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四元五环”教学实践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2024-07-04 04:06:41游云娟
教育界·A 2024年15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摘要】“四元五环”教学模式是指教师科学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经历“读懂、悟透、议深、用活”四个阶段,并将语文课堂教学设定为五个环节,即规划导学路线、自主阅读学习、组织交流互动、推敲质疑问题、巩固学习认知,以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四元五环”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主体学习诉求,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探索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学习感悟的生成,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四元五环”;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清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立足‘四元五环教学实践 构建高效课堂研究”(课题立项编号:FQ2022ZX06)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游云娟(1979—),女,福建省福清市音西中心小学。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融入“四元五环”教学模式,其适合性是显而易见的。所谓“四元”,是指“读、悟、议、用”,而“五环”,是指导学引入、自学感悟、交流互动、质疑问难、应用拓展五个环节。“四元五环”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阅读和互动交流。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四元五环”教学模式,能够创造更多学习驱动力,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深度研学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四元五环”教学模式与新课标要求高度契合,与构建主义理念相融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坚持“四元五环”教学实践,能让教与学达成更多契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对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有重要现实帮助[1]。

一、导学引入,创设“四元五环”教学情境

导学引入是“五环”中的第一环,与“四元”第一元—阅读相对接,其实践价值很高[2]。“四元五环”教学模式有环节设计要求,教师在具体导学引入时,要在前期做好学情调查和分析,根据学生学习实际设计导学方案,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在导学环节,教师应借助多种展示手段创设学习情境,对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刺激,引发学生学习思考,调动学生学科思维,帮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形成学科综合能力。

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时,在初读环节,教师设计自读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阅读文本内容,厘清基本情节,明确作者写了什么人、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你从阅读中获得哪些共鸣?学生根据教师设定的任务展开自读,阅读思维被顺利激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阅读感悟。在自主阅读环节,教师深入课堂,观察学生阅读表现,针对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疑惑进行解答,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在集体展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分享自己的阅读体悟,对文本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和归纳,同时积极评价其他同学的阅读表现,阐释自身个性理解。最后,教师对学生阅读表现、展示互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意理解。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设定阅读问题,布设阅读学习任务,明确阅读学习要求,为学生规划清晰的学习路径,让学生有章可循,顺利进入整体阅读环节,在问题思考和讨论中形成阅读体悟。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活动,为学生内化阅读认知创造良好条件。

二、自学感悟,优化“四元五环”教学设计

教师适时设计阅读问题,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展开自主学习感悟活动,这是“五环”中的第二环[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符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与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高度契合。部分学生没有自主预习的习惯,对此,教师不妨布置自主学习任务,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为学生自主学习规划清晰路径,进而为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创造条件。识字、阅读、质疑、讨论、归结、辩论、读写等,都属于语文学科自主学习内容。教师有意识地设计自主学习活动,对教学设计进行多重优化处理,无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感知体验更加深刻。

教师在设计阅读任务时,要对学生的阅读感知情况进行调查,基于学生阅读心理展开任务投放,这样可以对学生形成多重触动,顺利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促使学生自然进入自主探索环节。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让学生对故事主要内容有一定了解,再投放自主学习任务:1.诸葛亮和周瑜是合作关系,他们两个人为什么要内斗呢?2.诸葛亮技高一筹,他为什么具有能掐会算的能力?3.你喜欢诸葛亮还是周瑜?说说自己的理由。4.你还知道诸葛亮哪些故事?说给大家听听。5.请围绕“草船借箭”这件事创编一段课本剧,看谁设计的脚本更有可操作性。学生主动思考这些阅读问题,展开任务探究,自发进入课本剧创编环节。教师观察学生学习现状,了解学生的阅读思考情况,针对学生创编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为学生自主阅读和创编演绎提供支持。

教师针对具体学情展开教学设计,围绕学生关注点进行任务规划,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独立阅读思考、创编演绎活动,对学生个性观点进行集中评价,给学生阅读思考带来更多触动和启示。教师借助问题设计投放创编演绎任务,这是“四元五环”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学生逐渐进入深度阅读感知状态,其阅读体验更为丰富。特别是课本剧创编演绎任务,能够为学生的感官带来触动,促使学生主动进入课本剧创编演绎和互动交流之中。

三、交流互动,强化“四元五环”教学组织

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开展集体展评学习活动,这是“五环”中的第三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展开教案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故事讲述、展示诵读、游戏竞赛、课本剧演绎、集体辩论等展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让学生在深度研讨评价中完善学习认知[4]。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展开激励性评价,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展评活动,在创造性探索学习中完成学科认知的构建。

