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与生态型河道建设研究

2024-07-03 00:12陈柳杰俞铭琦周宇翔徐义桦
大众科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补偿生态系统

陈柳杰 俞铭琦 周宇翔 徐义桦

摘 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河道区域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河道治理不仅是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更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但是,我国河道区域的环境情况依旧不容乐观,加强河道治理工作不仅能够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还能起到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作用。就河道治理的重要性、原则以及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河道治理 河道建设 生态补偿 疏浚技术 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 TV8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9-3567(2024)02-0080-03

Research on River Regulation and Ecological River Construction

CHEN Liujie YU Mingqi ZHOU Yuxiang XU Yihua

( Suzhou Water Conservanc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river area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River management is not only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owever, the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in Chinas river regions is still not optimistic. Strengthening river management work can not only enhance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but also harmonize development with the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principles, and measures of river management.

Key Words: River regulation; River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Dredging technology; Ecosystem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尤其表现在河流湖泊等水资源污染上。随着工业化发展速度的提升,很多废水污水不经处理就排放到自然水资源体系中,严重污染湖泊和河流。为了缓解河流污染问题,必须注重环境治理工作,采用合理有效措施治理河道污染,大力建设生态型河道,以此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1 生态型河道建设的重要性

1.1 防洪防汛

通过生态型河道建设,可以改善河道的形态和结构,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减少洪水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促进河道监测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建立洪水监测站点、预警系统等措施,可以及时掌握洪水信息,为防洪抗汛提供科学依据。由此可见,生态型河道建设在防洪防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2 改善水质

改善水质是生态型河道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建设生态型河道,可以控制污染源,加强水体自净能力与定期清理河道。其中,控制污染源是改善水质的关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污水处理、减少污水排放等,以减少污染物进入河道。通过加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例如: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加强水流循环等方式,可以促进水体的自然净化,定期清理河道可以去除沉积物和污染物,提高水质[1]。

1.3 生态保护

生态型河道建设对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取一系列生态工程措施,可以同时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生态型河道建设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因素,采取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4 美化环境

生态型河道建设不仅有助于防洪防汛和改善水质,还可以美化环境,提升城市的生态灾害抵抗能力,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例如:在河道两岸规划景观绿化带,通过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修建沿河栈道、铺设草坪和栽植绿色景观树等措施,形成优美的河道景观。这些绿化带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同时为居民提供休闲散步的场所。

2 生态型河道建设原则

2.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型河道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这体现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关系。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利用河道的自然条件和特点,避免过度干预和破坏自然环境。生态型河道建设不仅要满足防洪防汛、改善水质等需求,还要考虑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和环境。通过建设景观绿化带、亲水平台等措施,促进人与自然的互动和交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2 开发与利用协调

生态型河道建设不仅需要考虑防洪防汛、改善水质等生态保护需求,还需要兼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制订河道治理方案时,需要统筹考虑河道的功能、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制订全面的规划方案。在确保防洪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河道的土地利用、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等。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注重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发展。例如: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安排滨水空间,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2.3 服务社会

生态型河道建设不仅提供了防洪防汛的安全保障,还改善了水质,为居民提供了更为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通过改善水质、美化环境等措施,提升了河道周边的土地价值,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同时,河道治理过程中形成的滨水空间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可以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4 生物多样化

生态型河道建设是促进生物多样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河道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通过采取一系列生态工程措施,可以促进河道生态系统修复,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例如:通过在河道两岸保护和恢复植被,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植被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维护河道的自然环境。通过采取措施保持水质清洁,可以减少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促进生物的繁衍生息。

3 生态型河道建设措施

3.1 注重生态补偿

3.1.1 人工造岛

人工造岛是一种在海洋或湖泊中建造人工岛屿的工程。人工造岛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或在海洋上形成军事基地等。在历史上,人工造岛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苏格兰和爱尔兰的Crannog(古凯尔特人的湖上住所)就是人工造岛的早期例子,当时人们在水上建造了木制、巨石等的岛屿。在我国的美济礁项目中,通过填海造地的方式建造了5.52 km2的人工岛屿,取代了西沙群岛永兴岛成为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岛,人工造岛的工程技术和方法因不同的造岛需求而异。一般来说,人工造岛需要经过周密的规划和设计,包括选址、工程设计、施工和后期管理等方面。其中,在选址方面,需要考虑地理、水文、气象等条件,以及可能涉及到的生态系统和环境影响。在工程设计方面,需要考虑结构设计、地基处理、防洪防浪等方面的因素。在施工方面,需要使用专业的施工设备和技术人员,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在后期管理方面,需要制订管理规定和监测方案,对人工岛屿进行维护和管理。

