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衍学 何林
摘 要:民办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通过推进分类发展政策体系,以及实施分类设置、支持、指导和评估,来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并实现特色发展。为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不仅需要公办高校的努力,也需要各类型和层次的民办高校共同参与。文章通过深入研究国内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内涵特征,力图构建一个适用于国内一流民办本科大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从而推动其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民办本科大学 战略管理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6-219-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化,民办本科大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它们不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推动教育创新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然而,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民办本科大学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进而推动其向国内一流水平迈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国内一流民办本科大学的评价指标,构建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以期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通过深入分析民办本科大学的办学特点、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等因素,我们将尝试确立一套既符合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又充分体现我国民办教育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民办本科大学的整体办学水平,也有助于引导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贡献力量。
一、民办本科大学发展现状
《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显示,全国共有民办高校789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25.66%。其中,民办普通本科学校391所,占全国高校本科高校的比例为31.48%。民办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994.38万人,占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20.87%。从院校数量上和在校生数量来看,民办高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办高校百花齐放但竞争加剧。YT高校从独立学院转设为普通民办本科高校后,不再使用原举办方公办高校的相关名称,开始进行自有教育品牌建设,同时进入与全国700余所民办高校同台公平竞争赛道。
在全国范围内,民办本科高校综合办学实力持续较快提升,百花齐放。2011年,北京城市学院、西京学院、河北传媒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等民办高校通过教育部审批,正式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吉林外国语大学,学校创办于1995年,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民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200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0年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项目。后续,国内又有三亚学院、河北传媒学院、西京学院、宁夏理工学院等4所民办高校成功通过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审核。另外,民办本科高校也面临优质公办高职专科层次高校升格为本科高校后的竞争。民办高等学校从规模发展进入内涵发展阶段,竞争形式和内容更加多元。
通过多年的积淀,国内部分民办大学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重庆移通学院、成都锦城学院、吉利学院、黄河科技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学院、浙江树人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等一批在国内有重要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民办大学,得到社会的认可,部分民办高校办学成效显著。
二、一流民办本科大学评价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新阶段。民办本科大学正致力于由办学同质化向特色化转变。然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价民办本科大学的办学水平,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一流民办本科大学评价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1.评价标准不明确。目前,对于何为“一流”的民办本科大学,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评价标准。不同的评价机构和专家往往有各自的侧重点和评判标准,导致评价结果存在差异性和不确定性。
2.科研与教学失衡。现有的评价体系往往过分强调科研成果,而相对忽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倾向可能引导大学过度追求科研产出,从而牺牲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
3.评价指标单一。当前的评价体系主要集中在学术科研和师资力量方面,缺乏对大学社会服务、创新创业能力、国际化程度等多元化指标的评价。这使得一些在特定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和特色的民办本科大学无法得到充分认可。
4.评价过程不透明。评价机构的选择、评价指标的确定以及评价结果的公布等关键环节缺乏透明度,容易引发公众质疑,降低评价的公信力和有效性。
(二)一流民办本科大学评价体系的改进策略
1.明确并统一评价标准。相关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通过广泛研讨和征求意见,制定出一套明确、统一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平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在评价体系中应赋予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更多的权重,鼓励民办本科大学在提升科研水平的同时,不忘初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引入多元化评价指标。除了传统的学术科研和师资力量指标外,还应将社会服务、创新创业、国际化程度等多元化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以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民办本科大学的综合实力和特色优势。
4.增强评价过程的透明度。评价机构的选择、评价指标的确定以及评价结果的公布等关键环节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以提高评价的公信力和有效性。
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一流民办本科大学评价体系是推动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些措施也将更全面地评估民办本科大学的办学水平,引导其向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方向发展。
三、一流民办本科大学评价体系构建
国内一流民办本科大学,本质是内涵质量建设得到利益相关方的充分认可,本研究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十个方面:一是一流的办学理念和大学文化;二是一流的学科专业建设成果,重点通过学校获得国家、省级“一流学科”或“一流专业”的数量来体现;三是一流的内部治理;四是一流的内涵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五是同类高校中一流的师资队伍水平;六是一流的平台建设;七是一流国际交流与合作;八是一流的办学成果;九是一流的品牌影响力;十是一流的办学条件,包括学校的建筑及功能设置,校园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体系中,针对治理能力、科学研究体系和学科建设体系的持续优化与提升,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治理能力,民办高校必须深入推进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效能,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在科学研究方面,构建完善的科研体系至关重要,这不仅需要加大对科研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持,更需要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机制,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在学科建设上,民办高校应立足于自身特色和优势,明确学科发展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科带头人建设,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同时积极与国际接轨,引进全球先进教育资源,以提升学科的国际竞争力。这些举措将共同推动民办高等教育实现质的飞跃,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作出重要贡献。