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时,教师先组织学生展开整体阅读,让学生重点关注武松打虎环节,然后再设计课本剧创编演绎任务:武松武功高强,胆识过人。请认真阅读相关情节,自发成立阅读合作小组,集体创编课本剧,并展开演绎活动,合理分配角色,现场演绎武松打虎场面。学生对课本剧创编演绎活动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快速组建合作小组,集体研究课本剧、创编脚本。在课本剧彩排环节,教师深入各个小组,对学生演绎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给学生提供更多建议,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演绎展示环节。在汇报演出环节,学生表演渐入佳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组织学生成立评委会,对每一个上台汇报演出的小组进行评价打分。

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设计演绎展示任务,并亲自示范和指导,为学生顺利进入演绎活动创造良好条件。演绎展示任务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自然进入演绎环节,展开积极的互动交流。

四、质疑问难,提升“四元五环”教学品质

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提问,还要教会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让他们自主提出阅读中的问题,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整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集体研究典型问题,能让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学习体验。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整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本文的叙事顺序是按照时间先后展开的吗?“军神”应该是在战场上体现出来的,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沃克医生当时是如何想的?刘伯承没有直接承认自己是军人,那么沃克医生是怎样猜到刘伯承是军人的?刘伯承的“镇定”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不用麻药做手术意味着什么?刘伯承靠什么忍受剧痛的?课文是怎样反映刘伯承的坚强意志的?教师精心挑选典型问题,组织学生展开集体研讨,促使学生在探讨中逐渐达成学习共识,对刘伯承形成全面的了解。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讨论,适时给予必要的提醒,鼓励学生主动进行互动发言,肯定学生的思考和个性理解,课堂研学气氛浓郁。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质疑性阅读,让学生提出问题,为学生深入讨论创造良好条件。教师精选阅读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深度研学环节,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学习共识。部分学生对文本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教师要正面评价学生的个性观点,给予学生更多积极的肯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阅读是学生个性学习行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是个性化的。因此,教师无须设定固定的问题标准和答案,而是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展示,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鼓励。

五、巩固应用,促进“四元五环”教学内化

巩固应用,延伸课堂训练维度,这是“五环”中的第五环,也是促进学生学科认知内化的最后一个环节。对此,教师要精心选择训练任务,提出适合的训练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延伸训练和探索,以提升其学习品位[5]。课外信息搜集、读写结合、对比阅读、文学鉴赏等,都属于延伸训练范畴,教师应深度研究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适合的训练方案,提升训练效果。

以“读写结合”这种训练形式为例。教师要提出具体的读写要求,以顺利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是一篇叙事散文,围绕典型人物刷子李展开具体描写,写出典型人物的个性特质,文章可读性很强。在具体阅读教学中,教师布置读写训练任务:刷子李是普通百姓,但其高超的职业技能却让人佩服。作者对人物的描写非常成功,请你学习这样的写法,选择身边典型人物,精心描绘,突出人物的个性,展示人物的高超技能和优秀品质,参与集体展评活动。在读写训练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研究课文写法,并将这些描写方法应用到身边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写作当中,突出人物的个性,展示时代风采。在展示环节,教师挑选学生习作中精彩的描写片段,组织学生集体鉴赏和学习,提升读写训练效果。

巩固应用是“四元五环”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布置读写训练任务,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地行动起来,在实践中有所收获。学生深入阅读教材,对其基本写法有了更多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精心选择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生活片段,突出典型人物的精彩表现,展现人物的时代风采。在展评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仿写作文,分享仿写体会,并选出一些优秀的仿写习作,现场进行点评,给予学生更多肯定的评价。

结语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四元五环”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索、互动体悟、展示汇报、质疑反思、巩固应用的机会,也能够提升学生阅读、感悟、讨论、应用的品质和效率,促进学生学科认知的顺利内化。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设真实情境,有意识地渗透“四元五环”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展开创新探索,这不仅对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也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秀娟,王成云.“四元五环”教学策略在实用性文本中的运用[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3(6):37-38.

[2]杨静.新课标背景下语文学科实践的教学论思考[J].教学与管理,2023(32):30-35.

[3]游孙瑛,吴秀娟.“四元五环”视域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探究: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背影》为例[J].辽宁教育,2023(7):63-66.

[4]王苍珍.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初探[J].教育艺术,2023(11):40-41.

[5]蔡耀炎.语文新课标“评价建议”的回溯与实施路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11):42-48.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7:24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37:05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6:47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6:03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