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校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测度、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研究

2024-07-04 10:51刘建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7期
关键词:山东影响因素高校

摘  要:采用2013-2021年间山东高等教育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数据,构建山东高校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与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分析两者的时空耦合特征,明晰两者的耦合协调状态类型,进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度的因素进行关联分析,找出关键影响因素,设计优化路径,以期为提升山东高校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能力提供实证基础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山东、高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耦合测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7-0000-05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1]。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2]。而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最早是19世纪中后期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提出,其核心思想是主张州立大学要从本州的发展出发,为本州的发展建设服务[3]。有鉴于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山东高校是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153所办学地点位于山东省的高校群体;与此同时本文研究的黄河流域是指的黄河流域山东段,下文亦同。

然而对于山东高校在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处于何种水平?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如何?有哪些因素制约着山东高校在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发挥?哪些路径可以更好地优化山东高校服务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这些都成为当前提升山东高校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来看,国外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研究[4]、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环境规制调节[5]、 黄河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评价与路径[6]等方面。国内研究主要涵盖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7]、测度[8-9]及影响因素[10]等方面;然而对于教育在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研究比较薄弱。

综上所述,目前针对高校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研究视角有待拓展。国外对于教育服务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国内尽管开始注意教育在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路径,但是主要还是围绕高职教育,对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第二,研究成果有待深入。目前相关研究成果集中在高校和地方经济的各项指标耦合研究层面,对于进一步挖掘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第三,研究对象有待拓展。国内学者对于山东高校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还比较鲜见,有待进一步拓展。有鉴于此,本研究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3-2021年期间的时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影响耦合协调度的关键因素和短板弱项,以期为提升山东高校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能力提供实证基础和决策参考。

二、山东高校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分析

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11]。具体到山东高校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之间,两者的动态耦合互馈关系尤为紧密(图1),具体来说:

(一)山东高校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动能

首先,在服务社会方面,山东高校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据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底,山东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53所,在校生共计348.51万人,当年研究生毕业人数3.45万人,含1861名博士生;本科毕业生27.71万人,专科毕业生34.08万人,这极大地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了人才保障。当前山东高校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积极地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当前亟须的水文、环境类专业进行筹划,以满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在战略需求。其次,在引领社会方面,山东高校紧密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大力开展科研攻关,着力解决在水土治理与生态保护中科技难题。再次,在回馈社会方面,山东高校积极回馈社会,高校周边催生了一批创业孵化,积极引导高校科研成果落地开花。最后,在熏陶社会方面,山东高校文化环境浓郁,一方面高校开展了黄河文化主题教育,坚定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了在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高校周边文化氛围浓厚,提升了附近社区居民的文化修养,带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承。

(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山东高校的强大后盾

首先,在人才需求方面,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会带动山东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助推山东省发展进入新平台,山东省的财政收入将大为提高,这会为山东的教育支出提供强大后盾,近年来山东省的教育支出呈现出逐年增加态势。山东高校利用充足的经费支持,可以优化区域布局、学科结构、凝练特色专业、改善人才培养结构,改善大学生就业的供需错位问题。其次,在科研攻关方面,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水资源的集约利用、水沙治理、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合理开发等世界难题,这为高校相关科研团队的研发创新,提供了时代课题,可以吸纳更多科研成果落地生效。再次,在发展路子方面,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立足山东地域特色,建立产学研平台,实现集群式高水平发展。最后,在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这为高校提出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时代命题,驻鲁高校的课程设置、专业结构需要改进优化,为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做好山东篇章。

三、指标选取与研究方法

(一)指标选取

在参照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按照系统性、全面性、数据可获得性等原则,从山东高校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将两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逐层分解,分别构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如表1所示。 参考刘新平和孟梅的研究成果[12]基础上,本文将山东高校服务水平分解为发展规模和结构、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等3个维度,选取了17个指标来表征。参考黄仁全的研究成果[13]基础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分解为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国内外贸易、社会指标、科技创新产出、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水平、民生事业支出、交通运力等9个维度,选取了47个指标来表征。

(二)数据来源

山东高校高等教育方面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的2013-2021年期间的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局发布的2013-2021年期间的山东省统计年鉴和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对于个别缺失的数据,采用线性插值法加以补充。

(三)研究方法

1.熵权法

采用熵权法对山东高校服务水平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首先,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其次,通过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运用线性加权方法综合评价山东高校服务水平指数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数值越大,表明水平越高。数学公式见参考文献[13]。

