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861.1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14.000
基金项目:2023年度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校级科研项目(XdKY234734)。
备注:null
作者简介:徐静(1996—),女,硕士研究生,无职称; 研究方向为育教学。
普通作者:null
基金项目:此文由2023年度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意蕴与路径审视》,项目负责人:徐静,项目编号:XdKY234734
作者简介:徐静(1996-),女,硕士研究生,助教,体育教学。
摘 要:本文围绕大学公共体育课游泳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探索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体育游泳课程的公共课授课内容中,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对体育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提炼,实现课程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游泳教学的融合统一,进而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丰富他们的精神内涵,为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良好身体素质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对高校公共体育公共课程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游泳课程;高校体育;思政元素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of Public Swimming Teaching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U Jing
(Xiand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Humanities Shanghai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0 China)
Abstract:From the syllabus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swimming course of the university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integrate the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public course of the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wimming course, and realizes the integration and un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swimming teaching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through the excavation and refine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university from various aspects and perspectives, so as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cultural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enrich their spiritual connotation,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ng socialist successors in the new era with innovative ability and good physical fitness. It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public sports courses of universities.
KeyWords: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wimming courses;College spor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本科阶段是大学生思想和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引导和教育新时代大学构建健康的生理、心理、道德文化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以此培养他们的良好体育道德与素质品德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职责[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指导纲要》,于2020年5月28日由教育部印发。明确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中的重大意义。根据这一《指导纲要》的要求,为建设大学体育公共课游泳课程的课程思政指明了立德树人的方向。
当前大多数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多是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体育项目课程,基于爱好选择的游泳课程更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将课程设计与思政教育贯穿于游泳课程教学之中,注重有机结合的体育课堂教学与游泳实操教学。建立及时反馈教学效果的机制。通过游泳教学技能实践以及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设计,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精神内涵得以丰富,自觉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使命[2]
1研究意义
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实现体育梦[3]。游泳课程是大学体育公共课的重要项之一。高校学生通过对游泳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掌握关键时刻实施溺水自救与救护,还可以更好地提高呼吸系统功能与肺活量,增强心肌功能。高校游泳课程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健康的体魄以及提升大学生各项身体素质与体质健康[4]。课程中不但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教育以及集体主义教育,还能通过在课程中的游泳技能练习与游泳相关项目竞赛培养学生顽强拼搏与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是一致的[5]。因此,可以提升高校游泳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以及高校游泳课程的水准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提高高校体育公共课游泳教程的教学质量,需保证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明确,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游泳课程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切入衔接,对普通的高校公共体育游泳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将课程思政内容自然地融入进教学内容各个教学技能讲授环节,与游泳课程内容互相融入并统一,并建立科学多元评价体系,最终实现游泳课程思政的自然渗透与融入。
2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游泳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2.1凝练思想政治元素,优化课程设计,将思政教育与知识点切入衔接
游泳课程的学习与其他体育项目相同,分别由课前教学设计、课中的教学实施以及课后的课程拓展三部分构成。其中,课前部分依据课程标准游泳教学目标安排并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如让学生课前观看线上课程的相关内容以达到预习效果。提前建立运动表,减少陆地练习时间并增加水中实操时长,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端正学习态度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课中则分为准备、基础、结束部分。在准备部分中,教师提前到达上课地点,按要求做好游泳池课前准备,检查好教学用具,确认好现场救生及水温要求等安全检查。集合整队后介绍本节课的课程任务及要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懂规矩守礼仪的态度。课中师生沟通交流时间增多,实现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良性循环。课后拓展部分则由实践水中训练、比赛交流实践中实现浸润。
2.2在课程中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提升游泳课程教学技能与水平
高校的公共课游泳教学分为游泳基础理论和游泳技术学习两部分。为了在游泳课的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师可协同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把政治思想内容有机地融入到游泳课的教学内容中去。课中的教学实施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体现。在基础部分中分别对理论与实践内容进行划分,理论部分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利用演示幻灯片以及播放视频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游泳的基础理论以及游泳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等内容。实践部分则是通过学习蛙泳、爬泳等泳姿以及实用游泳、水中救生、心肺复苏等技术学习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理论联系实际去培养学生的奥林匹克主义信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将团结协作的合作的协作精神与思政元素正向积极有机融合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体育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与荣誉感。同时鼓励教师争做新时代的“四有”好教师。
2.3建立科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升教学效果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复合性、复杂性可以从评价目的、教师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来对高校游泳课程教学的思政教学进行评价。在评价目的上回答为什么评价这个疑问,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可以发现在高校游泳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质量问题,有助于及时调整、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新时代的价值观念,也是当今新时代的主流的价值标准,内化是外化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对于高校游泳课程的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则需要重点强调对于学生基础性的内化效果评价,查看学生是否因此在课后更加注重对自身的人文素质关怀提升上,并以此帮助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理想信念。其中,还需综合学生的日常的游泳技术学习情况与日常的行为表现,考察学生能否正确合理的处理个人理想和国家共同理想的价值理念结合。
