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杰
摘 要:【目的】探寻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适宜的落叶松叶蜂防治药剂,提升落叶松叶蜂的防治效果,为当地落叶松栽植产业提供参考及借鉴。【方法】采用12种常见药剂对落叶松叶蜂进行了室内防效试验,筛选出5种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2%阿维菌素乳油、70%氧乐果乳油、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500g/L丙溴磷乳油、50%敌敌畏乳油5种药剂对落叶松叶蜂的防治效果超过了90%,其中,2%阿维菌素乳油、70%氧乐果乳油的室内药效效果最佳,在药后72h防治效果达到了100%。在此基础上,比较了2%阿维菌素乳油、70%氧乐果乳油、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500g/L丙溴磷乳油、50%敌敌畏乳油5种药剂落叶松叶蜂的田间防治效果,发现2%阿维菌素乳油、70%氧乐果乳油2种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在药后4d、7d、10d虫口死亡率超过了90%。【结论】建议在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采用2%阿维菌素乳油、70%氧乐果乳油2种药剂用于落叶松叶蜂的防治。
关键词:药剂;落叶松叶蜂;防治;效果
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Hartig)]又称落叶松红腹叶蜂,属膜翅目扁叶蜂科,主要寄生于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以及兴安落叶松上[1]。落叶松叶蜂分布广泛,一旦发生会严重危害落叶松,已成为落叶松林业发展过程中影响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2]。落叶松叶蜂主要通过食入落叶松嫩叶来危害落叶松健康,特别是落叶松叶蜂幼虫,其主要食物为落叶松嫩叶,影响落叶松的健康生长,若虫害严重,可能会造成落叶松针叶的大片缺失,使枝条变得弯曲,最终因正常生长受阻而出现枯死现象,使落叶松无法郁闭成林[3]。在甘肃省,落叶松叶蜂较为常见,通常情况下其一年仅发生一代,老熟幼虫会藏匿于落叶层下方并结茧以度过冬季。到了第二年春天,这些幼虫开始化蛹并生长[4]。幼虫化蛹时间一般在5月上旬,可持续35-40d,在6月下旬成虫羽化达到最高峰,成虫经过羽化后即开始产卵,整个产卵时间大约持续18-20d,每卵10-85粒[5]。落叶松叶蜂成虫的产卵地点一般为落叶松新梢,在刻槽内部可以看到整齐排列的卵粒。6月下旬,上述卵粒开始孵化为幼虫,整个孵化过程大约持续18-20d。落叶松叶蜂幼虫一般可分为5龄,1龄、2龄、3龄、4龄幼虫主要表现为集群性,会在产卵枝条附近食入针叶,随着这些幼虫逐渐长大,其取食范围逐渐扩大,甚至蔓延至附近枝条基部[6]。5龄后幼虫开始分散开来,危害落叶松各个部位[7]。目前,比较常见的落叶松叶蜂防治方式包括人工剪枝、化学防治等。化学防治措施具备一定的危害性,可能会造成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甚至会威胁生物多样性,因而需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探寻适宜的化学药剂[8-10]。
近年来,已有部分学者开始探究落叶松叶蜂的防治药剂,高玉梅等[11]于2005年开始对落叶松叶蜂发生规律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比较了苦参碱杀虫烟剂、3%苦参高渗苯氧威乳油、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20%阿维·灭幼脲可湿性粉剂对落叶松叶蜂的防治效果,发现鸡西市防治落叶松叶蜂幼虫的最佳时间为8月2日至12日,应用弥雾喷粉机喷洒20%阿维·灭幼脲可湿性粉剂可有效防治落叶松叶蜂成虫,是高效、环保、省钱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王佳建等[12]于2019年春季,在黑龙江省喷洒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防治叶蜂类虫害,在施药30 d后虫口减退率超过了95%,这表明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是当地落叶松叶蜂有效的化学防治药剂;周英韬等[13]通过生物测定确定了这种药剂对落叶松叶蜂幼虫的毒力,并利用苦参烟碱烟剂、苦烟碱、高渗苯氧威和阿维菌素进行了林间防治,发现利用3%高渗苯氧威1500倍液和1.2%阿维菌素微胶囊水悬浮剂2000倍液,落叶松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了92%以上,可用于该害虫的大面积防治。为探究适宜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林的防治药剂,笔者于当地进行了田间试验,比较了12种常见药剂对落叶松叶蜂的防治效果,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憨班镇,当地属暖温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2.7℃,日照时长为1842.4h,日照率42%,年总辐射为105.8 kcal/cm2,全年无霜期为223d,年降雨量在400-800mm。试验地乔灌丛生、植被良好。林分组成主要为天然辽东栎、山杨和人工落叶松林。落叶松林平均树龄为12年,郁闭度在0.6-0.9之间,为叶蜂常灾区,叶蜂危害严重并且分布均匀。