一流的办学理念和大学文化。办学理念是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力,是学校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是办学行为的指南针和指挥棒。举办方熟悉高等教育并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持续进行办学投入,支持学校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方面,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提供丰富的发展平台,坚持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在教师发展方面,持续提升教师的工作成就感、生活幸福感和组织归属感。在学校内部,坚持教育创新,激发办学活力,提升运行效率,实现全方位育人;在学校外部,融入社会,对接社会,构建学校、用人单位、社会协同发展。
一流的学科专业。在学科专业布局方面,围绕国家需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发展需要进行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学校根据发展,主动对接新业态、新经济和新产业的需要,及时优化专业结构,撤并、新增专业。通过新建或改造升级,引领带动专业交叉融合发展,建设新工科、新文科类本科专业。学校具有优势突出的特色专业,特色专业入选教育部及地方一流专业建设点,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专业群。学校相关专业接受教育部、国内外专业认证权威机构对专业教育质量进行评估评价并通过认证。建设有国家级及省部级一流本科课程。
一流的内部治理。建立起权责明确、高效、制衡、适应国内一流民办高校发展需要的内部治理结构;坚持依法治校,优化并执行大学章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和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治校的驾驭能力和水平;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定位科学编制规划,合理确定各项发展指标,提高规划执行能力。
一流的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在专业技能、持续学习、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健康体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商业思维综合协调发展,并为其发展提供支撑平台。开设有美育、体育、劳动教育、通识教育等课程。
一流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从数量和质量上匹配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师团队,重视博士学位、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占比。教师具有归属感,认同学校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激励体系,配套有成熟的培训体系。
一流的平台建设。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省市重点实验室和行业学院数量。依托行业学院深入产教融合,行业产业深度参与学校办学过程;与企业开展专业实习实训、实质性发挥作用的基地数量;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获教育部立项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量。省市级众创空间数量。
一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拥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办学项目。构建国际化教学思维、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以及国际化师资队伍。
一流的办学成果。师生在国内外重要赛事和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奖项的数量。学生学科竞赛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200强。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国家及省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数量。
一流的品牌影响力。办学特色鲜明,学校得到学生、家长、教职工、主管部门、企业等利益相关方的高度认可。系统地进行学校品牌建设。学校典型做法和创新教育改革在同类高校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主动到校进行考察、交流、学习。
一流的办学条件。充分发挥校园建筑的育人功能;校园建筑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相匹配;具有鲜明的建筑特点或标志性建筑,通过校园建筑传递设计美、功能美、学习美、工作美;校园建筑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交流提供便利,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所、艺术场所。智慧校园建设投入及运行效果,智慧教室建设与作用发挥情况;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和建设开发线上教学资源等情况;省市级智慧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智慧教室数量;智慧服务便利度。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从国家层面对教育评价体系做出方向性、战略性安排。深化评估分类改革,落实引导不同类型高校多样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以及区域经济社会、行业需求,在不同领域分类发展,争创一流,助力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
四、结语
本研究聚焦于构建国内一流民办本科大学的评价标准与体系,旨在推动民办高等教育向高质量发展迈进。通过综合分析民办本科大学的办学特点、教育质量与社会影响力,本研究确立了一套全面且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涵盖了办学理念、学科专业建设、内部治理、师资队伍、平台建设及国际交流合作等多个维度。此体系不仅有助于引导民办本科大学明确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还能促进学校间的良性竞争与协同发展,进而提升民办本科大学的社会认可度和品牌影响力。随着教育现代化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这一体系将持续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社会需求,共同推动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萍,岳沛磊,雷润玲.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研究特点与展望——基于知识图谱分析法[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22(02):33-43.
[2] 张春梅,梁忠环,李友仕.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一流民办大学建设路径研究[J].大学教育,2022(09):33-43.
[3] 王一涛,侯琮,毛立伟.新型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06):100-104.
[4] 阙明坤,王佳桐,周瑜.公益创业视域下民办高校的使命冲突与价值坚守[J].大学教育科学,2022(03):112-121.
[5] 胡晓莹.我国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建设现状及路径[J].黑龙江科学,2020(03):138-141.
[本文为2021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渝地区国内一流民办大学建设标准与路径》(项目编号:21SKGH32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衍学,从事战略管理、创新创业教育、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何林,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研究。]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