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将产业界的实际需求和教育资源紧密结合,以优化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通过问卷和访谈调研产教模式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群体,对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产教融合下人才培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原因,最终从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社会组织“四位一体”架构提出优化路径,推动产教融合从发展理念向制度供给的落地,以期为产教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 优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6-207-03
近年来,全国高校先后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推动教育链和人才链、产业链之间的有机衔接。深化产教融合不仅是教育部在新时代条件下提出的职业教育精神,亦是应用型本科学校教学体系的核心教学模式。而通过开展校企协同的合作育人方式,建立产教融合机制,则是培养优质职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践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与企业合作,将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和市场需求的培养。这使得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能够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产教融合将教学环节、企业生产、素质训练以及技能培训等多种技能融为一体,既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训练了相关的技术技能。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产教融合使企业与高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企业可以提供实践机会和设备支持,而高校则可以提供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和人才资源。这种合作模式能够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知识成果的转化和科技成果的经济产出。
同时可以缩短人才培养周期,通过产教融合,学生可以更早地接触到实际工作和企业环境,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这有助于缩短人才培养周期,使学生更快地适应职业岗位,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四)提升企业参与度和贡献度
产教融合提升了企业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参与度和贡献度。企业结合自身优势与资源共享与学校联合进行人才培养,能够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产教融合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本文选取大连财经学院,通过对涉及讲授会计学课程的会计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数字化应用学院、大数据人工智能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的学生发放问卷,对合作企业走访访谈,对院系教师交流访谈三种调研路径展开调研。根据发放问卷和访谈结果,发现应用型本科高校、企业和学生都已经逐步意识到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也纷纷开展多项实践措施。整体来看,呈现如下几种现象:
(一)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占比趋向升高,但效果甚微
在学生访谈环节,就本专业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模式是如何看待问题。作为大一的A同学谈到理论课较多,在大一学年只有一门理论与实操混合的课程,是先上的理论课,在理论课学完之后用两周的时间实训。教学方式还算可以,就是实践的时候前面理论忘掉的差不多了,而且实践的时间很赶。另一位大三的B同学谈到在大三的时候可以从8门专业课中选择4门课,B同学选的是偏实践多一点的实操课,比理论课上课有趣,但经常学完没过多久就忘了实操怎么做了,不像理论学习可以在课后时间复习书本习题。而且,实操课多是上机软件,例如会计实训,多是虚拟平台的账务。
通过访谈学生对实践课的认识发现,就会计专业教学内容而言,专业理论性较强,趣味性一般,如只以讲授灌输为主不采用实操训练,教学效果势必差强人意。虽然高校已经逐步调整实践教学的渗入,但是大部分专业核心课程依旧是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操的引导,或者即使设立实践课程也效果一般,有的是流于形式,实训课堂中老师演示,学生照葫芦画瓢般跟着操作,被动地完成实践学习任务;有的是将理论课与实训课拆分为跨度较大的两个学期完成,如大一时进行理论讲解,而综合性实操演练要到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才进行。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只是单纯地学习了一些凭证、账簿、报表的填制和整理,几乎没有涉及到数据的分析与整理,预测和判断,缺少互联网+和云会计的实践运用。有些教师也尝试引入案例进行讲授,但缺乏真实数据的指引,对学生吸引力不大,也未达到教学目标的理想状态。
而且,在技能考核上也多以试卷为主,所接受的实训内容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考核,考核体系也需完善。
(二)与行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缺乏综合素质培养
在企业访谈环节,就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是什么样的,企业一般想要具有哪些技能的毕业生的问题。A企业负责人谈到:“相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有时间会更加青睐于沟通能力强,学习能力强,实操能力强的应届毕业生,但是近几年看,眼高手低、不爱吃苦的孩子越来越多。”另一家财务代理记账公司的B负责人提到:“我这边是财务公司,作为专业技能凸出的行业岗位要求,我们希望入职的应届毕业生具有专业职称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技能。性格可以开朗一点,有时间工作比较轻松,也有时间月末季度末工作会非常繁忙,希望入职者此时工作抗压能力强,可以积极乐观对待忙碌时期。”
通过与企业的访谈中可以看出,社会企业普遍看重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相关经验等方面,是应届毕业生所薄弱的地方。会计人才的需求早已经从单一的技能型人才转向复合型人才,如果在校期间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上,信息化只是掌握运用在金蝶、用友等会计软件亦或是纳税申报等软件的应用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掌握现如今数字经济时代下“互联网+”以及云会计等信息化技能,对数据的挖掘、分析、整理有一定的见解和判断能力,缩小就业时供需脱节的矛盾。
此外,还需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现如今,社会上有很多高校毕业的优秀学生,自身学习能力都很强,专业能力有没有任何问题,但心里抗压能力不过关,抑郁、情绪低落慢慢毁了职业生涯。因此,在校期间仅较强的学习能力是不够的,必要还要拥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强健的体魄,较强的社会抗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富有爱心等等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产教融合有所实施,但校企合作缺乏深度广度
在问卷和学生访谈中,就学校实习安排以及实习的指导教师等问题。同学们提到学校的实习有很多种,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等,但大都是学校的老师,有时候有一些综合模拟课会有一些外来导师来授课。
目前,多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均有合作的企业,产教融合有所实施,但在开展情况来看,广度和深度均不够,有部分院校依旧停留在去企业泛泛参观,企业人员开讲座等浅显的方式上,产教融合层次处于低水平状态。一方面,可能出自于成本和学生安全的考虑,高校不放心学生几个月时间在企业的安全问题,于是并没有开展实际性的学生企业实习等合作。另一方面,也是企业由于商业机密和不愿花精力培养新人的心态,导致没有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此外,经实习单位反馈目前存在的一种现象,学生在校期间是团体生活,步入实习单位时总想着几个朋友可以一起在本公司工作,但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当得不到满足时,学生上岗实践意愿下降,导致不积极参与校方提供的平台。
