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赛事多元服务主体协同的现实困境与对策选择

2024-07-02 10:02:29李子阳张磊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14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高质量协同

李子阳 张磊

中图分类号:G81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14.000

备注:null

作者简介:李子阳(1996—),男,硕士研究生,初级-助教; 研究方向为体育竞赛理论与实践。

普通作者:张磊(1995—),男,博士研究生,中级-讲师; 研究方向为体育赛事发展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 李子阳(1996—),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竞赛理论与实践。

摘要:采用实地调查等方法对体育赛事多元服务主体协同的困境与对策进行研究。多元服务主体是为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与关键保障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等主体的集合。当前,体育赛事多元服务主体协同面临认识偏差、实践冲突和机制欠缺等困境。据此提出理念重塑,增强多元服务主体目标协同性;共享共建,畅通多元服务主体协同保障之路;机制构建,打造多元服务主体协同良好格局。

关键词:体育赛事;多元服务主体;协同;高质量

The Realistic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 Choice of the Synergy of Multiple Service Subjects of Sports Events in China

LI Ziyang1 ZHANG Lei2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Anhui Province, 236000 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006 China)

Abstract: The dilemma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ynergy of multiple service subjects in sports events are studied using field surveys and other methods. Multi-service subjects are a collection of government, market and social subjects that provide high-quality services and key guarantee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orts events. Currently, the synergy of multiple service subjects in sports events faces the dilemmas of cognitive bias, practical conflict and lack of mechanism. Accordingly, it is proposed to reshape the concept to enhance the synergy of the objectives of multiple service subjects; to share and build together to smooth the way of synergistic protection of multiple service subjects; and to build a mechanism to create a good pattern of synergy of multiple service subjects.

Key words: sports events; multiple service subjects; synergistic; high quality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鼓励新型传播技术、安全监控技术、人工智能、中介服务等积极参与体育赛事发展,提升赛事报名、赛事传播、媒体报道、交流互动等综合服务水平,形成行业配套、产业联动、运行高效的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服务体系,彰显了多元服务主体对体育赛事的保障与促动作用。虽然我国体育赛事的经济价值、社会效益逐渐呈现,吸引了诸多服务主体涌入,但随之而来的市场秩序混乱、安全事故频发等矛盾也随之浮出水面,2018年陕西曲江城市运动公园举办的儿童马拉松,由于组织管理不善险些酿成踩踏事件;2014年政策松绑步入市场化之后,打破赛事媒体服务垄断行为的同时引致各类媒体主体随意进入,造成市场秩序混乱;体育赛事安保功能缺失造成现场球迷骚乱、恐怖犯罪事件频发等现象[1-3],折射出体育赛事服务组织管理规范性不强、多元服务主体协同不足等问题。鉴于此,研究探清多元服务主体在体育赛事发展过程中协同的现实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促进多元服务主体协同更加高效,推动体育赛事更高质量发展。

1体育赛事多元服务主体的基本构成

现代体育赛事呈现类别繁多、规模庞大和运营复杂等特征,因而在赛事发展过程中亟需具备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服务主体为其提供有力保障。研究基于服务视角,认为体育赛事多元服务主体是指以保障体育赛事高效运行、高质量发展并满足消费群体多样化需求与多层次追求为目标,为体育赛事生产全过程提供优质服务的多元主体所构成的集合。立足宏观层面,多元服务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主体、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三类,政府主体通过调配公共资源负责赛事宏观引导、整体规划和联络协调;市场主体通过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作用保证赛事顺利运行和高效运转;社会主体从专业角度提供保障性服务和技术性指导。在体育赛事运作实践过程中,这三类主体只有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协同联动,才能绘就多元主体协同与融合的蓝图,开好赛事服务保障的“直通车”,为体育赛事有序运行、高质量发展提供周到服务和全面保障

立足微观层面,多元服务主体涵盖管理营销服务主体、装备制造服务主体、人力保障服务主体、智能科技服务主体、新闻媒体服务主体和中介信息服务主体等。管理营销服务主体贯穿于赛事生产运行的全部过程,这类主体负责从生产前端策划到售后服务,从战略规划的宏观框定到细节工作的微观安排;装备制造服务主体主要提供满足赛事运行所需的基础设备,是体育赛事成功运行的基础性条件;人力保障服务主体是体育赛事多元服务主体中的核心要素,体育赛事生产全过程离不开人的作用,既是体育赛事运行的保障者、也是赛事经济效益的创造者、更是赛事成果的获得者;智能科技服务主体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为赛事赋能,促进赛事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乃至智慧化发展;新闻媒体服务主体是体育赛事价值理念、文化内涵和社会效益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中介信息服务主体主要发挥协调、咨询、评价、调研等功能,为赛事不同主体提供详尽、细致的市场信息以及权威、客观的法律咨询(见图1)。