2.耦合协调模型

将山东高校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两个系统的因素产生相互作用、彼此渗透交互发展的现象定义为高校服务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耦合,进而构建耦合度模型,进行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的测算,鉴于高校服务水平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同等重要,故将协调系数界定为0.50。数学公式见参考文献[14]。

3.灰色关联模型

为研究山东高校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与两个系统部分指标的相互作用关系,引入灰色关联模型。数学公式见参考文献[13]。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14-15]对于关联度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四种类型:(0,0.35]为低关联,(0.35,0.65 ]为中等关联,(0.65,0.85 ]为较高关联,(0.85,1 ]为高关联。关联度值越大,关联关系越强,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作用越强;反之,则越弱。

四、实证分析

(一)山东高校服务社会水平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序演化特征

根据山东教育厅发布的2013-2021年的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运用熵权法进行处理,计算得出山东高校服务社会水平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统计表(表2)。

山东高校在2013-2021年呈快速上扬的发展态势,反映出十八大以来山东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提升很快,自觉践行高校的使命和担当的进程加快。由2013年的0.0881到2021年达到最高值0.9250。从环比增长率来看,特别是2016年和2017年的环比增速非常迅猛,这一段可能与我省的新旧动能转换,优先支持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有关;而从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后,增速有所回落,反映出这段时间的高等教育属于稳中有进的态势。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在这段时期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反映出山东省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由2013年的0.1613到2021年达到最高值0.8781。从环比增长率来看,特别是在2015年和2016年环比增长速率尤为强劲,这与山东省的新旧动能转换政策,优先发展“十强”产业关系密切。从2013-2019年高质量发展的指数水平明显高于高校服务社会水平指数,换言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快于高校服务社会水平;而从2020开始高校的高等服务社会水平指数超过了高质量发展的指数水平,意味着高校引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在提升。

(二)山东高校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的时序演化特征

基于山东高校服务社会水平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根据甘畅和王凯的研究成果[16]提出的公式来计算耦合协调度,并根据其对耦合协调主类型和亚类型的划分,将两者的耦合协调类型进行界定,具体结果见表3。

由表3可见,山东省高校服务社会水平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极高,均达到0.9以上,说明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强劲;但是协调度方面还有不少差距,大都停留在0.7左右的区间,一直呈现出高耦合、低协调的态势,因此两个系统的协调水平还有待提升。从发展的趋势分析,耦合度由2013年的1.0下降到2018年的0.9993后又上升到2021年的1.0的水平,反映出两个系统的耦合度有所波动震荡;协调度整体上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但是幅度都不是很大。

根据甘畅和王凯的研究成果[16]对耦合协调类型和亚类型的划分,山东省高校服务社会水平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均为基本协调类型,但是在2015与2016两年都是呈现出高等教育服务水平滞后的态势,这与同期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优于高等教育服务水平指数有关,说明哪个系统的强劲或低迷会影响两者的协调度水平;其他的年份两者的指数水平差距都在0.1的范围之内,表现两者没有明显的高低滞后先进之分,也就是表明高等教育引领服务能力水平没有领先于经济社会需求水平,同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带动高校高等教育发展方面也没有明显的驱动作用,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功能有待进一步释放。

(三)灰色关联分析

为了明确制约和影响山东高校服务水平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关键因素,分别从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结构、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等方面,选取了两个系统中13个代表性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具体数据结果,表4  所示:

根据各年的统计数据,从耦合协调度指标解释程度最高的角度来分析,在2013年和2014年,人口密度与耦合协调度关联度最高,分别为0.919和0.925;在2015年和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的数量与耦合协调度的关联度最高,分别为0.980和0.991;在2017年人口密度与耦合协调度关联度达到最高,为1.000;2018年两者的关联度为0.995;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的数量与耦合协调度的关联度最高,为0.997;随后的2020年和2021年都是人口密度与耦合协调度关联度最高,分别为0.957和0.953。这表明人口密度和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对耦合协调度具有较强的解释作用。因此两者是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的关键因素。

接着,从耦合协调度指标解释程度最低的角度来分析,2013年、2014年和2019年教育支出的关联度最低,分别为0.503、0.535、0.680;2015年和2017年废水排放量的关联度最低,分别为0.446和0.644;2016年和2021年,进出口总值的关联度最低,分别为0.582和0.334;2018年重要科技成果数量的关联度最低,为0.462;2020年研究生毕业人数的关联度最低,为0.543。这说明教育支出、废水排放量、进出口总值、重要科技成果数量以及研究生毕业人数等指标是制约耦合协调性的短板弱项,需要引起重点关注。

