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了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揭示了其在社会和文化层面的象征意义。作品中女性形象所表现出的独立性、反传统意识和挑战等特点体现了作者对不同时代社会文化环境的真实反应。这些形象既是对个体角色的塑造,也是对父权制社会体系的追问与变革的探究。本研究透过对经典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深刻剖析,强调了文学作品对女性性别角色的塑造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彰显了文学作品所带来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形象探讨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14-0031-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4.009
英美文学作品正在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内容丰富多彩,凝聚了独特的文化精髓,极具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尤其是“女性人物形象”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学者们广泛讨论的话题,男女平等、女性独立等问题在西方历史长河中也一直备受关注[1]。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往往承载着传统文化和社会的种种压力与期待,呈现出多样而复杂的特征。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作者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回应,通过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可以观察到不同时期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知与反映。例如,19世纪英国文学《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作为一名“一个纯洁的女人”,曾公开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发起挑战,却因为当下时局女性地位的被动与局限进而导致了发人深思的悲惨结局。相较之下,20世纪后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开始展现出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如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笔下的《飘》,以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纠葛和生活遭遇为主线,着力刻画了姿色迷人、聪明能干的大庄园主女儿斯嘉丽坚韧不拔、积极奋斗的女性形象,这是对传统女性角色认知的重构和定义。同时,一些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呈现出超越传统文化期望的特质,如坚韧、独立等,这种特质挑战了传统的性别观念,为性别平等和女性赋权的讨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深入研究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于理解文学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于性别角色的认知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一、经典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特点
经典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与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形象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她们的性格方面,甚至延伸至她们在作品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呈现出两种社会背景和价值观的不同。
(一)女性独立性展现
国外文学作品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体现出作家们对于超越传统社会角色局限性的寻求,尤其是经典英美文学,他们的作品更强调女性作为独立个体其内在世界的存在,而不是家庭与社会对她们的禁锢。作者既以独特的方式赋予了女性人物以独立性特质,又以多角度、深层次的刻画与情感表达尝试走进女性心理世界。国外经典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更加接近独立这一特征,体现出作者对于女性角色的再审视与再认识。透过女性主观印象的变化与角度切换,笔者尝试以女性视角来思考问题,并深入分析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这一深度挖掘显示出女性的独立特质,为女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及存在价值正名。作者在创作方面采用了独特的描写手法来突出女性人物所呈现的多样性与独立性,不再把女性禁锢于传统家庭角色当中,着重表现她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才能与价值,这体现出作品背后男女平等的思想观点,也传达出文学作品对女性角色多元价值的认同。作家们的努力,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对于女性艺术与社会层面的认可与关注。
以狄更斯1838年出版的《雾都孤儿》中的Nancy为例,她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表面上,她白天从事盗窃活动,有时甚至光天化日之下进行抢劫;夜晚则放荡不羁,沉溺于酒色,在醉生梦死中度过,日复一日。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和贫富差距的扩大,贫困阶层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Nancy成了旧社会不幸的英国底层女性的缩影。作为混迹在盗窃团伙中的强盗妻子、黑帮的助手,她与同类截然不同,缺乏闪光点。初入黑暗邪恶之中,她在黑帮圈子中对遇到的Oliver伸出援手,视他为一个未被黑暗社会腐蚀的纯真少年。Nancy和普通女性的人生轨迹截然相反,自年少起她便被逼上了艰难求生之路,提前作出错误的人生选择,由此使她陷入了绝境,毫无退路。这类情节之所以在文学作品里不同寻常,是因为一般行罪恶之事的人物都是作为反面形象来塑造的,很难得到作家和读者的普遍认同,但狄更斯对Nancy这一特定形象的深刻勾画却显示出他的人文主义思想。陷入痛苦的Nancy和Oliver见面时,又找回了自己心中那份早已淡忘的善良和天真,她对爱执着的追求和对腐败社会矢志不渝的抵抗,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反响。Nancy是一个深渊中的悲惨女性,这个形象的意义在于作者对于社会阶层、道德困境和人性善恶的深刻反思。Nancy的悲剧性命运昭示着社会底层人物在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时的无力感,同时,她的反抗也彰显着人性的复杂以及善恶并存的可能。这种对于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入探究,以及对女性社会地位的真实写照,使Nancy这一人物在文学作品中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生动形象,引起了读者的反思与共鸣。
