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6月15日,在益阳县兰溪乡金家堤(今益阳市赫山区金家堤)欧阳泽家召开的党员大会上,中共金家堤支部正式成立,该支部直属中共湘区委领导,欧阳笛渔被选为支部书记。支部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积极发展党员,扩大党的队伍,组织农民运动,建立农民协会。金家堤党支部的诞生,揭开了益阳革命斗争史崭新的一页。湖南各地党团组织建设、农民运动也风起云涌、蔓延开来。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国家重要战略工程。益阳市赫山区大力弘扬红色金家堤精神,续写敢为人先、勇于实践的新时代故事,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传承红色金家堤精神,就要让农业强起来
2011年,金家堤村敢想敢试,积极尝试通过土地流转、集约经营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拓展村集体增收致富途径。为攻克“土地、资金、科技”问题,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赫山区始终坚持让干部敢为、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实现从脱贫攻坚“赶上时代”到乡村振兴“示范引领”的重大跨越。
创新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2021年10月起,赫山区在泉交河镇五村连片试点探索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即对土地进行“数字化”登记、“数字化”确股、“数字化”分配后,在益阳市首家经营农村生产要素流转业务的专业化平台和服务性机构——赫山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行市场化交易。这不仅切实保障了农户、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方权益,也为破解农村土地“碎片化”“人地矛盾”难题,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有效路径。目前,已累计完成80个村改革试点,预计于2025年实现区域全覆盖。
创新高标准农田投贷联动。在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按照“政府主导、村民自愿、市场运作、整村推进”的原则,赫山区稳妥推动投融资创新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了“三化、三变、三增”:土地数字化、交易市场化、程序规范化,村民变股东,小田变大田,农业变实业,农民、村集体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方增收。截至目前,已完成和在建的高标准投融资创新模式农田达14.4万亩,计划5年内将全区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其中50%实现“小田变大田”。
创新政产学研用交流合作。深化与院校合作,建立湖南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赫山区分中心,打造10个农业科技服务示范点,81名科技特派员线上线下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5名湖南农业大学正副院长级专家学者获聘名誉村长,“院长当村长”指导乡村产业发展。成立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赫山兰溪大米产业研究院,兰溪镉低积累水稻品种试验取得突破,全区推广种植“臻两优8612”水稻品种3.9万亩,“兰溪1号”水稻品种初试成功,科研与推广的有效衔接驱动赫山兰溪大米产业链加速转型。
传承红色金家堤精神,就要让农村美起来
向外传递红色精神,对内汲取振兴动力。欧阳笛渔、欧阳泽等革命先辈的红色故事,金家堤党支部开拓创新、勇于斗争、勇于实践的革命精神,感染激励着新时代的赫山人民,以党建凝聚起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实践的强大合力。
人才引聚村庄美。作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提升村,2024年3月,《赫山区八字哨镇金家堤村村庄规划(2021—2035年)》对外发布。在湖南城市学院等规划队伍的专业指导下,全区142个村完成了“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在“一村一企一师一员”推广模式的带动下,123名企业家、规划师(美术师)、农技员服务乡村发展建设。通过党员带头、乡贤助力、群众参与等方式,全区8000个美丽庭院、135个美丽屋场、29个省市美丽乡村串点连线成面,党群多元共建共享,村容村貌持续刷新,赫山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全省唯一“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区,建设经验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品牌节典型案例。
涵养文明人文美。面向全区开展最美邻长、最美工匠、最美少年、最美婆媳等典型评选,持续书写“弘扬最美、学习最美、争当最美”的乡风故事。定点结对帮扶,出台具体工作措施,选派工作队、文化振兴志愿者,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群众体育,以优质服务保障群众文化活动,其中兰溪双桡龙舟表演赛高票入选湖南2023年度十大体育新闻事件,广场舞大赛、农民运动会、乡村音乐会、乡村马拉松等区域性群众文化体育活动遍地开花。
多元共治生活美。巩固拓展“网格化+扁平化”基层服务模式和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探索“三联四化五治”工作模式下的片组邻“三长制”,推选15787名邻长精准联系服务23万余户群众,累计化解群众各类矛盾纠纷4784起,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4326个。以党建引领群众自治的工作模式实现了群众和基层干部“会用、好用、爱用”的应用场景,并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交流分享。
传承红色金家堤精神,就要让农民富起来
实现农民富裕富足,必须紧紧抓住产业这个根本。赫山区粮食播种面积超过105万亩,年产量10亿斤。为拓展群众增收渠道,赫山立足资源优势,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拓展产业功能,调整产业布局,促进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培育多元乡村产业业态。
村级集体经济由“弱”到“强”。各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利用支持赫山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条措施,广泛采取“村民入股+保底收益+订单收购+按股分红”的方式,结成利益联结体,2023年,全区60%的村(社区)年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村级党组织加强与社会化服务组织间的合作,推进赫山区首创的水稻生产“十代”服务模式迭代更新,创新“合伙人”模式和农田“管家”模式,年服务水稻生产100余万亩次,实现产值5000多万元,带动农民增收过亿元。
文旅资源由“有”到“优”。为充分发掘金家堤党支部成立的历史、党建和教育价值,金家堤支部纪念园经两次整体改扩建提质,目前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余平方米,集中展出金家堤党支部发展历程及早期支部成员的相关史料,成为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建设教育基地,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成为声名远扬的红色旅游文化名片。和周边景点连点成线,打造了一条集红色教育、田园采摘、农业观光、水乡风情、民宿美食于一体的精品旅游路线。通过原址原貌规划复建、瞄准特色亮点发力,赫山金家堤支部、箴言书院、胡林翼故居、“三周一叶”文化广场等地标核心吸引力不断增强,2023年全区接待游客87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93.4亿元。
特色产业由“散”到“聚”。围绕稻米、生猪、水产、蔬菜、竹筷、艾叶等资源优势,赫山区加速形成“一主五特”产业发展布局,高位推进全区竹产业发展,成功打造湖南省外贸特色产业(竹木)集群。至2023年底,区域内共有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持有集体商标1项、其他商标67项、专利58项,自主研发新型竹制品生产线10条。2023年,全区竹筷产业销售总额达11.96亿元,外贸出口额6578万美元,一次性竹筷出口份额占全省的58%、全国的15.2%,成为全国最大的快消竹筷出口生产基地之一。
历史如潮,大道如砥。赫山儿女不忘初心,担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文化的历史重任,在新征程展现新作为,将持续以奋斗姿态在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跑出赫山速度,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赫山力量。
(作者系中共益阳市赫山区委办公室)