3.1.2 湿地建设

湿地建设是指通过规划、设计和管理来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以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湿地建设包括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湿地保护、恢复、重建和利用等。湿地保护主要是指对现有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维护,以避免其受到破坏和丧失其生态功能。主要包括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湿地资源监测和管理、开展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湿地恢复是指通过人工干预或自然修复的方式,使受到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到其原始的状态或达到其应有的生态功能。湿地恢复的方法包括植被恢复、水文恢复、土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湿地重建是指通过重新构建湿地生态系统,以实现湿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湿地重建需要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同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进行规划和设计。湿地利用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湿地的资源,以实现其社会和经济效益[2]。湿地利用的方式包括生态旅游、水资源利用、生态农业和生态渔业等方面。在进行湿地建设时,需要考虑湿地的生态功能、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湿地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还需要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1.3 沙滩还原

沙滩还原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将受损或消失的沙滩生态系统恢复到其原始状态或提高其生态功能的过程,通常包括恢复沙滩植被、治理沙滩污染、增强沙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等方面。沙滩还原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沙滩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提高其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在进行沙滩还原时,需要综合考虑沙滩生态系统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方案。

3.2 采用疏浚技术

生态型河道建设可以采用疏浚技术来治理河道。疏浚技术主要是通过清除污染底泥,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为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3]。在具体操作上,疏浚工程可以采用干地开挖、水力疏浚等技术。此外,生态型河道建设还注重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通过人工造岛、湿地建设、沙滩还原等措施来增加河道的保水保育能力,加强河道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有效减少洪水发生的可能性。通过疏浚技术创新。如微生物菌剂、水生动物投放等,可以改善水质,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3 沉积物管理

生态型河道建设中的沉积物管理主要是指对河道内的沉积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和水利设施。首先,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河道内的沉积物。这包括定期清理河道内的垃圾和泥沙,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等。此外,还可以通过生态修复技术来改善河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利用生物膜技术、生态浮床技术等来净化水质,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促进水生生物的繁殖。其次,需要对河道内的沉积物进行科学有效的利用。这包括将河道内的沉积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如用于制作肥料、建筑材料等。同时,还可以将沉积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如通过高温处理、化学处理等方法将沉积物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在沉积物管理中,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和管理体系。通过对河道内的沉积物进行定期监测和分析,了解其组成和分布情况,为后续的治理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5]。

3.4 保护生态系统完整

生态型河道建设是保护生态系统完整的重要手段之一。河道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因此,在河道治理和保护过程中,需要注重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维护河道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态型河道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减少对河道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如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方式,减少施工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加强对河道水质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水质达到相关标准,并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等。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河道生态系统,需要进行恢复和修复,可以通过人工造岛、湿地建设、沙滩还原等方式来恢复和改善河道生态系统。

3.5 注重河道绿化治理

生态型河道建设注重河道绿化治理,河道绿化是生态河道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河道绿化,可以增加河道的保水保育能力,提高河道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同时,河道绿化还可以改善河道的环境,增强河道的观赏性和生态旅游价值。在河道绿化方面,需要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并合理配置植物群落。适宜的植物品种应该具有耐水湿、抗污染、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如柳树、菖蒲、水葱等。在植物配置方面,需要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生态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以实现植物群落的稳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此外,在河道绿化治理中还需要注重季节性和周期性管理。季节性管理主要是指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如在冬季进行防寒保护、春季进行补植等。周期性管理主要是指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生态功能进行定期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生态功能的发挥。

4 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加强污染源控制、生态修复、河道疏浚、加强监管和管理以及提高公众意识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实现河道的全面治理和提升。同时,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河道治理的方法和技术,以更好地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魏远东.广东省某山区中小河流治理中的问题与建设管理对策[J].陕西水利,2021(12):208-209.

[2]陈济钊.探索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融入生态功能建设方案的选择与应用[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21,4(2):77-81.

[3]王雪君.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探讨[J].价值工程,2021(17):59-60.

[4]吴思晴.离子型稀土矿区污染土壤重金属迁移分布特征及生态毒性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3.

[5]山晓莉.商混站强碱性污水电混凝强化聚沉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23.

猜你喜欢
河道治理生态补偿生态系统
毛祁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探究
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水土保持的有效实施
感潮河段堤防护坡应用与实践
生态补偿概念的理论辨析
从生态转移支付角度谈完善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补偿的建议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我国生态补偿法律问题探析
网络空间的生态化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