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治胃病

2024-07-03 21:04:08沈英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6期
关键词:治未病胃气胃病

沈英

“治未病”包含3要点

中医所谓“治未病”,主要指的是在发病之前或发病之初,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发生、防止疾病发展、杜绝病情复发的目的。“治未病”理论主要包括以下3个要点——

第一是未病先防。即在病情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这要求人们根据自己的体质、环境、季节等因素,调节精神、饮食、起居、运动等,培养正气,增强抵抗力,避免或减少致病因素的侵害。

第二是既病防变。指在患病以后,要及时诊断和治疗,防止疾病加重或传变。在中医的理论体系当中,病情的发展具有其相应的规律,如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单纯到复杂等。因此,需要对病情的发生机制、过程和转变等,进行全面的掌握,并且要在发现疾病之后,尽快地进行诊治,防止疾病加重。

第三是愈后防复。许多疾病在当时治愈之后,依然可能会复发,带来更严重的健康问题。愈后防复则指的是在病愈之后,应采取相关的康复、保健措施,做到除邪务尽,强化身体免疫机能,杜绝病情复发。

“治未病”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和预防思想。如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由于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导致人体的阴阳失衡,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因此,中医治疗疾病,不仅要针对局部的病变,还要考虑全身的状况,从整体上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正气,抵御邪气,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同时,中医还主张根据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调整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以保持人体的适应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从辨证论治的角度来讲,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由于人体的个体差异,导致对内外环境的反应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病理变化。因此,中医治疗疾病,不仅要根据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方面,分析疾病的本质,还要根据症状、舌象、脉象等方面,判断疾病的状态,从而确定治疗的原则、方法和药物。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个体化、灵活性和实用性,能够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疾病的恶化或转归。

在预防思想方面,中医认为预防疾病是医学的最高境界,强调“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中医预防疾病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摄生防病,强调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维护“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的健康状态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疾病预防目的;二是既病防变,强调在疾病发生后,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掌握疾病的发展规律,采取非针对“现脏病”的“隔二、隔三脏”预防性治疗,防止继发脏病的产生,杜绝疾病发展和传变;三是预后防复,强调在病愈或病情稳定后,要注意预防复发,时刻掌握健康的“主动权”,针对患者病理特点,采取综合措施,促使脏腑组织功能尽快恢复正常,达到邪尽病愈,病不复发的目的。

用“治未病”思想指导治胃病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胃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相关,如脾胃功能失调、肝胃不和饮食不节等等。脾胃是消化系统的核心,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腐熟,二者协调,才能保证水谷精微的正常分化和输布。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如脾虚运化失司,胃失和降,或脾胃阳气不足,寒邪内侵,就会导致水谷停滞,痰湿内生,胃气上逆,出现胃痛、胃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与脾胃相互影响。如果肝气郁结,或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犯胃则胃失和降,犯脾则脾失健运,就会出现胃脘胀痛、嗳气、食欲不振、胸胁胀满等症状。饮食是胃病的重要诱因,如饮食过量,损伤脾胃;或饮食不定时,影响脾胃的生理节律;或饮食偏嗜,如过食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胃黏膜,或产生湿热、痰火等病理产物,损伤胃气,引起胃痛、胃炎、胃溃疡等病变。

因此,以“治未病”治胃病应注意——

1.未病先防: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胃病的防治中,首先是要注意未病先防。饮食方面,不过饱不过饥,不暴饮暴食,不偏食,不食生冷、辛辣、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胃黏膜,造成胃病的发生。日常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不熬夜,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胃肠的消化和排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生气、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因为情志不畅会导致气机郁滞,影响胃气的升降,引起胃病的发生。防寒保暖,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寒邪侵袭,损伤胃阳,造成胃病的发生。另外,要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防止寒邪侵袭,可选择一些有益于脾胃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散步等。

2.既病防变:胃病的发展有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发病之后应根据胃病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尽快对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中医强调在疾病初起之时,趁病情尚轻、病位尚浅之时机,及时调治,扶助正气,祛邪外出,避免病情发展加重。因此,对于胃病的早期症状,如胃脘不适、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就医,寻求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不要忽视或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导致胃病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单纯到复杂。中医治疗胃病的基本原则是,除了抑制胃酸分泌,还需解决胃酸逆行、胃气上逆、胃热炽盛、胃阴亏损、胃寒凝滞、胃淤阻塞等问题,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选用适当的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等方法,以达到调和脾胃,和降胃火,健运胃气,消除病邪,扶助正气的目的。并且,在治病和防变的过程当中,要特别注意规避可能加重胃病的各种危险因素,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快、更好的疗效。

3.愈后防复:胃病的复发率并不低,所以在患者病情好转、稳定之后,必须得加强对病情复发的防范。中医认为,胃病的病邪主要有食积、痰湿、寒热、气滞、血淤等,如果治疗不彻底,就会在体内潜伏,受到诱因而复发或转化为其他病证。因此,在胃病初愈或病情稳定后,要继续服用中药,以祛除余邪,巩固疗效,恢复胃肠功能。其次,在胃病愈后,要注意调养脾胃,健脾益胃,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具体方法有服用健脾益胃的中药,如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等,这些药剂既能够治病,也可以养胃。食用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等。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促进气血运行。再者是要继续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防止病情恶化或转变。

猜你喜欢
治未病胃气胃病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环球中医药(2022年7期)2022-07-18 08:13:30
别把胃病当小病!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肝博士(2020年4期)2020-09-24 09:21:30
也来谈谈“胃气”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中成药(2018年11期)2018-11-24 02:57:02
走路治好老胃病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42
老胃病:三分治,七分养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20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