1.2 试验材料
1.2.1 试验药剂
试验用50%敌敌畏乳油由山东奥玥化工有限公司提供;25g/L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由北京富力特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2.5%联苯菊酯乳油由陕西缔都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提供;2%阿维菌素乳油由北京燕化永乐农药有限公司提供;500g/L丙溴磷乳油由陕西恒田化工有限公司提供;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由河北博嘉农业有限公司提供;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由江苏省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提供;25%吡蚜酮乳油由武汉诺威特农业技术有限公司提供;70%氧乐果乳油由河北中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40%毒死蜱乳油由天津市华宇农药有限公司提供;5%啶虫脒乳油由焦作华生化工有限公司提供;40%乙酰甲胺磷乳油由浙江省杭州庆丰农化有限公司提供。
1.2.2 供试昆虫
试验用落叶松叶蜂幼虫采自当地人工林,室内利用落叶松针叶饲养。
1.3 室内试验
室内试验于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憨班保护站实验室内进行。根据施用药剂的不同共设置12个处理,分别为T1处理(50%敌敌畏乳油,施用剂量为667mg/L)、T2处理(25g/L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施用剂量为500mg/L)、T3处理(2.5%联苯菊酯乳油,施用剂量为250mg/L)、T4处理(2%阿维菌素乳油,施用剂量为500mg/L)、T5处理(500g/L丙溴磷乳油,施用剂量为667mg/L)、T6处理(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施用剂量为500mg/L)、T7处理(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施用剂量为500mg/L)、T8处理(25%吡蚜酮乳油,施用剂量为1000mg/L)、T9处理(70%氧乐果乳油,施用剂量为667mg/L)、T10处理(40%毒死蜱乳油,施用剂量为667mg/L)、T11处理(5%啶虫脒乳油,施用剂量为667mg/L)、T12处理(40%乙酰甲胺磷乳油,施用剂量为1250mg/L);CK处理(清水对照)。将供试验药剂按照配置为相应质量浓度,装入烧杯后置入新鲜带虫瘿落叶松针叶,浸泡后取出,要保证针叶正反面均沾满药液,采用滤纸吸走多余药液后将针叶植于培养皿内(每个培养皿内置入30片针叶)。一个培养皿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在48h后、72h后分别采用解剖镜观察落叶松叶蜂毒杀情况,计算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效[14]。
1.4 田间药效试验
在室内试验基础上,筛选出5种防效最高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在落叶松叶蜂成虫羽化和幼虫孵化盛期,设置6个处理(5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处理),各试验小区呈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均为50m2。在落叶松叶蜂幼虫发生盛期用药1次,采用喷雾器对林木叶面均匀喷雾,用药量以枝叶湿润不低为宜;用药后4d、7d、10d分别记录各小区幼虫死亡情况。具体而言,分别在树冠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于上部、中部、下部3个部位随机抽取30片被害叶片,共检幼虫30头,采用刀片切开虫瘿,观察其是否死亡,计算死亡率。利用方差分析及邓肯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及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落叶松叶蜂的室内药效评价
不同药剂对落叶松的室内药效评价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在药后48h,不同药剂对落叶松的室内药效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T5处理>T6处理>T9处理>T4处理>T1处理>T10处理>T3处理>T12处理>T11处理>T7处理>T8处理>T2处理,其中T5处理(87.89%)、T6处理(87.86%)、T9处理(87.55%)三种药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T4处理(83.46%)、T1处理(81.13%)两种药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T3处理(37.82%)、T1 2处理(33.33%)两种药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T11处理(27.90%)、T7处理(26.74%)、T8处理(24.48%)、T2处理(21.35%)四种药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500g/L丙溴磷乳油、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70%氧乐果乳油、2%阿维菌素乳油、50%敌敌畏乳油五种药剂对落叶松叶蜂的防治效果超过了80%。
