳索样的硬化。
临床上有一些阳性体征会提示我们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最常用的有Homan’s征(足背屈时小腿疼痛)或Neuhof征(压迫小腿后方时局部疼痛)等。此外,皮肤颜色的改变也是临床表现之一。当血栓栓塞较轻时,皮肤可能出现轻度的淤血或发红;随着病情发展,局部皮肤可能逐渐出现股白肿、股青肿,这也是疾病持续发展、病情加重的表现。
骨折本身就会对身体的血管造成损伤,髋骨骨折也不例外。其中骨折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导致血栓形成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液中血小板于损伤处凝结,逐渐发展为血栓栓体。
髋骨骨折后,患者只能卧床休息,这种长期卧床的状态也会导致血流状态的改变,主要是血流减慢或者形成涡流,自然也就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骨折后,肢体固定制动,导致活动减少,血流减慢,以及严重创伤导致大失血时血液的浓缩,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含量增多。这种全身的血液高凝状态,也是髋骨骨折后深静脉血栓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以抗凝治疗、溶栓治疗、血管介入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为主。对绝大多数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轻度到中度的患者,口服或静脉注射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发展、预防新的血栓形成,是首选的措施。常用的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但这类药物本身也会增加出血风险,所以需要遵从医嘱,严格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控下使用。使用期间还需要定期复查凝血功能、下肢彩超等,并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抗凝药物的使用量。
对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采用溶栓治疗,包括导管溶栓及全身溶栓。血管介入治疗也越来越多地被采用治疗深静脉血栓,主要包括导管溶栓及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这两种方式通常会结合使用。对出现静脉性坏疽或股青肿的患者,若不适合行血管介入治疗,就应该考虑以手术的方式取出血栓栓体,也就是外科静脉血栓清除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针对髋骨骨折准备行手术治疗的部分患者,如果已经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了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手术风险,可以通过下肢血管滤器置人手术的方式,来防止围手术期血栓脱落后阻塞心、脑、肺等重要脏器血管,避免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主动的姿势调整与功能锻炼是最容易实现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例如患侧肢体的抬高。研究表明,患者患肢保持体位于斜坡位抬高30°,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加股静脉血液回流速度;血流速度变快则变相降低了血栓发生的风险。加强踝泵功能锻炼是预防深静脉血栓最重要的功能锻炼,通过加强足跖屈(足趾用力往下踩)和背伸(勾脚尖)动作,使小腿肌肉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挤压小腿静脉丛以达到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目的。踝泵运动的频率保持在30~60次/分钟,每组运动2分钟的运动量为最佳,不仅可以增加小腿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并且可以预防和消除下肢肿胀。
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也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通常鼓励卧床的患者通过深呼吸增加膈肌运动,使胸腔负压增加,促进血液回流,也能提升肺功能,为后续的治疗或手术做准备。锻炼的频率建议为10次/小时。
除了主动的功能锻炼外,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也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IPC通过循环往复地充气加压来挤压静脉丛血管,促进静脉血液流动,以预防血栓发生。按重启套筒的长度,可分为膝长型和腿长型。并且有两种充气方式,一种是两支充气套筒交替充气加压泵,一种是两支充气套筒同时充气加压泵。不管哪种充气方式,都能达到加压的目的,两者的临床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预防,是最直接也是疗效最确定的血栓预防方式。对深静脉血栓中高危患者,通常采用预防剂量的小分子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口服抗凝药等进行预防,或作为围手术期抗凝防血栓的首选方式。也可采取中医药治疗。予以活血化瘀、行气消肿类中药内服,也能促进下肢血液回流,达到防止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血栓的预防也有辅助作用。建议采取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蔬果(糖尿病患者适当摄入),特别是含纤维丰富的果蔬。该类饮食不仅有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保持卧床患者良好的消化系统、血液指标等也有帮助。应避免摄入油脂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猪手、咸鸭蛋等。
深静脉血栓固然可怕,但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去了解和面对,并有效地去预防它,治疗它,最大限度地将其危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