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812;F59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14.000
基金项目:2023年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KYJY2023B023)。
备注:null
作者简介:余博(1994—),男,硕士研究生,无职称; 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
普通作者:null
作者简介:余博(1994-),男,硕士研究生,无职称,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
摘要:贵州省黔南州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存在着丰富的民俗体育项目,民俗体育作为重要的体育旅游资源也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体验,为我国民俗体育旅游发展提供发展动力。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黔南州体育旅游资源展开实地走访考察,分析目前黔南州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结合其他地区先进发展经验和路径,为之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性策略。本次研究总结黔南州民俗体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是缺乏深度开发、缺乏专业人才、缺乏政策支持、缺乏统一规划、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模式协同发展、加强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统一规划、加强环境保护。同时创新营销模式以及提高服务质量。
关键词:民俗体育;体育旅游;文化传承;黔南州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Dilemmas and Innovative Strategies of Folk Sports Tourism in Qiannan Prefecture
YU Bo
(Guizhou Qianna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annanzhou, Guizhou Province, 550600 China)
Abstract:As a region where ethnic minorities gather, Qiannan Prefecture in Guizhou Province has abundant folk sports projects. As an important sports tourism resource, folk sports have also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and participation experiences, providing development impetu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sports tourism in China. This article uses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s to conduct on-site visits and inspections of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 Qiannan Prefecture. It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folk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 Qiannan Prefecture, and combines advanced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and paths in other regions to provide innovative strategie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he main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sports in Qiannan Prefecture in this study are the lack of deep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talents, policy support, unified planning, and awarenes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innovative models fo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talent cultivation, policy support for unified planning, and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imultaneously innovating marketing models and improving service quality.
Key words:Folk sports; Sports tourism; Cultural inheritance; Qian nan zhou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人民群众对旅游消费需求不断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元化转变,这对于未来旅游业发展带来很多机遇和挑战。《“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发挥自然生态和民族民俗优势,结合体育运动发展旅游商业和文创产业等的指导。民俗体育是当地民众创造并具有民间风俗习惯,在当地开展具有群众基础的地域性运动项目,可以将民俗体育主要分为角力类、竞足类、水上类、表演类等。民俗旅游是在特定地域或者特定民族为资源加以开发的旅游产品,民俗体育旅游作为民俗旅游的下位概念,是民俗体育融合民俗旅游开展的活动,主要是让游客在亲身参与中享受乐趣,满足游客旅游需求。同时,民俗体育旅游加强了各个民族同胞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民族间彼此了解,对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也有积极作用。
1.黔南州民俗体育旅游资源概述
1.1黔南州多民族文化背景
黔南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具有多民族聚集的特色,多个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构成黔南州特色的文化。目前,黔南州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有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全国唯一的毛南族乡卡蒲,集布依族的包容性、苗族的多样性、水族的唯一性、瑶族的神秘性、毛南族的独特性于一体[1]。有董蒙、怎雷、高硐、掌布等78个中国传统村落,贵定音寨、惠水好花红、三都高硐、荔波瑶山等38个国家级民族特色村寨。具备包括荔波樟江旅游景区、龙里油画大草原旅游区、平塘中国天眼景区等共计七十多家A级风景名胜区。