(二)对传统社会的反抗
经典英美文学作品里女性人物表现出的反抗传统社会的意识,正是对那个时代女性社会角色定位与父权制结构提出的一种挑战,这一抵抗可能以多重的形式表现出来。女性人物或许拒绝囿于传统性别角色定位而不愿囿于传统社会的期待,她们可能会对传统女性的职责、行为模式表现出不满情绪,为寻求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而拒绝充当消极的家庭角色或社会边缘代表者。与此同时,独立的女性人物形象刻画也会对文学作品的父权制意识产生挑战作用,作品中的女性企图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改变或推翻所谓的父权制结构,从而获得更大的自主与平等,这种反抗传统社会的意识,往往使得女性人物在作品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她们的抗争和努力既是对个体命运的追寻,也是对社会父权制体系的追问。这一类形象的建构不仅使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而且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那个时代社会对性别角色及女性社会地位所提出的挑战。女性角色对传统父权制社会所表现出的反抗实际上就是她们积极创造独立性的一种具体体现。例如,在《傲慢与偏见》中,婚姻建立在经济基础上是传统,婚姻缺乏感情基础是传统,出身决定地位也是传统[2]。在18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多数传统文学作品中都曾试图用男性眼光去审视女性,女性角色的塑造千篇一律,完全被局限在男性认可的框架内。而奥斯丁以其敏锐女性视角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利重新进行定义,把长期边缘化的女性拉进了父权世界的视野,在解构了父权中心主义的同时揭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3]。在《傲慢与偏见》中Elizabeth Bennet展现了对传统社会观念的反抗,尤其是对婚姻观念的挑战,她既没有同自己的姐姐Jane和朋友Charlotte一样把婚姻当作人生的最终目标,也没有向名利和社会地位妥协。Elizabeth拒绝把自己禁锢在缺乏感情基础上的婚姻中,在她看来,婚姻理应建立在感情与尊严之上,不能以损害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为代价来追求幸福。另外,Elizabeth从不会为了取悦别人而隐忍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她寻求自主和独立的过程中,她始终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幸福的决心,果断地拒绝了社会地位显赫但却与她个性不和的男人的求婚,这种坚持的过程和最后的选择体现了她对尊严、自由、平等和幸福的执着追求。
(三)与传统家庭观念的背离
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定义为:人是基于某种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所从事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历史存在物,即为我的、自觉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生成物。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一切由人创造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样会受到其所处社会发展环境及其背景的影响。中国的经典名著大多诞生于封建帝制的传统社会环境中,这导致它们在文字表述、精神内核及写作内容方面受到传统家庭观念和婚恋观念对女性群体地位弱化的影响。总的来说,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更多地受制于传统家庭观念和社会的期望,它们更多地强调贞妇良母的形象,这种形象对女性的要求十分严苛,使得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在中国传统社会制度下,男女平等思想并未得到充分重视,这种环境影响了传统文学作品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女性地位的定位。相比之下,同时期的西方文学作品更突出自由思想以及对传统家庭关系的抽离,这种特点在强调女性独立性方面表现更为显著。
女性个体自由发展一直是西方国家最为关注的时代话题,因此也有着众多文学家以女性主义为主题进行创作,从而塑造出了各种精神面貌、个性鲜明女性人物形象[4]。以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的Juliet和查尔斯·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笔下的Amelia为例,作者刻画的这些女性角色在故事背景中展现出的更多是对传统家族以及宗族观念束带的一种挣脱与超越,凸显了个体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二、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意义
在审视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独立女性形象时,有必要对作品中女性形象背后的意义进行深度发掘。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往往被刻画为一种具体的符号,它不仅代表了个人,而且还承载了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而边缘性人物的代表,通常对女性形象的分析会涉及其角色隐喻的问题。从具体层面分析,这些女性形象作为主要或边缘性人物,其角色往往被用来暗示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议题。她们可能是对父权主宰体制下对传统女性角色的颠覆,通过作品展示出女性的独立、决心和勇气,从而挑战了传统的性别观念;她们可能代表着社会变革的力量,是对权力结构和社会规范的反抗者,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角色隐喻,常常超越了个体经历,而是承载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她们可能成为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代表着女性整体的经历、挣扎和成就,这种象征性的角色为作品赋予了更多维度,使得读者能够从中发现更多关于性别、权力和自我认同的隐含信息。因此,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独立女性形象需要超越表面描述,理解她们所代表的更广泛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她们的存在不仅是为了故事情节的推进,更是为了探索和表达关于女性在社会中地位和角色的复杂议题。
