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成果运用的最终体现,是各单位规范经营管理的内在要求。结合审计整改实践,阐述审计整改的意义,分析审计整改落实困难的原因,并提出建章立制、公开审计信息、创新审计整改方式、形成审计问题汇报制、提高审计质量、强化审计调研、落实整改责任追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审计整改;成果运用;责任追究
中图分类号:F23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6)11-0151-02
[作者简介]王淑芳(1980-),女,江西九江人,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会审计。
审计整改工作是指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查找出的问题而采取一系列改正措施。审计整改不仅仅是被审计单位的工作,也是审计工作最终环节——成果运用的重要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审计工作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审计整改及审计成果运用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审计工作质量,但在审计实践中一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找出的问题屡查屡犯,形成顽固的“习惯性违章”。长期以来,审计整改不到位的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解决,成为审计成果运用的难点,审计整改工作不容乐观。
一、审计整改的意义
审计的价值在于整改,促进审计成果的有效运用。公司系统内审计工作的目的不是查找问题,而是通过查找问题落实整改,堵塞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完善制度,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杜绝隐患,规范经营管理行为,防范外部风险。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审计整改落实难是当前审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笔者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规章制度不健全
现行公司系统内审计相关法规制度缺少关于审计整改问题的明确表述,无具体明确的操作流程,审计项目组在督促审计整改方面缺乏足够的制度支撑,仅依据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审计建议责令被审计单位整改,缺乏硬性约束力。
(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审计人员在掌握《审计法》的同时,必须具备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宽广的视野及政策水平和法律常识,以及文字表述能力。在善于发现问题的同时,还必须能够站在有利于提高被审计单位管理水平的角度分析和站在宏观角度为领导提出决策建议,使审计查找出的问题整改达到改进和免疫的效果,使被审计单位或责任人从中受到教益。但是目前一些审计人员不能从审计工作整体着眼,认为查找问题是审计人员的工作、整改是被审计单位的事情,存在“一审了之”的现象,审计查找的问题停留于表面,不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不能抓住问题本质,对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比较片面,造成被审计单位整改不彻底。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整改工作认识不到位,存在“改不改是我的事”的狭隘观念或问题整改停于表面,就事论事,未做到深层分析,治标不治本,未把审计整改作为堵塞漏洞、提高管理的重要途径,对审计工作存在抵触情绪,直接导致审计整改困难。
(三)监督力度不够
审计整改工作的主体是被审计单位,审计单位是审计整改工作的监督者、报告者。审计单位有职责在审计整改工作中当好监督者、裁判员和报告员。然而,目前审计整改大多是审后整改、事后监督,审计组和审计人员往往是在执行审计工作中临时组建,在执行完项目后,审计组成员解散,项目审计整改验收工作一般列入次年审计工作计划,了解后续审计项目组成员往往没有精力和时间继续追踪后续整改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审计、轻整改的现象,放松了对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和结果反馈的监督检查。
(四)惩处力度不够
审计整改问责工作长效机制尚未健全,通过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或追究惩处力度不够,未对违规违纪者起到警示震慑作用,以致审计查找出问题后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得不到重视,国家法津法规及公司系统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得不到有效维护。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章立制
近几年,国网公司全面系统地制定了多项通用制度,为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充分发挥审计作用,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审计成果运用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办法》从部门、单位职责分工、审计成果综合运用、检查考核等多角度为审计整改提出了明确要求及详细做法,为审计落实整改提供制度依据。
(二)公开审计信息
实行审计信息公开,发挥舆论对整改的督促作用。在依法保守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前提下,于审计结果出来时召开审计情况通报会,由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会上作出整改承诺,通过书面形式予以签字确认并于公司内部网络公布,接受干部和员工的监督,使被审计单位需要整改的事项能够被公司职工了解和掌握,进而营造民主监督氛围。对审计问题整改结果进行公告,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审计整改情况。明确审计整改主体和责任人,通过网络、专报信息、会议等途径对重点热点问题和拒不整改的问题予以曝光通报。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被审计单位才会切实感受到整改的迫切性,增强被审计单位对审计问题的整改力度,强化审计成果有效运用。
(三)创新审计整改方式
一是将审计整改工作前移,做到边审边改。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亟须改进和容易改进的问题,在审计过程中即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整改要求,督促问题尽早纠正,加大审计整改落实力度,另一方面也减轻后续审计整改跟踪检查的工作压力。二是开展后续审计验收工作,及时督办考核。规定被审计单位在收到正式审计意见书的一个月内,应将审计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以公文形式向审计单位反馈,三个月内应将审计建议的采纳执行情况以公文形式向审计单位反馈,同时上报相关支撑材料,该审计组长或主审将采取公文送达方式开展后续审计,对被审计单位上报的审计整改资料予以审核。三是实施审计整改约谈机制。针对限时审计未整改的事项,首先审计项目组长与被审计单位负责问题整改工作分管领导直接约谈督促整改,宣传政策、分析利害、提醒增强责任心,限期整改时限。由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与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面谈,讲明原因。
(四)形成审计问题汇报制
审计项目组应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及其整改落实情况的综合分析,并定期将综合分析结果向单位审计工作领导汇报,重大问题形成审计要情或审计专题分析报告向公司主要负责人汇报,重点描述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存在的风险,引起公司领导层重视,从而对审计整改施加压力,有效推动审计成果运用。
(五)提高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整改的前提和基础,审计组应开展卓有成效的审计调查、精选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制定操作性强的审计方案、高效实施现场审计,严格实施审计小组长、主审和组长的三级复核制度,对审计结果层层把关,确保审计问题描述清楚、定性准确、引用规章制度恰当、给出的意见建议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确保审计整改方向正确。
(六)强化审计调研,增强审计整改功效
审计整改即要纠正违规行为,也要促进健全体制、完善制度。在整改工作中,对于那些因体制和规章制度等客观原因造成被审计单位的被动违规,且无法整改的事项,审计单位应当加强调查研究,把突出的、共性的问题归集起来,加以总结分析,向上级单位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调研同样是一种整改,它是从完善制度和法规入手的深层次整改。从长远看,这种建议性的整改要比纠正性的整改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调研工作也弥补了审计不能整改的缺陷,实现真正意议上的彻底全面整改。
(七)落实整改责任追究
审计整改责任追究是审计整改工作链条上的最后一环,是被审计单位积极主动整改的有效措施,公司系统应建立健全整改责任追究制度,将审计整改责任追究纳入被审计单位年度工作考评及相关责任人员和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中,对存在拒绝或消极应对审计整改造成严重后果和损失的,应追究相关人员及领导的责任,人事部门、工资绩效部门将责任记入被追究责任的相关人员的人事档案中,作为人事任免的考核依据,从根本上解决审计整改不力问题,切实推动审计成果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志芬建立专门的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制度的思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4(6)
[2]刘社兵,赵承康,葛伦建,韦祖彬国有企业审计成果运用模式构建与实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5(12)
(责任编辑:乔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