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热身策略对赛艇运动员百米爆发力影响的研究

2024-07-02 11:29:29韦俏丽姚军威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14期
关键词:赛艇爆发力

韦俏丽 姚军威

中图分类号:G861.4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14.000

备注:null

作者简介:韦俏丽(1992—),女,博士在读,初级-助教; 研究方向为运动生物力学。

通信作者:姚军威(1990—),男,博士研究生,初级-助教; 研究方向为运动生物力学,315524814@qq.com。

普通作者:null

摘 要:合理有效的热身策略可以提高运动员竞技表现的水平,是赛艇运动员顺利取得胜利的关键。本研究招募20名赛艇运动员,其中男性一级运动员5名、女性一级运动员5名、二级运动员10名。选取控制组、静态拉伸、动态拉伸、功能性热身四种热身策略,采集了坐位体前屈、功率、时间、桨频等指标数据,通过比较不同热身策略的作用效果差异,以探究不同热身策略对赛艇运动员爆发力的影响,为日后赛艇运动员训练和赛前热身指导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热身策略;赛艇;运动表现;爆发力

Influence of different warm-up strategies on 100-meter explosive power of rowers

WEI Qiao-li1,YAO Jun-wei2*

(1. Sports Science & Technology,Wuhan Sports University  Wuhan  430205; 2.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8 )

Abstract: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warm-up strategy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athletes'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which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rowers. In this study, 20 rowers are recruited, including 5 male first-class athletes, 5 female first-class athletes and 10 second-class athletes. Four warm-up strategies, namely control group, static stretching, dynamic stretching and functional warm-up, are selected to collect indicators such as seat forward bend, power, time and paddle frequency. By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warm-up strategi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warm-up strategies on the explosive power of rowing,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aining and warm-up guidance of rower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warm-up strategies;rowing;sports performance;power

运动员为提高比赛或训练过程中的运动表现所做的各种准备活动被称之为热身[1]。合理有效的热身策略可以提高运动员竞技表现的水平,是赛艇运动员顺利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热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核心温度和神经肌肉激活,以达到更快进入最佳的训练和比赛状态,其相关生理反应包括肌肉新陈代谢升高、收缩能力增加,摄氧能力增强等。

赛艇是周期性竞速运动,不仅需要运动员拥有出色的身体素质还需要娴熟的技术,测功仪作为赛艇主要训练器械,可以充分模拟水上的划船动作[2,3]。赛艇起航爆发并迅速转入配速划是夺得比赛胜利的重要环节,目前有关赛艇不同热身策略方面的研究较少,针对赛艇百米爆发力的热身策略有待进一步挖掘。因此,本文通过比较不同热身策略的作用效果差异,以探究不同热身策略对赛艇爆发力的影响,为日后赛艇运动员训练和赛前热身指导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受试者为赛艇运动员共计20名,男性5名(均为一级运动员),女性15名(5名一级运动员,10名二级运动员),受试者一般情况见表1。

1.2测试方法与步骤

测试前调查运动员身体状态,保证测试安全科学的进行。正式测试前一周受试者熟悉热身方案与测试流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测试,保证严格按照测试流程尽全力完成测试。每周只测同一种热身方案,且每天只测一次,每种方案共测5次,总共测试4周。

(1)测试设备

泰美泉5100坐位体前屈测试仪,锐思瑜伽垫,Joinfit 迷你弹力带,Concept2 赛艇测功仪,ThinkPad笔记本电脑。

(2)测试流程

受试者在正式测试之前首先进行坐位体前屈测试,然后按照平时教练员规定的途中划运动强度使用测功仪进行5分钟有氧活动,之后进入正式测试环节:

控制组:完成有氧活动休息10分钟后,进行第二次坐位体前屈测试,之后进行100米赛艇测功仪测试,期间记录运动员各指标数据;

静态拉伸组、动态拉伸组和功能性热身组在完成有氧活动后,分别按照各自的热身策略进行10分钟拉伸,之后进行第二次坐位体前屈测试,最后用赛艇测功仪完成100米划船测试,期间记录运动员各指标数据。见图1