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上,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欠缺,应开拓深度合作,拓展广度合作。如深度上安排企业学徒制,校企双师培养制等方式;广度上增加合作企业,不仅面向财务代理记账公司,也应与制造业企业等多方面经营广度发展。
三、产教融合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现状问题的分析,探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执行缺乏细则支撑
学校有实施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缺乏细则支撑。主要在于政策制定难度大、改革难度大、缺乏专业人才。
产教融合政策涉及多个领域,涉及到政府层面、企业层面、社会层面和学校层面。囊括的角度包括教育、产业、财政、税收等,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因此,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需要大量的调研和协调工作,导致政策制定难度大,难以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
产教融合政策涉及到深层次的教育和产业改革,需要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和体制机制。在改革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力和困难,导致改革难以推进,也难以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产教融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包括教育专家、产业专家、政策专家等。如果缺乏这些专业人才,就很难制定出科学、具体的实施细则。
(二)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不顺畅
由于产教融合的外溢性,企业花大成本培养人才后能否留住是个问题,如此一来,出现企业引而不愿育、院校育而企业不用、企业育而不能留的错位现象。同时,企业在参与产教融合项目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短期内可能难以看到实际收益,这种短期利益和长期投入的矛盾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导致了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的不顺畅。
由于现阶段产教融合产业方和教育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教育方开设的课程和培训与产业方实际需求存在了脱节,产业方对市场的具体需求和技能的要求更加了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的不顺畅。
(三)传统观念阻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推进。这些传统观念可能包括对传统教学的方法、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误解、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等。
传统观念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念相悖。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
传统观念下,产教融合只是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学校关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企业则更关注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实则不然,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需从四方角度来看,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必不可少。目前四方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平台,导致合作机会难以发现和把握。同时,现有的校企合作平台也缺乏足够的功能和服务支持,仍需进一步提升与完善。
传统观念下,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导致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毕业生工资差别明显,学生自身也并不是很倾向于技能型人才。然而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部分人员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更加凸显。
(四)产教融合激励和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产教融合的政策,但实际操作中政策执行力度不足,细化程度不够,缺乏具体的激励措施和评价标准,使得企业和高校在参与产教融合时缺乏明确的指导和支持。如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缺乏具体的执行细则和标准,导致企业在参与产教融合时难以明确获得哪些具体的激励。
同时,企业和高校在参与产教融合时有时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如技术泄露、知识产权纠纷等。现有的激励机制往往未能充分考虑到这些风险和不确定性,导致合作双方缺乏足够的信心。
对于产教融合项目的评价机制尚不完善,难以对合作项目的质量和效果进行准确评估,如一些评价指标可以从定性和定量的评估角度进行评价,而现在评价指标并没有具体,多数流于形式,这导致一些合作项目在质量上参差不齐,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
四、产教融合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
本文以大连财经学院为例,旨在进行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总体来讲,是从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社会组织“四位一体”架构,推动产教融合从发展理念向制度供给的落地。
(一)政府视角优化路径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产教融合政策,为学校和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这些政策可以促进产业和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人才培养和就业对接,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政府可以协调各方资源,促进产教融合的有效实施。政府可以调动教育、产业、财政、税收等领域的资源,为产教融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政府可以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促进学校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建立产教融合基地、创新创业中心等平台,学校和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政府可以促进产教融合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提高产教融合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政府可以组织国际交流活动、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等,推动学校和企业走向世界舞台。
(二)企业视角优化路径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实施产教融合可以在以下方面加以考虑:
企业要明确在产教融合中的目标和需求,例如人才培养、品牌塑造、市场拓展等。明确目标后,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合作计划和战略。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具有互补资源和优势的教育机构或学校作为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选择应该基于双方共同的需求和目标,同时考虑到双方的声誉、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因素。在确定合作伙伴后,设立专门的产教融合部门或者团队,负责和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和高校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企业需要与合作伙伴共同制定详细的合作方案和计划,方案和计划应该包括合作的目标、内容、方式、时间表等,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参与课程开发,与高校合作,共同开发符合行业需求的课程,确保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相关。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等供校方实训基地的培养。与校方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产教融合项目要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鼓励教师和学生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沟通机制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共享资源和信息,促进合作的效果。
与此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倡导开放、包容、创新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工作。举办产教融合主题活动和培训,提高员工对产教融合的认识和参与度。树立产教融合的典型案例和先进人物,激励更多员工投身产教融合事业。
(三)学校视角优化路径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实施产教融合可以在以下方面加以考虑:
首先,改进传统课程与实践课程开设比例,提升实操技能。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结合本课程内容的特点,首先,可以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际技能。其次,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中锻炼技能。对于具体经济业务的分析,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将理论课程的知识点融入到经济业务的实操中。
其次,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强综合素质培养。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根本,满足市场需求,在原有的会计核算理论教学过程中,融入实践教学,注重数字时代的信息化培养,账套的学习也不局限于金蝶、用友等原始财务软件,而应紧跟当下企业所用平台,网上开票填制单据,财务共享,区块链,1+X等等知识均应有所涉及。不仅如此,还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对待生活和人生的乐观态度、乐于助人参与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的意愿、职场价值观的培养。在课外,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素质拓展活动,为社会贡献一份薄力;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项目等课外活动,在保证成绩和心理素质都稳步提升的基础上,不可忽略学生的健康情况,强健的体魄也是当下年轻人好好工作融入社会的资本,同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对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去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以及发展路径,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次,学校需要积极与企业联系,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企业则需要提供实践场所和教学资源,如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并确保这些资源能够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相匹配。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和实习实训,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最后,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和项目合作,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认知。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为学生带来前沿的行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鼓励和支持师生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和产品开发,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四)社会视角优化路径
从社会视角出发,为了更好地推动产教融合,社会可以采取以下行动:
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可以在产教融合中发挥桥梁作用,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通过组织行业交流、技能竞赛、人才招聘等活动,可以增加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机会。加强社会宣传与推广,社会各界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加强对产教融合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产教融合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例如,利用媒体、网络、社交平台等途径,传播产教融合的理念、模式和成功案例,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产教融合。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各界可以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产教融合,包括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通过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产教融合中来,共同推动产教融合的发展。
建立社会评价机制,为了确保产教融合的质量和效果,可以建立社会评价机制,对产教融合的项目和活动进行评估和监督。评价机制可以由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或其他第三方机构负责实施,通过制定评价标准、开展评估活动等方式,对产教融合的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五、结论
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模式将产业与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企业培养出更符合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和创新,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鞠然.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23.
[2] 郭坤.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实施路径及优化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3.
[3] 王欣.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校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3.
[4] 杜宇.产赛教融合模式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进路径探讨[J].投资与合作,2022(02):174-176.
[本文为2021年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青年项目—扶持项目)“产教融合的辽宁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LJBKYF2021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杜宇,大连财经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会计学。]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