以《简·爱》为例,Jane Eyre代表了18世纪维多利亚时代最特别的女性群体,她的韧性与独立性表现了她与传统社会作斗争的勇气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她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强烈个性色彩与内在力量并不只是代表了她一个人,也是代表着与不公正待遇作斗争的边缘女性群体的全貌。西方文学作品对这一象征性女性形象的刻画既是对一个个角色命运的传达,也是对更深层文化价值观的探索与呈现。女性形象所具有的文化与社会意义对西方文学作品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意象常常是作家对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真实的反映与写照,如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奥斯汀在其作品中所塑造的众多充满个性、追求独立的女性形象,她们折射出了那个时代英国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与价值的转变,她们的作为与选择不只是故事情节中的一部分,更是对那个时代传统父权社会中女性所受到的制约与禁锢所作出的真实反应。透过对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作者传达出一种对传统父权社会文化的批判以及对女性权利的诉求。
三、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对于读者的影响
(一)读者的认识
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千姿百态,或强势独立,或温婉贤淑,或反叛不羁等。读者对于这些人物形象的回应,常常与他们个人的经历、社会背景、文化观念等密切相关。比如,关于强大而独立的女性形象,有些读者会欣赏她们的勇敢与自主,觉得这样的形象能激发人对独立、自由和平等的追求;然而有些读者则可能持有相反意见,他们觉得这一类形象过于强势,与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对女性的认知不符,从而产生消极的评价。所以,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构建不仅会影响读者的审美取向,而且还会从深层次影响读者对于女性角色所持有的态度与价值。
(二)读者的期许
作品通过刻画具有不同个性、行为特点及命运的女性角色来呈现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旨在挑战传统观念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通过塑造多样化的女性形象,深入探讨女性角色的复杂性和独特性,试图颠覆传统社会对女性单一化的认知。例如,一部关于女性成功经历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会突破整个社会对其能力的刻板认识,从而启发整个社会对女性能力和价值的重新探索。这一类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不仅对其性别角色的社会定位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会使现代社会对女性产生多重期许。
(三)读者的思考
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构建不只是停留在个人层面,更会延伸至对整个社会问题与文化现象的折射。这种创作方式不仅是对女性个体形象和命运的描绘,更是对整个社会对待女性的态度和对女性问题的深刻思考,通过对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的探索和分析,读者能够感受到整个传统社会中的父权制体系对女性权利的剥夺和对女性地位的压制等深刻问题。女性形象的总体呈现往往会表现出命运的不公以及她们的挣扎和奋斗,这种经历旨在向读者展示女性在面对不公正待遇时所付出的艰辛和她们作出的反抗。她们的态度不仅会引发读者对于性别平等的关注,更会激发读者对整个社会现象进行深刻的思考,为争取性别平等和改善女性社会地位作出相应的努力。
四、结语
对于西方文学作品而言,女性人物形象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们通常是某个特殊时代下的真实社会缩影,有效地体现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女性的存在感[5]。通过分析经典西方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特征,探索其表现出的独立性和反传统意识,这些特殊的女性人物形象不仅作为个体角色而存在,而且还负载着文化、社会和象征性的意义,不仅唤起了读者的不同反应,还重新塑造了时代女性应有的态度与价值观,其效果并不仅限于个体层面,更是深入整个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和重视。所以,英美文学作品里多元化的女性角色既表现出了文学创作方面的多样性,也引发了整个社会对女性角色与女性赋权的重新认识与反思,彰显出了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深层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翼.外国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以《傲慢与偏见》为例[J].今古文创,2020(26):8-9.
[2]陈晓晨.外国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探讨[J].散文百家(理论),2020(10):37.
[3]谭荣.外国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探微——评《傲慢与偏见》[J].新闻与写作,2016(12):117.
[4]常金艳.经典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分析[J].今古文创,2020(15):25-26.
[5]郑美静,郭丽丽.试析经典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J].青年文学家,2023(18):145-147.
作者简介:
安然(1992-),女,汉族,宁夏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