(3)热身策略

静态拉伸:针对踝关节和膝关节屈伸肌,髋关节屈伸、内收外展肌,躯干屈伸肌,肩关节屈伸、内收外展肌、肘关节屈伸肌、腕关节屈伸肌进行静力性拉伸,所有拉伸动作以缓慢到达有牵拉感(无痛)的位置,维持20s,共完成三组。

动态拉伸:与静态拉伸选择相同的肌肉,但是运用动态拉伸的方式进行拉伸,有节奏的到达有牵拉感的位置,每个部位完成20秒,共完成三组。

功能性热身:见表2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测试结果均使用平均数±标准差(Mean±SD)表达,功率用体重标准化处理(W/bw)。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对控制组、静态拉伸、动态拉伸、功能性热身的坐位体前屈和100米划船用时、划船功率和划船桨频进行比较分析。所有统计分析显著水平为P<0.05。

2结果

不同热身策略对坐位体前屈、100米划船用时、划船功率和划船桨频具体数据见表3。

注:坐位体前屈正值表明距离增大,负值为减少;#表示和控制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和静态拉伸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和动态拉伸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和功能性热身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1坐位体前屈

坐位体前屈在四种热身策略下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增高。其中,静态拉伸组与其他三种热身策略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增加最为明显;控制组、动态拉伸组和功能性热身组三种热身策略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控制组对坐位体前屈的影响在四种热身策略里最小。

2.2 100米划船用时

静态拉伸组、动态拉伸组和功能性热身组在100米划船用时方面相较控制组均无显著性差异;静态拉伸组与动态拉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时最长;静态拉伸组与功能性热身组相比同样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功能性热身组相较动态拉伸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之间100米划船用时时间相近,其中功能性热身组用时最短。

2.3划船功率

在划船功率方面,静态拉伸组、动态拉伸组和功能性热身组相较控制组均无显著性差异;静态拉伸组相较动态拉伸组和功能性热身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功率最小;动态拉伸组相较功能性热身组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功能性热身组功率最大。

2.4划船桨频

四种热身策略组间划船桨频均无显著性差异,基本都维持在43桨/分左右。

3讨论

热身是运动之前用短时间低强度的动作增加局部和全身血液循环使机体各系统逐渐适应即将面临的激烈运动,提高运动表现并减少运动损伤是热身的主要目的。运动员赛前热身应在不引起疲劳的情况下提高核心温度,且热身运动需要有氧与拉伸相结合,水平越高,需要热身的时间越多。本研究通过赛艇测功仪专项有氧热身与静态拉伸、动态拉伸、功能性热身相结合来模拟赛艇赛前热身策略。研究结果显示,静态拉伸组、动态拉伸组柔韧性均有显著提高,且静态拉伸组对柔韧素质方面的提升高于动态拉伸组,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4-6]。控制组和功能性热身组坐位体前屈成绩同样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说明有氧热身对下肢柔韧性有促进作用,静态拉伸、动态拉伸、功能性热身可以增强下肢柔韧性。