2体育赛事多元服务主体协同的现实困境

2.1认识偏差:多元服务主体保障目标缺乏协同性

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开始,也是具体实践的执行方针[4]。多元服务主体为体育赛事提供保障服务的过程中虽然总目标是一致的,但是缺乏协同性,这将带来不必要的冲突和产生更多消耗与浪费[5]。首先,受到传统思维的牵引,政府主体习惯于以全能型角色嵌入赛事运行全过程,决定权还是掌握在政府主体手中,因此,在多元服务主体相互协同的过程中,政府主体依旧贯彻的是自上而下的理念,然而,市场化改革使得市场主体、社会主体的主动权被进一步释放,自上而下的工作理念与多元主体协同理念构成冲突。在赛事运行过程中,这种理念冲突表现为上级行政主体直接对市场主体与社会主体发出命令性指令。其次,缺乏相互协同、彼此联动的内在理念,多元主体虽然存在合作,但更多止于表面的简单协作,其中较为明显的现象就是政府、市场、社会等主体的领导层对某项工作进行了合理分工和谋划,但落实到中层主体以及下层主体时,却还是各自为战,无法认识到协同保障的重要性,这种相互独立、彼此切割的行动方式依然是受到了固化的理念认识的羁绊与束缚。综上而言,多元服务主体缺乏目标协同性的本质在于各主体实现自身目标时所产生的认识不同,行政主体的目标定位于政绩效益,而市场主体和协会主体的目标则倾向于实现赛事经济效益扩增与运动项目水平提升。

2.2实践冲突:纵向联动脱节与横向协作排斥

立足实践,体育赛事多元服务主体的协作模式一般包括主体间纵向联动和主体间横向协作。首先,纵向联动脱节,自上而下联动的介质是信息传递,由上层主体逐级向下传递信息并传达相应的指令,这一渠道基本是畅通的,因为主管领导对赛事的安排总是上传下达,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但是,跨级传递或由下至上传递则存在严重堵塞。纵向联动脱节问题在行政主体中比较显著,行政主体习惯于以主导者身份嵌入赛事体系中,“省-市-区”多级联动机制以及有效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机制未建立问题,这就造成纵向联动与协作能力较差[6-7]。其次,横向协作排斥,行政主体、市场主体和协会主体在管理模式、工作方式等方面具有差异性,行政主体执行纵向层级管理并采用命令性的工作方式,而市场主体、协会主体习惯于横向或网状的管理模式,在赛事运行与发展过程中,不同主体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相互交叉又彼此平行的工作关系。

2.3机制欠缺:深入协同的良好格局难以构建

由缺乏相对完善的机制难以保障体育赛事高效运转、有序运行。第一,缺乏有效沟通机制。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和机制,多元主体在协调工作时无法与相关负责人精准对接,而是寻求组委会负责人或者相关裁判长(或主要裁判)的帮助以促进多方主体进行沟通。然而,这种方式并不是最优的,非直接沟通容易产生理念交错、意见重叠等,增加多元主体之间沟通时间的同时降低了协同保障的效率。第二,利益协调机制欠缺。重自身利益而轻整体利益是利益协调不畅的关键表征[8],多元主体为体育赛事提供优质保障服务的根本在于获取和满足自身利益诉求,多数服务主体难以找寻自身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平衡点,这是因为各主体的利益追求存在差异,同时没有看清整体利益最大化对个体利益的积极效应[9]。当下,多元服务主体利益不协调的原因在于大型体育赛事发展过程中不同主体的具体要求和立足点不同,例如国家体育总局注重以赛事培养后备人才,教育部相关部门则希冀透过赛事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企业则站在利益视角[10]。

3体育赛事多元服务主体协同的对策选择

3.1理念重塑,增强多元服务主体目标协同性

以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多元服务主体应将赛事整体利益的理念根植于意识内核中,主动化解目标冲突,将分目标统一到实现赛事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上[11]。(1)树立整体利益优先的理念。实现整体利益最优化绝非是对各主体切身利益的罔顾,而是遵循在优先促进体育赛事整体利益提升的基础上实现各主体利益最大化,由此驱动多元主体在建构分目标时能够保持方向上的一致性。对体育赛事的上层领导者而言,实现体育赛事整体利益跃升和高质量发展是最终目标,但是对多元主体而言,在自身利益诉求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很难实现有效协同,因此,必须构建上层主体与下层主体思想贯通的双向通道,既让下层主体贯彻上层主体的目标追求、也让上层主体知悉下层主体的利益诉求,以此深化整体利益优先的理念认识。(2)树立协同发展的理念。多元服务主体实际上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依据协同发展内在要求,多主体之间通过强化内在联系、合作关系和联动方式,可以探寻更高的协同效应以及寻求新的竞争优势[12],因此,各主体理应树立协同发展理念并形成系统观。促动多元服务主体形成思想上的统一、理念上的认同是增强目标协同性的关键,始终以体育赛事整体利益为目标,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协同关系,为多元主体协同保障体育赛事提供实践指南。