在药后72h,不同药剂对落叶松的室内药效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T4处理=T9处理>T6处理>T5处理>T1处理>T10处理>T7处理>T8处理>T12处理>T2处理>T3处理>T11处理,其中T4处理(100.00%)和T9处理(100.00%)两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达到了100%(差异不显著),T6 处理( 9 7 . 9 5 % ) 、T5处理(97.83%)、T1处理(97.82%)三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T1 0 处理( 7 7 . 8 9 % ) 、T7处理(70.00%)两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T7处理(70.00%)、T8处理(65.79%)、T12处理(6 5 . 7 0 %)、T2 处理(6 4 . 4 7 %)、T3 处理(64.45%)、T11处理(61.35%)六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2%阿维菌素乳油、70%氧乐果乳油、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500g/L丙溴磷乳油、50%敌敌畏乳油五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超过了90%。
2.2 不同药剂对落叶松叶蜂的田间药效试验评价
在室内防效试验基础之上,笔者采用2%阿维菌素乳油、70%氧乐果乳油、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500g/L丙溴磷乳油、50%敌敌畏乳油五种药剂进行礼物落叶松叶蜂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在药后4d,不同药剂对落叶松叶蜂的虫口死亡率存在显著影响,其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D1处理>D2处理>D4处理>D3处理>D5处理,其中D1处理(97.80%)、D2处理(94.43%)两个处理虫口死亡率差异不显著,明显高于其余三个处理。综上所述,2%阿维菌素乳油、70%氧乐果乳油两种药剂落叶松叶蜂的虫口死亡率超过了90%。
在药后7d,不同药剂对落叶松叶蜂的虫口死亡率存在显著影响,其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D1处理>D2处理>D4处理>D3处理>D5处理,其中D1处理(98.90%)、D2处理(93.33%)两个处理虫口死亡率差异不显著,D4处理(88.90%)、D3处理(86.67%)两个处理虫口死亡率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2%阿维菌素乳油、70%氧乐果乳油两种药剂落叶松叶蜂的虫口死亡率超过了90%。
在药后10d,不同药剂对落叶松叶蜂的虫口死亡率存在显著影响,其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D1处理>D2处理>D3处理>D4处理>D5处理,其中D1处理(95.56%)、D2处理(94.43%)两个处理虫口死亡率差异不显著,D3处理(88.90%)、D4处理(87.80%)两个处理虫口死亡率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2%阿维菌素乳油、70%氧乐果乳油两种药剂落叶松叶蜂的虫口死亡率超过了90%。
3 讨论与结论
近年来,甘肃地区落叶松叶蜂的危害日渐严重,病虫侵害林木面积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树种品种单一或者配置不合理、外来病虫害入侵、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防治设施不到位、喷洒技术不科学、人员意识淡薄等[15]。目前,最为有效的防治措施仍然是化学防治措施,为保证药效正常发挥,需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筛选出适宜的防治药剂[16]。