本研究中功能性热身组在划船功率和100米划船时间上均优于动态拉伸组。前人研究提到,74%的运动员赛前通过非特异性热身活动来增加他们的身体温度防止神经和肌肉疲劳[7]。表明有针对性的多样活动可以使运动员整体的神经肌肉活性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可以增加局部和整体的肌肉温度,而功能性热身除了动态拉伸外还包含多种形式的运动正好满足了这一条件。国外学者提到,简短的有氧热身(小于15分钟),再进行动态拉伸、冲刺和药球等组合热身,可以增强皮划艇运动员随后的运动表现[8]。本研究中特异性有氧热身5分钟,再进行动态拉伸、抗阻和频率型训练同样可以增加赛艇运动员爆发力运动表现。而静态拉伸组划船功率最低,用时最长,不利于运动员爆发力运动表现。静态拉伸对于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目前尚存在异议,有研究认为静态拉伸与纵跳高度具有高度相关性,静态拉伸有助于纵跳高度的增加,促进拉伸后爆发力的提高[9],也有研究持相反观点,认为静态拉伸对垂直跳跃性能的改善具有抑制作用,并指出不建议进行静态拉伸[10]。国外学者提出静态拉伸对30m跑的加速度、最大速度和用时也有负面影响;静态拉伸后运动神经元活性水平收到抑制是影响神经驱动肌肉的主要原因,神经肌肉活性水平影响最大功率的输出;静态拉伸可以影响肌梭的传入神经,这些传入神经负责将信号传递到大脑皮质的运动区和躯体感觉区,因此静态拉伸同样会影响脑皮质活性;大脑皮质中的神经元可以通过中间神经元影响拉伸肌肉的脊神经元,脊神经兴奋性降低、运动神经活动抑制最终导致拉伸肌肉的力量输出降低,对于高爆发类型的运动要避免进行静态拉伸[11]。因此,赛艇作为高强度有氧运动,起航阶段的爆发是取得领先的基础,能否顺利过渡到途中划,以及最后的冲刺划都是胜利的必要因素,静态拉伸不利于赛艇起航阶段的爆发,但对赛艇整段比赛的影响还有待研究。

赛艇主要是周期性技术型体能类竞速运动,周期性技术动作分为拉桨和回桨。本研究中不同热身策略对划船桨频不会产生影响,这主要与技术动作的定型有关,不同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定型主要是长时间训练积累的结果,不同类型短时的热身策略并不会对技术动作产生急性影响。

4结论

以静态拉伸为主的热身策略对下肢柔韧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多种动作组合的功能性热身策略比静态拉伸策略更有利于赛艇爆发力运动表现。

5参考文献

[1]Gil MH, Neiva HP, Anto?nio C.Sousa, et al. Current Approaches on Warming up for Sports Performance: A Critical Review[J]. Strength Cond J,2019,4(41):70-79.

[2]毕学翠,詹建国.赛艇训练监控不同递增负荷测试方案对测试指标有效性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02):149-156.

[3]郑伟涛,谢德刚,马勇,等.赛艇运动员体能及技术评价手册[R].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0720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08.

[4]李鹏飞. 不同拉伸方法及组合方式对下肢肌肉工作能力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9.

[5]王蛟. 动、静态拉伸对排球运动员纵跳及移动能力影响效果的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8.

[6]赵德岭. 动态拉伸时间对女子拳击运动员爆发力、柔韧及力量耐力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7.

[7]Michael Jacob S, Rooney Kieron B, Smith Richard. The metabolic demands of kayaking: a review[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 medicine,2008,7(1):1-7.

[8]Courtney J. McGowan, David B. Pyne, Kevin G. Thompson, et al. Warm-Up Strategies for Sport and Exercise: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s[J]. Sports Medicine,2015,45(11):1523-1546.

[9]张田敏,陈文辉.肌肉牵拉活动对肌体爆发力的影响的实证研究[J].运动,2011(10):27-29.

[10]张鹏.不同组合动态牵拉方式对起跳高度的影响及其对比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6):245-246.

[11]Gabriel S. Trajano, Kazunori Nosaka, Anthony J. Blazevich. Neur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pinning Stretch-Induced Force Loss[J]. Sports Medicine,2017,47(8) :1531-1541.

猜你喜欢
赛艇爆发力
赛艇队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复合式训练对高校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试论举重运动爆发力训练的特点及方法
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体成分与力量、爆发力、速度相关性研究*
体育科技(2021年6期)2021-04-02 06:04:56
乒乓球双打爆发力训练效果评估模型分析
POWER CLEAN诱发你的暗黑爆发力
中国自行车(2018年4期)2018-05-26 09:01:54
赛艇运动中运动员身体悬挂技术的运用
2015中国植保市场最具市场爆发力品牌产品
今日农药(2016年6期)2016-05-14 19:41:00
赛艇LW2×竞速结构研究——以2014年世锦赛和世界杯为例
探析赛艇运动的体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