3.2共享共建,畅通多元服务主体协同保障之路

建立跨层级、跨类别的协同与联动关系可以为赛事运行与发展过程中的多元服务主体建立直接联系,鉴于此,应畅通两条通路。(1)搭建多元主体纵向信息共享结构。垂直型的组织结构是由上层直接向下层传送指令,具有责任分明、命令统一的优点,但是囿于上传下达的固有模式束缚,跨层级发送指令或由下向上递呈消息难以挣脱固有桎梏,鉴于此,提出以信息资源为核心,建立跨层级和由下至上的共享结构。跨层级信息共享结构就是要打破原有的信息逐级向下传输的框架,摆脱信息向上传递滞后甚至消失的陷阱。(2)共建多元主体横向协同保障通路。在体育赛事运行与发展过程中政府、市场和社会等主体共同建立深入协同、联合保障的合理结构和实践路径,在这个结构中转化了政府的权威性领导职能,而是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媒介作用,通过对公共资源的调配以及对多方主体的协调来实现多元主体协同保障更加有效。综上而言,纵向主体以信息共享为核心建立的跨层级结构和由下至上结构可以破解纵向联动卡壳的冲突;横向主体秉承平等关系的原则建立协同保障路径化解了横向协作的矛盾。

3.3机制构建,打造多元服务主体协同良好格局

驱动多元服务主体为体育赛事提供保障服务并构建良好的协同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构建利益协调机制。一方面,多元主体应主动基于工作特点的考虑产生协同联动,如工作模式、时间、流程等,以减少不必要的实践浪费和人工损失,从而降低利益损耗。另一方面,寻求多元服务主体利益诉求平衡点,由于不同主体所持的立场、角色和职能等不同,各主体的利益诉求也存在差异,故此,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就需要在尊重各主体利益诉求的前提下寻求平衡点和共同点,以规避由利益冲突引致的服务效果削弱问题。(2)构建多元主体融合机制。体育赛事多元服务主体以融合促发展的逻辑在于拓展服务功能、提高附加值。首先,以高新技术为手段构成渗透型融合以促使传统的产业发生改造。以科技服务为抓手,与其他服务构成融合,可有效提升电子商务、数字金融的综合业务水平,更快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其次,立足于多元主体的独特功能,推动各主体构成功能交叉与互补,从而实现服务功能整合,可以产生更强的保障力。多元服务主体贯穿于体育赛事运行与发展的全过程,构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服务链,那么,通过功能上的融合实际上可以为体育赛事从前端到后端提供更贴切、更优质的保障服务。

4结语

现代体育赛事承载着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全民健身、建设体育强国的责任与使命。多元服务主体作为体育赛事高效运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保障和重要支撑,必须强化交流与联系、深化协同与联动。基于协同发展理论,多元服务主体理应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如此才能为体育赛事提供更加坚固的保障基础。立足当前,虽然多元服务主体协同还存在认识、实践、机制和成本等方面的现实困境,但随着赛事不断发展,多元服务主体协同会愈加成熟,并能够演化为初具规模的产业体系,成为体育产业经济建设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因此,亟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在未来给予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冯加付,郭修金,陈玉萍.中国群众性体育赛事治理动因、困境与破解[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46(5):8-14.

[2]齐爱军,韩德勋.我国体育赛事版权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04):460-466.

[3]冷纪岚,徐翔.大型体育赛事暴恐犯罪:维安困境与应对策略——以台湾、波士顿、索契赛事经验为借鉴[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4):49-53.

[4]李瀛心.目标管理的实施状况及其哲学思考[J].管理现代化,1996(02):38-40.

[5]马继璋.对目标管理问题的探讨[J].通信企业管理,1992(01):20-22.

[6]李树旺,刘圣文,刘潇锴.秩序与活力再平衡:构建完善的体育赛事监管体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09):20-29.

[7]胡铂,景怀国.广东省群众性体育赛事发展困境与路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0,40(05):35-38.

[8]于文谦,张廷晓.非奥运项目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10):19-26.

[9]张磊,雍明.长三角体育赛事协同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问题与策略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22(05):42-47.

[10] 李文波,景怀国.基于善治理论的青少年体育服务业治理困境与突破路径研究[J/OL].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11[2023-03-0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129.G8.20221201.0812.002.html.

[11]成颖,廉涛,黄海燕.基于主体协同的环太湖自行车赛合作开发策略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8,39(04):113-120.

[12]魏丽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问题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8.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高质量协同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2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02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08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0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冰雪运动(2020年5期)2020-03-29 05:08:44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50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6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