在如此众多多民族交织的背景下,各个民族文化互相交融,同时也展现出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孕育出丰富的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如龙舟赛、舞龙舞狮、抛绣球、踩高跷、打陀螺等[2]。这些活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对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近几年间,黔南州陆续打造了龙里县、长顺县体育旅游示范县;紧随其后打造了都匀、荔波、罗甸、平塘等县(市)等体育旅游示范县。黔南州政府以及各级县市级政府都在努力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1.2黔南州民俗体育项目介绍
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对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黔南州目前发展较好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项目主要有三个,都具备传播度广泛、在表演、竞技方面也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并且在黔南州形成了稳定的文化,吸引了很多人关注和参与。
首先是黔南州龙舟项目,在端午节前后,黔南州各个地区依托优良的湖泊河流资源都会举办丰富的赛龙舟活动。比如惠水县龙舟比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当地一项重要的传统民俗活动。龙舟比赛的参赛队伍主要是各乡镇、各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等团体。参赛队伍按照传统习俗,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龙舟,身着传统民族服饰,按照规定的动作和规则进行比赛。每年在惠水县涟江河畔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吸引众多观众前来观看。
其次是独竹漂项目,这是黔北地区独有的运动项目,也是贵州省特色项目之一,发源于赤水流域,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技艺[3]。这是一种具有成熟竞赛规则的民俗运动项目。独竹漂已经被列为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作为正式比赛项目。黔南州独竹漂发展历史悠久,在都匀独竹漂协会成员常年练习具有特色的独竹漂运动。独竹漂舞蹈一般是在在鼓乐铿锵的热闹氛围中进行,经过发展目前具有经典独竹漂舞蹈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好花红》《采茶舞》等系列水上节目精彩纷呈,展现出独竹漂独特的魅力。独竹漂能在黔南州很好的发展优势主要是河流资源丰富,有很多河流湖泊可以供给热爱的人使用,并且独竹漂作为少数民族运动会正式项目,参与的人数比较多,形成了非常好的传承。
最后是“斗地牯牛”,在黔南州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是贵州毛南族的唯一发祥之地。毛南族人民热情好客,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猴鼓舞”“女儿节”“迎新节”“斗地牯牛”“舞火龙”等体育运动和节日独具民族特色[4]。尤其是“斗地牯牛”,是这个民族“最牛”的体育运动项目。“斗地牯牛”是毛南族祖先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是祖先模仿水牛打斗、增强体质、自娱自乐的一种体育活动。每到重大节日或农闲时节,卡蒲地区的毛南族村寨都要举行村与村、寨与寨的“斗地牯牛”竞赛。比赛地点一般设在寨中较大的晒场上,比赛双方的后方用石灰各划一条线,两人膝盖和两手着地,头顶着头用力顶抵,哪方被抵斗出线为输。裁判由村寨推选有名望的寨老担任,比赛奖品有狗、鸡、鸭、酒等。“斗地牯牛”是毛南族人民自娱自乐的一项传统体育竞技,少年以此显示自己争强好胜、不断进取的性格,青年以此显示自己健壮的体魄,以赢得姑娘们的芳心。不光少年“斗”,青壮年男子也“斗”。但不管是输是赢,大家欢聚一起,交流家乡每年建设发展情况,以及在家种植养殖及加工和外出务工经验,一边畅所欲言一边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男人猜拳,女人唱歌,热闹非凡,气氛浓烈。比赛期间,四村八寨的村民都会聚拢而来观看。老人借此走亲串戚,叙叙亲情、畅谈农事,姑娘、小伙趁机交流感情、谈情说爱,寻找意中之人。“斗地牯牛”活动是毛南族的特色传统文化,目前已进行文字资料收集,并整理进入校园,作为民间体育竞技进行传承,成为了毛南族的乡土教材之一。
2.黔南州民俗体育旅游发展困境
2.1缺乏深度开发
黔南州的民俗体育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开发力度不够,缺乏深度和广度。许多具有开发潜力的项目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导致资源浪费。一些民俗体育活动项目都是节日期间利用临时的场所进行展示和比赛,所用的器材和设备都比较差,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由于开发深度不够,也导致黔南州旅游的游客重点都会放到自然风光方面,对于人文景观关注度不足,游客难以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无法满足游客对旅游体验的多样化需求。
2.2缺乏专业人才
民俗体育旅游的开发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策划、管理和运营。然而,黔南州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导致开发质量不高,在一些大型民俗活动中组织能力弱,策划的方案和赛事期间配套的服务跟不上观众的人流量,观众的观感和体验并不是很好。并且在民俗体育项目参与率方面,参与其中的人员较少且集中在中年甚至老年人方面,年轻人参与率比较低。
2.3缺乏政策支持
黔南州政府和各级县市政府对民俗体育的宣传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在龙舟、独竹漂等项目方面的宣传和发展也提供了很大帮助,但是在相关的配套资源、硬件设备方面投入不足,缺乏资金和政策扶持,同时一些小众的项目开发较少,政府在政策支持方面尚显不足,许多好的项目无法得到有效的扶持和推广。民俗体育项目在整个黔南州体育旅游发展规划中占比较少,获得的关注度还是不足。黔南州在宣传中也将山地自行车项目、越野跑等大众项目作为主要宣传对象,而对传统体育旅游项目的宣传也较为缺乏。
2.4缺乏统一规划
黔南州各个县市对于民俗体育都是各自发展,县市之间互相沟通较少,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黔南州的民俗体育旅游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比如在每年的龙舟比赛中,黔南州下各个县都会举办民俗体育项目的比赛和表演,但是还没有扩展到州级的比赛,竞赛规模比较小,参与人数较少。黔南州在州级层面上对民俗体育项目资源整合不够,协同效应不明显。
