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整改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4-07-04 14:31徐旸
经济师 2024年6期
关键词:审计整改公立医院发展

摘 要: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文章以审计整改为切入点,通过认识公立医院整改的概念、审计整改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识别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在保证公立医院核心业务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公立医院审计整改的制度建设、机制建设以及执行与风险管理的协同推进、整改后评价、信息化建设等路径,最大程度发挥审计整改的举一反三、标本兼治作用。

关键词:审计整改 公立医院 发展 路径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6-099-02

根据《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实施医院管理提升行动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内容之一,应提升医院内部管理规范化水平,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行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对审计发现问题分类施策推动整改,按照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等要求采取不同整改措施,建立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公立医院强化审计整改,以审计整改带动和促进自身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实施医院管理提升行动一项重要抓手,在推动公立医院规范发展、严肃财经法纪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公立医院审计整改的概念

审计整改是被审计单位或部门针对审计机构依法依规对审计发现问题所作出的处理决定或提出的建议,而采取的一系列纠正和改进的过程[1]。公立医院在日常运营和发展中,既要接受审计、财政、卫生健康、医保等行政部门的审计检查,也要运用内部审计力量进行组织自身监督。在审计项目的实施闭环中,审计机关、机构或部门对公立医院相关业务及事项等按照审计制度与准则规定的程序作出评价,审计发现的相应问题与审计建议的部分内容即形成公立医院在运营和发展中需要进行审计整改的事项。审计整改作为审计项目后评估的重要一环,影响着审计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是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的有力手段。

二、公立医院审计整改对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形成有效闭环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内部控制建设的全面性与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建立、执行和评价等多个方面,审计整改作为一种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和延伸,是识别缺陷、促进内部控制修正和完善的方式之一。通过审计整改的过程,对审计及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不仅是对发现问题的纠正、改进和处理,也是形成内部控制从建设、实施、控制、评价再到整改反馈,完善新一轮建设有效闭环的有力手段。

(二)促进公立医院对管理风险形成有效防范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有效的风险管理控制能力息息相关。医院在基础建设、物资采购、财务收支等方面都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如建设项目管理缺位或薄弱,可能导致工程进度不可控及工程造价不合理增加的风险;设备购置需求评估不足可能导致设备购置后不合理的低使用率或闲置的风险。在审计项目对于重要或关键事项识别出潜在风险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整改并且确保审计整改到位,既符合业务管理规范化要求,又能促进风险的有效控制,满足风险防控精准化需要,防止风险管理的行动偏差和认知偏差,警惕小隐患变成高风险。同时,通过对风险事项及风险要素情况的研究,便于厘清秩序,做好风险防控的信息储备。

(三)促进公立医院业务系统的有力协同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项业务子系统的高效协同。基于审计评价的独立性与客观性、整体性,公立医院部分审计发现的问题与建议往往不局限于单项业务或单个职能部门,而是相互交叉、环环相扣和相互制约的。涉及多部门,多岗位、多业务的审计整改事项,可能存在着各口径整改内容多、整改难度和力度不一,以及对审计整改的认识不统一的情况。审计整改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运用全局思维科学规划整改方案,亦需要在整改执行中破除系统壁垒与信息孤岛,统筹推进,在多个业务系统构建起互通信息、协商、相互配合、有力协同联动整改机制。

(四)促进公立医院在发展中聚焦主业

公立医院审计整改工作是在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基础上,增强医院高质量发展能力,促进医疗、教学、科研等共同发展。审计整改的目标在于对现有情况进行明确,对现有问题进行持续的改进,促进单位完善治理[2]。在发展过程中推进审计整改其作用不仅是发现与识别问题事项本身,更着眼于剖析原因、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合力、提高效率、纠正谬误,在规范合规的轨道上聚焦重点,提高决策支持性,突破待整改问题对进一步发展的制约,以运营管理效能的提升、经济管理工作的强化促进公立医院提升整体社会价值[3],夯实发展的基础,助力公立医院在医疗、教学与科研等主业中增强优势。

三、公立医院审计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整改制度建设不完善

未建立审计整改制度或审计整改制度不健全,对医院审计整改的范畴、工作机制、实施主体、结果运用、责任追究等要素未进行全面的统筹设计,审计整改的程序和要求不完善,审计整改工作支撑不足、依据不足,欠缺适用于整改情况的表单和报告要点,不能及时准确、充分完整地反映审计整改进展和结果,内部审计部门推动对整改事项指导和监督的阻力大。

(二)审计整改流程管理不完善

各级人员对审计整改重要性认识不足、各类人员承担的审计整改责任不清晰、对审计整改流程管理认识不足、整改管理较为松散。产生问题的原因包括对审计整改的理念认同感、相关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对审计整改流程的重视程度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审计整改的筹划、开展、推进和结果[1]。如果相关审计事项出现重开展轻整改、重形式轻问题、重困难轻效率等现象,则无法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价值。