阿维菌素是一种环保型制剂,杀虫杀螨广谱,具有强大的内渗、触杀和胃毒作用,使药效可快速渗透至叶背等部位,具有正面打药、反面死虫的独特功效和强大的破卵能力,害虫害螨接触后即出现麻痹症状,不活动,不取食,3h后进入死亡高峰。特别适用于无公害瓜果蔬菜生产,不伤果面。对抗性害虫、害螨具有强大的杀灭能力,持效期强达15d以上。研究表明,阿维菌素乳油对松材线虫有较强的杀灭活性,处理24h后配比度低于5000倍液时线虫死亡率达97%[17];4%阿维菌素乳油防治甘蓝小菜蛾具有较好的效果,667m2施用20ml,药后的防治效果达到91.7%,对甘蓝菜安全性较好[18]。氧化乐果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内吸性有机磷杀虫、杀螨剂,主要用于防治棉花、小麦、高粱等作物的害虫,可强力触杀害虫以及螨类,特别对部分地区对乐果产生抵抗力的害虫即螨类,氧化乐果毒性极强,即使在低温环境内也能够保持良好的毒性特征。此外,氧化乐果还具备一定的内吸杀虫特性,可通过植物的叶片以及茎部进入到植物体内并运送至未施药部位以杀灭害虫。研究表明:竹腔注射3-5ml/株40%氧化乐果乳油,施药5d后,两色绿刺蛾虫口校正死亡率可达93.5%以上[19];氧化乐果防治杨树天牛成虫效果好,有效期可达2个月以上,用药20d后,天牛的死亡率为86.1%[20]。
本试验比较了11种常见化学药剂对落叶松叶蜂的室内药效,发现2%阿维菌素乳油、70%氧乐果乳油、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500g/L丙溴磷乳油、50%敌敌畏乳油五种药剂对落叶松叶蜂的防治效果超过了90%,其中以2%阿维菌素乳油、70%氧乐果乳油的室内药效效果最佳,在药后72h防治效果达到了100%。在此基础上,比较了2%阿维菌素乳油、70%氧乐果乳油、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500g/L丙溴磷乳油、50%敌敌畏乳油五种药剂落叶松叶蜂的田间防治效果,发现2%阿维菌素乳油、70%氧乐果乳油两种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最高,在药后4d、7d、10d虫口死亡率超过了90%。综上所述,建议在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采用2%阿维菌素乳油、70%氧乐果乳油两种药剂用于落叶松叶蜂的防治,在实际生产中,建议将两种药剂交替施用,以获取良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素清.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途径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18(1):4-5.
[2] 张来全.落叶松叶蜂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0(13):88-89.
[3] 王瑞新,彭倩倩.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农技服务,2017(23):76.
[4] 陈金莲.粘虫板诱虫板在落叶松叶蜂防治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0(2):67-68.
[5] 刘利有,聂永升.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J].防护林科技,2014(6):121+125.
[6] 张永杰.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J].甘肃林业,2014,(3):44-45.
[7] 周恩强,吴彩萍,周银全,等.落叶松叶蜂发生规律及防治[J].陕西林业科技,2005(1):19-20.
[8] 夏固成,余治家,樊亚鹏,等.应用撒布器施放几种灭虫药包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试验[J].甘肃林业科技,2009,34(3):49-51+54.
[9] 陶文科,韩崇选.宁南山区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防治试验[J].山西林业科技,2008,(1):105-107.
[10] 杨苗苗,李孟楼,曲良建,等.松叶蜂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2007,23(3):284-289.
[11] 高玉梅,韩海波,王淑君,等.几种无公害药剂防治落叶松叶蜂技术初探[J].价值工程,2010,29(9):222.
[12] 王佳建,关丽萍,王春磊,等.飞机低量喷洒防治落叶松叶蜂的效果试验[J].现代农村科技,2020,(8):72+10.
[13] 周英韬,景天忠,王志英,等.几种药剂对落叶松叶蜂的毒力及林间防治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1):8900-8901+8903.
[14] 徐广春,顾中言,徐得进,等.5种杀虫剂对设施大棚辣椒蚜虫的防治效果[J].农药,2013,52(11):844.
[15] 杜建平.浅谈落叶松叶蜂对林木的危害及防治[J].广东蚕业,2021,55(10):37-38.
[16] 杨巧明.园林绿化与园林病虫害防治探讨[J].农家参谋,2021(5):143-144.
[17] 陈伟.阿维菌素乳油注干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效果[J].江苏林业科技,2017,44(4):33-35.
[18] 韩方胜,吕福顺,唐付仁,等.4%阿维菌素乳油防治甘蓝小菜蛾的效果[J].中国瓜菜,2007,(3):22-23.
[19] 张占平,刘玉茂.竹腔注射40%氧化乐果乳油防治两色绿刺蛾试验初报[J].湖南林业科技,2011,38(1):34-36+52.
[20] 王会珍.施用氧化乐果防治杨树天牛成虫试验[J].防护林科技,2016,(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