2.5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
一些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这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将保护生态放到发展旅游产业的前面,要树立只有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其中的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参与者和工作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同时也存在部分项目在开发中只注重经济利益,对体育旅游项目的宣传止于表面的表演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对其中蕴含的文化缺乏保护,不利于民俗体育资源的发展。
3.黔南州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策略建议
3.1创新模式协同发展
黔南州民俗体育旅游可结合现代休闲生活,开发更适合现代人参与和体验的民俗体育旅游项目,提升大众参与度,为民俗体育项目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对黔南州民俗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整合,利用黔南州各个景区的实际情况发展不同的民俗体育旅游项目。目前黔南州4A级荔波樟江旅游景区有清澈的溪流,能满足独竹漂的表演和竞赛,其他3A级如福泉双谷生态体育公园旅游区、都匀三江堰景区、惠水连江公园景区等都可进行龙舟表演、训练与竞赛活动。要充分利用景区现有资源发展民俗体育旅游项目。
3.2加强人才培养
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加强民俗体育旅游方面的人才培养,提高民俗体育旅游开发和管理水平[5]。第一方面是培养民俗体育文化的发掘与整理人才,这需要体育相关人员以及民俗文化从业者共同参与,完善民俗体育旅游项目的文化建设和科学发展。另一方面是培养具体民俗体育项目的参与者,比如独竹漂项目专业人才,可以进行表演和竞赛,利用项目本身的魅力吸引社会关注。
3.3政策支持统一规划
政府部门需要扎根黔南州,大力挖掘黔南州民俗体育文化,宣传黔南州特色项目。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便利,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6]。同时由政府主导,制定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方案,确保黔南州民俗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各个县和州级政府的密切配合,做到互通有无,并且经常沟通交流,不断丰富和完善民俗体育项目发展。
3.4加强环境保护
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贵州省生态保护较好,创造出目前的绿色生态环境非常不易,并且贵州省绿色生态一直是贵州省打出的旅游招牌。在开发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这样才能给人一种舒服的旅游环境,提升社会口碑。同时,针对游客也要推广绿色旅游理念,倡导低碳、环保的旅游方式。提醒各位游客要爱护环境,美好的环境需要大家一起创造。黔南州自然风光众多,在宣传民俗体育旅游的同时也强调绿色旅游的重要,可持续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3.5创新营销模式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加强民俗体育旅游的宣传和推广[7]。首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进行宣传和推广黔南州体育旅游资源和产品,逐步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次是加强与旅游网站的合作力度,通过其平台优势全面展示黔南州体育旅游的独特魅力,并且通过制作精美的宣传资料如旅游手册宣传片等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然后利用黔南州都匀影视城等资源,加强与影视制作机构合作,通过拍摄影视作品的方式向观众展示黔南州体育旅游的美好场景和文化内涵。此外,利用人工智能以及成熟的传播媒介制作“黔南州民俗体育文化云展馆”“黔南州民俗体育云体验”等项目,打造高质量的民俗体育旅游品牌和服务,推动黔南州民俗体育旅游的宣传热度。
3.6提高服务质量
一方面是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管是在旺季还是在淡季,都要尽可能为游客提供最好的旅游体验。只有名气打出来,才能吸引更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更好的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在硬件设备上要及时维护和保养,确保活动场所干净卫生,能满足游客需求。可以通过市场监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来提高。
4.结语
黔南州作为贵州省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黔南州民俗体育旅游可以带动黔南州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黔南州旅游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民俗体育旅游发展过程中游客通过体验各民族风情,参与民俗体育项目可以深入了解各民族文化,增强民俗文化认同感,各个民族之间融合沟通,提升民族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旺越.黔南州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23.
[2]张立辉,张友.贵州黔南州传统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J].民族学刊,2019,10(06):17-22+112+114-115.
[3]王耀文,王云杰.独竹漂运动的价值流变[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2(07):10+41.
[4]冯发金.新时代民族地区特色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证研究——以卡蒲毛南族“斗地牯牛”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3(10):179-184.
[5]谭志刚,陈志远.民俗体育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以湘鄂渝黔邻际村落为例[J].体育学研究,2024,(1):1-21.
[6]张雨刚.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探析[J].辽宁体育科技,2020,42(06):14-18.
[7]李方.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01):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