(三)审计整改档案管理不完善

公立医院审计整改资料来源、资料形式和资料介质是多样性、复合性的,整改资料要求不明确、不清晰,缺乏分类管理与系统整合,以及项目经办及管理人员岗位调整等原因,往往存在审计整改档案查找不便、未形成有效的审计整改跟踪记录与台账、审计整改落实反馈不全与责任划分不清等情况。

(四)审计整改效率效果不显著

部分业务部门只关注审计事项实施,对审计发现问题与建议不够重视,对发现问题整改不彻底,存在屡审屡犯、避重就轻、重复整改等审计整改不到位现象,无法充分发挥审计工作价值[2]。同时,审计整改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整改规划也可能导致整改流于形式,进而对审计整改事项原因剖析不彻底,制定的措施不合理,不能从根源解决问题。审计整改成效不显著成为制约公立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水平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四、审计整改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审计整改制度建设

在公立医院内部管理的制度体系中明确审计整改工作的相关内容,将审计整改原则、内容、主体、执行流程及规范、监督、结果运用、责任界定与考核等固化到公立医院制度建设中,夯实公立医院审计整改的制度基础,在此基础上推动审计整改工作的规范进行。在制度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审计整改的多层次多部门协同性,广泛征求相关部门的建议与反馈,制定健全清晰的制度条款。

(二)审计整改机制完善

推动公立医院高效运营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强化审计整改,必须关注财政财务、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特殊事项等重点领域,结合公立医院发展涉及的医疗设备物资、药品试剂、科研项目、基础建设等业务领域特点,构建起包括计划、执行、管理、评价等相统一的贯穿审计整改全过程的审计整改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基于计划、执行、管理、评价的动态闭环理念,分步骤、层层递进展开审计整改工作。在分级分类管理机制下,通过组建审计整改事项规划研判小组,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不定期评估审计整改事项,根据分级分类标准进行整改事项的专业化转化与量化,归类审计整改事项,对纳入各级各类的整改事项进行精准化的持续推进。

(三)审计整改执行与风险管理强化

在审计整改执行的过程中强化风险管理。首先,要对外部、内部审计项目提出的问题、审计整改事项、审计建议等提高认识,深刻剖析原因,找准根源,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整改执行与风险管理计划;其次,要根据审计整改事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过程与结果的监督与控制,识别专业技术风险、整改流程风险、整改信息风险等;最后,要结合整改事项中涉及的岗位设置、内部流程等推动同类事项达到举一反三、标本兼治的效果。对整改执行要建立台账记录与销号管理制度,使审计整改的过程管理实现清晰可控、要素明了,最终促进整改到位率和效果的最优化。

(四)审计整改后评价实施

重点领域、难点问题的审计整改需要建立后评价机制,综合整改到位率、整改时效性、整改协同性等维度进行评价,就相关事项进行跨业务、跨部门、深层次综合分析。实施审计整改后评价。一方面,是对整改的措施和结果进行记录作为后续不断优化内部经济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另一方面,是对推进审计整改的工作过程进行总结,在制定后续审计相关计划时保持关注,将后评价结果与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结合起来,必要时进行二次审计,检验整改实施后的管理效果。

(五)审计整改信息化资料库与记录库建设

基于审计整改建立共享的信息化记录库,支持审计人员检查审计发现和建议纠正整改情况:导入历次审计发现问题清单和审计整改结果清单,包含问题摘要、涉及金额、整改部门、整改建议、整改措施、整改结果、完成时限等要素,使赋予相应权限的审计整改人员可实时检索和查阅相关内容,也便于对审计整改结果进行“线上+线下”检查并对账销号;同时,根据实际审计整改内容设置时限预警提醒,对于超过预置整改时限的整改事项自动提醒,使审计整改管理人员关注相应事项并推动继续整改,分析和确定后续审计重点问题,实现“治已病、防未病”的目的。

五、总结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坚持和强化公益性导向,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的科学化,促进资源有效分配和使用,防范财务风险、业务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政风险。强化和完善审计整改,需要构建审计整改制度健全清晰、整改机制完善可行、整改流程清晰合理、整改执行推进有效、整改管理风险可控、整改评价反馈完整的管理框架,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建设审计整改信息资料库及记录库等,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审计整改工作的管理水平,加强审计信息以及审计整改信息对组织发展的促进作用与决策支持性,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苏红.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整改机制构建研究[J].管理观察,2019(04):46-49.

[2] 黄锦红.PDCA在审计整改和成效追踪中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04):109-111.

[3] 赵海萍.公立医院医疗设备招标采购问题及审计整改对策[J].审计与理财,2020(12):44-45.

[作者简介:徐旸(1991—),女,汉族,广西贵港市人,硕士,经济师,审计师,研究方向:内部审计、内部控制与医院管理。]

(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审计整改公立医院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谈国家审计机关审计整改的对策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审计整改落实困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审计整改的责任体系与协同机制
审计整改的博弈分析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