从总体的角度来看(表5),人口密度、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城镇化率这三者处于高关联层次,这说明这三项指标处于较低的发展层次,是制约耦合协调性的关键因素;博士毕业生、普通本科毕业生、公园绿地面积、海关进出口总值、研究生毕业人数、重要科技成果数量、地区生产总值、教育支出、普通专科毕业生等9项指标的关联度处于较高关联层次;关联度值有一定的差异,从0.837降到0.696,说明各指标的发展存在不协调的地方;废水排放量的关联度处于中等关联的层次,说明生态环境指标在耦合协调性中还比较滞后,属于问题短板,需要引起重点关注。

五、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山东高校服务社会水平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序演化,山东高校服务社会水平在2013-2021年呈快速上扬的发展态势,黄河流域(山东段)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在这段时期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2.山东省高校服务水平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均为基本协调类型,但是在2015与2016两年都是呈现出高等教育发展滞后的态势。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功能有待进一步释放。

3.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来看,一方面,总体上来说:人口密度、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城镇化率这三者处于高关联层次,这说明这三项指标处于较低的发展层次,是制约耦合协调性的关键因素;废水排放量的关联度处于中等关联的层次,说明生态环境指标在耦合协调性中还比较滞后,属于问题短板。另一方面,从各年度的情况来说:各年度影响关联度高低的因素还有所不同,特别是人口密度和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对耦合协调度具有较强的解释作用;而教育支出、废水排放量、进出口总值、重要科技成果数量以及研究生毕业人数等指标的关联度最低,是制约耦合协调性的短板弱项。

(二)建议

1.完善高校系统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系统的耦合互进机制。尽管山东高校发展指数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在提升,但是两者的耦合协调类型多年来一直处于基本协调类型。这就意味着高校系统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系统在交流互进方面还存在一定障碍,封闭孤立的状态需要改变,两个系统要交流互鉴,互通有无,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2.完善科教融合机制,激发创新活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引擎,人才培养是关键。这一点上,需要完善科教融合机制,形成社会与高校协同创新机制[17],拓宽人才培养阵地。高校的人才培养要紧密围绕社会需求;企业的科研攻关与创新研发要与高校联合推进,形成社会创新机制与氛围,提升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水平。

3.优化和提升人口密度。马克思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关键的因素。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来鲁创业,除了吸引我省人才外,更需要外省市高级人才的加入。据此我省需要适时出台政策吸引人才落户就业,给与其在住房、科研、子女及配偶方面的特色政策,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也要加快改进;随着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当地的极化效应进一步显现,山东人才高地与创新高地才能形成群落。

高校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两者协调发展并非朝夕之功。本研究从山东省域层面对2013-2021年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时序演化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下一步在实地调研、耦合机理和政策设计等方面都有待于深入研究完善。

参考文献:

[1]刘紫凌,李钧德,靳赫.大河之治 宁夏先行:宁夏全力推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EB/OL](2023-09-11)[2023-12-0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6744599043758753&wfr=spider&for=pc.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23:179-180.

[3]姚芳.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4):109-111.

[4] XIN Y,LIU X Y. Coupling driving factors of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J].?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2022(10):1-16.

[5] GUO S L,MA H. Does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n China? Empirical test from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J]. Growth and Change,2021,52(4):2040-2070.

[6]LI LSH,LI W. Review on the connotation, Evaluation and Path of Industrial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J]. 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2021,621(1):012135.

[7]安树伟,李瑞鹏.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推进方略[J].改革,2020(1):76-86.

[8]鹿晨昱,张彤,黄萍,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时空综合测度及影响因素[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9(4):476-483;488.

[9]沈路,钱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空间关联及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2,38(13):26-30.

[10]朱永明,杨姣姣,张水潮.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人民黄河,202,43(3):1-5;17.

[11]李金荣,和丽芬.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2011(8):52-53.

[12]刘新平,孟梅.新疆高校学科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耦合关系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8):56-58.

[13] 黄仁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演变与灰色关联分析:基于2000—2018年的实证[J].生态经济,2022,38(9):62-70.

[14]吴连霞,赵媛,马定国,等.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J].地理科学,2015,35(6):742-748.

[15]张芷若.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9.

[16]甘畅,王凯.湖南省旅游发展与经济韧性的耦合协调性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2,38(2):137-144.

[17]王承武,韩芳,王志强.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77(8):12-15.

编辑/丁俊玲

作者简介:刘建,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2022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山东高校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测度、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研究”(XM2022093)

猜你喜欢
山东影响因素高校
图说山东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