在教师评价中,则以任课教师为主,辅导员为辅,在思政教育的环节上,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6]。在评价内容上,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的一个学期的学习效果以及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进行评价,还需要对学生的思想品质与线上学习参与完成进度以及线下行为准则进行综合客观地评价。在评价方式中,完善课中课后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更要使得辅导员等评价的也成为主要途径,及时准确地反馈高校游泳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3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游泳课程的探索
3.1凝练奥运故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
奥运精神就是在挫折中学会坚持,并在坚持中找寻到前进路径。大学生更应该在学习生活中发扬奥运精神,在学习生活中诠释奥运精神。首先,正视现实,理性面对挫折、失败与成功,体现重在参与的奋斗精神。其中,在课程学习中教导学生学会遵守规则与秩序,体现公平竞争的协同精神。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展示和平、友谊、进步的国际精神风貌。自由、民主、宽容、尊重,体现平等开放的民主精神。“不抛弃、不放弃”,体现执著追求、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最后,树立爱国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游泳课程教师不仅仅需要深入梳理游泳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还需要有机的融合进入游泳课程教学。游泳课程技术学习中要深度教学帮助学生摆脱学习游泳技术的知识的碎片化以及学习思维的怠惰性,学习技术理解的表层化和学习游泳技术的进程的机械化。应当基于游泳技术学习的的内在结构的完整去处理奥运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的内在逻辑出发,而不是简单的千篇一律的去列举几个与思想政治元素的相关知识点与话语进行生搬硬套式的侃侃而谈。提炼奥运游泳故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与之匹配与统一。对于奥运故事的选择既要立意高远又需要将其立足平实。
3.2凝练游泳技术学习中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思想政治元素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等功能,是所有体育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7]。高校游泳课程在高校教育改革中,必须让高校学生在每一节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感受到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思想政治元素与引领作用,突出游泳课程的思政核心。在游泳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弘扬思政元素来践行。其中,加强对高校学生意志的教育是游泳技术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游泳技术学习要求个体以顽强的意志,在长期的磨炼中与肉体痛苦与净胜携带进行艰苦斗争,从而磨炼个体的意志培养[8]。任课教师不仅需要运用自身在技术学习理解,以及人生阅历、人生发展等生活经验向学生诠释其生活哲理。还应结合自身对于其中的常情常理进行提炼道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的责任与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正确的认识自身的远大抱负与提升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的能力。游泳技术学习不仅是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更是对大学意志品质的培养,在游泳技术的学习中去感受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思想政治元素。
3.3凝练我国当代奥运游泳故事,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元素
不同的奥运故事其思政目标也有所不同。通过深挖并凝练国当代的奥运故事并确定游泳课程思政的元素,根据其精神内涵进行归纳、归类,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奥运故事的核心是考察任课教师的对于奥运故事的挖掘与提炼以及确认融入是否精确合适,而不是仅仅关注奥运故事数量的多少以及时间的长短和奥运故事篇幅的大小。构建相关游泳课程思政奥运故事的案例库,准确反映游泳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核心以及新时代的价值。每一个奥运故事的背后都应有想要的精神进行相互对应。教师在准备相应的教案,根据游泳课程中的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内容,自主设计融合相关的故事备课,使得传统的可呈阴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游泳技术课程中显性的教育模式,更好帮助教师和学生落实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从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育人的目的。
4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游泳课程的育人目标
4.1培养学生强国有我、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理想信念的坚定和钢铁般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爱国、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以及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高校游泳课程思政改革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教会、勤练、常赛”可以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使学生在游泳技术中掌握运动技能和卫生知识。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总是伴随着一种强烈的情感经历,以及显而易见的意志付出。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游泳课程通过设计教学比赛与课中课后的竞争性游戏等形式,都可以让高校学生设定共同的团队目标与岗位分工,磨炼大学生强国有我、奋斗有我、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
4.2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建设者,更是未来国家发展的主心骨。大学里的游泳课程,核心就在于健康的运动灵魂。通过游泳课程让学生们的体质得以提高,体能得到了锻炼。高校学生身心健康是担当民族复兴的大任的基石,课程的进行使得心理得到调试并具备民族自信与身心统一、协调发展继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高校游泳课程需要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身心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把个人奋斗的身心发展和民族强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体育强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与体力保证,这也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政治思考丰富了价值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感。
4.3传承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主义精神
奥运会是体育精神的中心符号。以“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传承为宗旨。将游泳课程思政引领线上、线下课堂游泳技能教学、校内外游泳裁判员实践活动,形成游泳技能和教学双提高以及与奥林匹匹克的精神传承与爱国主义的根植。培养大学生之间真诚的理解、合作和友谊,承认在平等的条件下为获得荣誉的公平竞争,为大学生在自己的三观中树立了一个独特而光辉的典范。国家队在奥运会上的比赛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是中国体育水平的反映,更是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国民素质的体现。奥运精神鼓励大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最终实现学生游泳技能与教师教学教学双提高,思想品德全面发展,学生服务社会意识,以及传承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的新时代育人的新格局。
5结语
通过对高校游泳课程本身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充分挖掘。在大学体育游泳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达成思想政治教育与游泳课程思政教育的自然结合,从而达到培养综合型运动人才的育人效果,完成游泳课程的具体思政建设研究目标,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实现了思政和游泳课程双重课程的融合,对高校体育相关专业课程的思想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阎智力.体育课程编制审视[J].体育学刊,2023,30(3):1-9
[2]赵富学,李壮壮.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3):12G19.
[3]袁博.高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探究及对策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22(7):63-65
[4]薛浩,郑国华.我国体育类课程思政项群化建设的理论逻辑、价值意涵与路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4):20-27.
[5]陈少丽.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现状与实施路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23.
[6]毛振明,梁凤波,温君慧.论体育立德树人和体育课程思政的策略与方法(二):目标、内容与方法[J].体育学刊,2023,30(4):1-10.
[7]董翠香,樊三明,李梦欣,朱春山,季浏.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解决的问题及实施路径[J].体育学刊,2021,28(2):65-71.
[8]刘锋. 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难点及应对策略[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3,38(2):13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